資源簡介 1清新區2024~2025學年高一12月期末模擬歷史試題說明:1.本卷總分100分,考試時長75分鐘。2.考生必須用黑色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卷指定范圍內作答,答在試題卷上無效。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1961年9月,中央公布《國營工業企業工作條例(草案)》,指出工資形式應當按照實際情況執行,凡是需要和可能實行計件的,應當實行計件工資制,在保證勞動定額合理的前提下,不限制工人的超額工資。這一規定旨在()A.調整國民經濟的比例 B.提高工人生產積極性C.克服人民公社的弊端 D.加快重工業發展速度2.據《八路軍軍政雜志》的統計表明,僅從1940年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個半月中,八路軍作戰1824次。據日方作戰記錄,“這次奇襲完全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損失甚大,需要相當的時日和巨額經費才能恢復”。這些作戰( )A.粉碎了日軍“三個月亡華”的企圖 B.表明敵后戰場漸成抗戰主戰場C.奠定抗戰勝利的物質和精神基礎 D.支援了英美盟軍反法西斯作戰3.辛丑(1901年)以后,中國的留外學生日益增多,翻譯、出版事業大盛,遂導致來自其中的新名詞,如自由、民權、革命思想、組織等,成為一種舍舊謀新的表征,逐漸流行開來。由此可知,當時的中國()A.維新運動的影響日益廣泛 B.追求新思想成為社會潮流C.自由民主已成為國人共識 D.出版成為推進文明的工具4.有學者指出中國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愛國,有的寺院稱為“護國寺”,有的稱‘報國寺’慧遠在廬山講經,就曾講誦儒家的《喪服經》,闡述服喪的問題。”這說明在中國佛教()A.與儒家思想基本融為一體B.與印度早期佛教理論背離C.深受中國思想文化的浸潤D.變成了世俗化的倫理學說5.唐朝后期,隨著商業繁榮,有的節度使開始大肆從事商業活動;有的富商大賈則賄賂官員牒補列將,甚至能升于朝籍。這種狀況說明此時()A.坊與市的界限被打破 B.重農抑商政策被放棄C.階級矛盾更加尖銳 D.存在官商合流的傾向6.下圖為春秋時期主要國家的國君非正常死亡率與該國貴族勢力強度的關系。據此可知,春秋時期( )A.分封制度得到了充分發展 B.中央集權制度已經普遍確立C.諸侯爭霸讓位于國內斗爭 D.貴族勢力發展加速政治轉型7.明初廢丞相、設顧問性質的內閣大學士,嚴防權臣亂政。明中后期嚴嵩、張居正等內閣首輔操縱朝政,權傾一時。這表明()A.皇權漸趨衰落 B.君主集權加強C.內閣取代六部 D.首輔權力失控8.1981年,上海電機廠成立經營服務部,在調研中發現廣東地區甘蔗大豐收,但當地糖廠設備陳舊,加工能力跟不上。于是,電機廠根據華南環境和榨糖工藝條件,重新設計專用電機。此后,上海電機廠的產品迅速占領南方市場。這反映出當時()A.單一所有制經濟結構的改變 B.傳統經濟模式的突破C.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的推廣 D.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9.近年來,中國同有關國家共同發起成立“上海合作組織”,建立“中國東盟執法安全合作部長級對話”機制,創建“湄公河流域執法安全合作”機制,積極支持亞洲相互協作與信任措施會議,推動建立“金磚國家峰會”。這表明( )A.我國重視對國際新秩序的構建 B.亞洲地區是我國外交工作重心C.結伴而不結盟的政策深入人心 D.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迅速加快10.江西廬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書院,因朱熹等在此講學、辯論,成為理學傳播的中心。朱熹不可能提到的是()A.“天地之間,一理而已” B.“存天理,滅人欲”C.“格物致知” 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11.隋朝開始形成的科舉制度,使官員選拔變得更加公開和公正,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也逐漸走向了成熟與完善。下列語句不能反映唐代科舉制情形的是( )A.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B.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C.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 D.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12.金朝在攻滅北宋的過程中因為金的都城距離中原太遠,于是在開封設立行臺尚書省。后為對付蒙古與南宋,又在山西、山東和河北二帶設虧行臺尚書省。蒙古沿用金朝的做法,在新征服地區陸續設置行省,作為因軍事行動需要而代表中央的機構。關于行省制度說法有誤的是()A.前朝制度提供了直接來源 B.機構性質由臨時變為常設C.成為統領漢地的最高機構 D.制度定型與軍政因素相關13.湯顯祖認為戲曲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教化作用,是“以人情之大竇,為名教之至樂”。馮夢龍認為《論語》《孝經》等儒家經典的感染力都不如小說“捷且深”,他在整理民歌時“借男女之真情,發名教之偽藥”,把矛頭直指封建禮教的虛偽性。這表明( )A.民間文藝沖擊了儒學正統地位 B.小說戲曲成為社會教化主體C.通俗文學影響力超過高雅文學 D.八股取士制被知識分子舍棄14.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從一個貧窮的小漁村迅速發展成一個觀代化城市,成為改革的“試驗田”和對外開放的窗口,被譽為“一夜崛起”的城市。深圳“一夜崛起”主要得益于()A.通商口岸的設立B.經濟特區的設立 C.上海浦東的開發 D.特別行政區的設立15.1971年4月,美國國務院涌來“如洪水般的信件……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搭乘下一班飛往北京……成千上萬個電話和無數的請求都是關于與中國的貿易”。這一現象表明( )A.民間交往主導著中美關系 B.美國承認了一個中國的原則C.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D.中美已釋放改善關系的善意16.二戰結束后,毛澤東提出了“兩個陣營”“一個中間地帶”理論,認為美蘇之間或早或遲會達成某種妥協,但“中間地帶”國家并不需要因此放棄自己的斗爭而隨之實行妥協。由此可知,中國共產黨()A.正確估計了敵我斗爭形勢 B.已有獨立自主的外交思想C.認識到第三世界的重要性 D.與蘇聯結盟出于迫不得已二、非選擇題(共4小題,17題18分,18題12分,19題10分,20題12分,共52分)17.社會在流動中進步材料一 西周以來通行世卿世祿制度,到戰國時已經受到很大沖擊……。新制度使一些出身低賤的人,……而成為將相。至西漢初年,布衣將相基本取代了世襲貴族主宰政治的局面。——摘自《高中歷史》第二分冊材料二 社會流動是中國傳統社會的特色。社會流動可使低階層上升為高階層,農家子弟變為紳士,……貧窮而有才能的青年……使個人能力作最大限度的發揮,使各種制度有規律地運作,各級領袖能勝任地負責。——周榮德《中國社會的階層與流動》問題(1)戰國時期,哪些“新制度”可使“一些出身低賤的人而成為將相”?(2)促成“西漢初年布衣將相基本取代了世襲貴族主宰政治局面”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你認為在傳統社會中有利社會流動的最為有效的制度是什么?說明理由。(4)在中國傳統社會里,你認為能推動社會流動的還有哪些途徑?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農業發展基礎上,宋代的民間手工業比前代有所發展。……宋代取消了束縛商業發展的政策,使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宋代大部分行業的手工業者都是亦工亦商,手工業的經營者就是商人,手工作坊和工場就是商店,以印書手工業為例,書店兼有編輯、印刷、書店的性質,以賣書為主要任務,……同時,官營手工業在整個社會手工業中的比例不斷下降,為民間手工業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摘編自《宋代民間手工業高度發展原因探析》等材料二為使戰時后方工業迅速形成生產能力,國民政府對民營工礦業采取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先后頒布了《非常時期工業獎助暫行條例》《獎勵工業技術暫行條例》等。為保護廠礦設備免遭日機轟炸,工礦調整處采取疏建辦法,規定凡制造工作能分開者另設分廠,設備能在洞中使用者,可開鑿山洞,移內工作。并設立疏建貸款,在疏建技術上給以指導。為幫助內遷廠礦復工或新建廠礦盡快開工,政府對其貨款總計達2003萬元,從民國二十八年到三十三年,經濟部工礦調整處供應給民營企業的五金、化工、電氣等器材、原料總值約563億元。還制定“技工招募法”,到各地招募技術員工,至民國二十九年,已招募技術員工達12164人。此外,還開設了各種訓練班、訓練新技工。——摘編自史仲文、胡曉林《中國全史》材料三“工業化的速度首先決定于重工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以發展重工業為大規模建設的重點。在“邊打,邊穩,邊建”的方針下,就要求我們集中力量而不是分散力量去進行基本建設,要求我們以有限的資金和建設力量,首先保證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基本建設,特別是確保那些對國家起決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強國家工業基礎與國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我們必須在五年內基本上完成鞍鋼等大工業基地的建設,并開始新的工業基地的建設,以此來發展我國的五金、燃料、機械、電力工業與國防工業,使1957年的工業生產比1952年提高一倍到二倍半。——摘自《中共中央關于編制1953年計劃及五年建設計劃綱要的指示》(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概括促進宋代民間手工業發展的有利因素。(2)根據材料二指出抗戰時期國民政府推動民營企業發展的措施。(3)據材料三概括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的主要特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一五計劃”超額完成的意義。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權制互動”農村基層政權、村民自治權、農村土地產權共同構成農村基層治理體系的三個關鍵變量,“三權”的同構共變是新中國農村基層治理變革的顯著特征。而國家建制、社會創制、產權改制則成為驅動我國農村基層治理變革的深層制度邏輯與推動力量,“三權”的變革是“三制”彼此借用、交錯并進的結果。我國農村基層治理勢必立足“權制互動”的實踐邏輯,逐步走向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善治之路。 新中國農村基層治理變革的“三權”“三制”框架圖——據李燕凌、高猛《新中國農村基層治理變革的三重邏輯》結合改革開放后的相關史實,對農村基層治理變革中的“權制互動”予以說明。(要求:立論正確,史論結合,邏輯嚴密。)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歷代盛行的官營作坊,在明清時期受到沖擊。江南城鎮附近農戶不事農耕,“盡逐綾綢之利”,漸成風尚,城鎮中“絡緯機杼之聲通宵徹夜”的情形亦載于史籍。明萬歷年間,僅蘇州絲織業中受雇于私營機房的織工就有數千人,是官局的兩三倍。清初在蘇州復置官局,設機800張,織工2 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機l70張,機匠補充困難,而同一時期蘇州民機不少于3400張。“家杼軸而戶纂組,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相依為命久矣。”——摘編自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材料二自中世紀晚期開始,鄉村手工業特別是毛紡織業在英格蘭東部、西部和約克郡地區快速發展。商人發放原材料,回收產品,銷往海內外,這種新型的“鄉村制造業活動”被稱為“原工業化”。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工廠”,推動了手工業的發展。l6世紀初,紐貝里的一家毛紡織“工廠”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為婦女和兒童。海外市場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類“工廠”的發展,英國成為歐洲最重要的毛紡織品生產和出口國,l700年毛紡織品占國內出口商品的70%。棉紡織業作為新興行業隨之興起,其他行業也迅速擴張。機械化逐漸成為新的生產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歐洲大陸廣泛傳播。 ——摘編自[英]E.E.里奇等主編《劍橋歐洲經濟史》等材料三包含著整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萌芽的雇傭勞動是很古老的;它個別地和分散地同奴隸制度并存了幾百年。但是只有在歷史前提已經具備時,這一萌芽才能發展成資本主義生產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論》(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指出明清之際江南手工業發展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l9世紀中期以前英國工業發展的階段及階段性特征。(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闡述對恩格斯所說“歷史前提”的認識。(要求:以對“歷史前提”的認識為中心;觀點明確,史論結合。)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B B C D D B B A D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C C A B D B17.(1)軍功授爵和國君任命官吏(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2)答案1:漢初開國皇帝和群臣,大都來自社會下層,西漢開國后多被封為將相重臣,形成布衣將相的局面。答案2:只答秦末王侯將相不必貴胄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或只答秦朝統一措施及其影響。答案3:其它。(3)答案1:科舉制。科舉制主要依據考試成績來選拔官吏,普通士人原則上皆可赴京應試,不僅擴大政治統治基礎,而且還抑制了門閥勢力;在宋朝時,又對考試制度和規則做了較大改革,增設“殿試”,創設“彌封”、“謄錄”等制度規則,以保證科舉考試的公正和公平。(其他言之有理,有據也可)答案2:科舉制,只回答科舉制度概念極其作用,未能回答北宋完善的。(4)軍事政變,政權更迭,政治改革,農民起義,軍功受爵,聯姻結盟、察舉制等(其它言之有理,有據也可)18.(1)有利因素:①宋代取消了束縛商業發展的政策;②手工業經營方式靈活;③官營手工業比例下降,民營手工業有生存發展空間。(2)措施:對民營工礦業采取扶持措施和優惠政策;工礦調整處采取疏建辦法;設立疏建貸款,在疏建技術上給以指導;制定“技工招募法" ,到各地招募技術員工;開設了各種訓練班,訓練新技工。(3)特點: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增強國家的綜合國力;建立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促進經濟的極快發展。意義:開始改變我國經濟落后的面貌,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奠定了初步基礎。19.闡述“權制互動”的角度作答。如:農民群眾不滿集中生產、平均分配舊體制,1978年安徽小崗等村民自發實行“大包干”,國家對這一探索進行試點推廣并在農村正式確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伴隨農村產權改制和生產方式變化,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不能適應基層民主建設,國家逐步撤社建鄉;為吸納農民參與基層民主建設,保障農民合法權益,國家制定法律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廣大農民也在普遍推行村民自治、民主選舉過程中,創造性地發展了各種村民選舉制度。分析“權制互動”的角度作答。如: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改革開放的方針,為農村基層治理的變革(“權制互動”)奠定了根本前提;在土地產權、村民自治的改革進程既有農民針對舊體制弊端自發進行的探索、對體制改革提供了群眾基礎與經驗啟示,也有國家順應、吸納農民需求與經驗,推動確立新的制度設計,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國家建制與社會創制的交錯借用。提升整體認識的角度作答。如:農村基層治理變革中“權制互動”的歷史進程實質上是農民在農村制度創新中能動性與創造智慧的體現;更是黨和政府堅持人民立場、維護人民權力利益的宗旨的彰顯。20.(1)官營手工業衰落;家庭手工業開始面向市場;民營手工業發展迅速;資本主義性質的手工作坊產生(出現資本主義性質的雇傭關系)。(2)階段:“原工業化”;工業革命(工業化)。階段性特征:“原工業化”階段:手工工場發展迅速;商人參與;使用雇傭勞動。工業革命階段:大機器生產;需要大量資本;形成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兩大階級。(3)認識:只有當資產階級代議制確立,資金、市場、原料、自由勞動力、技術等資本原始積累的歷史條件具備時,工業革命才有可能進行,工場手工業才能發展成資本主義(工業與工廠制)的生產方式。PAGE第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