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第一框 偉大的改革開放1.理解改革開放的偉大意義2.理解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1.明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政治認同)2.明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是符合我國國情的,是符合我國發展規律的。(科學精神)時政熱點2020年8月26日晚上8時26分,在深圳人才公園,為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燈光秀驚艷綻放,826架無人機靈動長空。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策源地——南山,80后們用最科技、最炫酷、最繽紛的方式為深圳、為中國喝彩!深圳模式用實踐證明了,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聊一聊:現代社會結婚一般要求什么條件?3.1 偉大的改革開放歷史背景國內背景:1.文化大革命結束后,人民迫切要求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2.兩個凡是的推行,引起全國上下的不滿;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最后確立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3.經濟緩慢發展,甚至處于停滯狀態;文革十年國民收入損失近5000億元;鄧小平同志重新恢復工作,大力整頓,國民經濟初步恢復,徘徊中前進;國際環境:世界各國經濟正在快速發展,我國與其它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實行改革開放的原因(P32相關鏈接)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基于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一、改革開放的開啟——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序幕)1.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2.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123意義重新確立路線工作重點轉移作出重大決策改革開放對內改革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調整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環節。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等等。對外開放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擴大和發展同各國的經濟、貿易、技術交流與合作,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對內改革提升(條件)對外開放促進(外部推動力)生產力發展改革與開放的關系推動推動改革的實質是什么?(P32相關鏈接)改革是調整生產關系使之適應多層次的生產力水平,改變原來單一的生產資料公有制;調整上層建筑使之適應經濟基礎。注意:不是社會性質和社會制度的改變。二、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農村改革(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改革重點:農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鄉鎮企業異軍突起!(1)對內改革二、改革開放的起步階段(2)對外開放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1984年國務院決定大連等14個沿海港口城市進一步對外開放1988年設立海南省,海南成為經濟特區。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開放沿長江的5個城市。之后,又開放17個內陸省會城市,同時從東北、西北到西南開放了一系列沿邊城市。1992年三、改革開放的新階段、新水平(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為主線)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標志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國成功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十六屆三中全會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1993年200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部署,此后改革的重點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對內改革對外開放2001年四、改革開放全面深化階段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2017年,黨的十九大2013年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的新格局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1982年1984年發端1978年末安徽小崗村“大包干”建立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我國改革的進程】南方談話、黨的十四大1992年十二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由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明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標志改革開放進入新階段2003年十六屆三中全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十八屆三中全會2013年全面深化改革2018年十九屆三中全會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政治體制改革)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起始階段新階段全面深化階段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改革開放1980年1984年設立四個經濟特區,標志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我國開放的進程】加入世貿組織2001年開放14個沿海港口城市標志對外開放達到新水平2013年設立上海自由貿易區黨的十九大2017年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表明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88年設立海南省經濟特區1990年上海浦東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開放沿長江的5個城市。之后,17個內陸省會城市,同時從東北、西北到西南開放了一系列沿邊城市。1992年改革開放帶來的生活巨變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 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五、改革開放的意義四個面貌三次飛躍中國面貌中華民族面貌中國人民面貌中國黨的面貌中華民族: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創立→完善→發展溫飽不足→小康富裕3.實踐充分證明:(結論/作用)重要法寶必由之路兩個關鍵一招補充:改革開放對世界的影響1.是世界經濟的重要推動者2.為世界繁榮穩定做出貢獻3.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為解決人類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習近平主席說:“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中國的今天,也就沒有中國的明天。改革開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開放的辦法來解決。”思考:你對“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是怎樣理解的?四、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1)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對外開放是基本國策。(2)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3)中國人民具有偉大夢想精神,中華民族充滿變革和開放精神。敢闖敢試,敢為人先。(4)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以改革開放的姿態繼續走向未來,有著深遠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根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階段 時間或會議 內容/重要意義/舉措開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初步階段 對內改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對外開放 1980年1984年1988年1990年1992年階段 時間或會議 重要意義/舉措改革開放新階段 1992年1993年2001年2003年改革開放全面深化階段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2013年黨的十九大1.40多年來,“十一屆三中全會”早已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名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發生的歷史性變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次會議( )①確定了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②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③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④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A2.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任何一個領域的改革都會牽動其他領域,同時也需要其他領域的改革密切配合。之所以要不斷深化改革,是因為( )①改革開放是我國現階段的中心工作②改革完善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制度,給我國社會注入了生機和活力③改革開放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④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變革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B3.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西頭嚴立華家低矮殘破的茅屋里擠滿了18位農民,關系全村命運的一次秘密會議此刻正在這里召開。次年,小崗村糧食大豐收。這次會議( )①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②開創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先河③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④為我國的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B二、改革開放40年來的經濟社會建設成就1.經濟建設成就:(1)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由3 679億元增長到2017年的82.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9.5%,遠高于同期世界經濟2.9%左右的年均增速。(2)我國主要農產品產量躍居世界前列,建立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捷報頻傳。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成就顯著,信息暢通,公路成網,鐵路密布,高壩矗立,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高鐵飛馳,巨輪遠航,飛機翱翔,天塹變通途。(3) 現在,我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制造業第一大國、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商品消費第二大國、外資流入第二大國,我國外匯儲備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2.民生成就:(1)40年來,我們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2)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萬元,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我國貧困人口累計減少7.4億人,貧困發生率下降94.4個百分點,譜寫了人類反貧困史上的輝煌篇章。(3)教育事業全面發展,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3.8%。我國建成了包括養老、醫療、低保、住房在內的世界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超過9億人,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8.52%,上升了40.6個百分點。居民預期壽命由1981年的67.8歲提高到2017年的76.7歲。(4)我國社會大局保持長期穩定,成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國家之一。三、改革開放的實踐充分證明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開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完全正確的,形成的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是完全正確的。2.中國發展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成功經驗、展現了光明前景,是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強大力量,是中華民族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的重大貢獻。3.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