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學科素養■ 區域認知 了解我國四大區域的地理位置、范圍及劃分原因。■綜合思維 學會從氣溫、降水、地勢等方面理解我國的自然地理環境并分析劃分四大地理區域需考慮的主導因素。差異:從農耕制度、農作物、人口、經濟等方面理解人文差異。■人地協調觀 通過學習我國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差異,讓學生認識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明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人地協調理念。■地理實踐力 掌握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地區的地理差異。難點重點e7d195523061f1c0d318120d6aeaf1b6ccceb6ba3da59c0775C5DE19DDDEBC09ED96DBD9900D9848D623ECAD1D4904B78047D0015C22C8BE97228BE8B5BFF08FE7A3AE04126DA07312A96C0F69F9BAB7D05F05E8038A538D05762A9279AAA60CA56AA3091F65D7611FAB1620C950298EE7222C3E82825D44B6EFFF22DFDE5B8C945CAB9D6D69366C請同學們分享自己的旅游經歷, 并闡述所見所感受的各地的自然景觀和獨特的文化民俗。生活導入橘生淮南則為橘, 生于淮北則為枳” 請同學們思考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故事導入視頻導入請同學們觀看《美麗中國》的視頻, 感受我國顯著的地理差異并思考其中的原因。我國地域遼闊,自然環境復雜多樣,人文現象千姿百態。你們知道我國有哪些地理差異嗎?自然環境的差異氣溫差異: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以下圖片并閱讀課本P 2 的內容,思考我國氣溫的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地理差異顯著1月平均氣溫分布冬天的黑龍江冬天的海南降水差異:請看我國降水量分布圖及我國東南地區、西北地區的植被景觀圖,閱讀課本P 2 的內容,思考我國降水的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東南地區植被西北地區植被年降水量分布地勢差異:請看我國地勢分布圖及位于同緯度的青藏高原和長江三角洲的自然景觀照片,閱讀課本P 2 的內容,思考我國地勢的分布規律及影響因素。地勢分布圖青藏高原長江三角洲農業差異:請看我國農業分布圖及東部地區農業分布圖,及我國部分地區特色小食,分析我國農業的分布差異。人文環境的差異經濟和交通差異:請看我國的交通線分布圖和工業中心分布圖,通過讀圖了解我國經濟發展的差異和交通線分布的差異。教師總結:在自然環境上,我國的地勢、河流、氣候等方面存在差異;在人文環境上,我國的人口、民族、交通、農業、工業等方面存在差異。1. 前后桌相互討論,感受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地區的差異,并完成課本P5 活動題的表格。思考討論形成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地區自然環境差異的主導因素,并完成P5 活動題。秦嶺—淮河一線出現這樣的差異,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氣溫和降水(氣候)。低于0℃高于0℃800mm以下800mm 以上平原丘陵有無旱地水田小麥水稻2.請看中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圖、中國年降水量分布圖等,請學生歸納秦嶺—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1月平均氣溫分布中國氣候類型分布年降水量分布教師總結:①1月0 ℃等溫線;②冬季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③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④溫帶季風氣候與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分界線;⑤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⑥濕潤區與半濕潤區的分界線;⑦溫帶落葉闊葉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⑧水田與旱地的分界線。1.請看課本P6圖5.5,我國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我國降水量分布圖、我國地勢分布圖,將學生分成A、B、C三組,分別負責氣溫、降水、地勢相關的問題。組內思考、討論,派代表發言(參考課本P6的活動題)。四大地理區域圖5.51月平均氣溫分布年降水量分布地勢分布圖A組:分界線A大致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的分布最接近,說明我國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降水。B組:分界線B大致與1月0 ℃等溫線、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秦嶺—淮河一線接近,說明我國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氣溫和降水,即氣候因素。C組:分界線C大致與我國地勢一、二級階梯分界線吻合,說明我國青藏地區和其他地區劃分的主導因素是地形、地勢。2.請看 “濕熱”“寒冷”“干旱”“高寒”四個自然特征,思考四大地理區域該如何分別對應。南方地區——濕熱,北方地區——寒冷,西北地區——干旱,青藏地區——高寒。本章內容是對已經學過的中國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差異進行了總結提升,重點對秦嶺—淮河一線南北兩側的地理差異進行了歸納總結,對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進行了探究。實踐性作業:請學生在課后繪制一幅四大區域簡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五章 中國的地理差異.pptx 美麗中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