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終九年級教學質量監測歷史科試題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30小題,滿分6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C C B B A A D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D D A A A B D B D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C B A B D D C B C B二、非選題(31題14分,32題14分,33題12分,共40分)31.(14分)(1)變遷:從以陸上絲綢之路為主到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2分)原因:西北少數民族政權堵塞了陸上絲綢之路;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發展;經濟重心的南移。(任答一點,2分)(2)分類和理由:班超,甘英,鑒真,玄奘一類,他們是中國人,在對外交往過程中傳播了中國文化,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吉備真備,馬可·波羅為一組,他們的共同特點都來自外國,學習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文化,促進中外交流。(兩點,6分;分類1分,理由2分)(3)認識:絲綢之路是在各朝代不同人物的努力下開通和發展的;形成了海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促進了物種交流,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任答兩點,4分)32.(14分)(1)歷史事件:張騫通西域。(1分)作用:促進了漢朝與西域的相互了解與往來。(2分)(2)漢化是總體趨勢;北方各少數民族和漢族雙向交融(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既有主動交融也有被動交融;交融范圍廣;交融領域寬。(任答3點,6分)(3)方式:友好往來;民族遷徙(答北民南遷,少數民族內遷,人口遷徙亦可)。(2分)意義: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促進了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繁榮與發展。(3分)33.(12分)(1)時間:17世紀40年代。(2分)(2)評分說明:選取歷史事件2分,寫出明確論題2分,論述部分6分。【示例一】事件1:文藝復興。事件2:新航路開辟。主題:走向近代,或西歐資本主義的興起(或:西歐資本主義曙光的到來)。論述:14世紀中葉起,歐洲發生了文藝復興運動,它高舉人文主義旗幟,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肯定人的價值與尊嚴,鼓勵海外冒險,極大地解放了人類的思想,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奠定了基礎。15世紀末至16世紀初,在提倡海外冒險精神的鼓勵下,為了探索與亞洲進行直接貿易的航路,歐洲航海家哥倫布“發現”美洲,麥哲倫船隊進行了環球航行。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使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所以,文藝復興和新航路開辟推動歐洲走向近代(推動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示例二】歷史事件1:工業革命。歷史事件2:馬克思主義誕生。主題: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論述:18世紀中后,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發展,資本主義弊端逐步顯現,階級矛盾日益尖銳,工人運動興起,為馬克思主義產生提供必要條件。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誕生,無產階級斗爭有了科學理論指導,推動了國際工人運動的興起和發展。所以,工業革命推動了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示例三】歷史事件1:俄國農奴制改革。歷史事件2:日本明治維新開始。主題:符合國情的改革,或推動社會進步的改革等。論述:1861年,俄國面對農奴制危機,亞歷山大二世實行改革,廢除農奴制,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資金等,推動了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1868年,日本面對民族危機,明治政府實行一系列的改革,采取廢藩置縣、殖產興業等措施,推動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擺脫了民族危機,成為亞洲強國。所以,符合國情的改革推動了社會進步與發展。【示例四】歷史事件1: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歷史事件2:1861年美國南北戰爭。主題: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擴大、鞏固),或資產階級統治的鞏固等論述:1861年,俄國面對農奴制危機,亞歷山大二世實行改革,廢除農奴制,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自由勞動力、資金等,推動了俄國走上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1861-865年的美國內戰,廢除了黑人奴錄制,維護了國家統一,掃清了美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19世紀中期,伴隨著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的擴展,資本主義力量得到進一步增強。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終九年級教學質量監測歷史科試題卷全卷共8頁,滿分為100分,考試用時為80分鐘說明:1.答題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指定的欄目填寫自己的監測號、姓名、監測室號和座位號,用2B鉛筆在每張答題卡的“監測室號”欄、“座位號”欄相應位置填涂自己的監測室號和座位號。2.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上。3.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戰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4.考生務必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時,答題卡交回,試卷自己保存。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大禹是否真有其人,夏朝是否存在,長期以來廣受爭議。近年發現的青銅器遂公盨(約2900年前鑄造),其銘文(98字)記載了大禹治水的故事。下列判斷合理的是A.遠古傳說都會有考古發現來印證B.考古發現為夏朝研究提供重要依據C.考古學是人類了解歷史的唯一途徑D.古代傳說都是可以肯定的可信史料2.商朝時期的一些文字含“貝”字(如下表)。據此判斷,貝在商朝甲骨文串對應漢字貝買貫寶A.與貿易活動有關B.是一種青銅禮器C.用于祭祀與飲食D.涉及農業與歷法3.相對于耒耜等腳踏耕具,牛耕是連續向前的,用力少而效果好,使畜力和鐵器得到很好的結合。這主要說明牛耕有助于A.減輕農民賦稅負擔B.提升糧食單位產量C.提高土地耕作效率D.手工業規模的擴大4.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孔子提倡‘為政以德”,墨子主張“兼愛”“非攻”,韓非強調“以法治國”。他們提出這些主張的共同目的是A.推祟西周制度B.支持兼并戰爭C.解決社會問題D.追求精神自由九年級歷史科期終教學質量監測(第1頁共8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瑞APP5.下面是歷史劇本《朝會》的片段,在該片段中秦始皇認同的制度是丞相王綰:今陛下一統天下,疆域遼闊,請分封諸子以拱衛王室。廷尉李斯:武王分封子弟甚眾,諸侯互相攻擊,而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置諸侯不便。始皇贏政:廷尉所言甚是。A.分封制B.郡縣制C.刺史制D.行省制6.漢武帝在位期間,在河西走廊設置了酒泉、武威、張掖、敦煌四郡,在敦煌西北設立玉門關,西南設立陽關,在輪臺、渠犁一帶實行軍事屯田,設使者校尉管理,為來往于西域通道上的使者們提供食宿和飲水。這些措施A,為張騫出使西域提供重要條件B.為絲綢之路提供保護和支撐C.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D.使大一統理念深入邊疆各地7.下圖為戰國至漢武帝時期中國北方農牧界線變遷圖。農牧界線的變動反映了奴一一戰因時期農牧界限漢武帝時期農收隔A,華夏文明對外拓展B,游牧民族政權分立C.民族交融的多樣化D.農業技術的大發展8.下圖是據《三國志》整理的公元260年蜀、魏、吳三國的人口數量統計情況。這一情況人口數(萬人)500魏國400300-吳國200-100罰國0A,奠定了國家重新統一的基礎B.有利于曹操完成北方的統一C.主要緣于南方政局動蕩不安D,大大加速了江南地區的開發九年級歷史科期終教學質量監測(第2頁共8頁)CS掃描全能王3億人都在用的掃瑞AP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年歷史期末試題答案.docx 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2024-2025學年上學期期終九年級教學質量監測歷史科試題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