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鄄城一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試題地理全卷滿分 100 分,考試時間 90 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請按題號順序在答題卡上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3.選擇題用 2B 鉛筆在答題卡上把所選答案的標號涂黑;非選擇題用黑色簽字筆在答題卡上作答;字體工整,筆跡清楚。4.考試結束后,請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上交。5.本卷主要考查內容:人教版必修第一冊。一、選擇題:本大題共 15 小題,每小題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2024年 2月 3日,吉利未來出行星座第二軌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隨著第二軌衛星成功發射,用戶可以通過遠程觀星運力平臺全時、全域無死角實時監測車輛狀態,實現車輛可視、司機可視、道路可視、貨物可視、能源可視,讓物流管理更加透明、高效。讀圖,完成 1~2題。1.該衛星在繞地軌道上和地球構成的天體系統與下列天體系統級別相同的是( )A.太陽系 B.銀河系 C.地月系 D.河外星系2.下列不屬于該衛星工作環境特點的是( )A.微重力 B.超高溫 C.高真空 D.強輻射2024年 5月 5日,國家天氣監測中心發布如下信息提示:北京時間 14時 01分,太陽爆發了一個強耀斑(1.3X級),預計未來三天仍可能爆發M級甚至 X級以上耀斑。據此完成 3~4題。3.耀斑( )①發生在太陽大氣的光球層②持續時間約為 11年③是太陽內部能量劇烈釋放的表現④表現為太陽表面增亮的斑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耀斑爆發可能帶來的影響是( )A.引發持續性干旱 B.誘發高震級地震 C.提供豐富太陽能 D.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2024年 6月 20日,位于菲律賓馬尼拉以南約 60公里處塔阿爾火山爆發。有巖漿從火山口噴涌而出,排出的火山灰和氣體上升到 2400米高空,測量到的二氧化硫總量為 4641噸/天。下面左圖為塔阿爾火山噴發圖片,右圖示意地球內部結圈層構。讀圖,完成 5~6題。5.從火山口噴出的熾熱巖漿來源于圖中( )A.①圈層 B.②圈層 C.③圈層 D.④圈層6本次噴發中,其火山灰在地球各圈層中遷移的順序是( )A.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 B.水圈、生物圈→大氣圈→巖石圈C.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 D.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大氣圈下圖為某海濱地區海陸風示意圖。讀圖,完成 7~8題。7.若旗幟飄動方向反映該地一日內海陸風的風向變化,則( )A.甲為夜晚,吹陸風 B.乙為夜晚,吹海風C.甲為白天,吹海風 D.乙為白天,吹陸風8.圖乙中此時( )A.近地面海洋氣溫比陸地高 B.陸地等壓面向上凸起C.近地面陸地氣壓比海洋高 D.海洋盛行下沉氣流西安是一座“因水而立,憑水而盛”的魅力古都,“八水繞長安”使其興盛。近現代,出現了“水困長安”“海景”頻發的現象,有人提議,把西安建成“海綿城市”,為實現“水潤長安”這一生態理念助力。下圖示意“八水繞長安”。讀圖,完成 9~10題。9.“八水”參與( )A.陸地內循環 B.海上內循環 C.海陸間大循環 D.城市水網聯通10.下列易造成“海景”頻發的是( )A.推廣屋頂花園 B.建設城市公園 C.開挖景觀水塘 D.硬化街巷路面天坑是四周巖壁峭立,平均深度和寬度均不小于 100米的地表陷坑,為喀斯特地貌的一種典型代表。下圖為某位高中生所繪制的天坑形成過程中的四個階段示意圖。讀圖,完成 11~13題。11.天坑在我國分布比較廣泛的地區是( )A.西北地區 B.西南地區 C.東北地區 D.東南地區12.結合天坑形成過程中的四個階段示意圖,推測天坑的形成過程最可能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乙→丙→甲13.下列地貌與圖示地貌成因相同的是( )A.雅丹地貌 B.沖積扇 C.長江三峽 D.海岸沙丘秋季是觀賞銀杏葉由綠變黃的最佳季節:10月底至 11月初可以去北京的釣魚臺銀杏大道(見下圖),11月中下旬可以轉戰浙江的長興十里古銀杏長廊,11月中旬至 12月初是在云南騰沖銀杏村游玩的好時節。讀圖,完成 14~15題。14.銀杏林屬于( )A.落葉闊葉林 B.常綠闊葉林 C.常綠硬葉林 D.針葉林15.導致不同地區銀杏葉變黃時間不同的主導因素是( )A.水分 B.光照 C.熱量 D.地形二、非選擇題:共 55 分。1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北京時間 2023年 10月 26日 11時 14分,搭載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 F遙十七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并取得圓滿成功。“神十七”乘組于北京時間 26日傍晚與“神十六”乘組完成了在軌輪換,31日東風著陸場在風和日麗的天氣下迎來了“神十六”的回歸,東風著陸場地處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帶,地域遼闊人煙稀少,晝夜溫差較大。下面左圖為我國空間站在大氣垂直分層中的位置示意圖,右圖為東風著陸場位置圖。(1)說明大氣層對地球生命活動所起的作用。(4分)(2)簡述圖中①層大氣的主要特征。(6分)(3)“神十六”的回歸當日東風著陸場晝夜溫差較大,請運用大氣受熱過程的原理分析其原因。(4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掉深”即“海中斷崖”,是海水因密度不同,潛艇從海水高密度區域駛入低密度區域時,浮力頓減,使潛艇快速下沉,引發潛艇破損甚至沉沒的現象。潛艇掉深是世界海軍的噩夢,曾有多國潛艇因此沉沒。下圖為世界某區域海水表層鹽度分布圖,該海域海水密度受鹽度影響較大。(1)指出圖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容易發生潛艇掉深的海域,并說明理由。(6分)(2)分析圖示甲海域鹽度較低的原因。(4分)(3)說明丙海域洋流性質和其對該海域鹽度及等鹽度線分布的影響。(4分)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調查對象 校園土壤狀況調查背景 某學校被評為全省園林綠化示范單位,學校宣傳中介紹:“校園環境優美,草木茂盛,綠意盎然……”實際上校園的主要綠化區,綠植的長勢并不喜人。分析其原因可能與綠化區土壤狀況有關。下圖為學校主要綠化區景觀圖。調查結果①綠化區土壤取樣時發現土層較薄,土壤質地較硬。②學校于 2012年建成,主要綠化區曾為建筑垃圾填埋區。③主要綠化區位于教學樓后落水管排水區,坡度較大。④園林工人對綠植采用大水沖灌的灌溉方式,并定期對枯枝落葉進行清理。調查分析(1)指出影響該校園綠化區土層厚度的主要因素。(4分)(2)說明綠化區土壤肥力特點,并分析原因。(6分)(3)請為學校的土壤改良提出可行性建議。(4分)19.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2023年 5月 6日,江西省中部出現強降雨,宜春、撫州、吉安等市遭遇特大暴雨,部分城鎮出現嚴重內澇,宜春豐城清豐山溪的清豐堤發生決口險情。宜春市相關部門提醒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防御和搶險工作。下圖為江西省地形和水系簡圖。(1)分析宜春、撫州、吉安的部分城鎮出現內澇的原因。(6分)(2)推測宜春易發生泥石流災害的自然條件。(4分)(3)簡述防御洪水災害的工程措施。(3分)鄄城一中高一第三次月考·地理參考答案、提示及評分細則1.C該衛星與地球構成的天體系統屬于行星系統,與地月系同一級別。2.B宇宙空間的特點為微重力、高真空、強輻射、低溫。該衛星在宇宙空間運行,其工作環境為宇宙環境。3.B耀斑是太陽內部能量劇烈釋放的表現,是太陽色球層短期內增亮的斑塊;其活動周期約為 11年。4.D耀斑爆發時會釋放大量的帶電粒子,干擾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干擾電子設備;地震是地球內部能量釋放的表現。5.B讀右圖可知,①②③④分別代表地殼、地幔、外核、內核,火山口噴出的熾熱巖漿來源于上地幔的軟流層。6.C火山灰來源于巖石圈中,在火山噴發中進入大氣圈,隨后降落在海洋(水圈)和陸地表面(生物圈),即遷移的順序是巖石圈→大氣圈→水圈、生物圈。7.A讀圖可知,甲圖中旗幟飄向海洋,表明水平氣流由陸地吹向海洋(陸風),乙圖中旗幟飄向陸地,表明水平氣流由海洋吹向陸地(海風);白天陸地比海洋升溫快,氣溫陸地比海洋高,因此陸地氣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海洋形成高氣壓,風從海洋吹向陸地(海風),因此乙為白天;夜晚陸地比海洋降溫快,氣溫陸地比海洋低,因此陸地氣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氣壓,海洋形成低氣壓,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陸風),因此甲為夜晚。8.D讀圖可知,乙圖中旗幟飄向陸地,表明水平氣流由海洋吹向陸地(海風),根據上題分析可知,乙圖現象出現在白天。白天,陸地比海洋升溫快,氣溫陸地比海洋高,陸地空氣受熱膨脹上升,陸地近地面形成低氣壓,陸地等壓面向下(近地面高壓方向)凹,海洋形成相對冷高壓,盛行下沉氣流。9.C渭河為外流河,主要參與海陸間大循環。10.D地面硬化使地表水不易下滲,在雨季造成積水,發生城市內澇,從而形成“海景”。其他措施都會增加下滲、利于排水。11.B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國的西南地區。12.D在喀斯特地貌區的水沿裂隙下滲,溶蝕深處巖石,產生地下河和地下溶洞,溶洞逐漸擴大,頂部的巖石塌陷,最后形成天坑。13.C喀斯特地貌為流水侵蝕(溶蝕)地貌。雅丹地貌為風力侵蝕形成的地貌,沖積扇是流水堆積形成的地貌,長江三峽是流水侵蝕形成的地貌,海岸沙丘是風力堆積形成的地貌。14.A根據圖文信息,銀杏葉由綠變黃,滿地落葉可知,銀杏林屬于落葉闊葉林。15.C樹葉變黃主要是因為天氣轉涼,樹木需要落葉進入休眠期。北京、浙江、云南,緯度由高至低,溫度下降將至落葉臨界時間不同,因此以上地區銀杏樹葉轉黃時間不同的主導因素是熱量。16.(1)氧氣、二氧化碳等提供生命活動所需的大氣成分;大氣的削弱和保溫作用為生命活動提供適宜的溫度;臭氧吸收紫外線,是地球生命的保護傘;大氣層的存在,可以減緩天體墜落(如流星等)速度,保護地球生命免受侵襲。(答對兩點即可,4分)(2)氣溫隨高度增加而降低;(2分)空氣對流運動顯著;(2分)天氣現象復雜多變。(2分)(3)該地深居內陸,為荒漠環境,白天天氣晴朗,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較弱,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較多,地面吸收并傳遞給大氣的熱量多,氣溫高;(2分)夜晚因云量少,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弱(大氣逆輻射弱),氣溫低。(2分)17.(1)甲海域。(2分)理由:甲海域等鹽度線最密集;(2分)海水密度空間差異最大,極易形成“海中斷崖”現象。(2分)(2)赤道附近,降水豐富;(2分)河流入海口,鹽度較低。(2分)(3)暖流。(2分)影響:海域鹽度降低,等鹽度線向南側高值方向凸出。(2分)18.(1)土壤質地;發育時間;地形(坡度);人類活動(灌溉方式)。(答對兩點即可,4分)(2)特點:土壤肥力較低。(2分)原因:土壤發育時間較短,有機質積累較少;土層較薄,質地較硬;地表植被長勢較差,有機質來源少;定期清理枯枝落葉,有機質無法回歸土壤;地形坡度大,位于排水區,加上灌溉時大水沖刷,有機質流失嚴重。(答對兩點即可,4分)(3)增施有機肥;保留枯枝落葉;改用噴灌方式;選擇適宜植被,豐富植物群落;勤松土;采用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等。(答對兩點即可,4分)19.(1)強降雨,降水量大;地勢平坦,排水不暢;城區地表硬化率高,雨水下滲少;城鎮排水設施不完善,排水速度慢。(答對三點即可,6分)(2)溝谷坡度大;存在大量松散的堆積物;暴雨形成突發性巨大水流。(答對兩點即可,4分)(3)興建水庫,退耕還湖,提高對洪水的調蓄能力;修筑堤壩,防止洪水漫溢;疏浚河道,加快泄洪速度;開辟分洪區,降低洪水水位。(答對三點即可,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