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遼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選擇題1.錢鐘書在《宋詩選注》的序言中寫道:“宋詩還有個缺陷,那就是愛講道理,愛發議論……同時宋代七言詩講‘性理’或‘道學’的多得令人生厭,而寫愛情的少得可憐。”宋詩的這一特點( )A.不利于重文風氣的形成B.代表了文學的世俗化傾向C.反映了思想領域的變化D.源自國家分裂的社會現實2.宋代的國子監負責“掌印經史群書”,除供朝廷頒賜外,同時也向民間出售。至景德二年,國子監的書版增至十萬。為保護私家刻本的版權,官府頒布了禁止翻刻的命令。這表明( )A.政府推動印刷業的發展B.私人刻印書籍遭官府禁止C.活字印刷技術日益精湛D.雕版印刷僅用于民間刻書3.位于山西省芮城的元代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古代壁畫的奇葩,分別畫在無極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里。其中的精品是位于三清殿的《朝元圖》,畫面以東王公、西王母夫婦為中心,各天官簇擁左右。這反映了元代繪畫( )A.一定程度上受宗教影響 B.具有鮮明的文人畫風格C.都以人物畫為主要題材 D.完全超越當時社會生活4.宋明儒士,幾乎沒有一個不涉獵佛禪,不受佛禪之影響的。憑借早年出入佛禪的深厚積淀,他們一方面堅決劃清儒、佛界限,一方面對佛教進行了釜底抽薪式的批判。這一現象說明( )A.佛教理論存在重大缺陷B.儒士對佛教認識更全面C.儒學存在思辨化的缺陷D.佛教嚴重威脅儒學地位5.據載,北宋時期,宋真宗(968—1022年)經常親臨佛寺,進謁參拜,以示崇敬;同時,他也大興土木修建道觀,甚至專門設立道教節日,令天下士民慶祝。這反映出當時( )A.三教并行局面被打破 B.佛道思想成為官方哲學C.教化手段呈現多元化 D.儒學社會基礎嚴重削弱6.南宋理學家朱熹設計一種禮服,稱為“朱子深衣”。禮服上衣為四幅(布),代表一年有四季,下裳由十二片布組成,代表一年有十二個月;衣袖呈圓弧狀以應規,交領處成矩狀以應方,代表做人要規矩;后背處一條中縫從頸根到腳踝垂直而下,代表做人要正直。由此可見,朱子深衣( )A.凸顯了南宋的時代風尚變化B.體現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C.融入了儒家禮儀教化的理念D.反映了當時小農經濟的意識7.如圖為宋代文學藝術領域變化的部分情況。對這些變化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印刷技術發展 B.城市經濟繁榮C.科舉制度完善 D.市民文藝興起8.遼宋夏金元時期的契丹族、女真族、黨項族模仿漢字字形,創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時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礎上創造出一套拼音符號,用以拼寫蒙古語,也用來拼寫漢語等多民族語言。這也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這說明( )A.中原的傳統文化日漸消亡了B.佛教文化成為中原文化主流C.漢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發展D.各民族間文化交流不斷深入9.西方學者在描述中國古代某學說時認為:“它是一種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諸因素于一體的哲學,提供了一套維護儒家倫理秩序的形而上學體系。”該“學說”是指( )A.孔孟儒學 B.黃老之學C.董仲舒的新儒學 D.程朱理學10.《夢梁錄江海船艦》記載:“舶商之船,自入海門,便是海洋……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乃火長掌之。”據所學判斷該書最早可能成書于( )A.戰國 B.漢代 C.唐代 D.宋代11.(2023·山東省等級考模擬卷·2)朱熹認為,家庭、家族的“冠婚喪祭儀章度數”隱含著“名分之守”“愛敬之實”。他據此將古禮中繁瑣的婚禮“六禮”簡化為便于實行的“三禮”。他這樣做旨在( )A.推廣儒家禮儀 B.實現儒學生活化C.重塑儒家倫理規范 D.鞏固儒學主導地位12.宋代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費人力的雕版印刷術;元代發明了轉輪排字,資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節省大量人力,后來轉輪也慢慢消失了。這表明了當時( )A.勞動力過剩 B.輕視科技發明C.雇傭制廣泛存在 D.文化需求低迷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雕版印刷每印一書,就要專門雕刻此書的書版,費工費時,且保存書版要占用大量空間,頗多不便。北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年),平民畢昇發明了更為先進的活字印刷術。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記載了畢昇用膠泥制坯、印刷的詳細流程。南宋光宗時,周必大曾用活字印刷他撰寫的《玉堂雜記》。另外,西夏也曾用活字印行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這有可能是今天所見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摘編自袁行霈、鄧小南主編《中華文明史(第三卷)》材料二 下圖所示為1991年出土于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拜寺溝方塔的西夏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現藏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活字印刷術發明的原因及意義。(2)以上兩則史料的類型分別是什么?若探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歷史,還需要搜集哪些材料?遼宋夏金元的文化一、選擇題1.錢鐘書在《宋詩選注》的序言中寫道:“宋詩還有個缺陷,那就是愛講道理,愛發議論……同時宋代七言詩講‘性理’或‘道學’的多得令人生厭,而寫愛情的少得可憐。”宋詩的這一特點( )A.不利于重文風氣的形成B.代表了文學的世俗化傾向C.反映了思想領域的變化D.源自國家分裂的社會現實[解析] 根據材料可知,宋詩中的七言詩講“性理”或“道學”較多,這與當時理學的興起和發展密不可分,故選C項;宋詩的這一特征并不影響詩歌的發展及重文風氣,故排除A項;宋詩的這一特征體現不出文學的世俗化,故排除B項;宋詩的這一特征與國家分裂的現實無關,故排除D項。2.宋代的國子監負責“掌印經史群書”,除供朝廷頒賜外,同時也向民間出售。至景德二年,國子監的書版增至十萬。為保護私家刻本的版權,官府頒布了禁止翻刻的命令。這表明( )A.政府推動印刷業的發展B.私人刻印書籍遭官府禁止C.活字印刷技術日益精湛D.雕版印刷僅用于民間刻書[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政府明確由國子監負責印刷經史等書籍,頒布法令保護版權,國家掌握的書版數量巨大等,表明政府推動了印刷業的發展,A項正確;材料不能說明政府禁止私人刻印書籍,B項錯誤;活字印刷技術日益精湛在材料中沒有體現,C項錯誤;雕版印刷僅用于民間刻書與“國子監負責‘掌印經史群書’”等不符,D項錯誤。3.位于山西省芮城的元代永樂宮壁畫是中國古代壁畫的奇葩,分別畫在無極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里。其中的精品是位于三清殿的《朝元圖》,畫面以東王公、西王母夫婦為中心,各天官簇擁左右。這反映了元代繪畫( )A.一定程度上受宗教影響 B.具有鮮明的文人畫風格C.都以人物畫為主要題材 D.完全超越當時社會生活[解析] 永樂宮三清殿壁畫中以東王公、西王母夫婦為中心,各天官簇擁左右,壁畫涉及的人物帶有明顯的宗教色彩,說明元代壁畫一定程度上受到宗教影響,A項正確;文人畫強調寫意抒情,在壁畫中并未體現,排除B項;元代繪畫也有山水畫,而非均以人物畫為主要題材,排除C項;D項表述絕對,排除。4.宋明儒士,幾乎沒有一個不涉獵佛禪,不受佛禪之影響的。憑借早年出入佛禪的深厚積淀,他們一方面堅決劃清儒、佛界限,一方面對佛教進行了釜底抽薪式的批判。這一現象說明( )A.佛教理論存在重大缺陷B.儒士對佛教認識更全面C.儒學存在思辨化的缺陷D.佛教嚴重威脅儒學地位[解析]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宋明時期,儒家知識分子在了解佛教的前提下,堅決與佛教劃清界限,還用佛教批判佛教,說明儒士對佛教認識更全面,B項正確;佛教理論存在重大缺陷在材料中沒有體現,A項錯誤;存在思辨化是儒學發展的表現,與儒士了解佛教、批判佛教無關,C項錯誤;佛教嚴重威脅儒學地位只是儒學發展的背景,不是材料核心,D項錯誤。5.據載,北宋時期,宋真宗(968—1022年)經常親臨佛寺,進謁參拜,以示崇敬;同時,他也大興土木修建道觀,甚至專門設立道教節日,令天下士民慶祝。這反映出當時( )A.三教并行局面被打破 B.佛道思想成為官方哲學C.教化手段呈現多元化 D.儒學社會基礎嚴重削弱[解析] 材料反映出宋代通過佛道的教化功能加強社會管理,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三教”,排除A項;儒學是正統,排除B項;社會基礎嚴重削弱在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D項。6.南宋理學家朱熹設計一種禮服,稱為“朱子深衣”。禮服上衣為四幅(布),代表一年有四季,下裳由十二片布組成,代表一年有十二個月;衣袖呈圓弧狀以應規,交領處成矩狀以應方,代表做人要規矩;后背處一條中縫從頸根到腳踝垂直而下,代表做人要正直。由此可見,朱子深衣( )A.凸顯了南宋的時代風尚變化B.體現了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C.融入了儒家禮儀教化的理念D.反映了當時小農經濟的意識[解析] 朱子深衣不同部分代表著不同的道德要求,說明朱熹將儒家的禮儀教化理念融入了服飾,C項正確;朱子深衣只能體現出朱熹的主張,而非時代風尚,排除A項;“天人合一”在材料中并未體現,排除B項;朱子深衣與小農意識無關,排除D項。7.如圖為宋代文學藝術領域變化的部分情況。對這些變化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印刷技術發展 B.城市經濟繁榮C.科舉制度完善 D.市民文藝興起[解析] 宋代雕版印刷術推廣,印刷技術發展直接推動了宋代文學藝術的發展,A項正確;城市經濟繁榮、科舉制度完善有利于宋代文學藝術的發展,但是對題干所述的變化并不起直接作用,B、C兩項排除;市民文藝興起是宋代文學藝術領域變化的表現,而非因素,D項排除。8.遼宋夏金元時期的契丹族、女真族、黨項族模仿漢字字形,創造了本民族文字。元朝時期,八思巴在藏文字母基礎上創造出一套拼音符號,用以拼寫蒙古語,也用來拼寫漢語等多民族語言。這也是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這說明( )A.中原的傳統文化日漸消亡了B.佛教文化成為中原文化主流C.漢字逐步地向字母文字發展D.各民族間文化交流不斷深入[解析] 契丹族、女真族、黨項族模仿漢字字形,創造了本民族文字,八思巴創造出一套拼音符號,用以拼寫蒙古語和漢語等多民族語言,說明我國各民族間文化交流不斷深入,故選D項;A項不符合史實,排除;材料沒有涉及佛教文化的信息,排除B項;八思巴關于漢語拼音化的嘗試,不能說明漢字出現逐步地向字母文字發展的趨勢,排除C項。9.西方學者在描述中國古代某學說時認為:“它是一種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諸因素于一體的哲學,提供了一套維護儒家倫理秩序的形而上學體系。”該“學說”是指( )A.孔孟儒學 B.黃老之學C.董仲舒的新儒學 D.程朱理學[解析] 據材料“它是一種融儒家、佛教和道教等諸因素于一體的哲學,提供了一套維護儒家倫理秩序的形而上學體系”并結合所學可知,宋明理學是以儒家思想為基礎,吸收了佛教、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學,其包括程朱理學和陸王心學兩個派別,故D項正確;據所學可知,“孔孟儒學”“黃老之學”“董仲舒的新儒學”都沒有吸收“佛教”因素,A、B、C三項與題意不符。10.《夢梁錄江海船艦》記載:“舶商之船,自入海門,便是海洋……風雨晦冥時,惟憑針盤而行,乃火長掌之。”據所學判斷該書最早可能成書于( )A.戰國 B.漢代 C.唐代 D.宋代[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依據材料中“舶商之船……風雨晦暝時,憑針盤而行”可以得出指南針應用與航海,聯系已學知識可知該項技術出現在北宋時期,D項符合題意;指南針出現于戰國時期,A項不合題意;B、C兩項在時間上不合題意,故選D項。11.(2023·山東省等級考模擬卷·2)朱熹認為,家庭、家族的“冠婚喪祭儀章度數”隱含著“名分之守”“愛敬之實”。他據此將古禮中繁瑣的婚禮“六禮”簡化為便于實行的“三禮”。他這樣做旨在( )A.推廣儒家禮儀 B.實現儒學生活化C.重塑儒家倫理規范 D.鞏固儒學主導地位[解析] 朱熹簡化儒式婚禮目的在于鞏固儒學的主導地位,D項正確。推廣儒家禮儀、生活化均屬于手段,不是其目的,題目考查的是行為背后的目的,A、B兩項不正確;據材料“他據此將古禮中繁瑣的婚禮‘六禮’簡化為便于實行的‘三禮’”可知,朱熹沒有重塑儒家倫理規范,C項錯誤。12.宋代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費人力的雕版印刷術;元代發明了轉輪排字,資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節省大量人力,后來轉輪也慢慢消失了。這表明了當時( )A.勞動力過剩 B.輕視科技發明C.雇傭制廣泛存在 D.文化需求低迷[解析] 材料“宋代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但最常用的仍然是耗費人力的雕版印刷術”說明當時不缺乏勞動力,印刷技術的革新沒有得到推廣,材料“元代發明了轉輪排字,資本投入是增加了,但可以節省大量人力,后來轉輪也慢慢消失了”表明當時的技術革新沒有得到應用是因為不需要節省勞動力,故A項正確;輕視科技材料沒有涉及,故B項錯誤;雇傭制是資本主義萌芽出現的重要標志,不符合史實,故C項錯誤;文化需求低迷與材料的內容無關,故D項錯誤。二、非選擇題1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雕版印刷每印一書,就要專門雕刻此書的書版,費工費時,且保存書版要占用大量空間,頗多不便。北宋仁宗慶歷年間(1041—1048年),平民畢昇發明了更為先進的活字印刷術。沈括《夢溪筆談》卷十八《技藝》記載了畢昇用膠泥制坯、印刷的詳細流程。南宋光宗時,周必大曾用活字印刷他撰寫的《玉堂雜記》。另外,西夏也曾用活字印行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這有可能是今天所見最早的活字印刷品。——摘編自袁行霈、鄧小南主編《中華文明史(第三卷)》材料二 下圖所示為1991年出土于寧夏回族自治區賀蘭縣拜寺溝方塔的西夏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現藏于寧夏回族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活字印刷術發明的原因及意義。(2)以上兩則史料的類型分別是什么?若探究活字印刷術的發明歷史,還需要搜集哪些材料?[答案] (1)原因:雕版印刷存在諸多不足;經濟文化發展的迫切需要;畢昇的刻苦鉆研和反復試驗。意義:促進了印刷業的發展;推動了文化的保存和傳播。(2)史料類型:材料一為經過學者整理的文獻史料,材料二為實物史料。材料:官方檔案;北宋時期的活字印刷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