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友好學校第七十八屆期末聯考高二地理試卷本試卷共19題,滿分100分,共6頁,考試時間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清楚,將條形碼粘貼到條形碼區域內。2.選擇題必須用2B鉛筆填涂;非選擇題必須用0.5mm黑色中性筆書寫,字體工整,筆跡清楚。3.請按照題號順序在答題卡各題目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草紙、試卷上答題無效。4.保持卡面清潔,不要折疊,不要弄破、弄皺、不準使用涂改液、修正帶、刮紙刀。一、單選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應習近平主席邀請,俄羅斯總統普京于2024年5月16至17日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此次訪問時機重要,成果豐碩,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下圖為太陽直射點回歸運動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23°26'N②③⑤0.-23°26S1.普京總統訪問期間,北京市(A.晝變長,正午太陽高度增大B.晝變短,正午太陽高度增大C.晝變長,正午太陽高度減小D.晝變短,正午太陽高度減小2.普京總統訪問期間,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北半球極夜范圍逐日增加B.重慶日落時間逐日延后C.上海正午地物日影逐日變長D.地球公轉的角速度逐日增大3.根據上圖分析,訪問期間,太陽直射點的運動情況是(A.太陽直射點在①和②之間且向北運動B.太陽直射點在②和③之間且向南運動C.太陽直射點在③和④之間且向南運動D.太陽直射點在④和⑤之間且向北運動下圖為某地地質剖面圖。完成下面小題。4001(m)→北300200甲100①沉積物礫巖砂巖石灰巖花崗巖大理巖■S。g.新→老飲斷層4.①②③④四種巖石或巖層中(A.①層理較明顯可以找到化石B.②巖石形成時水流速度較快C.③是在④的基礎上變質形成D.④的巖性致密可做建筑材料5.甲處()A.巖層受擠壓在斷層發生前形成向斜B.因斷層下陷并被侵蝕形成背斜谷地C.巖層緊實堅固適于開鑿隧道D.向下可能找到石油或天然氣圖示為2023年7月7日16時某區域海平面等壓線分布圖。甲區域處于梅雨區。梅雨的特點是陰雨連綿、持續高溫高濕。梅雨結束后,雨帶移至華北地區,江淮流域進入高溫少雨天氣。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20°E150°E50°N102030°N1015翅甲區域6.造成甲區域歷年6月中旬到7月上旬多陰雨連綿天氣的原因是(A.冷暖氣團勢均力敵B.地形阻擋,鋒面移動緩慢C.地面受熱,對流旺盛D.臺風登陸,氣旋控制,氣流上升7.此時,日本本州島附近海域最不可能吹的風向是()A.東南風B.西南風C.西北風D.偏南風近年來研究發現德雷克海峽內的海冰進退對全球氣候變化有重大影響,冰進(海冰較常年增多)會導致德雷克海峽水流通量減少,海峽西側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則相反。下圖為“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友好學校第七十八屆期末聯考高二地理答案一、選擇題答案(共48分,每小題3分)題號2910答案B0D題號111213141516答案BBDDA二、綜合題答案17.(18分)(1)北(2326'N,45W)(4分)(2)甲遠(4分)(3)晨12(4分)(4)冬至晝長夜短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方降低,南回歸線及其以南達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6分)18.(14分)(1)秦嶺所在巖層上升,渭河平原所在巖層相對下降。秦嶺在南,渭河平原在北。(6分)(2)湄公河流經北部高原和山區時,將流水侵蝕下來的大量泥沙搬運到河口地區;由于河口地區水下坡度平緩;加上海水的頂托作用;使得河水流速減慢,從上中游攜帶來的泥沙在此不斷沉積形成三角洲。(8分)19.(20分)(1)分布特點:全省雷暴活動頻繁;北部多于南部;內陸多于沿海;儋州地區是雷暴活動高值區(三亞為低值區)。(6分)(2)緯度低,熱量豐富,空氣對流強;臨海水汽充沛;山地多,氣流抬升作用強;海岸線漫長,海陸風與季風環流疊加,大氣運動復雜多變。(8分)(3)夏季夜間山風與陸風疊加形成干涼的偏北風;沿海海洋上有暖濕的偏南夏季風影響;兩股氣流相遇,易形成上升氣流,有利于雷暴的發生。(6分)解析【答案】1.A2.B3.A【解析】1.普京總統訪問時間是5月16日至17日,太陽直射北半球且還在向北移動,北半球晝長大于夜長并且晝長變長,北京的正午太陽高度在繼續增大,A正確,BCD錯誤,故選A。2.北半球的晝長變長,重慶日落時間逐日延后,B正確;北半球的極夜范圍逐日減少,A錯誤;上海的正午太陽高度在變大,正午日影變短,C錯誤;地球公轉在接近遠日點,公轉的線速度和角速度都在減小,D錯誤。故選B。3.讀圖可知,①為春分日,②為夏至日,③為秋分日,④為冬至日,5月16一17日,太陽直射點位于①和②之間且向北運動,A正確,BCD錯誤。故選A。【答案】4.D5.A【解析】4.從圖中可以看出,①處是沉積物,沉積物中只能找到動植物的遺體,很難找到化石,A錯誤;②巖石是砂巖,是一種沉積巖,且顆粒物較小,說明水流的速度較慢,B錯誤;③是大理巖,結合所學知識,大理巖是在石灰巖等沉積巖的基礎上變質形成的變質巖,C錯誤;從圖中可以看出,④是花崗巖,花崗巖是一種較為致密的火成巖,適合當做建筑材料,D正確。故選D。5.從圖中的巖層關系可以看出,甲處的巖層是被擠壓形成的向斜谷底,A正確;B錯誤。背斜處適合開鑿隧道和找油氣資源,在向斜處易于存水,不適合開鑿隧道,CD錯誤。故選A。【答案】6.A7.C【解析】6.甲區域位于長江沿岸,6月中旬暖氣團抵達長江兩岸,這時控制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一帶的冷空氣勢力還較強,不易迅速向北撤退,因此冷暖氣團在長江下游地區相遇,僵持不下,形成江淮準靜止鋒,造成了陰雨連綿的梅雨天氣,A正確。該地地形平坦,地形對鋒面阻擋作用小,B錯誤。緯度較高,對流雨形成的降水較少而且對流雨一般發生在夏季的午后,持續時間短,C錯誤。初夏我國臺風登陸較少,9月前后是臺風登陸最多的時候,臺風雨也不會陰雨連綿,D錯誤。故選A。7.此時為夏季,陸地升溫快形成低壓,海洋升溫慢形成高壓,風向整體從海洋吹向陸地,該地有可能吹東南風,西南風,偏南風,ABD符合。西北風是從亞歐大陸吹向海洋,所以最不可能,C符合題意。故選C。8.D9.D【解析】8.讀圖聯系已學可知,洋流①為秘魯寒流,由離岸風形成的上升補償流,A錯誤;洋流②為南赤道暖流,由東南信風吹拂表層海水向西流動,是風海流,B錯誤;洋流③為東澳大利亞暖流,C錯誤;洋流④為西風漂流,為寒流,由盛行西風吹拂表層海水流動,是風海流,D正確。故選D。9.讀圖,圖中海峽為德雷克海峽,海峽西側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形成南半球的寒流。讀圖,BC兩圖越往南水溫越高,表示北半球,BC錯誤;洋流的流向與等溫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友好學校第七十八屆期末聯考高二地理試題及答案 高二地理答案.pdf 友好學校第七十八屆期末聯考高二地理試題及答案 高二地理試卷.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