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4—2025學年度山東省淄博第六中學高一第一學期12月月考(第二次單元檢測)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4—2025學年度山東省淄博第六中學高一第一學期12月月考(第二次單元檢測)歷史試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2024級高一上學期第二次單元檢測
歷史試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湖北和遼寧等地的遺址中,發現了6000多年前各具特色的“龍”文物,華夏、苗蠻和東夷部族都有與龍相關的傳說。這些考古發現和傳說反映出()
A.國家統一趨勢不斷加強 B.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
C.中原是中華文明的核心 D.夷夏有別觀念的形成
2.商鞅主張“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韓非子也提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彼麄兊墓餐非笫牵ǎ?br/>A.以仁為工具管理國家 B.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C.重視先王的治理經驗 D.變法革新推動社會發展
3.“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塹山堙谷,千八百里?!边@是《史記·蒙恬列傳》中對秦直道簡略的記載。這條神秘古道,是秦代僅次于長城的第二大軍事工程。秦始皇修建該道路的主要動機是()
A.鞏固邊防,抵御匈奴南侵 B.控西南夷,增進民族交融
C.溝通南越,滿足皇帝游樂 D.發展經濟,促進東西貿易
4.《史記》記載“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漢書》也描述關中一帶出現過“稼穡之民少,商旅之民多,谷不足而貨有余”。這反映出兩漢時期()
A.重農抑商政策松動 B.官營手工業走向沒落
C.對外貿易臻于繁盛 D.以商致富的社會現象
5.如下表為十六國統治者族屬表,該表反映了()
匈奴 羯 鮮卑
前趙 北涼 夏 后趙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涼 西秦
羌 賨
前秦 后涼 后秦 成漢 前涼 北燕 西涼
A.華夏認同觀念加強 B.政權統一局面的奠定
C.邊疆開發成為趨勢 D.前秦曾短暫統一北方
6.唐代詩人孟郊考中進士后寫了《登科后》,詩中寫道“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下列選項中,與詩歌所反映選官制度一致的是()
A.“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
B.“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C.“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
D.“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
7.《禮記》記載:“君有疾飲藥,臣先嘗之;親有疾飲藥,子先嘗之”。晉書《抱樸子內篇》稱“......古之初為道者,莫不兼修醫......”。唐代醫家孫思邈在其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中說:“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愿普救含靈之苦?!睋丝芍?,從先秦到唐代的中醫理論()
A.沖擊儒家思想 B.吸收佛道思想 C.兼收并蓄明顯 D.批判正統思想
8.朱熹總結北宋敗亡的教訓時說:“本朝鑒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边@表明北宋政治特征是()
A.分工明確制度先進 B.中央集權強干弱枝
C.吏治腐敗內亂不已 D.言路暢通文人政治
9.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在富國方面,官府通過向農民提供農業貸款、撥巨資從事商業經營;在強兵方面,實行保甲法,對農民進行編制管理和軍事訓練。這體現了王安石變法()
A.切實解決了農民的生活困境
B.成功實現了富國強兵的目的
C加強國家管控以圖富國強兵
D.觸犯官僚集團利益導致分裂
10.從下圖北宋東京城商業區示意圖可知,當時()
A.重農抑商的政策已經瓦解 B.軍事防備有所松弛
C城市格局打破了坊市界限 D.娛樂設施比較完善
11.相較于多姿多彩、奢華、張狂的唐代服飾,宋朝更推崇古代禮服,強調本色,主張簡樸,特別是對婦女服飾要求尤為嚴格。這一變化反映()
A.程朱理學影響社會觀念 B.宋代社會經濟高度繁榮
C.紡織技術的進一步發展 D.民族交融影響服飾變革
12.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開始實行金牌信符制”,即通過發放金牌信符,確定邊疆地區與中原王朝的納馬予茶關系,三年為一周期,可以茶50萬斤換馬1萬多匹。據此可知,這一制度()
A.實現了對邊疆直接管轄 B.推動了民族間經濟交流
C.提升了邊境治理的效能 D.促進了中外的文化交流
13.下面的表格中,對各帝王的描述符合史實的是()
A 漢文帝 尊奉黃老無為思想,削減諸侯封地,平定“安史之亂”。
B 北魏孝文帝 大力推動民族交融,推行一系列改革,完成全國統一。
C 元世祖 統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國,被尊稱為“成吉思汗”。
D 明太祖 為加強皇權,廢除宰相制度,影響持續此后五百余年。
A.A B.B C.C D.D
14.衛所是明代常備軍事組織,明代在各要害地方皆設衛所,屯住軍隊,其集中分布情況如圖所示。其中⑤分布大量衛所,這些衛所的設立主要是為了()
A.抵御列強的殖民侵略 B.保障漕運安全
C.配合鄭成功收復臺灣 D.抗擊倭寇騷擾
15.某同學用年表讀中國通史,制作了一張學習卡片,如下圖所示,可知他研究的主題最有可能是()
A.康雍乾時期君主專制加強 B.清代版圖更加開拓和鞏固
C.中國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 D.清朝前中期的鼎盛與危機
16.近代中國某一條約規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準英國人民帶同所屬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等五處港口,貿易通商無礙。”該條約的簽訂導致()
A.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列強獲得在通商口岸投資設廠權
C.清政府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工具
D.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17.鴉片戰爭前后,林則徐組織編譯的《四洲志》魏源的《海國圖志》和徐繼畬的《瀛寰志略》等一批地理著作相繼問世,地圓說、南北極、經緯度、五大洲和四大洋等地理知識得以傳播。這些地理著作()
A.體現了“師夷長技以求富” B.標志著近代國家意識的確立
C.有利于開闊人們的國際視野 D.傳播了西方民主共和理念
18.近代某場戰爭期間,人民群眾對外國侵略軍都進行了抵抗。比如廣州城廂內外民眾組織團練,用游擊戰襲擊敵人;天津、煙臺、旅順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眾自發襲擊侵略軍。恩格斯當時指出:“這是一場維護中華民族生存的人民戰爭”該戰爭()
A.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B.使中國喪失了北方大片領土
C.直接導致洋務運動破產 D.開啟列強在華北駐兵的先例
19.《資政新篇》同《天朝田畝制度》一樣,是反對封建社會制度的,但它向農民群眾描繪的不是以平均主義為尺度的小農經濟的天國,而是一個承認貧富差別的以資本主義為模式的新型天國。這反映《資政新篇》()
A.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B.順應了當時農民的心理需求
C.進行了國家建設的新探索 D.實現了傳統社會的深度轉型
20.福州船政局由左宗棠于1866年創辦。船政局引進西方管理制度,是近代中國最大的船舶制造中心和基地,制造出中國第一艘千噸級輪船,培養出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所造船艦及槍炮、魚雷等武器,曾稱卓于一時。福州船政局的創辦()
①是中國近代船舶工業發展的里程碑②實現了中國自強、求富的目標
③見證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④推動了中國的工業近代化進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下表是洋務派創辦的部分企業簡表,這類企業的創辦
開辦年 單位名稱 行業性質
1878 唐山開平礦務局 采煤工業
1881 承德平泉銅礦 金屬礦與冶煉工業
1878 華盛機器紡織總廠 紡織
1872 輪船招商局 交通運輸
1880 上海電報總局 通信
A.體現了統治者的“自強”目標 B.主要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
C.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經濟侵略 D.體現“實業救國”思潮的高漲
22.下圖是某不平等條約簽訂后中國被迫開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圖。由此可知,該條約是()
A.《南京條約》 B.《北京條約》 C.《馬關條約》 D.《辛丑條約》
23.曾任晚清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評價近代某場運動時說道,“今天的這段插曲不是沒有意義的,那
是一個要發生變革的世紀的序曲,是遠東未來歷史的主調,公元2000年的中國將大大不同于1900年的中國”。這場運動是()
A.太平天國運動 B.洋務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五四運動
24.清末新政啟動后,地方各級官員大多敷衍塞責,新政實施的費用由中央向地方攤派,地方官員則借機大肆搜刮。這()
A.加重了中央的財政負擔 B.客觀上推動了辛亥革命的爆發
C.形成了軍閥割據的局面 D.引起了清政府權力結構的變化
25.某校歷史興趣小組開展課題研究,同學們搜集了如圖所示資料。據此判斷,該小組研究的課題應該是()
A.晚清邊疆危機的加劇 B.中國早期現代化嘗試
C.民國初年生活的變遷 D.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
26.1902年康有為從印度游學歸國,著有《印度游記》,該著作描繪了印度被英國殖民的社會狀況,提到“印度亡于守舊不變,不修其政“各省自立,形成割據”。1924年英國作家福斯特的小說《印度之旅》,描寫了由于英國殖民入侵造成印度社會的撕裂和沉淪。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后者史料價值更高 B.相互矛盾的史料不可采用
C.兩者均為一手史料 D.立場和態度影響歷史解釋

27.下表所示為部分近現代學者對義和團運動的看法。據此可知,這些學者均認為義和團運動()
學者 看法
榮孟源 義和團在斗爭中提出均糧、抗稅、這就是反封建,一般說農民反封建也就如此
丁名楠 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義和團主要是反帝,同時也附帶反封建
威其章 義和團的“均根濟貧”與歷代農民起義一樣帶有反封建剝削的性質
A.運動規模相對較大 B.以打擊侵略勢力為主
C.具有反封建的性質 D.與傳統農民起義無異
28.下列中國近代的思想觀點,按出現的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治國之道,在乎自強,而審時度勢,則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又以制器為先。”
②“今者中國以千年專制之毒而不解,異種殘之,外邦逼之,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殆不可以須臾緩。”
③“蓋天下皆是天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則主有所運用,天下大家處處平均,人人飽暖矣?!?br/>④“然自今以往,共和國體,果能鞏固無虞乎!立憲政治,果能施行無阻乎?以予觀之,此等政治根本解決問題,猶待吾人最后之覺悟。”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29.據統計,北洋軍閥統治的十二年間,前后更換了十三位總統(包括臨時大總統、臨時執政、攝政內閣大元帥等稱謂),更換了四十六屆內閣。材料主要揭示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A.政府出賣國家主權 B.國家政治局勢動蕩
C.民族資本主義發展 D.國際地位大幅下降
30.能夠解釋下表歷史現象的原因有()
歐戰前后農商部注冊工業公司年別表
注冊的工業公司 資本總額
1914年8月前 146個 41148205元
1914年8月至1920年 272個 117434500元
①北洋政府鼓勵民間興辦實業②西方列強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戰
③清政府憑借權力聚斂財富④群眾性反帝愛國斗爭此起彼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5分。
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先秦諸子,關于政治社會方面的意見,是各有所本的,而其所本亦分新舊。儒家,是綜合自上古至西周的政治經驗所發生的思想。法家,是基于春秋戰國時期的政治形勢所發生的思想。先秦諸子所想解決的,都是人事問題,而人事問題,則以改良社會的組織為其基本。
粗讀諸子之書,似乎所注重的,都是政治問題。
-摘編自呂思勉《中國通史》
材料二漢武帝時代貶斥黃老刑名等百家之言,起用文學儒者至數百人,實現了治國方略的歷史性轉變。漢武帝大舉賢良文學之士,著名儒學大師董仲舒以賢良身份,就漢武帝提出的命題發表對策,討論成就治世的策略。齊地儒生公孫弘以精通《春秋》之學升遷為天子信用的重臣,相繼任博士、太常、御史大夫,丞相并受封平津候,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風矣"。
-摘編自張豈之《中國歷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和法家為解決“政治問題”提出的主張。并分析其時代背景。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漢時期儒學地位的變化及其原因。
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明代種植較廣的經濟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樹,江南和華北都形成了大面積植棉區,蠶桑業則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地區:閩、粵等地大力發展甘蔗、荔枝,龍眼等經濟作物。在經濟作物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和城鎮發展導致的非農業人口增長趨勢的促動下,糧食生產也逐步納入市場網絡,出現了糧食生產中心的移動。如江南原為糧食豐裕地區,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廣泛種植,致使糧食嚴重匱乏,只得從湖廣、四川等大量輸入。
-摘編自白壽彝《中國通史》
材料二明代中葉以后的商品經濟浪潮已烴突破了大中城市的局限,在全國范圍內發展起來。市民階層人士變得龐大復雜起來,它包括了商人,店員、販夫、手工業者、游民、士卒,下級官吏、下層文人等各色人物。工商業者已日益成為一支不可缺少的社會力量,影響著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生活。
-摘編自王言鋒《社會心理變遷與文學走向》
材料三明中后期,江南表面看似活躍的商業活動及手工業生產實則后繼無力,僅以維持個體家庭基本溫飽為目的、重復簡單再生產而已。凡此,導致明代失去“社會變遷”的物質基礎與制度創新及技術革新重要基地。
-摘編自趙玉田《環境與民生:明代災區社會研究)
(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明代中后期經濟發展的表現及其影響。
(2)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代中后期工商業經濟發展“后繼無力”的原因。
3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結合所學知識,選取任意一幅圖片進行歷史闡釋。(要求:聯系背景和內容,評論準確,表述成文。)
34.近代列強侵華戰爭以嚴酷的事實暴露了中西差距,促使一批愛國知識分子在比較中思考和探索。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從某種意義上說,洋務運動汲取來的西方知識對中國傳統社會的沖擊,比十次舊式農民戰爭更大。在這個過程中雖沒有激昂的吶喊呼叫,但新的觀念卻借助于具體的事物和實例改變著人們世代沿襲的成見和信念。
-摘編自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材料二故康先生之上皇帝書日,守舊不可,必當變法......而我皇上亦深知此意,徒以無權不能達行,故屢將先生之折交軍機總署會議,嚴責其無得空言搪塞,蓋以見制西后,故欲借群臣之議以定之也。無如下有老耄守舊之大臣,屢經嚴責而不恤,上有攬權猜忌之西后,一切請命而不行......使不然者,則此三月之中,舊弊當已盡革,新政當已盡行。
-梁啟超《戊戌政變記》
材料三武昌起義后,隨著封建專制政權的土崩瓦解,各種社團、政黨紛紛建立。反映社會輿論的報紙也受到普遍重視。據統計,武昌起義后半年內,全國的報紙便從10年前的100多種,陡增至近500種,總銷數達4200萬份。創辦實業的熱潮興起,1904-1911年全國共設廠6393家,平均每年設廠799家,而1912-1914年全國共設廠3937家,平均每年設廠1312家,約為前期的兩倍。各類學校的數目都有較快的增長,1912年在校學生數較1909年增長了近一倍。
-摘編自鄭師渠《中國近代史》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列舉洋務派沖擊“中國傳統社會”的事業。
(2)根據材料二概括梁啟超認為新政未能“盡行”的原因,并運用唯物史觀予以評析。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辛亥革命的意義。
  答案及簡析
  1.選擇題答案及簡析
  答案:1 - 5:B D A D A;6 - 10:C C B C C;11 - 15:A B D D D;16 - 20:A C B C D;21 - 25:C C D B D;26 - 30:D C D B B
  簡析
  1. B:河南、湖北、遼寧等地不同部族都有與龍相關的傳說和文物,體現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B 項正確;此時還未形成國家,A 項錯誤;不能證明中原是核心,C 項錯誤;夷夏有別觀念此時尚未形成,D 項錯誤。
  2. D:商鞅和韓非子都主張變法革新,以推動社會發展,D 項正確;法家不以仁為工具管理國家,A 項錯誤;法家維護新興地主階級利益,B 項錯誤;他們強調變法,不重視先王治理經驗,C 項錯誤。
  3. A:秦直道是軍事工程,修建目的是鞏固邊防,抵御匈奴南侵,A 項正確;直道與西南夷和南越問題無關,B 項錯誤;其主要功能不是滿足皇帝游樂,C 項錯誤;發展經濟不是主要動機,D 項錯誤。
  4. D:材料反映出兩漢時期人們認為經商比務農更易致富,出現以商致富的社會現象,D 項正確;漢朝重農抑商政策強化,A 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官營手工業,B 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對外貿易,C 項錯誤。
  5. A:十六國統治者采用中原模式國號,表明少數民族認可中原文化,華夏認同觀念加強,A 項正確;此時北方政權林立,不能奠定統一局面基礎,B 項錯誤;部分政權不在邊疆,C 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前秦統一北方,D 項錯誤。
  6. C:“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反映的是科舉制,“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 體現了科舉制的影響,C 項正確;A 項是軍功爵制,B 項是九品中正制,D 項是察舉制,均不符合題意。
  7. C:《禮記》體現儒家思想,《抱樸子內篇》涉及道教,孫思邈的著作體現佛教理念,說明中醫理論兼收并蓄儒、道、佛思想,C 項正確;不是單純沖擊儒家思想,A 項錯誤;不僅吸收佛道,還有儒家,B 項錯誤;不是批判正統思想,D 項錯誤。
  8. B:北宋為加強中央集權,收奪地方權力,導致強干弱枝,地方貧困,B 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分工明確、制度先進,A 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吏治腐敗、內亂,C 項錯誤;材料未強調言路暢通、文人政治,D 項錯誤。
  9. C:王安石變法在富國和強兵方面采取的措施體現了加強國家管控以實現富國強兵,C 項正確;材料未表明切實解決農民困境,A 項錯誤;變法未成功實現富國強兵目的,B 項錯誤;材料未涉及觸犯官僚集團利益導致分裂,D 項錯誤。
  10. C:北宋東京城商業區示意圖顯示商業繁華地區和瓦肆,說明打破了坊市界限,C 項正確;北宋抑商政策有所松弛,但未瓦解,A 項錯誤;材料未涉及軍事防備,B 項錯誤;僅從圖示無法得出娛樂設施完善,D 項錯誤。
  11. A:宋朝推崇古代禮服,強調簡樸,與程朱理學倡導的價值觀相符,理學影響社會觀念,A 項正確;社會經濟繁榮與服飾風格變化無關,B 項錯誤;材料未涉及紡織技術,C 項錯誤;材料未體現民族交融影響,D 項錯誤。
  12. B:“金牌信符制” 規范了邊疆與中原的貿易,推動了民族間經濟交流,B 項正確;該制度不是對邊疆直接管轄,A 項錯誤;材料主要涉及經濟交流,不是邊境治理效能,C 項錯誤;材料不涉及中外文化交流,D 項錯誤。
  13. D:明太祖廢除宰相制度,影響深遠,D 項正確;“安史之亂” 發生在唐朝,A 項錯誤;北魏未實現全國統一,B 項錯誤;統一草原各部的是鐵木真,C 項錯誤。
  14. D:明朝在沿海地區設置衛所是為了抗擊倭寇騷擾,D 項正確;明朝時列強尚未大規模殖民侵略,A 項錯誤;漕運安全不是主要目的,B 項錯誤;鄭成功收復臺灣在明朝滅亡后,C 項錯誤。
  15. D:材料中既有清朝前期的政治穩定、疆域開拓、經濟發展等鼎盛表現,也有乾隆拒絕英國通商要求等反映出的危機,D 項正確;材料未突出君主專制加強,A 項錯誤;版圖開拓只是部分內容,B 項錯誤;中國落后于世界潮流只是部分內容,C 項錯誤。
  16. A:該條約允許英國在通商口岸居住、貿易,是《南京條約》,其簽訂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 項正確;列強獲得通商口岸投資設廠權是《馬關條約》,B 項錯誤;《辛丑條約》使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工具,C 項錯誤;《馬關條約》后列強掀起瓜分狂潮,D 項錯誤。
  17. C:鴉片戰爭前后地理著作傳播地理知識,有利于開闊人們國際視野,C 項正確;“師夷長技以求富” 是洋務運動后期口號,A 項錯誤;材料不能體現近代國家意識確立,B 項錯誤;地理著作未傳播西方民主共和理念,D 項錯誤。
  18. B: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中國民眾自發抵抗,恩格斯評價其為維護中華民族生存的人民戰爭,該戰爭使中國喪失北方大片領土,B 項正確;第一次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開端,A 項錯誤;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導致洋務運動破產,C 項錯誤;《辛丑條約》開啟列強在華北駐兵先例,D 項錯誤。
  19. C:《資政新篇》提出以資本主義為模式的新型天國,是對國家建設的新探索,C 項正確;開啟中國近代化進程的是洋務運動,A 項錯誤;它沒有順應當時農民心理需求,B 項錯誤;它沒有實現傳統社會深度轉型,D 項錯誤。
  20. D:福州船政局是近代中國船舶工業發展里程碑,推動了工業近代化進程,①④正確;洋務運動未實現自強、求富目標,②錯誤;福州船政局是洋務企業,不是民族資本主義企業,③錯誤。
  21. C:洋務派創辦的民用企業一定程度抵制了西方經濟侵略,C 項正確;材料企業是民用企業,目標是 “求富”,A 項錯誤;企業分布有東南沿海也有華北地區,B 項錯誤;“實業救國” 思潮在甲午戰后興起,D 項錯誤。
  22. C:根據地圖中通商口岸分布,深入內地長江流域和沿海,符合《馬關條約》開放口岸情況,C 項正確;《南京條約》口岸集中在東南沿海,A 項錯誤;《北京條約》主要增開天津商埠等,B 項錯誤;《辛丑條約》無開放通商口岸內容,D 項錯誤。
  23. D:義和團運動使列強看到中國人民反抗精神,使中國未淪為殖民地,符合赫德評價,C 項正確;太平天國運動時間不符,A 項錯誤;洋務運動時間不符,B 項錯誤;五四運動時間不符,D 項錯誤。
  24. B:清末新政地方官員敷衍塞責、搜刮百姓,使階級矛盾尖銳,客觀上推動了辛亥革命爆發,B 項正確;費用由地方攤派,不會加重中央財政負擔,A 項錯誤;地方官員未擁兵自重,不能形成軍閥割據,C 項錯誤;材料未引起清政府權力結構變化,D 項錯誤。
  25. D:《新學偽經考》用于戊戌變法,扶清滅洋是義和團口號,“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 是辛亥革命綱領,這些都是挽救民族危亡的斗爭,D 項正確;資料與邊疆危機無關,A 項錯誤;義和團運動不是現代化嘗試,B 項錯誤;《新學偽經考》和義和團運動不在民國初年,C 項錯誤。
  26. D:康有為和福斯特對印度問題看法不同是因立場和態度不同,影響了歷史解釋,D 項正確;兩者都是二手史料,不能說后者史料價值更高,A 項錯誤;兩則史料不矛盾,B 項錯誤;兩者均為二手史料,C 項錯誤。
  27. C:三位學者都認為義和團運動具有反封建性質,C 項正確;材料未涉及運動規模,A 項錯誤;部分學者觀點未突出打擊侵略勢力,B 項錯誤;義和團運動還有反帝性質,與傳統農民起義不同,D 項錯誤。
  28. D:①是洋務派主張,時間是 19 世紀 60 - 90 年代;②是資產階級革命派主張,時間是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③是太平天國運動主張,時間是 1851 - 1864 年;④是新文化運動主張,時間是 1915 - 1923 年。所以順序是③①②④,D 項正確。
  29. B: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總統和內閣更換頻繁,說明國家政治局勢動蕩,B 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出賣國家主權,A 項錯誤;與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無關,C 項錯誤;材料未涉及國際地位下降,D 項錯誤。
  30. B: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發展,原因包括北洋政府鼓勵、西方列強忙于一戰、群眾性反帝愛國斗爭,①②④正確;清政府在 1912 年已被推翻,③錯誤。
  2.非選擇題答案及簡析
  答案
  31 題
 ?。?)主張:儒家提出仁、禮、為政以德、仁政、隆禮重法、君舟民水等;法家提出以法為工具管理國家、依法治國、變法革新、實現中央集權、實行君主專制。時代背景:社會大變革;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遭破壞,諸侯爭霸,變法改革;經濟上,鐵犁牛耕出現,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產生,經濟發展;階級關系上,舊貴族等級體系瓦解,新興地主階級、士階層崛起;思想上,學術下移,私學興起。
 ?。?)地位變化:從不受統治者重視到確立獨尊地位,成為主流意識形態。原因: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采取鞏固大一統措施;采納董仲舒建議;儒學自身更新適應時代需要;黃老之學不適應社會發展。
  32 題
 ?。?)表現:經濟作物廣泛種植;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農業生產區域化分工;糧食生產中心轉移;商品經濟迅速發展;工商業市鎮大量出現。影響:市民階層壯大;工商業者影響社會各方面;進步思潮出現;娛樂生活豐富,文學藝術繁榮。
 ?。?)原因:小農經濟占優勢;農民貧困,國內市場狹?。粚V平y治僵化;重農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傳統社會觀念影響。
  33 題(以選擇圖五為例)歷史闡釋:《新青年》是近代中國思想明燈。20 世紀初,中國內憂外患,先進知識分子探索救亡圖存,《新青年》誕生。其倡導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專制迷信,發起文學革命,傳播馬克思主義,為中共成立奠定思想基礎。它啟蒙思想,激發青年愛國民主意識,推動社會變革,促進文化普及風俗改革,實現文化傳承創新,激勵后人追求進步真理。
  34 題
 ?。?)事業:創辦官辦軍事工業、官督商辦民用企業、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的學校、建設新式海軍、派遣留學生、派駐駐外公使。
 ?。?)原因:皇帝無權,守舊勢力阻撓。評析:梁啟超觀點片面。他未認識變法失敗深層次原因,未廣泛動員群眾,缺乏社會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不充分,民族資產階級力量薄弱,自身組織不嚴密。
 ?。?)意義:推翻封建君主專制;推動民主政治發展;打破輿論控制;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發展;推動教育事業進步。
  簡析
  31 題
 ?。?)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儒家和法家為解決社會問題提出了不同主張,其時代背景從社會變革的各方面分析。
 ?。?)從材料一、二可知西漢儒學地位變化,原因從漢武帝需求和儒學自身發展兩方面闡述。
  32 題
  (1)材料一、二體現了明代中后期經濟作物種植、商品經濟發展等表現,影響從市民階層、社會生活等方面分析。
 ?。?)材料三反映明代中后期工商業發展后繼無力,原因從小農經濟、市場、政策、觀念等方面概括。
  33 題以《新青年》為例,結合當時背景闡述其內容、意義,體現其在近代中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4 題
  (1)依據材料一及所學,列舉洋務派在軍事、工業、教育、外交等方面沖擊傳統社會的事業。
  (2)根據材料二概括原因,從唯物史觀角度分析梁啟超觀點的片面性及變法失敗的根本原因。
 ?。?)從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從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說明辛亥革命的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安县| 清远市| 涟水县| 陇西县| 姜堰市| 肇庆市| 北宁市| 九江县| 瓦房店市| 永年县| 沙雅县| 阿瓦提县| 马关县| 汶上县| 手机| 郧西县| 前郭尔| 太和县| 莒南县| 米林县| 松江区| 德化县| 马尔康县| 马边| 汪清县| 西盟| 府谷县| 靖远县| 松原市| 根河市| 探索| 剑川县| 海阳市| 天津市| 宣汉县| 永济市| 巴彦淖尔市| 永胜县| 浪卡子县| 根河市| 本溪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