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1張PPT)探索外來食料作物傳播史(人教版 七上 跨學科主題學習)課標解讀【學習目標】通過運用所學的地圖知識,能確定各種食料作物的原產(chǎn)地和傳播路徑。(區(qū)域認知)小組合作運用地理、歷史、語文等學科知識,分析食料作物的傳播歷史。(綜合思維)圍繞學生熟悉的飲食習慣,聚焦學生生活的真實問題,運用地理、歷史、語文等多學科知識尋求現(xiàn)實問題的解決途徑,從而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溝通協(xié)作能力,培養(yǎng)其節(jié)約糧食、珍惜食物的習慣。(人地協(xié)調(diào)觀)按照食料作物的特點,烹飪美食,提高動手能力。(地理實踐力)繽紛美食,美美與共,數(shù)一數(shù)有多少外來食料?食料泛指食物的原料,包括糧食、魚肉、蔬菜、水果、調(diào)料等。食料傳播是世界文化交流史的重要內(nèi)容。糧食魚肉蔬菜V水果調(diào)料我國很早就與其他地區(qū)進行食料作物種植交流。一方面將我國的特有食料作物帶到世界各地種植;另一方面也從外國引入一些食料作物進行本土栽培。每種外來食料作物的傳播都有一段歷史故事。現(xiàn)在我們司空見慣的很多食料,如胡蘿卜、大蒜、番茄、玉米、土豆等,都是從世界其他地方引入我國的。(1)查詢資料,和同學們討論,列舉生活中常見的食料作物。胡蘿卜、番茄、玉米、土豆、石榴、菠菜、花生等。一、認識食料作物的原產(chǎn)地(2)分小組,每個小組負責查詢5種常見食料作物的原產(chǎn)地。玉米:中美洲是玉米的原產(chǎn)地。馬鈴薯:又叫土豆,原產(chǎn)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區(qū)。一、認識食料作物的原產(chǎn)地小麥:西亞的小亞細亞半島南部等地是小麥的原產(chǎn)地。番茄:南美洲是番茄的原產(chǎn)地。胡蘿卜:西亞是胡蘿卜的原產(chǎn)地。大蒜:中亞和地中海地區(qū)是中亞和地中海的原產(chǎn)地。(2)分配任務(wù),每個小組負責查詢5種常見食料作物的原產(chǎn)地。胡蒜、蒜頭食料作物名稱 別名 原產(chǎn)地大蒜胡蒜、蒜頭中亞和地中海地區(qū)胡蘿卜紅蘿卜、甘荀亞洲西南部、阿富汗番茄西紅柿、洋柿子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地帶(今秘魯、厄瓜多爾和玻利維亞一帶)玉米苞米、包谷美洲馬鈴薯土豆、山藥蛋、洋芋南美洲安第斯山區(qū)石榴山力葉、安石榴、丹若歐洲南部、亞洲西部(巴爾干半島至伊朗及其鄰近地區(qū))每種外來食料作物從原產(chǎn)地傳入我國,都需要經(jīng)歷一定的傳播路徑。(1)選擇某種外來食料作物,查閱資料,了解這種食料作物傳到我國的時間和傳播路徑。二、認識外來食料作物傳入我國的路徑公元前2世紀①石榴。石榴原產(chǎn)波斯(今伊朗)一帶,公元前2世紀(西漢)張騫通西域后經(jīng)陸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二、認識外來食料作物傳入我國的路徑明朝后期② 番薯。番薯最早種植于美洲中部墨西哥、哥倫比亞一帶,由西班牙人攜至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栽種。番薯最早傳入中國約在明朝后期,從東南亞引入中國種植。二、認識外來食料作物傳入我國的路徑公元前5000年③ 洋蔥。路徑1:從原產(chǎn)地伊朗、阿富汗高原先傳入西域,后傳入中國;路徑2:從原產(chǎn)地伊朗、阿富汗高原先傳入日本,后傳入中國。①②二、認識外來食料作物傳入我國的路徑④ 玉米和馬鈴薯。玉米和馬鈴薯從16世紀中期和后期起在歐洲廣泛種植,明朝傳入中國,清朝前期多有在各地種植,后遍布全國。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食料的名字很有意思。例如,胡椒、胡瓜、胡蘿卜等,都帶有一個“胡”字;又如,洋芋、洋蔥等,都帶有一個“洋”字。這些名字背后有什么故事嗎?(1)按照外來食料的名字進行分類,討論每類食材的原產(chǎn)地和傳入我國的時間有何共性。帶有“胡”字的,多是兩漢至唐宋時期,從陸路引入的作物種類,且多來自亞洲中部、西部及歐洲;帶有“番”字的,多是明代至清代初期,從海上引入的作物種類,且多來自美洲;帶有“西”或“洋”字的多是清代中后期至民國期間,從海上和陸路引入的作物種類,來自世界各地。三、探尋食料作物傳播的歷史故事(2)按照小組分工,選擇我國一種外來食料,結(jié)合收集的資料寫一段100字以內(nèi)的小短文,介紹該食料傳播的歷史故事。三、探尋食料作物傳播的歷史故事洋蔥原產(chǎn)于亞洲中部或西部,西漢張騫通西域以后逐漸引進中國。新航路開辟以后,由歐洲向世界傳播。16世紀,傳入北美洲。17世紀傳到日本。18世紀時,《嶺南雜記》記載洋蔥由歐洲人傳入澳門,在廣東一帶栽種。三、探尋食料作物傳播的歷史故事胡蘿卜原產(chǎn)于亞洲西南部,其祖先是阿富汗的紫色胡蘿卜,有兩千多年的栽培歷史。大概公元10世紀在阿富汗一帶,野生胡蘿卜被馴化成一種蔬菜胡蘿卜,之后被馴化的胡蘿卜開始周游世界。約在13世紀(宋元時期)傳入中國,很快入鄉(xiāng)隨俗,漸漸發(fā)展成長根形的中國胡蘿卜。三、探尋食料作物傳播的歷史故事不同的食料口味不一樣。各種食料的搭配、烹飪方式的變化,會帶來更加多樣化的奇妙飲食體驗。我國人民利用各類食料創(chuàng)造出多種多樣的飲食,形成我國特有的飲食文化。選擇合適的食料,嘗試烹飪一道美食,對自己烹飪的美食進行拍照并介紹烹飪方法。四、展示廚藝(照片)主要食物名稱:烹飪方法:番茄、雞蛋、四季蔥1.將雞蛋去殼打散、西紅柿切小塊備用。2.鍋中倒入適量食用油,油熱倒入雞蛋液。3.待雞蛋稍稍凝固炒散后盛出備用,然后放入西紅柿,煸炒均勻。4.往鍋里加適量糖、鹽和生抽煸炒均勻,然后大火收汁,起鍋時撒入蔥花增香。主要食物名稱:烹飪方法:課堂小結(jié)如果反映不同朝代的影視劇中出現(xiàn)了如下食料作物,你認為合理嗎?1.商朝的達官貴人在夏天吃西瓜。2.秦始皇的宴會中擺放了葡萄。3.三國鼎立時期,百姓的玉米地遭到戰(zhàn)爭破壞。4.唐朝集市的小攤上擺放著西紅柿。5.宋朝農(nóng)戶的家中堆放著地瓜。不合理。西瓜傳入中國的時間大約在五代時期。西瓜傳入路線主要通過古絲綢之路,最初由地中海沿岸傳至北歐,然后南下進入中東、印度等地,最終由西域傳入中國不合理,葡萄傳入中國的時間在西漢時期。合理。玉米傳入中國的時間大約在16世紀初。不合理。西紅柿最初生長在南美洲,西班牙殖民者把番茄帶回歐洲,又通過太平洋帶到了東南亞的菲律賓等地,大約在明朝的萬歷年間番茄就進入了中國。不合理。地瓜傳入中國的時間可以追溯到1574年。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