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5.2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 (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課件(共63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5.2 自然環境的地域差異性 (人教版2019選擇性必修1)課件(共63張PPT)

資源簡介

(共63張PPT)
托木爾峰為我國境內天山山脈最高峰,垂直帶譜復雜,在區域溫度持續升高的趨勢下,冰雪消融量明顯增加。下圖為“托木爾峰位置及其垂直自然地帶分布示意圖”。完成1~2題。
1.圖中北坡雪線高度較低的原因是地處
①陰坡 ②陽坡 ③迎風坡 ④背風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天山北坡受到西風帶來的大西洋的水汽的影響,經地形抬升,降水較多;且北坡為陰坡,獲得的太陽輻射少,氣溫較低,因此北坡雪線低于南坡,①③正確,②④錯誤。所以選A。
課前檢測
2.區域溫度升高,冰川消融量增加將造成當地
A.雪線高度下降  B.林線高度上升
C.地下水位下降  D.山麓洪災減少

區域溫度升高,冰川消融量增加,導致雪線高度上升,A錯誤;
冰川消融量增加,氣溫升高,使得土壤水分條件和熱量條件改善,林線升高,B正確;
冰川消融量增加,會導致下滲水量增加,地下水水位上升,C錯誤;
冰川消融量增加,地表徑流增加,可能導致山麓洪災增加,D錯誤。所以選B。
課前檢測
第五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差異性(第1課時)
運用圖表并結合實例,分析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地域差異性。
明確山地垂直地域分異、地方性分異規律的含義。(綜合思維)
結合資料,分析山地垂直地域分異的特點。(區域認知)
理解山地垂直地域分異的形成與水平地域分異的關系,地方性分異規律的形成。(綜合思維)
能夠結合實例,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帶、雪線的特點及成因。(綜合思維)
課標要求
學習目標
情境導入
分析天山牧民轉場的原因。
材料
在新疆,天山被稱為垂直的牧場。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轉移草場放牧,稱為轉場。生活在新疆廣大的草原和高山牧場的牧民們世世代代形成了不同季節利用不同高度草場的遷徙游牧方式。
地形起伏大,垂直地域分異明顯;逐水草而居。
雪山逶迤,冰川縱橫,河流蜿蜒,湖泊星布,草原如茵,草甸爛漫,森林如帶,荒漠蒼茫。天山把寒冷與炎熱,干旱與濕潤,高山與深谷,平坦與陡峻,冰雪與綠色,豐富與單調等并置在同一時空中。
1、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
2、它們在天山中的分布有什么規律?
地域分異
01
陸地地域分異規律
02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03
地方性分異規律
04
CONTENTS
目錄
不同地域,自然環境特征存在著差異。
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條件與內部物質、能量運動的結果。
西北內陸
東南沿海
一、地域分異
1、影響地域差異的外部條件
太 陽 輻 射
青藏高原區
低緯地區與高緯地區太陽輻射量不同,從而形成熱帶與寒帶不同的景觀。
熱帶
亞熱帶
暖溫帶
中溫帶
寒溫帶
一、地域分異
1、影響地域差異的外部條件
距 海 遠 近
同緯度地區,自沿海到內陸,由濕潤趨向干旱。
一、地域分異
思考兩幅圖的關系
緯度
熱量
海陸
水分
氣候
類型
植被
土壤
決定
形成
2、地域差異的成因
呈帶狀分布
具有一定寬度
呈帶狀分布
具有一定寬度
特點
影響
自然帶
熱量帶 + 植被類型 + 帶
自然帶
命名
一、地域分異

20°
40°
60°
80°
10°
30°
50°
70°
90°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地中海氣候
溫帶
海洋性氣候
熱帶
季風氣候
亞熱帶
季風氣候
溫帶
季風氣候
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溫帶
大陸性氣候
苔原氣候
冰原氣候
熱帶雨林帶
熱帶草原帶
熱帶荒漠帶
亞熱帶
常綠硬葉林帶
溫帶
落葉闊葉林帶
熱帶
季雨林帶
亞熱帶
常綠闊葉林帶
溫帶
落葉闊葉林帶
亞寒帶針葉林帶
溫帶草原帶
極地苔原帶
極地冰原帶
溫帶
荒漠帶
自然帶的命名:溫度帶+典型植被+帶
冰原帶
苔原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熱帶草原帶
熱帶雨林帶
溫帶荒漠帶
溫帶草原帶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熱帶荒漠帶
亞寒帶針葉林帶
3、不同空間尺度上的地域差異
區域尺度—自然帶的分布
大:溫度帶分異、海陸分異
中:熱帶雨林帶、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分異
小:山和谷的差異、山體陰坡和陽坡差異
全球尺度—五帶的劃分
地方尺度—陰坡 陽坡
一、地域分異
巖石風化釋放的鈉、鉀、鈣、鎂等元素,可溶于水,并可隨水遷移。鈉、鉀的溶解度高于鈣、鎂。不同地域,降水量不同,鈉、鉀、鈣、鎂含量差異顯著,水質、土壤性質和植物種類也相應具有差異。
在濕潤區,鈉、鉀、鈣、鎂易淋溶并遷出,土壤和水含鹽量低,植物生長良好。
在半濕潤和半干旱區,鈉、鉀易淋溶,鈣、鎂大量保存,土壤中形成鈣積層,影響部分植物生長。
在干旱區,鈉、鉀、鈣、鎂均大量保存,土壤和水分含鹽量高,植物生長不良。
案例:元素遷移與地域差異的形成
世界陸地自然地帶的分布
1.從赤道向兩極的分異規律
思考:
1、分別說出亞歐大陸東西兩岸由南向北沿途依次經過哪些陸地自然帶?
2、推測造成這種地域分異的原因是什么?
二、陸地地域分異規律
1.從赤道向兩極的分異規律
1.從赤道向兩極的分異規律
熱量為基礎
熱量隨緯度升高漸少
熱量
典型表現:在
緯度和
緯度表現更明顯


東西
緯度
不同
形成因素:
差異
形成基礎:
更替
延伸
分異表現:
南北
1.從赤道向兩極的分異規律
(緯度地帶性)
2.從沿海向內陸的分異規律
思考:
1、分別說出亞歐大陸由沿海向內陸沿途依次經過哪些陸地自然帶?
2、造成這種地域分異的原因是什么?
二、陸地地域分異規律
世界陸地自然地帶的分布
2.從沿海向內陸的分異規律
水分為基礎
世界陸地自然地帶的分布
從沿海向內陸降水漸少
水分
典型表現:在
緯度大陸
表現更明顯

東西
海陸
不同
影響因素:
差異
形成基礎:
更替
延伸
分異表現:
南北
2.從沿海向內陸的分異規律
(經度地帶性)
為什么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在北半球中緯度地區表現較為明顯?
答案 北半球中緯度地區陸地廣闊,從沿海向內陸,水分差異大,所以自然帶分異表現得很明顯。
思考




























緯度地帶性
經度地帶性
賞析下列古詩詞,從地理的角度分析其體現的地域分異
A
B
D
C
三亞蜈支洲島
杭州烏鎮
北京香山
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
E
呼和浩特烏蘭木倫草原
如圖為“北半球‘理想大陸’的自然地帶分布圖”。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甲自然地帶是
A.溫帶常綠闊葉林帶
B.山地落葉針葉林帶
C.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D.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圖中甲所在地區的氣候包括大陸西岸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大陸東岸的溫帶季風氣候,兩種氣候下發育的自然地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故C對。
2.影響圖示自然地帶從赤道到極地分布規律
的主要因素是
A.熱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肥力

從赤道到極地,緯度不同,接受的太陽輻射不同,獲得的熱量不同,從而導致自然地帶不同,因此影響圖示自然地帶從赤道到極地分布規律的主要因素是熱量,故A正確。
2021年9月24日,孟女士乘坐飛機,從加拿大溫哥華(49°N,123°W)起飛,經北極航線,降落在深圳機場。下圖為“飛機飛行線路圖”。據此完成3~4題。
3.溫哥華對應的自然地帶是
A.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B.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C.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  D.亞寒帶針葉林帶

溫哥華終年受盛行西風的影響,為溫帶海洋性氣候,自然地帶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B正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位于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區,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位于地中海氣候區,亞寒帶針葉林帶位于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區。
4.北極航線沿線的景觀變化,主要體現了
A.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B.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C.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D.地方性分異規律

北極航線主要沿經線飛行,緯度不斷變化,熱量條件不斷變化,北極航線沿線的景觀變化體現了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C正確。
(1)ABC依次是什么自然帶?
(2)這種地域分異屬于____________地域分異規律。
其主導因素是什么?
在什么地帶最明顯?
A: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B:溫帶草原帶、
C:溫帶荒漠帶
水分;
中緯度
從沿海向內陸
下圖為歷史上客家人南遷部分路線及客家民居——土樓景觀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2.沿客家人南遷路線依次呈現的白然景觀是( )
A.針葉林一落葉闊葉林一常綠闊葉林
B.落葉闊葉林一常綠硬葉林一熱帶季雨林
C.落葉闊葉林一常綠闊葉林一熱帶季雨林
D.針闊混交林一落葉闊葉林一常綠闊葉林
3.客家人選擇土樓這種獨特房屋形態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節約耕地 C.防雨保溫 D.就地取材
C
A
快速記憶3分鐘,默寫下列的自然帶
課堂小結
第五章 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第二節 自然環境的差異性(第2課時)
地域分異
01
陸地地域分異規律
02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03
地方性分異規律
04
CONTENTS
目錄
森林
草原
森林
苔原
冰原
形成原因:
分異基礎:
表現形式:
在天山地區,冰川、草原、森林、荒漠可以并存;
這就是垂直地域差異的具體表現。
海拔的變化
水熱組合
沿等高線方向延伸,
從山麓到山頂更替
問1:讀山麓到山頂的自然帶名稱,判斷垂直分異規律與前面所學的兩種分異規律中的哪一種更相似?
規律1:從山麓到山頂自然帶的變化與從赤道向兩極自然帶的變化規律相似
三、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規律2:
基帶與山體所處的水平自然帶相一致。
問2:為什么珠穆朗瑪峰南坡的基帶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三、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問3:緯度相當的三座名山的自然帶譜數量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規律3:山體越高,帶譜越多。
三、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規律4:
相同緯度,山體相對高度越大,帶譜越多。
問4:為什么珠峰南坡的帶譜比北坡復雜?
三、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問5:不同緯度,相同高度的山體,自然帶分布的數量有什么規律?
規律5: 山體高度相同,緯度越低,垂直帶譜越復雜
三、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問6:不同緯度,相同高度的山體,同類自然帶分布的海拔高度有什么規律?
規律6:
相同高度的山體,緯度越低同類自然帶分布海拔高度越高
三、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問7:阿爾卑斯山同類自然帶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歐洲阿爾卑斯山的垂直地帶分布
規律7:
通常,同一自然帶在陽坡分布的海拔要比陰坡高
三、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博格達峰是天山山脈
東段的最高峰,右圖示意博格達峰垂直自然帶譜。
據此完成1~2題。
1.圖中甲自然地帶的名稱為
A.溫帶草原帶  B.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C.溫帶荒漠帶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從圖中可看出,甲自然地帶為天山博格達峰北坡山麓的基帶,山體的基帶與當地水平自然地帶一致,天山博格達峰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水平自然地帶為溫帶荒漠帶,所以天山博格達峰北坡的基帶(甲)為溫帶荒漠帶,C正確。
2.圖中同一自然地帶分布高度南坡比北坡高,
主要原因是南坡
A.相對高度大   B.熱量條件好
C.水分較多    D.土壤肥沃

在我國,山脈南坡為陽坡,熱量較北坡充足,所以南坡自然地帶上限的分布海拔更高,B正確。
博格達峰北坡是陰坡,土壤水分蒸發少,也是西風迎風坡,北坡水分條件較好,C錯誤。
相對高度、土壤對同一自然地帶分布高度差異影響不大,A、D錯誤。故選B。
右圖示意某山脈植被的垂直分布。據此完成3~4題。
3.該山脈可能為
A.安第斯山脈   B.落基山脈
C.喜馬拉雅山脈  D.阿爾卑斯山脈

由圖可知,該山脈基帶為熱帶雨林帶,地處低緯;東坡比西坡雪線低,說明東坡為迎風坡,降水較多;喜馬拉雅山脈和阿爾卑斯山脈的基帶不是熱帶雨林帶,落基山脈西側面向太平洋,西坡降水多于東坡,故排除B、C、D。
安第斯山脈赤道附近基帶為熱帶雨林帶,東坡位于信風的迎風一側,降水多,雪線低,選A。
4.與西坡相比,該山脈東坡
A.同一自然地帶分布范圍更大
B.水熱條件更充足
C.同一自然地帶分布海拔更高
D.垂直帶譜更豐富

由圖可知,該山脈東坡并非所有自然地帶分布范圍都較大,A錯誤;
東坡受來自大西洋暖濕水汽的影響較大,水熱條件更充足,B正確;
高山草地帶西坡分布海拔高于東坡,C錯誤;
東西兩坡垂直帶譜數量一致,垂直帶譜豐富程度一致,D錯誤。
垂直地域分異與山地所在緯度、高度密切相關,即山地所在緯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帶數目越多,垂直帶譜越完整。喜馬拉雅山脈緯度越低,海拔高,南北坡的山麓處于不同的陸地自然地帶。
1.南坡比北坡多哪些植被類型?
●南坡比北坡多了常綠闊葉林、高山針闊葉混交林、高山針葉林和高山灌木林。
2.以高山草甸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圍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南坡海拔較高,因為南坡為迎風坡、陽坡,水熱條件好;北坡相反,分布較低。
3.如果北坡的山麓海拔與南坡相同北坡也會有南坡那么多的植被類型嗎?為什么?
●不會。因為兩者水熱條件存在差異,植被類型和分布肯定有差異。
比較喜馬拉雅山脈南北坡的垂直地域分異
活動:
類型
形成 基礎
圖示
分布 規律
表現明 顯地區
熱 量
水 分
高緯和低緯地區
中緯度地區
低緯的高山地區
水 熱
東西延伸
南北更替
南北延伸
東西更替
水平延伸
垂直更替
經度地帶性
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
垂直地帶性
山麓到山頂的地域分異
緯度地帶性
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
地帶性分異規律
低洼的河谷,匯水豐富,生長著草甸植被。
只有地形平坦、高度適中的地域生長落葉闊葉林。
草甸帶
落葉闊葉林帶
針葉林帶
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草甸帶
落葉闊葉林帶
針葉林(或灌叢)帶
地方性分異規律
受地形、巖石風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響,通過物質與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較小的地域分異。
溫帶濕潤區—溫帶落葉闊葉林
高而陡的山坡,降水更多轉化成坡面徑流,土壤含水量少,只能生長耐旱的針葉樹,灌木等。
四、地方性分異規律
影響因素 海陸分布
典型地區 南半球
中高緯度地區
理論自然帶 亞寒帶針葉林帶
寒帶苔原帶
實際自然帶 無
形成原因 南半球
該緯度無陸地
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人為等
影響因素:
四、地方性分異規律
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人為等
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 地形
典型地區 科迪勒拉山系
西側
理論自然帶 東西延伸
南北更替
實際自然帶 南北走向條帶狀
形成原因 科迪勒拉山系
的阻擋
四、地方性分異規律
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人為等
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 地形
典型地區 南美洲
巴塔哥尼亞高原
理論自然帶 溫帶草原帶
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實際自然帶 溫帶荒漠帶
形成原因 安第斯山阻擋
處于西風的背山坡
四、地方性分異規律
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人為等
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 地形
典型地區 東非高原
理論自然帶 熱帶雨林帶
實際自然帶 熱帶草原帶
形成原因 地勢高,氣溫低
對流弱,降水少
四、地方性分異規律
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人為等
影響因素:
影響因素 洋流
典型地區 南美大陸西海岸3°S∽30°S狹長
理論自然帶 熱帶雨林帶(北)、熱帶草原帶(中)、熱帶荒漠帶(南)
實際自然帶 熱帶荒漠帶
形成原因 秘魯寒流降溫減濕;安第斯山脈阻擋海洋水汽
四、地方性分異規律
影響因素 洋流、地形
典型地區 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澳大利亞東北部、巴西東南部
理論自然帶 熱帶草原帶
實際自然帶 熱帶雨林帶
形成原因 暖流流經,增濕;東南信風迎風坡,降水豐富
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人為等
影響因素:
四、地方性分異規律
影響因素 水分
典型地區 昆侖山山麓
尼羅河谷地
理論自然帶 溫帶荒漠帶
熱帶荒漠帶
實際自然帶 綠洲
形成原因 冰雪融水、地下水豐富
尼羅河河水灌溉
海陸分布、地形起伏、洋流、水分、人為等
影響因素:
四、地方性分異規律
讀“湖南崀山丹霞景區孤立山峰植被分布圖”,完成1~2題。
1.崀山孤立山峰植被分布體現了
A.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B.地方性分異規律
C.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D.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2.丹霞地貌孤立山峰植被分異的主導因素是
A.熱量
B.水分
C.地形
D.光照

孤立山峰范圍較小,熱量、水分、光照差異較小;在孤峰的頂部地形平坦,土壤深厚,生長喬木;邊緣土壤瘠薄,生長灌木,崖壁地勢陡峭,風化殼容易受到外力侵蝕、搬運,不易形成土壤,只能生長極少的崖壁植被,所以形成植被差異的原因是地形部位不同。C正確,A、B、D錯誤。
下圖是我國干旱、半干旱區某座山峰的“陰陽臉”景觀,山坡林木蔥郁的一側為“陰臉”,山坡草地青翠的一側為“陽臉”,兩坡降水差異不大。據此回答3~4題。
3.關于“陰陽臉”景觀的敘述,正確的是
A.“陽臉”降水多,熱量條件差
B.“陰臉”光照少,水分條件好
C.“陽臉”坡度陡,土層薄,宜長草
D.“陰臉”氣溫低,適宜樹木生長

4.“陰陽臉”景觀反映的地域分異規律是
A.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B.地方性分異規律
C.由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
D.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

“陰陽臉”景觀反映的地域分異規律是地方性分異規律,所以選B。
課 堂 小 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卫辉市| 定远县| 康平县| 淳化县| 札达县| 万安县| 循化| 象山县| 梁山县| 游戏| 普宁市| 观塘区| 合作市| 涟源市| 陆河县| 简阳市| 宁波市| 博野县| 循化| 抚远县| 乌什县| 宁津县| 河东区| 梅河口市| 芒康县| 永新县| 揭阳市| 南平市| 武平县| 饶河县| 万荣县| 青阳县| 新绛县| 台安县| 广南县| 三明市| 阿克苏市| 黎川县| 嘉鱼县| 梁平县| 旬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