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市石景山區2024-2025學年高二上期末歷史試卷本試卷共 10 頁,100 分。考試時長 90 分鐘。考生務必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在試卷 上作答無效。考試結束后,將答題卡交回。第一部分本部分共 30 題,每題 1.5 分,共 45 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 題目要求的。1.我國先民在生產實踐中總結出許多經驗,如“水處者漁,山處者木,谷處者牧,陸 處者農 ”,這主要體現了A .食物來源具有多樣性 B .因地制宜的生產特征C .生產受氣候條件限制 D .小農經濟的生產模式2.生產工具的進步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標志。下列生產工具按其出現的時間排序, 正確的是①翻車 ②筒車 ③銅鏟 ④鐵犁鏵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C . ④②①③ D . ③④①②3.公元前 536 年,鄭國子產“鑄刑書”;公元前 450 年左右,羅馬共和國頒布《十二銅 表法》。二者的共同點在于① 是東西方歷史上最早的法律 ② 加劇了平民和貴族的矛盾③ 都符合當時社會變革的需求 ④ 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A. ①③ B. ②③C. ②④ D.③④4.下列政策或措施反映北魏時期土地制度變革的是A.“決裂阡陌,教民耕戰”B.“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C.“驗地土肥瘠,定其色號,分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稅數”D.“全其部落,順其土俗”5. 為了鞏固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秦朝和隋朝在諸多領域均有創新。下列對兩朝采取 的措施敘述均準確的是A.秦的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隋朝修訂并頒布《永徽律疏》 B .秦朝在中央實行內外朝制度;隋朝正式確立三省六部制C.秦朝實行戶籍分類登記制度;隋朝命州縣官“大索貌閱” D .秦朝在南越設置西域都護府;隋朝冊封譙國夫人治理嶺南6. 中國古代某時期政策開明,經濟繁榮,各民族交往頻繁。都城中出現“五陵年少金 市(西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游何處,笑入胡姬酒肆中”的景象。下 列都城位置示意圖與該景象對應正確的是A B C D7.元朝大一統的成果不僅表現為版圖遼闊,而且表現為對邊遠地區實施了有效的行政 管理。其采取的措施有① 設置“河西四郡” ② 在東北、云南等地設立行省③ 進行“改土歸流” ④ 設宣政院管理佛教和藏族事務A . ①② B . ②③ C. ②④ D.③④8.古代商業貿易起源較早,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程。以下現象出現在明清時期的是①市坊分區制度瓦解 ②“工商食官”被打破 ③商幫興盛 ④農產品商品化程度高A .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③④9.康熙年間江蘇嘉定縣婁塘鎮“所產木棉布匹倍于他鎮,所以客商鱗集,號為花布碼 頭。往來貿易,歲必萬余;裝載船只,動以百計”。這可以作為論據,說明清朝前期A .專業性集鎮的發展 B .地域性商幫的出現C .自由雇傭制度流行 D .海外貿易非常繁榮10.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政府將歸綏改為呼和浩特(意為青色的城)、迪化改為烏魯木齊 (意為優美的牧場)。這說明新中國A .貫徹各民族平等的原則 B. 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C .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 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11.20 世紀六十年代,大量先進典型和英雄人物抒寫了改天換地的壯麗詩篇,形成了艱 苦奮斗、自力更生的時代精神,如:鐵人精神、焦裕祿精神、紅旗渠精神。這一時 期的主要任務是A. 鞏固新生的政權 B. 進行社會主義改造C. 開展“一五計劃” D.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2.新中國成立后,非洲發展中國家與中國有著密切的交往與合作,其主要表現為:① 是中國重返聯合國的重要推動力量 ② 是中國六十年代重要建交對象③ 六十年代與中國發起了不結盟運動 ④ 大多數是上海合作組織的成員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13.2020 年 5 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關于 這部法典的表述,正確的是① 是新中國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② 首次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③ 被稱為“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④ 高度提煉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A. ①④ B.①③ C. ②③ D. ③④14. 根據考古研究來看,近東地區是小麥、大麥的原產地;東亞的黃河中上游是粟的發 源地,長江中下游的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種植水稻;中美洲則是玉米、甘薯的原產地。 這表明A .世界農耕起源具有多元性 B .世界各地經濟的發展不均衡C .古代農業生產具有封閉性 D .古代亞洲地區農業興旺繁榮15. 雅典城邦多山,不適合種植谷物,因此農民種植葡萄和橄欖,出口葡萄酒、橄欖油, 進口谷物。公元前590 年前后,雅典曾制定多項法律,鼓勵和規劃橄欖的種植,但規定 不得因此破壞鄰人的土地。依據以上材料,雅典農業發展的特點是A .土地屬于城邦公民公有 B .受到重商主義政策打擊C .形成精耕細作技術體系 D .具有較高的商品化程度16.下列關于羅馬共和國政治制度的敘述,正確的是A .最高權力機關是公民大會 B .元老院由全體公民選舉產生C .建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 D .議事會議員由公民抽簽產生17.《大憲章》第十四條規定,國王征收協助金與盾牌錢,需在至少四十天前,將有關 令狀送達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院長、伯爵與男爵,指明時間與地點召集會議,以 期獲得“王國的共同意見 ”。以上條款A .有利于封君封臣制度形成 B .促進英國普通法逐步形成C .對國王征稅權力做出限制 D .標志著議會君主制的建立18. 1602 年荷蘭人集股組成東印度公司,壟斷了從好望角到麥哲倫海峽之間的貿易權。 這一時期荷蘭人均 GDP 年增長率均高于同時代的其他國家,主要原因是①世界市場拓展 ②世界工廠地位的確立 ③海外殖民掠奪 ④第二次工業革命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19. 下列“近代商業貿易變化示意圖”中,①②③分別對應的是A .大西洋沿岸 壟斷組織迅速擴張 法國B .太平洋沿岸 商品種類數量增加 美國C .地中海沿岸 商業經營方式變化 英國D .大西洋沿岸 商業經營方式變化 英國20. 有關近代西方民族國家的形成,說法錯誤的是A .16—19 世紀西方國家從專制王權國家發展為民族國家B .法國大革命及拿破侖戰爭削弱了歐洲各國的民族意識C .對民族語言的重視強化了民族認同,促進民族國家形成D .宗教改革強化了世俗權力,國家和民族認同觀念日益顯現21. 1648 年,歐洲各國結束了三十年戰爭,交戰各方簽訂了《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形成 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該條約的簽訂不具備的歷史作用是A .開創了用國際會議和通過談判解決國際爭端的先例B .確立了國際關系中的國家領土、主權與獨立等原則 C .確認各締約國對違反條約國家進行集體制裁的原則 D .確定的“大國一致”原則使集體安全體制更加完善22. 撰寫于1642年的中醫名著《溫疫論》提出傳染病源“癘氣”致病的學說,接近現代 人的認識。16至17世紀意大利爆發三次大鼠疫,導致人口銳減、國內市場萎縮,意 大利北部國家率先發展出公共衛生體系。材料揭示出① “癘氣”致病學說在當時具有一定的先進性② 意大利爆發的疫病給當地社會帶來巨大災難③ 中醫和西醫對人體病理的解釋基于相同理論④ 疫病在客觀上推動了醫學和公共衛生的進步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3. 18 世紀玉米和馬鈴薯在亞歐人飲食中的比重大大提高。從西歐到中國的土地上,美 洲的豆類提供了蛋白質,番茄和辣椒提供了維生素。對這一現象解讀正確的是A. 歐洲本土作物在全球范圍廣泛傳播 B. 工業化帶來了糧食大幅增長C. 物種交流有利于改善各地飲食結構 D. 糧食作物是最主要交易品種24. 下表中史實與結論對應關系成立的是史實 結論A 13 世紀《大憲章》的簽訂 有利于進一步強化王權B 17 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奠定了君主立憲制度的基礎C 1787 年憲法規定聯邦政府實行三權分立 美國進入議會君主制時期D 經過數年動蕩,法國確立共和制 西方政治制度走向成熟穩定25. 1859 年開鑿的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航程變化如下起訖點 繞好望角 經蘇伊士運河倫敦——孟買 17400 km 10100 km馬賽——孟買 16000 km 7400 km倫敦——新加坡 18990 km 13350 km以上數據說明,蘇伊士運河的修建① 大大縮短歐洲通往亞洲的航程 ② 促進貿易中心轉向大西洋沿岸③ 有利于西方在東方的殖民侵略 ④ 密切了西方與東方的經濟聯系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6. 19 世紀 70—80 年代,美國商人斯威夫特創辦了肉類加工廠,把屠宰和包裝分成幾道 獨立工序,利用傳送帶進行流水作業,并雇傭工程師設計冷凍車廂,以便長途運輸 鮮肉。他還陸續開辦工廠,利用肉類加工廠的下腳料生產肥料、肥皂和甘油等。斯 威夫特的經營模式① 體現了產業分工不斷細化 ② 得益于鐵路交通業的發展③ 成為近代機械生產的開端 ④ 為農業現代化提供了范本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27. 1929—1933 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使銀價暴漲,導致中國白銀外流,影響中國經濟。1935 年國民政府頒布《緊急安定貨幣金融辦法》,以中央、中國、交通三銀行發行的鈔票 為法幣;收兌全部白銀歸國庫,作為發行法幣的準備金;所有稅賦及一切公私款項 的收付,都應使用法幣,不得使用金銀。此舉① 推動了白銀國有 ② 消除了通貨膨脹③ 統一了全國貨幣 ④ 穩定了世界經濟A.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28. 1988年,英國政府實行養老金改革。國家只提供最基本的養老金,同時強制所有企 業一律推行職業養老金制度。政府還規定任何職工按期繳付一定費用,到退休時, 由國家負責支付個人養老金。這一改革A .減少國家干預,縮減福利規模 B .加強社會保障,緩解失業壓力C .節省政府開支,放棄社保責任 D .擴大政府職能,縮小貧富差距29. 1997 年,69個世界貿易組織成員簽署了《全球基礎電信協定》,電話、移動數據服 務等電信市場相互開放,大大降低了人們的通信成本。這表明A. 科技發展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出現 B. 貿易關稅的下降改變人們的生活C. 經濟全球化拓展到服務貿易領域 D. 跨國公司使各國的生產連成一體30.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構成(單位:%)美元 英鎊 歐元 日元 人民幣2011—2015 年 41.9 11.3 37.4 9.42016—2021 年 41.73 8.09 30.93 8.33 10.92(某一種貨幣列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條件包括:該國或貨幣 聯盟的貨物、服務出口額排名全球前列,并在國際上廣泛交易、使用)以上變化反映出① 美元喪失國際金融領域的中心地位 ② 國際貨幣多元化阻礙經濟全球化③ 中國的改革開放取得了偉大的成就 ④ 世界經濟格局的多元化發展趨勢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第二部分本部分共 4 題,共 55 分。31. (14 分)官員的選拔與管理材料一 “循吏”指奉公守法的官員,類似于“清官”。班固《漢書 ·循吏傳》為 西漢文翁、王成、黃霸、朱邑、龔遂、召信臣六位官員立傳,下表依據《漢書 ·循 吏傳》列出了其中四人的事跡。姓名 事跡文翁 蜀郡守,通《春秋》,仁愛好教化。以郡縣吏察舉。在地方修建官學,教 化民眾。免除學生的徭役,安排他們做官。吏民立祠堂,歲時祭祀。黃霸 潁川太守,少學律令,后從夏侯勝習《尚書》。及務耕桑,種樹畜養,力 行教化而后誅罰。奸人去入它郡,盜賊日少。以外寬內明得吏民心,戶 口歲增,治為天下第一。龔遂 渤海太守,以明經為官,為人忠厚,剛毅有大節。勸民務農桑,郡中皆 有蓄積,吏民皆富實。獄訟止息。召信臣 補轂陽長,以明經甲科為郎,好為民興利,務在富之。勤政為民,躬勸 耕農,開通溝瀆,以廣溉灌,歲歲增加。其治視民如子,所居見稱述。(1)依據材料一,概括西漢時期循吏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簡要說明形成相關特點 的原因。(8 分)材料二 19 世紀,英國政府除了國防、財政、稅收、社會治安等傳統事務外,還要 管理經濟、文化、科技、教育等新事務。當時國王、貴族仍主導著文官的任用,政 府部門工作效率低下。1854 年政府有關部門提出《關于建立常任英國文官制度的報 告》,痛陳了當時政府官吏制度的痼疾,同時提出了改革的原則性建議:(一)建立 公開的、競爭性的考試制度,擇優錄用文官;……(四)嚴加考核文官平素的工作, 根據他們的工作成績和勤奮程度加以擢升。1855 年,英國開始實行文官考試制度, 確立考試競爭和擇優錄用原則。1870 年,內閣又頒布了第二個改革文官制度的樞密 院令,一切文官的任命都必須根據文官委員會的規定,通過公開競爭考試方能錄用。 至此,英國文官制度最終形成。——摘編自顧新生《近代西方資產階級的文官制度》(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對英國的文官制度進行評析。(6 分)32. (12 分)賦稅制度與國家治理材料一 西晉短暫統一中國,重建戶籍,以黃紙登記戶主姓名、年齡、家庭情況, 裝訂成冊,稱為“黃籍”。東晉政府對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黃籍進行登記,對從北方 南渡而來僑居的州、郡、縣人口以“白籍”進行登記,不向白籍人口征發賦役。東 晉后期和南朝,政府為增加賦役,不時將僑居戶口編入所居郡縣戶籍,稱作“土斷”, 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擔賦役。——歷史選擇性必修 1《國家制度與社會治理》 材料二 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諭“將直隸各省現今征收錢糧冊內有名人丁, 永為定數,嗣后滋生人丁,免其加增錢糧,但將實數另造清冊具報。”五十二年萬壽 恩詔:“但據五十年丁冊定為常額,續生人丁,永不加賦。”雍正四年,奉旨“以各 邑丁糧均派入各邑地糧之內,無論紳衿、富戶,不分等則,一例輸將”。——清代吳振棫《養吉齋余錄》卷 1(1)根據材料一,指出東晉前期黃籍和白籍的區別以及東晉后期白籍的變化,結合 所學歸納古代政府管理戶籍的主要目的。(6 分)(2)根據材料二概述清朝賦役制度的內容,并結合所學分析中國古代賦役制度的演 變趨勢及影響。(6 分)33. (14 分)政治制度的探索材料一 《陜甘寧邊區選舉條例》規定:“凡居住邊區境內之人民,年滿十八歲者, 無階級、職業、男、女、宗教、民族、財產與文化程度之區別,經選舉委員會登記, 均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參議會各級議員的選舉都實行直接選舉。1937 年第一次普選時選民參選率就達到了 70%。1942 年選舉后陜甘寧邊區 11 個縣的鄉參議員黨派統計縣別 黨派 延川、安塞、清澗、吳堡、曲子、華池、新寧、新正、赤水、 淳耀、同宜耀等 11 個縣共產黨員 2456 人 占參議員總數的 30.34%國民黨員、無黨 派人士等 5640 人 占參議員總數的 69.66%材料二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時起,就開始探索在中國建立人民政權的組織形式問 題。黨在農村根據地先后采取了蘇維埃代表大會制度、參議會制度和人民代表會議 制度的組織形式。1940 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指出:中國現在可以采取 全國、省、縣、區直到鄉人民代表大會的系統,“由各級代表大會選舉政府”,各級 代表的選舉必須實行“真正普遍平等的選舉制”。這篇著作第一次明確提出“人民代 表大會”的概念。1946 年,陜甘寧邊區第三屆參議會確定人民代表會議為人民的權 力機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由于解放戰爭尚未結束,民主革命遺留的任務尚未完 成等原因,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還不具備。黨中央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過 渡性辦法。1954 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人民代表大 會制度在我國正式確立。(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指出陜甘寧邊區政權建設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6 分)(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闡述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是如何建立起來的。(8 分)34. (15 分)近代城市化進程材料一 1700 年至 1841 年間,曼徹斯特人口從 8000 人上升到235000 人。從 1780 年開始的四十年中,曼徹斯特棉紡織工業占英國的 1/4,成為全國乃至世界原棉和棉 紗的貿易中心,各國的公債和證券在這里進行交易。1842—1844 年,恩格斯居住在曼徹斯特,看到了英國生產技術、生產方式變化 及帶來的工業飛速發展。他認為“曼徹斯特是現代工業城市的典型”,并進行了深入 調研。他發現資產階級聚居在遠離工業區和工人居住區的環境良好的城市外圍,而 每家雇工在 500 或 1000 人的大工廠周圍,工人階級極其簡陋的住宅成排或成堆地聚 在一起。恩格斯曾這樣描寫曼徹斯特的工人居住區,“只要哪里還空得下一個角落, 他們就在哪里蓋起房子”,“空氣由于成打的工廠煙囪冒著黑煙”而污濁沉悶,而且 “一堆堆的垃圾、廢棄物和令人作嘔的臟東西不斷地發散出臭味”,街道坑坑洼洼, 高低不平,大部分沒有鋪砌,也沒有污水溝”。盡管當地工人的工資較高,他們的平 均壽命卻要低于其他城市和鄉村地區。——摘編自梁遠《近代英國工業城市規劃演進研究(1848—1940)》 材料二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城市化是資本主義在城市和農村快速發展的必然結 果,而近代中國城市化發展模式與西方模式相去甚遠。中國城市的地域分布(1933—1936 年)(單位:個) 中國城市人口比重(%)人口規模 城市數量 100 萬人 以上 50—100 萬人 20—50 萬人 10—20 萬人沿海省份 5 3 10 19內地省份 0 1 8 14(1)有人認為,“曼徹斯特財富和商業統治地位的獲得是以臟亂和疾病為代價的”。 結合材料和所學,談談你對這一看法的理解。(6 分)(2)依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國城市化的特點及成因。(9 分)參考答案第一部分(選擇題 共 45 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D D B C B C D A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A B A D A C B D B題號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D B C B C A B A C D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共 55 分)31.(14 分)(1)特點:都為地方官員,通曉儒家經典,個人品行高尚,在治理地方時實行以德治民, 對百姓實施教化,注重發展農業生產,并取得了好的治理效果,深受百姓愛戴。 (每點 1 分,總分最高不超過 4 分。)原因:漢朝儒學成為正統思想;秦漢時期精耕細作的小農經濟發展;政府實行重農 政策。(每點2 分,總分最高不超過 4 分。)(2)19 世紀,政府職能不斷擴大,工作內容日趨復雜,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和資產階級 代議制的不斷完善,英國的官僚體制無法滿足現實需求,從 1854 到 1870 年逐步通過改 革確立了文官制度。英國的文官制度采用公開考試,擇優錄用的方式選拔官員,重視官 員的績效考核,依據工作成績和勤奮程度加以擢升。英國的文官制度漸進改革、日益完 善;規范了國家政府行政部門事務官的選用和管理;實現了政治和管理的分離,促進了 國家治理水平的提高。(6 分)32.(12 分)(1)區別:是否承擔賦役。(如答黃籍是南方土著居民,白籍是北方南渡僑民也可)(2 分)變化:白籍土著化,承擔賦役。(2 分) 目的:征發賦役,維護統治。(2 分)(2)內容: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或者以前一年的丁銀作為定額,不再增加);攤丁入 畝。(2分)趨勢:賦役征發逐漸轉到向土地和財產征稅,人頭稅逐漸被廢除。(2 分)影響:人頭稅徹底廢除,國家對百姓的人身束縛進一步減弱。(2 分)(如答“促進商 品經濟的發展”等可適當給 1 分,總分不超過 2 分)33.(14 分)(1)措施:實行普選;實施參議會制度;推行“三三制”。(2 分)作用:鞏固和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或調動了各階層民眾的抗日積極性);中國 共產黨進行了政權建設的嘗試,推動了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4 分)(2)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政權組織形式的探索以及在根據地的政權建設, 為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在我國的確立作了理論上和實踐上的準備。1949 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人民 代表大會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隨著國民經濟恢復,新生政權得以鞏固,召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日益成熟。1954 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 的形式規定了我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標志著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正式建立起來。(8分)34.(15 分)(1)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曼徹斯特城市規模擴大,成為工商業和金融業中心;與此同 時,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分化明顯;城市發展缺乏規劃,工業發展帶來嚴重城市污染; 工人階級生活貧困,健康狀況惡化。(4 分)曼徹斯特的發展反映了工業化初期城市發展面臨的問題,資本主義的財富積累建立 在對工人的殘酷剝削之上。(2 分)(2)特點:城市化進程緩慢,水平較低;沿海地區城市數量多,規模大;城市分布和發 展不平衡。(3 分)原因: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近代中國工業化水平低, 自然經濟解體緩慢,封 建生產關系依然存在,阻礙城市化進程。(2 分)鴉片戰爭后,西方列強與清政府簽訂一 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沿海城市相繼成為通商口岸;(2 分)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企 業、外商投資很多在沿海地區,因此中國近代城市集中于沿海地區。(2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