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清新區2024~2025學年高二12月期末四校聯考地理試題滿分100分,考試用時75分鐘。注意事項:1.答題前,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場號、座位號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上,并將準考證號條形碼粘貼在答題卡上的指定位置。2.非選擇題的作答:用黑色簽字筆直接答在答題卡上對應的答題區域內。寫在試卷、草稿紙和答題卡上的非答題區域均無效。一、單選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生態城市,也稱生態城,是一種趨向于盡可能降低能源、水、食物等必需品的需求量,也盡可能降低廢熱、廢氣、廢水排放的城市。我國計劃建設50個生態城市,建成之后將發揮巨大的地區性示范作用。完成下面小題。1.與一般城市相比,生態城市中面積占比會大幅提升的功能區是( )A.居住區 B.工業區 C.商業區 D.綠化區2.我國推行生態城市建設可以( )①減少污染氣體排放②提高城市的宜居性③避免生態環境遭破壞④提高城鎮化水平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寧波市象山縣擁有世界罕見的海蝕景觀—一花岙石林,構成該石林的巖石多為灰黑玄武巖,由地下酸性巖漿冷凝而成。下圖為花岙石林景觀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3.花岙石林所屬巖石的特點是( )A.存在海洋生物化石 B.可能發現氣孔構造C.含有大量變質礦物 D.具有明顯層理結構4.花喬石林形成的地質過程依次是( )A.固結成巖一地殼抬升一海水侵蝕 B.地殼抬升一侵蝕搬運一巖漿冷凝C.巖漿冷凝一地殼抬升一風力剝蝕 D.巖漿冷凝一地殼抬升一海水侵蝕垂直帶譜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順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帶系列。如圖示意我國某山脈垂直帶譜。完成下面小題。5.該山脈南坡沒有形成云杉林,其主要影響因素為( )A.氣溫 B.降水 C.人為干擾 D.光照6.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該山脈( )A.高山冰雪帶下線海拔降低 B.南坡也會形成云杉林帶C.山地荒漠草原帶上線海拔上升 D.各自然帶海拔整體下降土掌房主要分布在滇中及滇東南一帶,為彝族先民的傳統民居,距今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土掌房建造是以石為墻基,用土坯砌墻或用土筑墻,墻上架梁,梁上鋪木板、木條或竹子,上面再鋪一層土,經灑水捶,形成平臺房頂。全村房屋墻連墻,下一家的屋頂即為上一家的場院,層層而上,直達山頂。下圖示意土掌房地形剖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7.影響土掌房選址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 B.地形 C.交通 D.河流8.土掌房可反映出當地( )A.炎熱多雨 B.地勢起伏較小 C.高溫少雨 D.風沙天氣較多9.土掌房的主要突出優勢是( )A.層層相連,聯系方便 B.依山傍水,視野開闊C.利于排水,防潮保暖 D.冬暖夏涼,非常實用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內陸湖(圖),面積將近7萬平方千米。20世紀60—70年代隨著流域內大規模的水土資源開發,湖面開始急劇萎縮,裸露的現代干涸湖底面積超過3萬平方千米,湖區周邊鹽塵活動頻發。這里每年有百萬噸的鹽塵隨高空氣流可遠距離輸送到帕米爾高原、天山等地。完成下面小題。10.咸海湖區周邊鹽塵活動的塵源主要來自( )①干涸的河床②干涸的湖床③耕地④草地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1.咸海湖區鹽塵活動發生頻率較低的季節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12.鹽塵隨高空氣流可輸送到帕米爾高原和天山,對當地地理環境的影響有( )A.土壤肥力降低 B.冰川加速消融 C.植被生長旺盛 D.河流魚類減少截止到2023年12月18日,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河北段全面通水已滿9年。9年來,河北境內長達596千米的南水北調中線累計向邯鄲、邢臺、石家莊、保定、雄安新區等供水192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5100多萬。完成下面小題。13.南水北調中線調水以來,為河北省受水區帶來的主要有( )①地下水回灌用水②生態補水③城鄉生活和工業用水④農業灌溉用水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4.在南水北調中線受水區,首先應當( )A.提高用水價格,減少工業用水 B.保護生態環境,營造優美景色C.健全節水制度,加強節水管理 D.集中處理污水,實現循環利用陰陽五行學說是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一,陰陽變化、五行相生相克是古代哲學、地理學思想的體現。我國古代用青、白、紅、黑、黃五色來分別描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的土壤。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下列關于圖中五個區域的描述,正確的是( )A.每個區域土壤顏色的形成均與氣候、地形、水文、生物有關B.邊界具有確定性C.每個區域內部自然特征完全一致D.“青、白、紅、黑、黃”屬于文化區域16.從紅到黃再到黑,土壤有機質含量變化及主導因素對應正確的是( )A.減少 熱量 B.減少 水分 C.增加 生物 D.增加 氣候二、綜合題:本題共3小題,17題15分,18題22分,19題15分,共52分。1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問題。冰川風是指在冰川谷地中,由冰川表面向冰緣低地吹送的風。絨布冰川分布于珠峰北側5400-7500米處,幾乎全為冰川覆蓋,其北部的絨布河谷平均海拔在5400米以下,河谷呈南北走向,南高北低,東、南、西三面均為高山,地表以碎石為主。在復雜的地形條件影響下,該區域局地環流系統也較為復雜,同時存在著山谷風和冰川風等環流系統。某研究團隊在絨布河谷設置了甲站點,測得甲站點晝夜風向均以偏南風(下山風)為主,下圖是絨布河谷示意圖及甲站點平均氣溫和太陽輻射日變化示意圖。(1)描述甲站點在北京時間8時—12時內太陽輻射的變化特征,并說明原因。(2)從熱力環流角度分析甲站點晝夜均盛行偏南風的原因。(3)研究發現,絨布河谷白天的谷風對偏南風既有削弱作用又有促進作用,結合地形特征解釋這一現象。18.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哥斯達黎加素有“中美洲花園”的美譽,其森林覆蓋率為52%,其國土只占世界陸地面積的0.01%,但卻擁有全球近4%的物種。該國境內有火山120多座,清潔能源發電比重較大,工業化程度低。圖1示意哥斯達黎加簡圖,圖2示意蓬塔雷納斯氣候統計資料。(1)據圖描述哥斯達黎加的地勢特征,并分析哥斯達黎加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原因。(2)分析蓬塔雷納斯降水季節變化大的主要原因。(3)推測哥斯達黎加清潔能源豐富的自然原因。19.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陸地自然帶的形成和分布受海陸位置、水熱條件、大氣環流及地形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圖為世界某地自然帶分布圖。(1)指出甲自然帶類型,并說明依據。(2)說出影響自然帶②→③→④變化的主要因素及反映的地域分異規律。(3)當③自然帶草木枯黃時,簡述我國東部地區的盛行風向及成因。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A B D B C B C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B D B D C A D17.(1)變化特征:8時—12時,甲站點太陽輻射隨時間增加而增加,10點之前增加緩慢,10點以后迅速增加。原因:甲站點位于山谷,10點以前受東部高大山體阻擋,接收的太陽輻射較少;10點以后太陽高度角增大,山體阻擋影響較少,谷地接收的太陽輻射迅速增加。(2)珠峰北坡冰雪覆蓋面積大,白天冰雪面對太陽輻射反射率高,吸收的太陽輻射少;白天冰雪表面融化時會持續吸收熱量;冰雪表面溫度低,空氣收縮下沉,氣流沿著冰雪表面向冰緣低地(北)流動,形成偏南風(冰川風);夜晚地面輻射冷卻形成山風,與冰川風方向一致,吹偏南風,因此甲站點晝夜均盛行偏南風。(3)絨布河谷南高北低,白天河谷的谷風向南運動時,與北上的偏南風方向相反,有一定的削弱作用;河谷大致呈南北走向,東西兩側海拔較高,沿山坡上升的谷風把空氣推向東西兩側山坡,利于偏南風深入谷地,擴大影響范圍,對偏南風有促進作用。18.(1)地勢特征:地勢中部高,兩側低;地勢起伏較大;平均海拔較高。生物多樣性豐富的原因:緯度低,熱量豐富;降水充足;地形復雜多樣,相對高差大,垂直分異顯著;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好。(2)夏秋季節,氣壓帶、風帶北移,該地受赤道低氣壓帶影響,盛行上升氣流,降水多,形成濕季;冬春季節,該地地處東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少,形成干季。(3)年降水量大,地勢起伏大,水能豐富;地處板塊交界處,地熱能豐富;位于東北信風帶,距海較近,風能豐富。19.(1)類型: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依據:甲自然帶位于30°S—40°S大陸西岸;主要受地中海氣候影響,是在夏季炎熱干燥、冬季溫和多雨的氣候條件下形成的植被類型。(2)主要因素:水分。分異規律:干濕度地帶性分異規律。(3)盛行風向:東南風。成因:受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影響,夏季陸地升溫快,氣溫高,形成低壓中心(亞洲低壓);海洋升溫慢,氣溫相對較低,形成高壓中心(夏威夷高壓);風從高壓吹向低壓,在地轉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東南風。PAGE第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