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河南省2025年高考綜合改革適應性演練地理試題注意事項:1. 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生號等填寫在答題卡上。2. 回答選擇題時,選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回答非選擇題時,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寫在本試卷上無效。3. 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都市圈是城市群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為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為基本范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2023年,鄭州都市圈獲批成為我國第10個國家級都市圈。圖1表示都市圈內鄭州、開封、許昌、新鄉、焦作五城市2010年和2022年產業結構的變化。據此完成1~3題。1. 與2010年相比, 2022年圖示五城市A. 第一產業比重上升 B. 第二產業比重上升C. 第三產業比重下降 D. 產業結構趨于優化2. 鄭州都市圈中,鄭州的輻射作用主要體現在A. 吸納一二產業集聚 B. 促進產業同質發展C. 推動產業分工協作 D. 實現產業同步轉型3. 為促進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圖示五城市應積極推進①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② 城市規模快速擴張③ 城鄉人口均勻分布 ④ 生態環境共保聯治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墨西哥城(位置見圖2)有悠久的城市發展史,所在地原為特斯科科湖中的島嶼。近代,歐洲殖民者到來后逐步排干湖泊,重建墨西哥城。20世紀以來,墨西哥城水資源短缺問題逐漸顯現,因不合理利用水資源,部分城區下沉11m。2023年以來墨西哥城多次出現供水危機。據此完成4~6題。4. 歐洲殖民者排干湖泊后,墨西哥城A. 建設用地增加 B. 局地氣候改善C. 地下水位上升 D. 洪澇災害減少5. 推測近100年墨西哥城的城市供水主要來自A. 冰川融水 B. 河湖水 C. 淡化海水 D. 地下水6. 為保障墨西哥城水資源安全,下列措施當前可行的是A. 從墨西哥灣調水 B. 疏解首都產業和人口C. 增加大氣降水量 D. 恢復特斯科科湖規模福馬鐵路是連接福州站和馬尾港站的貨運鐵路,全長約24km,目前年貨運量不足百萬噸,運能富余。福州市政府計劃改造福馬鐵路,開行市域列車,沿線增設上洋、儒江等站點,服務市民出行。圖3示意福馬鐵路市域列車規劃站點。據此完成7~8題。7. 利用福馬鐵路開行市域列車的主要優勢是A. 既有鐵路改造成本低 B. 既有站點貨運量大C. 既有鐵路運營效益好 D. 既有站點布局合理8. 福馬鐵路沿線增設站點有利于① 緩解交通壓力 ② 提升城市等級③ 豐富出行方式 ④ 提高運行速度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某研學小組認為當地某冶煉廠高煙囪排放的廢氣可能導致周邊地區重金屬含量升高,計劃在冶煉廠周邊開展土壤環境調查。研學小組查閱資料發現,當地常年盛行東風,于是選擇受廢氣影響最大的地塊采集表層土壤樣品,分析后繪制了土壤重金屬含量隨距冶煉廠距離變化圖。圖4示意冶煉廠位置。據此完成9~10題。9. 該研學小組選擇的采樣地塊是A. 甲地塊 B. 乙地塊 C. 丙地塊 D. 丁地塊10. 該研學小組繪制的土壤重金屬含量變化圖最可能是八號橋濕地公園位于河北省永定河上游官廳水庫入庫口,利用長約3.5km、寬約700m的河道及灘地,建設了大型仿自然復合濕地系統(圖5)。通過布置森林濕地、河道濕地、溪流濕地等多種類型濕地,復合濕地系統促進了周邊區域生態系統的恢復和景觀環境的改善。永定河八號橋段多年平均流量3.24m /s,濕地系統設計凈水規模3m /s。據此完成11~13 題。11. 圖示河段建設大型仿自然復合濕地系統的有利條件是A. 氣候溫和濕潤 B. 河灘空間廣闊C. 地勢起伏較大 D. 流量季節變化小12. 八號橋濕地公園內,永定河河道的主要作用是A. 過水行洪 B. 提供生活用水C. 發展航運 D. 發展水產養殖13. 八號橋濕地公園復合濕地系統的主要優勢是① 水體更新速度快 ② 入庫水量增加③ 水體凈化能力強 ④ 景觀類型豐富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沙壟廣泛發育。圖6表示觀測期高大沙壟高點和低點的氣溫日變化,沙壟高點和低點相對高差49m。據此完成14~16題。14. 與沙壟高點相比,沙壟低點A. 全天氣溫均較低 B. 日平均氣溫較低C. 氣溫日較差較小 D. 夜晚降溫較慢15. 觀測期間A. 6時,因高差較大,沙壟高點和低點溫差大B. 上午,因太陽輻射逐漸增強,沙壟低點增溫加快C. 15時,因地面輻射較強,沙壟區氣溫高D. 夜晚,因大氣逆輻射強,沙壟高點氣溫較高16. 觀測期最可能是A. 6月 B. 8月 C. 10月 D. 12月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 小題,共52分。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三江平原是我國重要的水稻種植區,在水稻農事安排上有“不插六月秧”的說法。每年4—5月,省內外大批“插秧客”前往三江平原備耕、插秧。近年來,到三江平原的“插秧客”有所減少,但“插秧客”中年輕人明顯增多。圖7示意三江平原地理位置。(1) 簡述三江平原“不插六月秧”說法的來由。(4分)(2) 分析三江平原出現“插秧客”的原因。(8分)(3) 指出近年來“插秧客”變化反映的三江平原農業發展趨勢。(4分)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水杉是我國珍貴的古特有種,喜暖濕、生長快、材性好、樹形優美。晚白堊紀水杉廣泛分布于北半球北部,后來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分布范圍變化較大。新近紀水杉在歐洲逐漸消失,在亞洲東部向南遷移; 目前野生種群僅存于我國湖北、重慶、湖南交界處。20世紀40年代,水杉被發現后受到了世界的廣泛關注并被競相引種,目前已栽培于80多個國家和地區。圖8示意水杉化石在北半球部分地區的分布,圖9示意不同地質年代水杉化石分布的北界。(1) 推測古近紀北半球冷暖變化特點。(6分)(2) 從氣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新近紀水杉在歐洲逐漸消失的原因。(4分)(3) 簡述水杉被世界多國競相引種的原因。(6分)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黃土是一種風成土狀堆積物。廣武山(位置見圖10)地處黃土高原與華北平原過渡帶,毗鄰黃河,黃土堆積厚100多米。研究發現,受斷層抬升和第四紀黃河切穿三門峽東流入海共同影響,廣武山黃土快速堆積,物源主要為黃河沖積物。廣武山地區發現了豐富的考古文化遺址。(1) 說明廣武山黃土物源與黃河切穿三門峽東流的關系。(4分)(2) 斷層是廣武山黃土沉積的重要條件,請作出合理的解釋。(6分)(3) 廣武山北坡地勢陡峻,試分析原因。(4分)(4) 簡述廣武山有利于新石器時期人類生產生活的自然條件。(6分)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題號 1 2 3 4 5 6 7 8答案 D c· B A D B A A題號 9 10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A D B A D B C C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 小題,共52分。17. (16分)(1) (4分)三江平原緯度高,生長期短,6月括秧導致水稻生長期推遲,秋季收獲推遲,透到低溫凍害的風險加大;6月降水增加,影響秧苗生長。(2) (8分)人口應及發紙,應移力不足,無法滿足括秧需求; 大型農場規模化枯秧的經濟益益較高,能吸引外地“枯一“婚”:為保障糧食安全,國家鼓勵“插秧客”的發展。(1) (4分)機械化水平提高,指換對勞動力的需求減少; 農業專業化、規模化的發展,收益提高,吸引年輕人回流。18. (16分)(1) (6分)古近紀水影化石分布北界滾動南移,反映出氣候波動變冷; 北界呈北移—南移—北移的趨勢,反映出氣候變暖—變冷—變暖:古近紀結束時,北界緯度比古近紀開始時更低,說明氣候總體變冷。(2) (4分)新近紀水杉化石分布北界明顯南移,說明氣候變冷,歐洲緯度較高,熱量條件無法滿足水杉生長; 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缺少相對溫暖的生物“避難所”; 阿爾卑斯山等山脈海拔較高,山地氣候寒冷. 更不適合水杉生長。(3) (6分)生長快,材性好,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樹形優美,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 珍貴物種,淡化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的升研價值:喜暖濕,適宜生長的范圍較大,較易成活。19. (20分)(1) (4分)黃河切穿對黃土扮源:黃河流程延長,徑流量加大,輸沙量加大,沖積物增加, (枯水期) 水位下降時為風沙活動提供更多物源;黃河切穿三門峽,峽谷陡峭,在重力崩塌、流水侵蝕等作用下提供碎屑物質。為黃土提供物源。黃土物源對黃河切穿:河谷中更多物質被(風力) 搬運,利于黃河切穿三門峽。(2) (6分)斷層地表破碎,為風力侵蝕補充物源; 黃河南岸斷裂抬升,導致(偏北風) 風速下降,風力搬運能力 ,減弱,利于風力沉積:斷塊山的頂部較為平坦,為黃土堆積提供空間。(3) (4分)受斷層影響,南側新裂胎升,北側斷裂下沉:黃河束窄,流速較快,流水下切侵蝕較強; 斷崖的重力崩塌加大了坡度。(4) (6分)鄰近黃河,具有水源; 地勢較高; 不易受黃河水患影響; 黃土堆積體地勢平緩,發展空間較大; 黃土土質疏松,易于拼作; 阻擋南下冬季風,局部小氣候更溫暖; 易守難攻,提供防御屏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