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2025學年度高一年級12月階段性考試地理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湘教必修第一冊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一節。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于2023年1月9日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首次發現,發現時處在木星軌道附近,并朝著太陽飛去,在運動過程中,被太陽風吹拂形成長長的彗尾。2024年9月28日,該彗星到達水星軌道附近。右圖示意太陽系八大行星分布。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該彗星從被人類首次發現并運行至水星軌道附近的過程中,沒有穿越的行星軌道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2. 太陽風所在太陽大氣層位置及其強烈爆發對地球的影響分別是( )A. 光球層,兩極地區出現極光 B. 色球層,地球磁場受到擾動C. 日冕層,為地球提供光熱資源 D. 日冕層,擾亂衛星導航信號3. 與地球相比,木星沒有生命存在的主要原因有( )A. 沒有適宜的大氣 B. 表面溫度過高C. 運行軌道不固定 D. 衛星數量過多下圖示意不同地質年代生物復原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4. 甲、乙、丙三圖示意的代表性動物大量生存的地質年代從早到晚依次是(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甲、丙、乙 D. 乙、丙、甲5. 甲圖所示地質年代( )A. 蕨類植物已滅絕 B. 形成現代地貌格局C. 裸子植物迅速發展 D. 是形成鐵礦的重要年代阿拉善蘇宏圖黑戈壁地區位于巴丹吉林沙漠東北緣,海拔為900~1200米,冬春季節多大風,主導風向為西北風,區內多新月形沙丘、風蝕戈壁、灌叢沙丘等。下圖示意區內某地灌叢沙丘景觀。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 形成蘇宏圖黑戈壁地區新月形沙丘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蝕 B. 流水沉積 C. 風力堆積 D. 風力侵蝕7. 蘇宏圖黑戈壁地區分布最廣泛的新月形沙丘形態最可能是( )A. B. C. D.8. 若蘇宏圖黑戈壁地區的戈壁灘附近灌叢沙丘數量增多,則當地( )A. 氣候趨于干旱 B. 主導風向轉為東南風C. 風蝕作用不斷加強 D. 土地退化狀況可能改善據印尼火山地質研究機構消息,當地時間2024年10月13日12時56分,印尼伊布火山噴發,從火山口噴出的火山灰柱達2000米,噴發持續時間約114秒。圖1示意此次印尼伊布火山噴發景觀。圖2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和地球內部結構(a~d為地球內部圈層,e、f為兩個不連續面)。據此完成下面小題。9. 下列關于此次火山噴發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此次火山噴發的火山灰柱已到達平流層B. 火山噴出的火山灰會造成南極臭氧空洞C. 此次火山噴發會顯著改變全球大氣的組成D. 組成火山灰柱物質主要來自軟流層10. 關于圖2地球內部圈層的說法,正確的是( )A. a圈層是巖石圈 B. e是古登堡面C. c圈層可能呈熔融狀態 D. d圈層壓力、密度極小經過不懈努力,目前西藏軍區海拔4500米以上的哨所全部建成“陽光保暖房”(圖1)。住上這種新式營房,官兵再不用“四季穿棉襖”了。圖2為大氣受熱過程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 以前西藏軍區海拔4500米以上哨所的官兵“四季穿棉襖”的原因是( )A. 海拔高,水汽少,①較弱 B. 多晴朗天氣,②作用較弱C. 緯度高,風力大,③損失多 D. 海拔高,空氣稀薄,④⑤較弱12. 下列地理現象與“陽光保暖房”原理一致的是( )A. 深秋多云的夜晚不易霜凍 B. 晴朗的天空常呈蔚藍色C. 夏季白天多云時不會太熱 D. 日落后的天空仍然明亮山地城市大氣環流受城市風與山谷風共同影響,兩者在不同時間會存在一定的促進和抑制作用。研究表明,某市城區大氣和郊區大氣的熱力差、城市上空與同海拔高度山坡的熱力差是影響該市大氣環流的核心因素。下圖示意該山地城市城市風與山谷風環流。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 圖示環流發生的時間最可能是( )A. 凌晨 B. 午后 C. 傍晚 D. 午夜14. 關于該山地城市山風與谷風風速大小及原因的表述,正確的是( )A. 山風>谷風,山風與城市風疊加B. 山風<谷風,谷風與城市風疊加C. 山風>谷風,白天城市人為熱的釋放增大了山坡與同高度城市上空大氣的溫差D. 山風<谷風,晚上城市人為熱的釋放減小了山坡與同高度城市上空大氣的溫差新疆的坎兒井是人工開挖的可自流引水的古代水利工程,是綠洲農業及生活用水的主要來源。它由豎井、暗渠(含集水段與輸水段)、地面輸水的明渠和儲水用的澇壩等部分組成(如下圖所示)。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 坎兒井中水體參與的水循環類型主要是( )A. 海陸間循環 B. 海上內循環 C. 陸地內循環 D. 以上都參加16. 與地面明渠輸水相比,坎兒井采用地下暗渠輸水可以( )A. 減少蒸發量 B. 增加降水量 C. 增加地表徑流量 D. 減少工程量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雅魯藏布江發源于喜馬拉雅山脈西段北側,自西向東橫貫青藏高原南部,中游河段流經林芝市米林縣,氣候溫和,降水豐富(6~9月為該地雨季),分布有大面積原始森林,受該地特殊自然環境的影響,形成了扇三角洲及河谷沙丘等多種獨具特色的自然景觀[扇三角洲是鄰近高地直接推進到水體(湖或海)中的沖積扇,其面積大小與形態受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圖1示意雅魯藏布江米林段,圖2示意該地分布的河谷沙丘,圖3示意位于米林段的扇三角洲。(1)圖示雅魯藏布江米林段河谷形態多呈______形,此形態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該區域的人們常選擇河流階地作為居住和耕作場所,請從耕地和自然災害的角度分析原因______。(2)調查發現冬春季節圖示地區河谷沙丘面積最大,對此請做出合理解釋。(3)指出形成扇三角洲主要外力作用,并推測影響其面積大小及形態的主要因素。18.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節能建筑是指能夠冬暖夏涼,通風、日照合理,能源使用上耗電、耗氣更少,還能隔音降噪的建筑。某同學研究設計了一種被動式節能房屋,冬季依靠被動收集的熱量,使房屋保持較為舒適的溫度。下圖示意該同學繪制的被動式節能房屋“制熱”模式。(1)若該被動式節能房屋位于遼寧省,則此房屋屋頂光伏發電量最大季節是______;與煤炭發電相比,光伏發電的優點有______、______。(2)冬季關閉可控開關甲和丙(乙、丁為打開狀態),從熱力環流角度,畫出圖中線段中大氣的運動方向。(3)夏季為了保持室內涼爽,應如何控制可控開關,并說明理由。19. 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為響應“建設節水型社會”號召,江蘇某學校高一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根據水循環的原理,提出了“海綿校園”改造計劃。圖1示意水循環簡圖;圖2示意“海綿校園”改造工程規劃圖;圖3示意“海綿校園”建成后的部分措施效果圖。(1)圖1示意水循環的各環節中,①是______(填環節名稱),④是______(填環節名稱)。人類跨流域調水改變的水循環環節主要是______(填圖中數字代碼)。(2)指出隨著“海綿校園”的建成,水循環中水量增大的環節名稱。(3)請從水循環角度依次說明圖3中甲、乙兩項措施的作用。(4)近年來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部分城市局部區域內澇嚴重。請從水循環角度分析城市內澇發生的原因。2024~2025學年度高一年級12月階段性考試地理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答題前,考生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將密封線內項目填寫清楚。3.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非選擇題請用直徑0.5毫米黑色墨水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各題的答題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作答無效。4.本卷命題范圍:湘教必修第一冊第一章至第四章第一節。一、選擇題:本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3題答案】【答案】1. D 2. D 3. A【4~5題答案】【答案】4. B 5. C【6~8題答案】【答案】6. C 7. B 8. D【9~10題答案】【答案】9 D 10. C【11~12題答案】【答案】11. D 12. A【13~14題答案】【答案】13. B 14. A【15~16題答案】【答案】15. C 16. A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小題,共52分。【17題答案】【答案】(1) ①. V ②. 流水下切作用(或流水侵蝕作用) ③. 階地處地形平坦,組成物質顆粒較細,土壤較為肥沃;地勢較高,可避免遭受洪澇的威脅。(2)河谷沙丘主要是風力沉積作用形成的;冬春季,該地降水量少,河流水位低,地表裸露多,沙源充足;冬春季風力較大,風力搬運作用較強。(3)流水沉積作用。河流含沙量(或流量);山麓地形地貌、坡度;沿岸風浪大小等。【18題答案】【答案】(1) ①. 夏季 ②. 污染小 ③. 可再生;儲量大等(2)如圖所示:(3)打開甲、丙和丁,關閉乙。理由:打開甲,關閉乙,可使太陽房的熱量排出,避免排向室內;打開丙和丁,室外清涼空氣由丙流向丁,順著太陽房氣流由甲排到室外,從而降低室內溫度。【19題答案】【答案】(1) ①. 水汽輸送 ②. 下滲 ③. ③(2)蒸發;下滲;地下徑流(3)甲:缺口利于地表徑流留出通道并引入綠地,利于下滲進行存蓄。乙:透水方孔磚利于雨水和地表水下滲。(4)植被減少,含蓄水源能力減弱;地面硬化,下滲減小,地表徑流量大;降水強度大,短時間內產生大力地表徑流;排水設施不足,無法及時排出雨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