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市朝陽區 2024 ~ 2025 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高二歷史參考答案2025. 1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A A D C B D C題號 11 12 13 14 15答案 A B D C B16. (28 分)(1)唐朝中期經濟發展社會繁榮,土地買賣兼并之風盛行,均田制遭到破壞,租庸調制無法維持;人口流動性增強,加大按照戶籍登記的人丁征稅管理難度;在以人丁為主的征稅標準下,無地或少地的農民承擔了較重的稅收負擔,大地主和豪強運用手段轉嫁賦役,政府稅收減少且社會矛盾加劇;戰亂后政府財政狀況極度惡化,原有的賦稅制度難以維系國家的正常運轉,需要尋找新的稅收來源;以人丁為主的稅制下,地方官員的人口登記普查行政成本高,改按土地和財產征稅,簡化稅制,可提高行政效率。 (6 分)(2)答題思路:征收標準從以人丁為主逐漸向以土地、資產為主轉變;稅種由繁多逐漸趨向簡化;從實物地租向貨幣地租轉變;農民對封建國家的人身依附關系逐漸松弛;征管方式越來越規范和高效。 相關史實依據(略)(8 分)(3)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權利法案》明確了未經議會授權征稅為非法的原則;工業革命后英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飛速發展,政府通過稅收調節功能適應國家發展的需求,并力圖縮小貧富差距;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面對經濟“滯脹”問題,英國采取一系列旨在激發市場活力、維持社會穩定的調整政策;21 世紀側重于確保稅收公平,促進可持續經濟發展,提高整體社會福祉水平。 (8 分)(4)從“刺激投資和經濟活力,促進經濟增長”“降低低收入者的稅負,增強社會福利”等兩個角度入手,利用材料信息支持觀點,做出正確、清晰的表達。 (6 分)高二歷史參考答案 第 1 頁(共 2 頁)17. (9 分)第一階段:家庭生產模式較為普遍,女性承擔著重要的勞動角色,如種植、收割、家政等。第二階段:工業革命的興起,女性進入工廠從事紡織、縫紉等工作。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重工業成為工業的主體。 這一時期,工業生產逐漸成為經濟的主要支柱,女性的就業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第三階段:隨著兩次世界大戰、教育的普及、服務業逐漸興起并成為主要的經濟增長點,為女性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綜上所述,女性就業比例的變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反映,隨著經濟結構從農業向工業、向服務業的轉變,女性的就業領域也相應發生變化,同時,科學、醫學、社會觀念的進步,教育水平的提升對女性就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8. (18 分)(1)(10 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確立了工農民主專政的政權形式,保障了工農群眾的民主權利,體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政權對人民權利的重視和對社會改革的探索。《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提出了“三三制”原則,增強了各階層的團結,推動了邊區經濟、社會發展,反映了共產黨在抗日戰爭時期對邊區治理的積極探索,為后來新中國建設提供寶貴經驗。《中共中央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倡導民主協商和多黨合作,動員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加速解放戰爭進程,為最終實現全國解放、及新中國政權建設奠定基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 年):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和社會主義原則,確立了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初步構成了我國社會主義的政治制度體系,促進了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和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進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82 年):是社會主義民主和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時代特色的社會主義憲法,為全面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提供堅實的法律基礎,成為新時期治國安邦的總章程。(2)依據材料,結合所學,在階級結構的變化、政治體制的創新、公民權利的保障、社會經濟的發展、法治建設的推進、社會治理的創新、國際視野的擴展中,任擇兩個角度加以闡釋,正確、清晰地表達。 (8 分)高二歷史參考答案 第 2 頁(共 2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