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期末綜合練 2024--2025學年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新教材)一、單選題2024年11月4日,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結束了192天的“太空出差”任務,帶回了珍貴的“太空特產”——約34.6公斤重的科學實驗樣品。下圖為航天員在空間站拍攝的地球照片。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借助航天員在“太空出差”時拍攝的照片,可以推測出地球( )A.陸地和海洋的面積 B.形狀是球體C.沿著橢圓軌道自轉 D.有傾斜的地軸2.對“太空特產”的研究能夠( )①推動我國空間科學技術的發展②徹底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問題③了解人類所在宇宙環境的奧秘④為人類認識宇宙演變積累數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我國獨立研制的“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左圖為世界板塊及主要海溝分布圖,右圖為海底地形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3.左圖中( )A.南半球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 B.地球表層大致由七大板塊組成C.海洋是連續的,陸地被海洋分割包圍 D.非洲板塊僅包括非洲大陸和大西洋4.海溝( )A.所在地區地殼穩定 B.多位于板塊交界處C.均位于亞歐大陸邊緣 D.主要分布在板塊內部5.結合圖可知,“奮斗者”號成功坐底的馬里亞納海溝( )A.是洋底地勢最低的深溝 B.位于印度洋板塊的內部C.水深較淺,地勢變化平緩 D.是太平洋中部的巨大海嶺2024年12月4日,“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每逢春節前后,人們會圍繞著辭舊迎新、祈福納祥的主題歡慶佳節。左圖為世界局部1月平均氣溫分布圖,右圖為哈爾濱和曼谷的人們慶祝春節的景觀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閱讀左圖可知,世界1月平均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是( )A.氣溫自南向北逐漸升高 B.海洋上氣溫分布比陸地復雜C.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 D.氣溫從沿海向內陸逐漸降低7.人們在哈爾濱和曼谷慶祝春節時穿衣風格不同,其主要影響因素是( )A.半球位置 B.海陸分布 C.地形 D.緯度位置世界人口分布很不均衡,有的地區人口稠密,有的地區人口稀疏。下圖為世界人口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8.人口稠密區主要位于( )①沿海地區②中低緯度地區③高原地區④中高緯度地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9.甲地人口稀疏的原因是( )A.大河源頭,地勢平坦 B.氣候濕熱,森林茂密C.氣候炎熱,沙漠廣布 D.海拔較高,空氣稀薄10.當前世界人口分布的特點說明( )A.各國人口政策調節作用顯著 B.人口分布受自然環境影響大C.中高緯度地區人口快速流動 D.人口分布僅受語言、文化影響地理工具在地理研究中可以發揮重要的輔助作用。下圖為部分地理工具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1.下列地理工具與所運用的探究實驗匹配恰當的是( )A.甲—地球運動的規律 B.乙—河流流速變化的原因C.丙—地形起伏的原因 D.丁—降水的季節變化規律12.某校同學進行地理野外考察時需要用到的工具有(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下圖是麗麗同學在學習地圖的基本要素之后繪制的教室平面圖,據圖完成下面小題。13.該教室東西方向圖上距離為10厘米,南北方向距離為6厘米,此教室的實際面積是( )A.60平方厘米 B.32米 C.60平方米 D.32平方厘米14.據圖可知( )A.黑板位于教室西面墻壁 B.工具柜在教室東南角C.前后門位于教室正南方 D.圖中只有圖例沒有注記人口密度能夠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它是指一定時期內,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分析一個大洲、地區人口密度往往要從自然環境和歷史、社會經濟條件等方面入手。圖1為世界局部人口密度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5.圖中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正確的是( )A.氣候溫和,水旱災害少 B.科技先進,發達國家多C.歷史悠久,農業基礎好 D.經濟發達,跨洲移民多16.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可能會產生相應的人口問題。下列選項與圖2內容相符合的是( )A.①—就業困難②—鼓勵生育 B.①—資源短缺②—控制人口數量C.①—住房緊張②—鼓勵生育 D.①—兵源不足②—控制人口數量飛檐是指屋檐的檐部向上翹起,是一種考慮室內光照和建筑美觀的中國傳統建筑特色,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下圖分別為飛檐景觀圖和飛檐光照原理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17.同一建筑,夏季和冬季正午時分,室內光照面積不同是由( )產生的A.地球的自轉 B.地球的公轉 C.屋檐的形狀 D.建筑的朝向18.從室內光照的角度考慮,“飛檐”設計的主要目的是( )A.擴大夏季遮陽的面積 B.擴大冬季采光的面積C.縮小夏季遮陽的面積 D.縮小冬季采光的面積19.某建筑師在鄭州采用了“飛檐”的設計。若屋頂高度不變,與北京相比,應做的調整是( )①飛檐長度不變,加大飛檐翹起角度②飛檐翹起角度不變,縮短飛檐③飛檐長度不變,縮小飛檐翹起角度④飛檐翹起角度不變,加長飛檐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山東濰坊風箏節(會)于每年4月的第三個周六在濰坊舉行,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賽。結合下圖完成下面小題。20.下列最適合放風箏的天氣是( )A.① B.② C.③ D.④21.如果某日風向和風力為東北風4級,風箏起飛時,貝貝應拉著繩子向方向快速跑( )A.西北 B.西南 C.東北 D.東南紅樹林生長在受到潮水周期性浸淹的海岸地帶,具有保護海岸的作用;被稱為“消浪先鋒”。下圖為世界紅樹林海岸分布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22.世界年平均氣溫分布一般規律是( )A.從兩極向赤道逐漸降低 B.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C.從平原向高原逐漸升高 D.從陸地向海洋逐漸降低23.關于紅樹林的分布地區,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七個大洲的海岸地區都有分布 B.集中分布于等溫線稠密的海岸地區C.廣泛分布于大陸西岸的海岸地區 D.多分布在年均溫20℃以上的海岸地區24.紅樹林被稱為“消浪先鋒”,其作用是( )A.保護海岸 B.吸煙滯塵 C.淡化海水 D.涵養水源25.下列詩句中反映緯度位置對氣候影響的是( )A.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B.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C.莫戀南國春色好,燕地梅花勝桃紅 D.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二、解答題26.每年10月到11月是尋秋觀葉的好時間,同學們尋秋植、觀秋葉、賞秋景,探索大自然的秋日魔法秘籍。左圖為某地區分層設色地形圖,右圖為該地區局部等高線地形圖。同學們根據資料,分成三組,選擇了不同的目的地。閱讀圖文資料,完成攻略。我們選擇A地(1)這里海拔多在500米 (以上/以下),是寬闊、平緩的高地,屬于 (地形類型)。這里天高云淡,宛如金黃的畫卷。我們選擇B地(2)這里地表起伏很大,坡度較 ,溝谷幽深,是 (地形類型),海拔最高處大約 米,是欣賞層林盡染美景的最佳觀景地。(3)到達B地后,從停車場出發有甲、乙兩條登山路線,其中攀登比較省力的是 路線,原因是 。(4)B地的觀景臺中,①觀景臺的經緯度為 ,40°50'N, (填序號)觀景臺在陡崖東側,站在①觀景臺 (能/不能)看到③觀景臺。我們選擇C地(5)C地的海拔在200米以下,平坦開闊,起伏 ,是 (地形類型)。在這里賞秋葉的優勢有 。27.世界各地所處位置不同,地表形態也千差萬別,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氣候對人們生產和生活影響顯著。船營區某中學地理課堂以“世界氣候差異及其影響”為主題開展探究學習活動。閱讀圖文資料,補全探究報告。探究主題:世界氣候差異及其影響探究過程:小組一:探究氣候分布規律材料一 世界氣候類型分布圖(1)同學們發現,南北回歸線之間主要分布有 氣候、 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四種熱帶氣候類型,它們共同的氣候特點是 ,主要影響因素是 。小組二:文學之旅探究氣候特征材料二 對于一個在北平住慣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大風,便覺得是奇跡;濟南的冬天是沒有風聲的。——老舍《濟南的冬天》(備注:北平是現在的北京,濟南為山東省行政中心。(2)下列四種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能反映濟南氣候類型的是 (填字母),其氣候特征是 。小組三:古城之旅探究氣候對人們生活的影響材料三 小蘭收集了意大利著名歷史文化名城羅馬的多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的數據表,并根據表中信息繪制了羅馬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羅馬多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數據表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氣溫/℃ 7.6 8.2 12.2 14.8 18.8 21.1 23.1 23.9 20.8 16.8 14.4 13.5降水/mm 81 95 80 62 51 20 2 18 63 85 105 99(3)請閱讀圖表,幫助小蘭將羅馬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補充完整。(4)小蘭在查閱資料時,一則意大利羅馬冬季發生洪水災害的報道引起了她的注意,你認為這一報道可信嗎 請簡要說明理由。參考答案:1.B 2.C1.借助航天員在“太空出差”時拍攝的照片,可以推測出地球形狀是球體,B正確;無法得出陸地和海洋的具體面積,A錯誤;地球繞地軸自轉,并不是沿著橢圓軌道自轉,C錯誤;地軸是人類假想的,在“太空出差”時拍攝的照片不會出現地軸,D錯誤。故選B。2.對“太空特產”即科學實驗樣品的研究能夠為人類認識宇宙演變積累數據,從而有利于我們了解人類所在宇宙環境的奧秘,還能夠推動我國空間科學技術的發展,①③④正確;對科學實驗樣品的研究對于我們開發利用新能源提供了新的方向,但并不會徹底解決我國資源短缺的問題,②錯誤。結合題意,故選C。3.C 4.B 5.A3.南半球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A錯誤;地球表層大致由六大板塊組成,即亞歐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B錯誤;海洋是相互連通的,陸地被海洋分割成不同的部分,這是地球海陸分布的基本特征,C正確;非洲板塊包括非洲大陸及周圍的海洋部分,海洋部分包括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一部分,D錯誤。故選C。4.海溝是板塊相互擠壓的地方,地殼運動活躍,多位于板塊交界處,海溝并不均位于亞歐大陸邊緣,B正確,ACD錯誤。故選B。5.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也就是洋底地勢最低的深溝,A正確。馬里亞納海溝位于板塊的交界處,它水深很深,地勢變化陡峭,不是巨大海嶺,BCD錯誤。故選A。6.C 7.D6.世界1月平均氣溫分布的一般規律是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逐漸降低,C正確;北半球1月平均氣溫大致自南向北逐漸降低,南半球1月平均氣溫大致自南向北逐漸升高,A錯誤;與海洋上等溫線相比,陸地上等溫線更加曲折,還有若干低溫中心,說明陸地上氣溫分布比海洋上復雜,B錯誤;北半球1月為冬季,從沿海向內陸逐漸降低,南半球相反,D錯誤。故選C。7.哈爾濱緯度高,接受太陽光熱較少,氣溫較低,人穿棉衣,戴棉帽;曼谷緯度較低,冬季接受的太陽光熱較多,氣溫較高,人衣著較薄,,因此人們在哈爾濱和曼谷慶祝春節時穿衣風格不同,其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位置,D正確;與半球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因素關系不大,ABC錯誤。故選D。8.A 9.D 10.B8. 人口稠密區主要位于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區,這些地區氣溫較高,降水較多、地形平坦,交通便利,適宜人類居住,①②對應的A正確;中高緯度、高原地區,氣溫較低,熱量不足,交通不便,不適宜人類居住,人口稀疏,③和④所在的BCD錯誤。故選A。9.甲地為青藏高原位于我國西南部,面積約230萬平方千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自然環境惡劣,不適宜人類長期居住。 青藏高原的氣候干燥寒冷,加之海拔高度很高缺氧空氣稀薄,但是該地人口稀疏與地勢平坦關系不大,ABC錯誤,D正確;故選D。10.多年來,世界人口的空間分布特點無顯著變化,說明人口分布受自然環境影響大,不僅僅受語言、文化影響,不能說明各國人口政策調節作用顯著,中高緯度地區人口稀少,因此不存在快速流動。ACD錯誤,B正確;故選B。11.A 12.C11.甲地球儀可以演示地球運動的規律,A正確;乙百葉箱可以測量氣溫,不能探究河流流速變化的原因,B錯誤;丙指南針可以辨別方向,不能探究地形起伏的原因,C錯誤;丁等高線地形圖可以看出地形起伏情況,不能探究降水的季節變化規律,D錯誤。故選A。1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野外考察時需要用到的工具有丙和丁,丙指南針可以野外辨別方向,丁地形圖可以看出野外考察地區的地勢起伏狀況,C正確,ABD錯誤。故選C。13.C 14.A13.結合圖中比例尺可知,圖上1厘米代表實際距離1米,圖上10厘米則實際距離為10米,圖上6厘米則實際距離為6米,教室的面積等于長乘以寬,10乘以6等于60平方米,C正確,排除ABD,故選C。14.在有指向標的地圖上,用指向標指示方向,指向標箭頭的指向一般為北方,根據指向標箭頭指向北方確定方向,黑板位于教室西面墻壁,A正確;工具柜在教室西南角,B錯誤;前后門朝向北方,站在教室的位置不同,看前后門的方向也不同,C錯誤;圖中有圖例也有注記,D錯誤,故選A。15.C 16.B15.讀圖可知,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是歷史悠久,農業基礎好,C正確;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以季風氣候為主,雨熱同期,水旱災害嚴重,A錯誤;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以中國、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為主,發達國家較少,經濟不是很發達,BD錯誤。故選C。16.結合所學知識讀圖可知,一個地區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會成為人口問題。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會給環境、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更大壓力,產生就業困難、饑餓貧困、居住條件差、交通壓力增大等社會問題,可以采取控制人口數量的措施。17.B 18.B 19.A17.同一建筑,夏季和冬季正午時分,室內光照面積不同是因為地球公轉,太陽直射點移動導致太陽高度角不同,室內光照面積不同,B正確,ACD錯誤,故選B。18.讀圖乙可知,與普通屋頂相比,同樣的太陽高度,飛檐屋頂冬季室內光照面積大,即擴大了冬季的采光面積,B正確,D錯誤;夏季飛檐屋頂與普通屋頂遮陽面積基本相同,AC錯誤;故選B。19.與北京相比,鄭州的緯度低,正午太陽高度比北京大,為了保證冬季室內光照面積,若飛檐長度不變,應加大飛檐翹起角度,減少飛檐對太陽光的阻擋,①正確,③錯誤;若飛檐翹起角度不變,縮短飛檐可保證室內一定的光照,②正確,④錯誤;A正確,BCD錯誤,故選A。20.B 21.C20.讀圖可知,①是晴天,無風;②是晴天,東南風4級;③是大雨,東南風4級;④是沙塵暴,西北風5級。最適合放風箏的天氣是②是晴天,東南風4級,B正確,ACD錯誤。故選B。21.風向是風吹來的方向,面朝風,風吹來的方向是風向,如果某日風向和風力為東北風4級,風箏起飛時,貝貝應拉著繩子向東北方向快速跑,C正確,ABD錯誤。故選C。22.B 23.D 24.A 25.C22.讀圖可知,世界年平均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逐漸降低,也就是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逐漸降低,A錯誤、B正確;同緯度地區的高原氣溫低于平原,C錯誤;世界年平均氣溫在海洋和陸地上氣溫不一樣,但是并沒有從陸地向沿海逐漸降低,D錯誤。故選B。23.讀圖可知,南極洲沒有紅樹林分布,A錯誤;世界上紅樹林集中分布在等溫線較稀疏的海岸地區,B錯誤;紅樹林主要分布在全球南北緯25°間的河口及海灣,并不是廣泛分布在大陸西岸的海岸地區,C錯誤;紅樹林多分布在年平均氣溫在20℃以上的沿岸地區,D正確。故選D。24.紅樹林被稱為“消浪先鋒,海岸衛士”,也就是說紅樹林可以緩解海浪的沖擊力,從而保護海岸,A正確。與吸煙滯塵、淡化海水和涵養水源無關,排除BCD,故選A。25.“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體現的是地形對氣候的影響,AB排除;“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體現的是海陸位置對氣候的影響,玉門關深居內陸,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難以到達,所以比較干旱,D排除;“莫戀南國春色好,燕地梅花勝桃紅”說的是南方和北方(燕地)氣候的差異,主要是因為緯度位置不同。緯度低的地方太陽高度角大,接受的太陽輻射多,氣溫較高;緯度高的地方太陽高度角小,接受的太陽輻射少,氣溫較低,所以南方春色好的時候北方可能還是比較寒冷,梅花盛開,C正確。故選C。26.(1) 以上 高原(2) 陡 山地 721(3) 甲 甲路線等高線比較稀疏,坡度更緩,登山更省力(4) 118°E ③ 不能(5) 小 平原 位于平原,出行比較便利(1)由圖可知,A處內蒙古高原海拔多在500米以上,是寬闊、平緩的高地,屬于高原地形。(2)由圖可知,B地等高線稠密,地表起伏很大,坡度較陡,溝谷幽深,是山地地形,東北處海拔最高處大約721米,是欣賞層林盡染美景的最佳觀景地。(3)由圖可知,甲登山路線等高線比較稀疏,坡度更緩,登山更省力;乙登山路線等高線比較稠密,坡度較陡。(4)由圖可知,①觀景臺的經緯度為(118°E,40°50'N);等高線重合在一起的地方為陡崖,③觀景臺在陡崖東側;①觀景臺與③觀景臺之間有山脊阻擋,站在①觀景臺不能看到③觀景臺。(5)由圖可知,C地的海拔在200米以下,平坦開闊,起伏小,是平原地形;這里位于平原,交通便利,更有利于出行去賞秋葉。27.(1) 熱帶雨林 熱帶草原 全年高溫 緯度因素(2) B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3)(4)可信,意大利羅馬主要為地中海氣候,冬季多雨。(1)讀圖和所學知識可知,南、北回歸線之間主要分布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四種熱帶氣候類型,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全年(終年)高溫,主要影響因素是緯度位置,因為緯度較低,氣溫較高,屬于熱帶氣候。(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濟南的氣候類型是溫帶季風氣候,其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B正確。A是地中海氣候,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干燥,冬季溫和多雨,A錯誤;C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特征是全年溫和濕潤,降水均勻,C錯誤;D是熱帶雨林氣候,氣候特征是全年高溫多雨,D錯誤。故選B。(3)根據缺失的1月和2月氣溫數值在圖中相應位置標點,并連接曲線;讀1月和2月降水量數值,在相應位置涂上柱狀圖即可。如圖(4)可信;由羅馬多年平均氣溫和降水量的數據表看出,這里冬季溫和多雨,夏季高溫干燥,為地中海氣候,所以羅馬冬季會發生洪水災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