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球的演化下圖為某游客在我國臺灣野柳地質公園中拍攝的含有海星化石的巖石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兩題。1.關于海星化石的形成,敘述錯誤的是( )A.是古生物的遺體 B.經過礦物質的充填作用形成C.是古生物的遺跡 D.經過石化形成2.關于化石的說法,錯誤的是( )A.同一年代的地層含有相同或相似的化石B.不同年代的地層往往含有不同的化石C.結構簡單的化石一定在地層深處D.通過對化石的研究可以確定其形成的地質年代地球作為一個行星起源于約46億年前的原始太陽星云。此后,地球系統的地貌變遷、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共同構成地球的歷史,地球的歷史可劃分為幾個重要的地質年代。下圖為某地質年代地球環境景觀復原圖。據此完成下面三題。3.圖中所示的地質年代為( )A.太古宙 B.元古宙 C.古生代 D.中生代4.該地質年代的海陸分布狀況是( )A.陸地面積逐漸大于海洋 B.是煤的重要形成期C.聯合古陸開始逐漸解體 D.現代海陸分布格局形成5.該地質年代末期發生的重大事件是( )A.喜馬拉雅山脈形成 B.強烈的地震災害頻發C.恐龍從地球上消失 D.陸地基本被冰川覆蓋泥河灣盆地位于我國華北平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地帶,盆地內沉積了巨厚的第四紀河湖相地層,埋藏于其中的侯家窯古人類遺址(40°6′02″N,113°58′40″E)位于古河道的西南岸。左圖為泥河灣盆地示意圖,右圖為該遺址部分地層剖面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該地區在第四紀中更新統時期,氣候的變化過程是( )A.逐漸變濕 B.逐漸變干 C.先變干后變濕 D.先變濕后變干7.結合當時的生存環境,推測古人類在侯家窯遺址生活的主要原因是該地( )A.氣候溫和濕潤 B.地形平坦開闊 C.方便取河流水 D.提供豐富食物如圖為日照市某中學地理研究小組在地質博物館拍攝的古生物化石照片。據此完成下列小題。8.圖中化石( )A.①形成的時間比②早 B.②形成于溫暖的海洋C.③最早形成于新生代 D.④最早形成于中生代9.圖中兩種化石之間能夠體現地球演化順序的是( )A.①→② B.③→② C.③→① D.④→②下圖為地球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曲線示意圖(設工業革命初期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為1)。讀圖,完成下面兩題。10.地質時期(冥古宙一顯生宙),地球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A.海陸變遷 B.頻繁的火山爆發C.生物的呼吸作用 D.植物的出現和發展11.古生代時期出現的森林大部分是( )A.海生藻類 B.裸子植物 C.被子植物 D.蕨類植物《冰河世紀1》這部動畫電影講述在冰河期猛犸象,巨型樹獺,以及劍齒虎,這三只史前動物不但要充當人類小寶寶的保姆,還要歷經冰河與冰山各種千驚萬險護送他回家的故事,讀電影海報和所學知識,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2.觀察猛犸象的細密長毛,具有極厚的脂肪層。據此推測生存條件( )A.干旱 B.炎熱 C.多雨 D.寒冷13.推測該故事可能發生在( )A.白堊紀 B.古近紀 C.新近紀 D.第四紀14.該故事發生時期正好處于冰期以下符合當時動物遷移的路線是( )A.向兩極遷移 B.向高山遷移 C.向低緯遷移 D.向海洋遷移15.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侏羅紀公園》是一部科幻冒險電影。影片主要講述了哈蒙德博士召集大批科學家利月凝結在琥珀中的史前蚊子體內的恐龍血液提取出恐龍的遺傳基因,將已絕跡6500萬年的史前龐然大物復生,使整個努布拉島成為恐龍的樂園,即“侏羅紀公園”。下左圖示意恐龍的環境。下右圖示意地質時期(局部)全球氣溫、降水量變化。(1)指出科幻電影《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這種物種主要出現的地質年代,說明人們研究這一早已滅絕的物種的方法。(2)指出在恐龍繁盛的時代地球上主要的植物并簡析其對我們目前的人類社會有何影響。(3)據右圖圖示,描述地質時期氣候的變化特點。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該化石是海星遺體經石化(如礦物質的充填或交代作用等)形成的,不是古生物的遺跡。故選C。2.答案:C解析:地球上生物的演化經歷了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復雜的過程,故結構簡單的化石形成較早,正常情況下,在地層的深處,但若受到內外力的影響,也可能在地層上部。故選C。3.答案:D解析:恐龍出現于中生代,中生代末期恐龍滅絕。因此,圖中所示的地質年代為中生代。故選D。4.答案:C解析:此題可用排除法。地球形成以來一直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排除A:該地質年代為中生代,中生代是煤的重要形成期,但是題干問的是該地質年代的海陸分布狀況,不符合題干要求,排除B;現代海陸分布格局形成于新生代,排除D。故選C。5.答案:C解析:喜馬拉雅山脈的廣大地區曾是一片汪洋大海,稱古地中海,喜馬拉雅山脈形成于新生代,A錯誤:地震災害應該是相對于人類而言的,此地質年代人類還未出現,B錯誤:恐龍從地球上消失發生于中生代末期,C正確:陸地基本被冰川覆蓋發生于冰期,而中生代是比較溫暖的間冰期,D錯誤。故選C。6.答案:B解析:由地層剖面圖可以看出,該地區中更新統沉積物由湖相變為牛軛湖相,再變為殘積相,說明水量逐漸減少,氣候逐漸變干。故選B。7.答案:D解析:根據圖文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侯家窯古人類遺址埋藏于古河道牛軛湖相沉積層,侯家窯古人類生活在第四紀冰期,相對干冷,生存環境殘酷,為了生存,他們選擇生活在牛軛湖周邊,這里生物的生存環境更多樣,適宜多種動植物生長,可提供豐富的食物,地形和水源雖然也很重要,但相較于食物而言,并不是影響古人類生活在牛軛湖周邊的主要原因。故選D。8.答案:B解析:始祖鳥出現在中生代,而三葉蟲出現在古生代,①比②晚,A錯誤。三葉蟲為古生代的海生無脊椎動物,形成于溫暖的海洋,B正確。恐龍在中生代白堊紀滅絕,恐龍化石不可能形成于新生代,C錯誤。煤炭最早是古生代茂密森林埋藏在地下形成的,D錯誤。故選B。9.答案:C解析:三葉蟲為海生無脊椎動物,始祖鳥與它出現時間相隔太遠,不存在直接演化關系,A錯誤。恐龍出現在中生代,三葉蟲為古生代動物,恐龍不可能演化成三葉蟲,B錯誤。始祖鳥是恐龍向鳥類進化的一種,C正確。恐龍為動物,煤炭化石為植物化石,兩者之間不會有演化關系,D錯誤。故選C。10.答案:D解析:地質時期(冥古宙一顯生宙),地球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整體上呈下降趨勢,該變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現和發展,植物的光合作用會消耗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從而導致地球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下降,D正確:海陸變遷對地球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影響不大,A錯誤;頻繁的火山爆發和生物的呼吸作用都會使得地球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上升,B、C錯誤。故選D。11.答案:D解析:古生代時期蕨類植物繁生,形成了茂密的森林。故選D。12.答案:D解析:據題干,“猛犸象身披黑色細密長毛,具有極厚的脂肪層”,具有抵御寒冷的功能,可推測其生存的環境寒冷,D正確,ABC錯誤。故選D。13.答案:D解析:據材料“三只史前動物不但要充當人類小寶寶的保姆”,說明猛犸象處于人類時代,可能是第四紀,D項正確,ABC項錯誤。故選D。14.答案:C解析:在《冰河世紀》中,這三只史前動物不但要充當人類小寶寶的保姆,還要歷經冰河與冰山各種千驚萬險護送他回家,動物們毛長皮厚,生存與寒冷環境,而人類生活在低緯度溫暖的環境,動物們出于本能,成群結隊向低緯度溫暖地帶遷移,C正確,排除ABD。故選C。15.答案:(1)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研究地層和化石。(2)裸子植物;中生代大量裸子植物死亡,埋藏于地層中,形成了目前人類社會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煤炭,為現代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能源。(3)全球氣候一直處于波動變化之中;冷暖干濕相互交替;變化周期長短不一(溫暖期較長,寒冷期較短)。解析:(1)中生代的侏羅紀和白堊紀;研究地層和化石。(2)裸子植物;中生代大量裸子植物死亡,埋藏于地層中,形成了目前人類社會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煤炭,為現代人類提供了豐富的能源。(3)全球氣候一直處于波動變化之中;冷暖干濕相互交替;變化周期長短不一(溫暖期較長,寒冷期較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