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方案教學 主題 《這些都是大家的》學科 道德與法治 二年級 時長 40背景 分析 一、課標分析: 本課是課程標準中“懂禮貌、守秩序、愛護公物、行為文明”的內容,是落實《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初步理解遵守規則的意義與要求”的重要內容。 二、教材分析: 本課是《道德與法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我們在公共場所》的第一課,因此,《這些都是大家的》在單元整體中起著鋪墊、引導的重要作用。教材以“學校里的公物”、“身邊的公物還好嗎”“我和公物的故事”以及“大家一起來愛護”四個活動為主線。其中,“學校里的公物”旨在讓學生對學校公物有初步認知;“身邊的公物還好嗎”的課前調查旨在引發學生思考公物保存完好或損壞背后的行為是什么,引導學生尋找出多方面、多層次的原因,為后續要進行的“愛護公物”教學做鋪墊;“我和公物的故事”在于體會公物朋友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大家一起來愛護”這一欄目側重愛護公物的行動與嘗試,是本課教學的落腳點,引導學生發現保護公物的方法,形成愛護公物的意識。 三、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因年齡小,對“公物”這一名詞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對身邊公物的使用情況普遍關注度較低。為了使學生在頭腦中建立起“公物”的概念,教學時利用課前談話和猜謎等幫助學生區分概念,用圖片、視頻、活動等形式,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在調查過程中反思自我和他人的行為,探討愛護公物的方式,增強學生愛護公物、喜歡學校、熱愛集體的情感,使他們在思想上提升對公物的認識,并能主動愛護公物。教學 目標 1.通過觀察交流,認識學校的公物,知道學校公物帶來的便捷。 2.通過調查分享,了解學校公物的使用情況,懂得愛護公物的方法。 3.通過本課學習,萌生自覺愛護公物的意識,初步養成愛護學校公物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認識學校的公物,感受它們帶來的便利。 教學難點:萌生自覺愛護公物的意識,初步養成愛護學校公物的好習慣。教學方法與策略 本課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聚焦學生日常生活,通過情境體驗、合作學習、謎語故事、模擬表演以及換位思考等教學方式,從學生喜歡的猜謎語活動和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感知和回憶公物對生活的影響,引導學生在原有的生活基礎下不斷地進行體驗和感悟,明白和明確怎樣愛護學校公物,進而促成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 活動 活動 意圖 時間分配一、猜謎導入,感知公物 1.猜謎語 (1)有面沒有口,有腳沒有手,書本吃肚內,自己不會走。(打一物) (2)背兒挺得直,腳兒站得實,讀書寫字時,有它才穩實。(打一物) 2.提問:學校的課桌椅和我們家里用的桌子、椅子一樣嗎? 3.總結:學校里的課桌椅和我們家里用的桌子、椅子可不一樣,它們是學校專門定做,提供給同學們學習用的,是學校的公共財物。這些物品不是屬于某一個人的,而是屬于我們大家的。(板貼:這些是大家的)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公物”(板貼:公物)。 1.結合生活觀察和所學,猜謎底。 2.思考并回答。 從孩子們熟悉猜謎語游戲,導入課題-公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 分鐘二、走近生活,尋找公物 1.引導:學校里的公物有哪些呢?請你仔細觀察,先從教室開始尋找。 2.提問:同學們都找到了哪些公物?此時此刻,你是不是想起了和它們在一起的時光? 3.追問:在我們的校園里,還有哪些公物呢?請同學們再跟著老師的鏡頭,一起來看看。 4.交流:這些公物又和我們的學校生活有什么關系呢? 5.小結:校園里的公物為我們提供著服務,讓我們的校園生活更加便利。如果人們不愛惜,破壞它們,它們就無法很好地為大家服務了。所以,愛護公物,人人有責。 觀察教室并回答找到的公物。 觀看視頻。 思考校園公物有哪些,以及對自身校園生活的作用。 通過尋找公物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公物,體會公物帶來的便捷。借助拓展資料,鏈接學生真實生活,進一步拓寬學生對公物的認知。 10 分鐘三、體驗重要,夸夸公物 1.過渡:公物在我們的學校里生活的怎么樣?課前,一些同學進行了一次“公物小調查”的活動,一起來看看他們的調查情況。 2.提問:通過同學們的分享,你發現了什么? 3.引導:這把掃把損壞很嚴重,它經歷了什么?我們一起來聽聽它的訴說。 4. 提問: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避免這些情況發生? 5.小結:愛護公共財物,是中小學生守則中的明確規定,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做到的。公物是大家共同使用的,我們不僅要自己多加愛護它們,對于別人損壞公物的行為,也要加以制止。這是維護集體利益的體現,更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1.學生分享調查結果。 2.討論:交流和分享。 3.思考和探究。 通過交流課前調查結果,引導學生關注學校公物的使用情況,引發學生思考公物被損壞的原因和愛護公物的方法,感受學校公物的重要性。 10 分鐘四、情景呈現,保護公物 1.過渡:傍晚時分,這間教室里傳來一陣小聲的說話聲,是誰在說話?播放音頻。 2.提問:你想當它們的新朋友嗎?你打算怎么做? 3.追問:假如公物會“說話”,它會說些什么呢?請你選擇一種學校公物,來給它配配音吧。 4.評價:大家都讀懂了公物的“心聲”,說明大家都想到了愛護它們的正確方法,希望同學們能在生活中這樣做,真正和公物交朋友。 5.提問:下面這些行為是保護學校公物的表現嗎? (1)出示事例。 (2)提問:他們這樣做對嗎?為什么? (3)拓展:在我們身邊,有很多同學在用自己的行動愛護我們的學校里公物。展示學生照片。 1.認真傾聽。 2.思考與討論。 3.角色扮演,感知公物心聲。 借助小故事“課桌椅的對話”和“我來為公物配音”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自己與公物的關系,思考愛護公物的正確做法;通過情景辨析,增強學生愛護公物的意識,學會保護公物的方法。 10 分鐘五、總結提升 校園里的公物是屬于大家的,愛護公物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吧! 總結提升 2分鐘板書 設計 這些都是大家的 公物:大家共使用 美好共分享作業設計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一定認識到了愛護學校公物的重要性。請你針對學校的公物使用情況,設計相應的宣傳標語,以此提示大家愛護公物。 設計說明: 1.語言精煉簡潔、有感染力,設計美觀、有特點。 2.可以從整體上提示大家愛護公物,也可以針對某種不愛護學校公物的現象進行設計。 3.可以自己獨立完成,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組隊設計。 設計模板參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