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八年級信息技術義務教育版教學設計課題 健康生活新設備 單元 第五單元 學科 信息技術 年級 八年級學習目標 1.知曉物聯網在健康生活中的多樣應用,能舉例說明常見設備及其功能。2.熟練完成身高記錄儀系統的設計與實踐,包括硬件搭建、軟件編程、數據處理及物聯網平臺應用。3.掌握超聲波傳感器測身高原理,學會運用MQTT協議傳輸數據,能對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重點 1.物聯網在健康生活的應用實例及身高記錄儀系統功能分析。2.超聲波傳感器測身高及系統實現流程,包括數據采集到反饋控制。3.數據傳輸、存儲與可視化分析方法,及MQTT協議和物聯網平臺應用。難點 1.優化身高記錄儀系統設計,確保穩定準確運行,適應不同場景。2.解決數據傳輸與存儲的復雜問題,保障數據安全與完整。3.拓展系統功能,創新應用于健康生活,培養實際問題解決能力。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展示物聯網在健康生活中的應用場景圖片或視頻,如智能手環記錄運動數據、智能家居設備監測睡眠質量等,提問學生對這些應用的了解和感受,引導學生思考物聯網如何改變健康生活方式,從而引出本節課主題——探索物聯網在健康生活中的更多應用及設計身高記錄儀系統。 傾聽老師講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從問題中進行思考,從而引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講授新課 一、探索物聯網在生活中的應用1.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生活中常見的物聯網健康設備,如物聯手環、物聯體重秤等,讓學生分享自己使用或了解的相關設備及其功能,如手環如何監測運動步數、心率等數據,體重秤如何與手機APP連接并記錄體重變化趨勢等。2.教師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總結和補充,詳細介紹各設備的工作原理和應用價值,如物聯手環通過內置傳感器采集人體運動和生理數據,再利用藍牙或Wi-Fi等無線通信技術將數據傳輸到手機或云端進行分析和展示,幫助用戶了解自身健康狀況,鼓勵用戶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物聯體重秤則通過壓力傳感器測量體重,并借助物聯網技術實現數據的自動記錄和同步,方便用戶隨時查看體重變化情況,同時一些智能體重秤還能根據用戶數據提供健康建議,如飲食調整、運動計劃等。通過這一環節,拓寬學生對物聯網在健康生活中應用的認識,為后續身高記錄儀系統的設計奠定基礎。二、身高記錄儀系統實踐1.提出任務與確定主題教師提出設計身高記錄儀的任務,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利用物聯網技術實現身高數據的自動采集、傳輸和處理。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從測量方式(如采用何種傳感器、如何放置傳感器以確保測量準確等)和反饋方式(如數據如何展示給用戶、如何將數據反饋給相關人員等)入手,確定本小組的探究核心問題,進而確定小組探究主題,如“基于超聲波傳感器的班級身高記錄儀設計”。2.分析功能需求結合學生確定的主題,引導學生按照采集數據、傳輸與存儲數據、分析處理數據、反饋與控制四個環節分析身高記錄儀系統的功能需求。在采集數據環節,明確需要獲取學生的性別和身高數據,思考如何利用超聲波傳感器實現身高數據的準確采集;在傳輸與存儲數據環節,討論如何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網絡發送到物聯網服務平臺,并確保數據的安全存儲;在分析處理數據環節,探討如何在物聯網服務平臺上對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如計算班級平均身高、身高達標率等;在反饋與控制環節,思考如何將統計結果以直觀的方式反饋給負責老師,如在主控板顯示屏上顯示、通過手機APP推送通知等,以及是否需要根據設定的身高標準進行預警或提示,如當學生身高低于或高于正常范圍時發出提醒。3.硬件搭建教師展示身高記錄儀所需的硬件設備,包括超聲波傳感器、主控板、按鍵、顯示屏等,并詳細介紹各硬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例如,講解超聲波傳感器如何發射和接收聲波以測量距離,主控板如何控制傳感器工作并處理數據,按鍵如何用于觸發測量和選擇性別等操作,顯示屏如何顯示測量結果和提示信息。演示超聲波傳感器與主控板的連接方法,強調連接時的注意事項,如引腳連接的正確性、避免短路等問題。指導學生根據硬件連接示意圖,分組進行硬件搭建,教師巡視各小組,及時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硬件連接問題,如引腳連接錯誤、設備接觸不良等,確保每個小組都能正確完成硬件搭建。4.軟件實現結合身高記錄儀的功能需求和硬件設備,講解程序設計的整體思路。以測量身高并顯示為例,介紹如何通過編程控制超聲波傳感器發送和接收聲波,計算聲波傳播時間從而得到身高數據,以及如何將身高數據和性別信息在顯示屏上進行顯示。詳細演示關鍵代碼的編寫過程,如初始化傳感器、讀取按鍵狀態、判斷性別并根據不同情況發布數據到MQTT服務器等操作的代碼實現,解釋代碼中各個函數和變量的含義,幫助學生理解程序邏輯。例如,使用Python語言編寫代碼時,導入相關庫(如用于控制傳感器的庫、用于網絡通信的MQTT庫、用于控制顯示屏的庫等),設置傳感器引腳和相關參數,編寫循環結構不斷讀取傳感器數據和按鍵狀態,根據條件判斷執行相應操作,如當按鍵按下時采集身高數據并發布到指定主題的MQTT服務器。學生根據教師講解,使用編程工具編寫程序代碼,實現身高數據的采集、處理和傳輸功能。教師在學生編寫過程中進行巡視,及時發現并糾正學生代碼中的語法錯誤和邏輯問題,引導學生逐步完善程序功能,如優化傳感器數據讀取算法以提高測量準確性、添加異常處理代碼以增強程序穩定性等。5.數據處理與反饋指導學生實現數據的傳輸與存儲,講解如何配置MQTT服務器參數(如服務器地址、端口號、用戶名和密碼等),設置主題(如根據班級或測量場景設置不同主題,方便數據分類管理),以及如何將采集到的數據通過MQTT協議準確發布到物聯網服務平臺。演示在物聯網服務平臺上查看和管理數據的方法,如登錄平臺后查看數據列表、根據時間或主題篩選數據、進行數據查詢和導出等操作,讓學生了解數據的存儲位置和管理方式,確保學生能夠將數據成功上傳到平臺并進行后續操作。引導學生利用物聯網服務平臺或其他工具(如電子表格、Python繪圖庫)對數據進行可視化分析。在物聯網服務平臺上,展示如何通過平臺提供的圖表工具或數據可視化功能,根據已上傳的身高數據生成統計圖表,如柱狀圖展示不同班級男女生身高分布情況、折線圖呈現班級身高隨時間的變化趨勢等;同時介紹如果使用電子表格(如Excel)進行數據分析,如何導入數據、選擇合適的圖表類型進行繪制、添加數據標簽和標題等操作,以及使用Python繪圖庫(如Matplotlib)時,如何準備橫坐標(如學生序號或測量時間)和縱坐標(身高數據)數據,使用相應函數(如plt.plot()繪制折線圖、plt.bar()繪制柱狀圖等)進行圖表繪制,并設置圖表標題、坐標軸標簽、圖例等屬性,使圖表更加清晰直觀,幫助學生從數據中發現規律和趨勢,如班級整體身高增長趨勢、不同性別身高差異等,為進一步分析學生健康狀況提供依據。展示反饋與控制功能的實現代碼,如根據設定的身高標準閾值判斷學生身高是否達標,若達標則在顯示屏上顯示正常提示信息,若不達標則顯示相應警示信息,并可考慮通過聲音或燈光等方式進行提醒;同時講解如何在接收端(如老師使用的設備)編寫代碼訂閱MQTT主題,接收身高數據和統計結果,并在顯示屏上進行展示或進行進一步處理(如記錄到數據庫、生成報表等)。引導學生理解如何通過程序實現對身高數據的智能反饋和控制,以滿足實際應用需求,如輔助老師快速了解班級學生身高情況,及時發現潛在健康問題等。學生根據教師指導,進一步完善程序,實現數據的可視化分析和反饋控制功能,教師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和測試,確保系統能夠穩定運行,數據處理和反饋控制功能正常。 通過學習,探索物聯網在文物保護中的應用等相關知識內容 通過幾個學習活動讓學習開始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課堂練習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如超聲波傳感器測量誤差較大、數據傳輸不穩定、程序運行出現卡頓或錯誤等,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在硬件調試、軟件編程和系統集成過程中的經驗和解決方法。引導學生思考身高記錄儀系統的改進方向,如增加更多功能、優化用戶體驗、提高系統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每個小組推選一名代表進行發言,分享小組討論的成果,包括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和改進建議,其他小組可以進行提問和補充,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提高。 學生之間進行相互討論 進一步導引學生思考在實踐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知識課堂小結 與學生一起回顧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包括物聯網在健康生活中的應用實例、身高記錄儀系統的功能需求分析(采集、傳輸、存儲、分析處理、反饋與控制)、超聲波傳感器測量身高的原理和實現方法、利用MQTT協議實現數據傳輸以及數據可視化分析的方法和意義等。強調物聯網技術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通過實踐項目學生所掌握的系統設計與開發能力,幫助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引導學生總結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收獲 對本節課的學習進行總結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