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甘肅省武威第二十七中學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新部編版上冊歷史期末綜合學情檢測練習題(含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甘肅省武威第二十七中學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七年級新部編版上冊歷史期末綜合學情檢測練習題(含答案)

資源簡介

甘肅省武威第二十七中學2024-2025學年第一學期
七年級新部編版上冊歷史期末綜合學情檢測練習題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以下是北京人遺址的考古發掘情況簡表,據此得出的合理結論是(  )
古人類化石200余件,分屬40多個個體 5個灰燼層及大量動物燒骨
動物化石100多種 石器10多萬件
A.北京人遺址是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遺址 B.北京人遺址考古發掘內涵豐富、材料齊全
C.北京人飼養了大量的牲畜 D.北京人會建造房屋過定居生活
2.生產工具的進步是生產力發展的一個主要標志,下列生產工具按照出現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銅農具-鐵制農具
B.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銅農具-鐵制農具
C.青銅農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鐵制農具
D.鐵制農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銅農具
3.在黃河流域的陶寺遺址中,發現了彩陶龍盤和大量的玉器,其中“龍”是紅山文化的重要元素,玉琮則具有大汶口文化特征,而出土的彩繪高領折肩尊、折腹尊、盒等陶器還具有良渚文化的因素。這表明(  )
A.手工技藝高超領先世界 B.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
C.階級分化明顯國家形成 D.農耕文明發達經濟繁榮
4.“吾祖峻德,萬古流芳:平定荒漠,舉世稱殤。……造車指南,辨兆萬民不易之方向。”這是宋楚瑜拜謁何處時的祭文(  )
A.炎帝陵 B.黃帝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5.孫中山先生曾說:“中華開國五千年,神州軒轅自古傳,創造指南車,平定蚩尤亂。世界文明,唯有我先。”下列史實符合此話含義的是(  )
①發明舟車②建造宮室③養蠶繅絲④發明文字⑤編出樂譜⑥冶煉青銅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6.“夏桀本是亡國君,夏朝歷時四百七。商紂暴虐施酷刑,引來武王正義師。周王無道國人起,西周滅在前771。”上述歷史歌謠主要反映了(  )
A.奴隸制國家的建立 B.暴政導致亡國的規律
C.社會等級制度的確立 D.世襲制取代禪讓制
7.西周時期,分封的齊、燕楚秦等國基本都是地廣人稀、土地尚未開發的地區;到春秋時期,這些地區的農業和手工業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周王室附近地區水平。這表明分封(  )
A.有利于少數民族發展經濟 B.加強了周王對地方的管理
C.導致周王室附近地區衰落 D.促進邊遠地區經濟的開發
8.為編演歷史劇,同學們根據《史記·楚世家》的相關記載,梳理了如下線索,從中體現出當時(  )
起點:楚武王言:“我蠻夷也”。 發展:不到百年,楚莊王陳兵問鼎。 高潮:晉楚郯之戰后,楚莊王論“武德”。 結尾:戰國后期,出現“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局面。
A.分封制度的強化 B.民族之間的交融
C.六國統一的完成 D.中央集權的確立
9.“春秋戰國時期,神州大地除了華夏民族之外,四方還有狄、戎等彪悍的少數民族政權……不打不相識,打也算是一種主動的交流方式。”材料主要說明春秋戰國時期(  )
A.存在民族交融現象 B.爭霸戰爭頻繁
C.少數民族民風彪悍 D.唯有華夏民族
10.商鞅變法時,建議實行“徠民”政策。于是,秦孝公即以“優其田宅,復及子孫”的優惠政策吸引了周邊相當數量的人口流入關中。這一舉措有助于(  )
A.發展生產 B.管理人民 C.確立縣制 D.嚴明法度
11.“史論結合,論從史出”是歷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則。下列史論一致的是(  )
材料或史實 結論
A 秦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發揮著防洪、灌溉、水運等多方面的作用 徹底解決了關中平原的水患問題
B 《傷寒雜病論》一書,總結疾病癥候,提出辯證分析病情,而后對癥治療;還提出“治未病理論” 奠定了祖國醫學的理論基礎
C 《史記》記錄了從傳說中的黃帝到漢武帝時的史事。記錄了帝王將相的歷史活動,還為許多下層人物寫了傳記等 《史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D 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內容十分豐富 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完整的農書
A.A B.B C.C D.D
12.老子主張“無為而治”孔子提倡‘為政以德”,墨子主張“兼愛”“非攻”,韓非強調“以法治國”。他們提出這些主張的共同目的是(  )
A.推崇西周制度 B.支持兼并戰爭
C.解決社會問題 D.追求精神自由
13.有學者認為,諸子學說的不少命題成為后代學說的萌芽狀態,后來的學者大都從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論形式,進行改造和發展的工作。該學者旨在強調百家爭鳴(  )
A.學派眾多 B.思想活躍 C.影響深遠 D.注重創新
14.習近平指出,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值得倍加珍視。下列說法能準確證明這一觀點的是(  )
A.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
B.甲骨文是中國商朝時期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
C.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
D.甲骨文是中國已發現的最早,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15.有學者指出:其所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仍屬于草創粗疏階段,在規模和完善程度上無法與后世相比;其統治模式,沒能形成一個平衡的、富有調適能力的社會運行機制,不足以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然而,其經驗和教訓為我國后世王朝的治國理政提供了借鑒。“其”建立者是(  )
A.嬴政 B.李斯 C.項羽 D.劉邦
16.在陜西西安章臺出土的秦朝地方官府向朝廷上奏文書時用的封泥(在捆綁簡牘的繩端處封上粘土,上蓋印章),其中有許多“上郡”“代郡”等郡名和“藍田”“下邦”等縣名。而《秦律》明確規定,地方有事奏請(  )
A.諸侯受命管理土地和人民 B.中央與地方組成政治聯盟
C.地方政府直接聽命于朝廷 D.修筑了貫通全國的道路
17.下列能夠證明秦朝速亡的史料中,可信度最高的是(  )
A 《三字經》 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
B 秦朝刑具(陜西臨潼出土)
C 《漢書·武五子傳》 昔秦據南面之位,制一世之命,威服四夷,輕弱骨肉,顯重異族,廢道任刑,無恩宗室。其后尉佗入南夷,陳涉呼楚澤,近狎作亂,內外俱發,趙氏無炊火矣!
D 范文瀾《中國通史》 秦二世之后,于這一年九月立二世兄子子嬰為秦王。
A.A B.B C.C D.D
18.“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興,為東漢。四百年,終于獻。”材料反映的這一歷史時期的階段特征是(  )
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C.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19.《資治通鑒》中記載:漢文帝即位時,有人獻千里馬,他拒絕接受,還下令說:“朕不受獻,其令四方勿來獻。”漢文帝這一做法在當時(  )
A.有利于營造廉潔簡樸的社會風氣
B.有利于打擊諸侯豪強的囂張氣焰
C.有利于加強中外之間的經濟聯系
D.有利于確立儒家思想的統治地位
20.董仲舒非常強調“大一統”,從這個觀點出發,他主張政治上必須統一于天子,思想上也必須統一。由此可知,“罷黜百家,尊崇儒術”的出發點是(  )
A.推動教育發展 B.促進文化繁榮
C.改善儒生地位 D.鞏固國家統一
21.把握歷史階段特征有助于學好歷史,下面時間軸上①處對應的階段特征是(  )
A.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B.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和鞏固
C.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早期國家與社會改革
22.“神爵二年,匈奴日逐王歸降漢朝,鄭吉派兵迎之,宣帝遂命鄭吉兼護車師西北方(北道)各國安全。因總領兩道,遂號‘都護’以后便成為了西漢派駐西域的最高長官的正式官名。”據所學知識,“神爵二年”應該是(  )
A.公元前60年 B.公元60年 C.公元前68年 D.公元68年
23.“遷兒,《太史公書》我已初擬,上啟堯舜美德,下至漢興一統;往后你續寫青史,要敬畏寫下的每一個字……”。材料中的“遷兒”(  )
A.編寫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B.為絲綢之路的開通奠定了基礎
C.編寫了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D.西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
24.“漢帝國崩解后,中國陷入一段黯淡無望的長期動亂時代。豪強兼并所引起的社會不安仍未解決;甚至在一連串政治斗爭激化下,導致戰事連綿不斷,胡人入侵,使社會秩序徹底瓦解。”這段“長期動亂時代”是
A.夏商周時期 B.春秋時期
C.戰國時期 D.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25.某學習小組圍繞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代特征,開展主題探究學習,設計如下表格,適合①和②兩處的選項是(  )
結論 ① 民族融合
史實 少數民族的胡床、方凳、圓凳等家具傳入中原,改變了漢族的生活習慣
A.短暫統一;東晉 B.政權分立;前秦
C.政權分立;東晉 D.開放革新;北魏
26.東晉、南北朝時期,多個政權并立,政局紛亂復雜,北方游牧民族不斷內遷。內遷的各族人民與漢人錯居雜處,加強了民族間的交流與交往。由此可知這個時期的特征是(  )
A.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 B.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C.社會動蕩與爭霸稱雄 D.統一多民族國家建立
27.從秦代到明末1800多年中,被篡弒的君主共101人,其中三國4人,兩晉(不含十六國)9人,南朝16人,北朝19人,占比超過45%,而時間只有350多年。這折射出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
A.宦官外戚交替專權 B.中央集權嚴重削弱
C.國家治理秩序混亂 D.民族交融影響穩定
28.兩晉至唐宋時期,因戰亂,黃河流域的中原漢族人被迫南遷,經歷多次大遷移,先后定居南方的廣東、福建、江西等地。因為離開中原故土,所以這些南下遷移的漢族人自稱為“客”:寓為客居他鄉之意。客家人就是歷史上漸次南遷的中原漢族人。東晉南朝時期的客家人(  )
A.促進江南地區的開發 B.擁護北魏孝文帝改革
C.與游牧民族一起生活 D.引發南方的動蕩不安
29.無論是開鑿技藝還是開鑿內容,云岡石窟都蘊含著胡漢雜糅的歷史內涵,石窟既體現漢式建筑的富麗堂皇,又散逸著少數民族建筑或雄渾壯闊或精巧柔美的氣息。云岡石窟的這一特征反映了當時(  )
A.雕刻藝術的興起 B.北方經濟的繁榮
C.民族交融的加強 D.南方政局的穩定
30.位于廣州的漢代南越王墓出土了一扁球形的銀盒(如右圖)。該銀盒的工藝、造型和紋飾與漢代及以前的銀器迥異,但在西亞波斯帝國時期的銀器中卻不難找到與之相似的標本。該銀盒的出土反映了當時(  )
A.中外交流的現象 B.中央集權的加強
C.宦官專權的局面 D.儒家學說的興盛
二、材料分析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31.(8分)夏、商、西周時期是中國王朝產生和發展的重要階段。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 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商王湯任用賢才,發展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使經濟得到發展,人民生活相對安定,商朝很快強大起來。
——摘自部編版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
材料三
(1)材料一中遺址出土的是哪個朝代的文物?在這個朝代中王位繼承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2)通過材料二中的信息,你認為商朝強大起來的因素是什么?
(3)材料三中圖一分封制是哪個朝代實行的制度?該制度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請歸納出夏、商、西周滅亡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從中給我們什么啟示?
32.(8分)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多民族的封建國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秦變法后)“數年之間,國富兵強,天下無敵。”
——摘自《通典.食貨》
材料二 三公九卿制形成于戰國,確立于秦漢時期。所謂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所謂九卿,實際上并不是九個,而是泛指政府部門的主要官員,因此也稱為“諸卿”或“列卿”。從總體上看,諸卿的設置和職能體現了國家政務的諸多方面和分工制約,突出體現了中央集權的特點。諸卿由皇帝任免和調動,不得世襲。諸卿雖然有明確的分工,但又存在職無常守的混淆現象。
——摘編自韋慶遠、柏樺《中國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分封制與郡縣制的根本不同在于,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襲的,而郡、縣長官由國君任命,直接聽命于國君,領取俸祿。......秦始皇統一全國后全面推行郡縣制。
——摘編自趙毅、趙軼峰主編《中國古代史》
材料四 秦統一前,北方日益強大的匈奴成為中原政權的威脅……秦始皇認識到出于保衛邊防目的,必須建立交通、通信和軍需補給等快速反應體系,一旦戰爭爆發,中央能在最短時間內啟動應戰機制。于是在公元前212年,命蒙恬和扶蘇在鎮守邊關的同時監修直道。
——摘編自高子期、周曉陸《秦直道建筑探究》
(1)根據材料一概括秦滅六國實現統一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三公九卿制的特點。
(3)根據材料三,指出分封制和郡縣制的不同點。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秦朝推行郡縣制的影響。
(4)根據材料四,概括“秦直道”修建的目的。
33.(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漢王朝大事表》
秦朝 漢朝
公元前221年,秦滅六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長期爭戰混亂的局面。 公元前202年,劉邦打敗項羽,定都長安,建立漢朝。
公元前221年,把全國分成36郡,以后又陸續增至40多郡。 公元前127年頒布推恩令,使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無力對抗中央。
公元前215年,蒙恬率兵三十萬打敗匈奴,收復黃河以南土地。 公元前127至公元前119年,漢軍三次發動對匈奴的戰爭,取得大勝,使北部諸郡得以安寧。
材料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合示意圖》
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鮮卑游牧故習,萬不足統治中華,又兼自身深受漢化熏染, 實對漢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將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氣呵熟,使其整體的漢化。
——錢穆《國史大綱》
(1)指出材料一出現“使諸侯王的封地和勢力越來越小,無力對抗中央”的原因。依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概括秦漢王朝在鞏固統一方面的共同點。
(2)寫出材料二中A處和B處的政權名稱。
(3)材料三中“一個塞北游牧的民族”所指的是哪一民族?結合所學知識,寫出他的改革中“漢化”的具體措施。(只需寫出2點即可)
(4)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時代特征。
34.(8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北魏都城平城地處塞上,屢遇災荒,大部分糧食需要從黃河流域運輸而來。孝文帝傾心于漢化,有意南征一統天下。494年,近百萬人口跟隨孝文帝來到有深厚漢文化底蘊的中原腹地——洛陽……遷都后,北魏統治地區呈現出升平富庶的景象,洛陽都市走向繁盛,吸引著大批周邊民族人民涌入。
——摘編自中國地圖出版社《地圖上的中國史》
材料三 東晉南朝以前,南方地廣人稀,生產水平落后。西晉末年以來大規模移民遷徙大多以原籍或宗族為單位,常常一次移民潮就“以十萬計”,給南方提供了勞動力、先進的生產技術,使得南貧北富的情形逐漸轉變。南遷人口及其后裔,與南方土著長期雜居、聯姻,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也變北為南。
——摘編自胡阿祥《東晉南朝僑州郡縣與僑流人口研究》
(1)根據材料一,簡述西晉末年人口遷移的兩種類型。
(2)根據材料二,分析北魏時期人口遷入洛陽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概括西晉末年以來南方移民潮的特點。
(4)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西晉末年以來人口遷徙的積極影響。
35.(8分)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設橫跨歐亞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引起了相關國家的強烈反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他是一個冒險家,又是一個天才的外交家,同時又是一員戰將,真可謂中國歷史上出類拔萃之人物也。”
——翦伯贊
材料二 絲綢之路被譽為一條流動的文化運河。
——《中國通史》
材料三 在博鰲亞洲論壇上楊潔篪表示,古代的絲綢之路是商貿之路,而今天的絲綢之路建設則把經貿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國將與沿線國家對接發展戰略……實現中國與沿線國家的共同發展。
——摘自新華網
(1)材料一中的“他”是誰?翦伯贊為什么如此稱贊“他”?
(2)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舉一例史實加以說明。
(3)西漢朝廷設立了哪一官職來加強對西域的管轄?其意義是什么?
(4)綜合上述材料,你認為古代絲綢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國重提絲綢之路,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有什么現實價值?
答案
1.BABBA BDBAA 11-20 CCCDA CBBAD 21-30 BACDC BBACA
31.(1)朝代:夏朝;變化:禹的兒子啟在禹死后繼承他的位置,從此世襲制代替禪讓制,公天下變成家天下。
(2)因素:商湯任用賢才(發展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經濟等寫一項即可) 。
(3)朝代:西周;作用:加強周王朝對地方的控制,穩定了政局,擴大了統治范圍。
(4)共同原因:出現了暴君,殘暴的統治激起人們的反抗(言之有理即可);啟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去天下。
32.(1)原因: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國強兵。
(2)特點:分工制約;皇帝任免,不可世襲;職無常守。
(3)不同:分封制下封君及其封邑是世襲的,郡縣制下地方長官由國君任命。影響: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等。
(4)目的:保衛邊防、抵御匈奴南犯。
33.(1)漢武帝頒布了推恩令;通過戰爭建立政權,實現國家統一。秦朝實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等措施,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加強了中央集權。通過對匈奴用兵,保證國家安全,開疆擴土,疆域擴大等。
(2)A為蜀,B為西晉。
(3)鮮卑族;改漢姓、說漢話、與漢族通婚、改穿漢服等,使鮮卑族“整體的漢化”。
(4)我國民族政權分立和民族融合的歷史時期。
34.(1)邊疆少數民族內遷;北方人民南遷。
(2)平城地處塞北,糧食供應困難;洛陽地處中原腹地,農業基礎較好;孝文帝遷都帶動人口遷徙;北魏統治下的洛陽安定與富庶吸引人口的涌入。
(3)規模大;持續時間長;移民體現地域色彩與血緣關系。
(4)促進了經濟的發展;推動了民族交融;為隋唐時期多民族國家繁榮與發展創造了條件。
35.(1)人物:張騫。
原因: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促進了漢朝和西域之間的相互了解和往來,讓東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日趨頻繁,逐漸開辟了絲綢之路。
(2)舉例:西漢末年,佛教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說明:佛教的傳入,豐富了中國文化,在中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3)官職:西域都護。意義:標志著西域正式歸屬中央政權。
(4)重要地位:溝通歐亞交通的陸上要道,堪稱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現實價值:實現中國與沿線國家之間的合作共贏。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山县| 九寨沟县| 黎城县| 金华市| 汉源县| 兴宁市| 喀什市| 石家庄市| 桂林市| 杂多县| 吴旗县| 都兰县| 措美县| 湾仔区| 菏泽市| 丰台区| 太湖县| 阳城县| 西华县| 敦煌市| 凌云县| 富川| 汨罗市| 堆龙德庆县| 吉安县| 亚东县| 罗甸县| 麦盖提县| 青冈县| 宁阳县| 绍兴县| 闸北区| 文化| 阳泉市| 师宗县| 马鞍山市| 东方市| 礼泉县| 波密县| 镇原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