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分課時教學設計第8課時《1.4.2角平分線的性質》教學設計課型 新授課√ 復習課口 試卷講評課口 其他課口教學內容分析 經歷對角的平分線的性質的探索與形成的過程。發展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與能力,培養學生的聯想、探索、概括歸納的能力,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習者分析 通過讓學生經歷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演繹推理的過程,使學生學會理性思考,從而提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教學目標 角平分線的性質及其應用. 2.能應用角平分線的兩個性質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學重點 角平分線的性質及其應用.教學難點 靈活應用兩個性質解決問題. 學習活動設計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一:引入新課復習引入 1、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定理: 幾何語言表述: 2、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的逆定理: 學生活動1: 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很快回憶相關問題. ? 活動意圖說明:激發學生興趣,引入新課主題,激發學生的興趣,理解學生思考,進行探索. 環節二:新知探究教師活動2: 動腦筋: 如圖,已知 EF⊥CD,EF⊥AB,MN⊥AC,M 是 EF 的中點. 需添加一個什么條件,就可使 CM,AM分別為∠ACD和∠CAB的平分線呢? 學生活動2: 學生自學、互動。在具體計算時,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交流,放手讓學生去思考、討論,猜想、發現結論. 學生自主解答,教師適時的進行提示 學生思考 活動意圖說明:從舊知識出發,呼應引課問題,學生通過自己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共同合作.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要為學生的思考留有時間和空間. 環節三:典例精析 例2、如圖,在△ABC的外角∠DAC的平分線上任取一點P,作PE⊥DB,PF⊥AC,垂足分別為點E,F。 試探索BE+PF與PB的大小關系。 如圖,你能在△ABC中找到一點P,使其到三邊的距離相等嗎? 分析: 因為角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所以只要作△ABC任意兩角(例如∠A 與∠B)的平分線,其交點P即為所求作的點. 點P也在∠C的平分線上,如圖 你能證明嗎? 如圖, △ABC的角平分線BM,CN相交于點P, 求證:點P到三邊AB、BC、CA的距離相等 歸納: 定理: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相較于一點,并且這一點到三邊的距離相等。 這個交點叫做三角形的內心 學生活動3: 參與教師分析和講例題. 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后,學生解答,師生歸納出 讓學生試著尋找解題思路;教師可引導學生發現證明的思路 活動意圖說明:熟練掌握.鞏固學的知識,學生通過自己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通過此題的解答,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尋求解決數學問題的一般方法.?板書設計課堂練習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 1 .到三角形三邊距離相等的點是( ) A.三條高的交點 B. 三條中線的交點 C. 三條角平分線的交點 D. 不能確定 2.如圖所示,△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cm,則△DEB的周長為( ) A.4cm B.6cm C.10cm D. 以上都不對 選做題: 3、某市有一塊有三條公路圍成的三角形綠地,現準備在綠地中建一小亭供人小憩,使小亭中心到三條公路的距離相等,試確定小亭的中心位置. 要求:在給出的示意圖上用直尺和圓規作出小亭中心位置(用P表示),不寫作法,但要保留作圖痕跡. 【綜合拓展類作業】 4、如圖,在△ABC中,AD平分∠BAC中,AD平分∠BAC,DE⊥AB于點E,DF⊥AC于點F,求證:AD⊥EF. 課堂總結作業設計 【知識技能類作業】 必做題: 1、如圖,△ABC的∠ABC的外角平分線BD與∠ACB的外角平分線CE相交于點P,若點P到AC的距離為4,則點P到AB的距離為 . 2、如圖,點M在∠ABC內,ME⊥AB于E點,MF⊥BC于F點,且ME=MF,∠ABC=70°,則∠BME= °. 選做題: 3.如圖,為了促進當地旅游發展,某地要在三條公路圍成的一塊平地上修建一個度假村.要使這個度假村到三條公路的距離相等,應在何處修建 【綜合拓展類作業】 4.如圖:△ABC中,AD是∠BAC的平分線,E、F分別為AB、AC上的點,且∠EDF+∠BAF=180°. 求證:DE=DF教學反思 1、角的平分線的性質定理: 角的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的距離相等 2、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的逆定理: 角的內部到角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在角的平分線上。 3.角平分線的性質定理和角平分線的判定定理是證明角相等、線段相等的新途徑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