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2024年高一上學期地理月考試卷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8分)北京時間2024年10月3日凌晨,在大洋彼岸南半球上演了一次日環食天象。日環食是指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形成太陽中心被遮擋,邊練明亮的現象。下圖為日環食照片,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 下列天體系統中,不包含圖中天體是( )A. 太陽系 B. 銀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可觀測宇宙2. 日環食發生時,太陽邊緣明亮的光環是太陽的( )A. 光球層 B. 平流層 C. 色球層 D. 日冕層3 日環食發生時( )A. 太陽黑子數減少,天氣異常 B. 使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少C. 耀斑活動增強,產生“磁暴” D. 太陽風變強勁,產生極光2024年是太陽活動大年。10月10日晚間到11日晚間,出現大地磁暴,12日出現了小到中等的磁暴,隨后逐漸恢復平靜。完成下面小題。4. 下次太陽活動的大年可能是( )A. 2028~2029年 B. 2030~2031年 C. 2035~2036年 D. 2039~2040年5. 此次磁暴爆發對我國的主要影響是( )A. 導致地表溫度明顯增加 B. 干擾天宮空間站與地面通信C. 直接導致作物停止生長 D. 臺灣島可以觀測到極光現象廣東河源恐龍博物館最新展出6窩62枚恐龍蛋、3枚獨立恐龍蛋以及8件許氏祿豐龍恐龍骨骼化石,其中兩枚罕見的竊蛋龍胚胎化石(出土于江西贛州)尤為珍貴。下圖為竊蛋龍胚胎化石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6. 竊蛋龍胚胎存活的地質年代最可能是( )A. 二疊紀 B. 白堊紀 C. 第四紀 D. 寒武紀7. 推測竊蛋龍生存的地質時期( )①爬行動物繁盛②裸子植物茂盛③現代海陸分布格局形成④早期人類向較低緯度遷移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023年12月13日,山西某地出現暴雪,大氣能見度低,但街上汽車的紅色尾燈仍極為醒目。據此完成下面小題。8. 暴雪天氣會使( )A.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減弱 B. 大氣輻射減弱C 大氣逆輻射減弱 D. 地面輻射增強9. 暴雪天氣汽車的紅色尾燈仍極為醒目,主要是因為( )A. 紅色光容易被散射 B. 紅色光不易被吸收C. 紅色光不易被反射 D. 紅色光不易被散射在2024年9月全國科普日活動上,由吉林大學自主研發的“地殼一號”超級鉆機,已完成6口井深超8000米和1口井深近10000米的鉆探任務,成為了眾人矚目焦點。“地殼一號”鉆機塔身自下而上涂滿代表不同地層的標準色。表為地層對應標準色表。完成下面小題。代 新生代 中生代紀 第四紀 第三紀 白堊紀 侏羅紀 三疊紀標準色 黃白 黃 藍 紫 綠10. 地殼一號目前鉆探的最深處位于( )A. 莫霍面 B. 上地幔 C. 軟流層 D. 地殼11. 代表恐龍滅絕年代的地層標準色為( )A. 紫 B. 藍 C. 綠 D. 黃讀我國東部沿海等壓面示意圖(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2. 四地氣壓大小的排列順序正確的是( )A. 丁>丙>甲>乙 B. 甲>乙>丁>丙C. 丙>丁>甲>乙 D. 丙>丁>乙>甲13. 四地間氣流運動方向正確是( )A. 甲-乙-丙-丁-甲 B. 甲-乙-丁-丙-甲C. 甲-丙-丁-乙-甲 D. 甲-丙-乙-丁-甲14. 關于圖中氣流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甲丙之間氣流產生的直接原因是氣壓差B. 乙丁之間氣流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C. 水平氣壓梯度力只影響甲乙之間的風速D. 產生四地間環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陸之間比熱的差異)潮汐是海水的一種周期性漲落現象。人們根據潮汐規律,隨潮水回落在灘涂和礁石區打撈或采集海產品的過程,稱為趕海。圖為2023年10月29日(農歷九月十五)珠海站逐時潮高預報曲線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5. 下列關于潮汐的描述正確的是( )①海水白天的上漲為潮②海水夜間的回落為汐③漲潮利于船舶進出港④促進海岸地貌的發育A. ③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16. 該日珠海游客最佳的趕海時間是( )A. 2~4時 B. 8~10時 C. 14~16時 D. 20~22時二、綜合題(共52分)17. 下圖中的甲圖為“南半球氣球場中風形成示意圖”,乙圖為“南半球某區域等壓線分布圖(單位:hpa)”。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甲圖中a、b、c分別代表a____b____c____(2)圖乙氣壓場位于____(近地面/高空),乙圖中A、B、C、D四個箭頭能正確表示當地風向的有____。(不定項選擇),若①、②之間形成熱力環流,則垂直方向上為下沉氣流是____(①/②)18. 孔明燈是在竹架四周糊上紙,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松脂而制成的大燈,靠熱空氣飛上天空。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孔明燈的原理是熱力環流,下圖為北半球某地熱力環流示意圖。(1)圖中①②③④點,氣壓大小關系是__________,圖中形成的熱力環流呈_____(順或逆)時針方向,高空風向為________,近地面風向為________。(2)根據圖上信息,在上圖中畫出AB近地面的等壓面的凹凸情況。(3)用熱力環流原理解釋“巴山多夜雨”的原因。19. 某地理課題組為完成“喀斯特地貌發育機制的研究”,進行了以下設想。據此回答問題。設想一氣候是我國南北方喀斯特地貌發育差異的主導因素。為論證這一設想,課題組在我國三個石灰巖(CaCO3)分布區采樣,獲取如下數據:地區 降水時間分布 年降水量/mm 年平均氣溫/℃ 年溶蝕率/(mm/年)廣西中部 相對均勻 1500---2000 20—22 0.12—-0.3湖北三峽 中等 1000---1200 12—15 0.06河北西北部 集中 400—600 6—8 0.02—0.3設想二植被、坡度對地下喀斯特地貌發育有一定程度的影響。課題組根據植被覆蓋率、坡度與地下喀斯特地貌發育程度的相關數據畫出了如下坐標圖:(1)分別解釋年降水量、年平均氣溫與年溶蝕率之間的內在關系。(2)推測坡度與地下喀斯特地貌發育的關系為____(正相關/負相長),分析植被覆蓋率高促進地下喀斯特發育的原因____。20.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圖1示意長江某河段。材料二:洪積扇是河流、溝谷的洪水流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后,碎屑物質堆積而形成的扇形堆積體。圖2示意賀蘭山東麓洪積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積扇外,其余洪積扇堆積物均以礫石為主。(1)說明圖1所示地貌為流水地貌中的哪一河段,分析形成該河段地貌原因。(2)結合材料二,說明河流、溝谷的洪水流出山口進入平坦地區后,碎屑物質堆積的原因。(3)與其他洪積扇相比,分析甲地洪積扇堆積物中礫石較少的原因。2024年高一上學期地理月考試卷一、單選題(每題3分,共48分)【答案】1. C 2. A 3. B【答案】4. C 5. B【答案】6. B 7. A【答案】8. A 9. D【答案】10. D 11. B【答案】12. B 13. B 14. D【答案】15. A 16. C二、綜合題(共52分)17.【答案】(1) ①. 地轉偏向力 ②. 摩擦力 ③. 風向(2) ①. 近地面 ②. BC ③. ②18.【答案】(1) ①. ②>①=④>③ ②. 順 ③. 北風 ④. 東南風(2)(3)夜晚山坡降溫快,冷空氣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暖濕空氣上升冷卻,易成云致雨。19.【答案】(1)年降水量大且分布均勻,石灰巖受溶蝕的時間長,溶蝕率大;氣溫高,化學反應速度快,加快石灰巖的溶蝕,溶蝕率大。 (2) ①. 負相關 ②. 植被覆蓋率高,使地表徑流流速減慢,加快下滲,從而促進了地下巖溶地貌的發育;同時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質也有利于石灰巖的溶蝕。 20.【答案】(1)中游;中游地區落差較小,水流速度減緩,下蝕減弱,側蝕增強。河流的凹岸不斷遭受侵蝕,泥沙在凸岸不斷堆積,導致河流越來越彎曲。(2)坡度驟減(或水流分散);水流流速減緩,搬運能力降低。(3)山地相對高度較小;河流較長;河流流速慢。PAGE第1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