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練習--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練習--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解析版)

資源簡介

第16課 國家出路的探索與列強侵略的加劇 練習
一、單選題
1.《長沙縣志》載,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竄撲省城,城外民房皆成灰燼,普濟堂亦全毀無存,致各孤貧男婦流離蕩析,露處無依。經管理湖南軍需局務即用道王加敏出積年薪貲,價買省城內渤潭寺后隙地創建斯堂(新普濟堂)”。這段記載反映了( )
A.地方官員是晚清社會救濟的主體 B.湖南成為太平軍反復爭奪的區域
C.污名化農民運動影響其史料價值 D.太平天國運動沖擊既有統治秩序
2.《中法新約》簽訂過程中,中法兩國反復交涉。條約漢譯本先由法方譯交,法方稱譯文“字句毫厘不差”。清政府核查后發現,多有“緊要關鍵”處“語意含混”,“無非利彼損我”,遂并未接受,堅持自行重譯,隨后條約由來華傳教士丁韙良譯出。這說明清政府( )
A.重視近代國際規則 B.外交決策權被傳教士把持
C.外交近代化的開始 D.深受天朝上國觀念的掣肘
3.1897年德國占領膠州灣后,立即出動14家銀行籌資,啟動了膠濟鐵路的建設,并要求5年內全部建成青島至濟南間的鐵路。德國的舉措旨在( )
A.商品輸出、掠奪原料 B.掀起瓜分狂潮
C.通過資本輸出攫取更多利益 D.建立世界霸權
4.如表反映了19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租界華人數量變化情況,導致這段時期上海租界華人數量驟變的主要原因是( )
時間 1853年 1860年 1862年 1865年
人數 約500人 30萬人 最多曾達到70萬人 13.7萬
A.租界范圍的擴大 B.農民運動的影響
C.侵華戰爭的發生 D.洋務企業的開辦
5.鄭觀應曾指出:“今中國察呈大憲開辦之公司,皆商民集股者亦為之局,其總辦或由股份人公舉,或由大憲札飭,皆二、三品大員,頒給關防,要以札副,全以官派行之。位尊而權重者,得以專擅其事;位卑而權輕者,相率而聽命……試問外洋公司有此法乎?”這一言論折射出( )
A.早期現代化轉型的艱巨 B.股份制企業成為社會主流
C.商業改制成為新政重心 D.經濟自強得到了廣泛認可
6.甲午戰爭慘敗后,基于愛國之情而通過傳統的鄉土和師承等關系組織的維新團體,要求進行改革;一批地方督撫主張變法;與此同時,坐鎮中央的光緒皇帝、李鴻藻、翁同龢、榮祿等也反思過往教訓,認真思考變法大計。這反映出( )
A.社會各階層已明晰國家落后的根源 B.維新思想沖擊了晚清專制統治基礎
C.維新變革以救亡圖存成為社會共識 D.民族危機促進國家意識進一步覺醒
7.1870年出版的《墨余錄》中記載了時人描寫上海機器局的景象:“設立廠房,……巨機上架橫梁,下置輪盤,繞以皮帶,聯于通力輪軸,軸置鐵條,各綴鐵球,以通蒸釜。”這表明該局( )
A.引進西方先進生產技術
B.能夠實現創辦企業的初衷
C.是中國第一家近代企業
D.引進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
8.鴉片戰爭后的二三十年間,西方自然科學著作被陸續翻譯到中國,這些譯著表現出很強的本土化特征,如在譯著中增加某些傳統知識,沿用中國傳統文字、記數方法,對于其中的科學術語,也盡最大可能地使用中國已有的表達,或者賦予其新的含義。這些譯著( )
A.旨在宣揚變法維新 B.阻礙了西學傳播
C.是自大心態的體現 D.有助于民族自強
9.美國傳教士林樂知在《中東戰紀本末》一書中指出:“古者列國分封,當王室多事之秋,猶有勤王之義旅。今旅順失矣,盛京危矣,輦轂之下,烽煙漸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顧封疆。”該傳教士提及的戰爭( )
A.發生于北洋軍閥統治時期 B.敗局引起臺灣軍民的抵抗
C.促成了湘淮系官僚集團的崛起 D.使列強開始深入中國內地
10.在近代中國遭受列強侵略不斷加深,國家出路艱難探索的歷程中,某一時期興起了一股變革思潮并付諸實踐。當時一些開明士紳和地方官員積極倡導,他們在地方上嘗試革新教育制度,引入西方自然科學課程,同時對傳統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方式進行改良,試圖通過這種“中體西用”式的變革來振興經濟、挽救危局。但這些努力大多成效不佳,未能阻擋國家衰敗的趨勢。這主要是因為( )
A.西方列強抵制變革深入
B.變革缺乏群眾基礎
C.封建制度制約變革推進
D.民族資本難以支撐變革需求
11.楊毓麟言:“咸同(1851-1875)以前,我湖南人碌碌無所輕重于天下,亦幾不知有所謂對于天下之責任。知有所謂對于天下之責任者,當自洪楊之難始。”此處“洪楊之難”是指( )
A.太平天國運動 B.白蓮教大起義
C.義和團運動 D.“東南互保”
12.有學者認為:一向被中國看不起的“倭寇”,發動一場戰爭,竟向中國索得巨款,割走國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喪失殆盡。這一戰爭( )
A.推動地主階級開啟了“自強”運動 B.促使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
C.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 D.直接促進民主共和高潮的到來
13.李鴻章在《示兒文》一信中說:“(國人)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諳世事,默守陳法,藏身于文字之間,而卑視工商。豈知世界文明,工商業較重于文字,窺各國之強盛,無獨不然。”這反映了( )
A.工商皆本思想得到廣泛傳播
B.中國社會發展的逐漸轉型
C.國人對救國道路的不斷探索
D.中體西用思想的社會價值
14.1894年11月,日本駐英國臨時代理公使在給外務相陸奧宗光的電文中說:“為感謝該社(英國中央通訊社)以前和今后的盡力服務,撥給了少許的資金。”“你能否批準我要求的款子,以開始從事報界行動,我已沒有錢可用了。”日本此種行為的目的是( )
A.操縱輿論服務侵華戰爭 B.聯合列強共同瓜分中國
C.阻止列強干涉遼東問題 D.挑撥中國與英國的矛盾
15.甲午戰后,清政府將推動礦務發展作為一項重要戰略舉措,開始嘗試招攬洋商來華辦礦。自1898年至1911年,清政府先后制定了六部礦務章程。其中,如何利用并限制洋商是這些章程關注的重要問題。這反映了當時( )
A.列強的資本輸出得到滿足
B.政府固守“中體西用”思想
C.近代化進程的艱難與曲折
D.礦務事業健康發展得到保證
16.在中國,《海國圖志》刊行之初只引起少數開明士人的關注,直至洋務運動時才又重回中國人的視野。……魏源對鴉片戰爭的經驗總結,對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的詳細介紹與“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不僅促進了日本的“開國”進程,還影響了一大批明治維新思想家。據此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海國圖志》在晚清的影響遠不及日本
②晚清王朝的專制統治阻礙了新思想的傳播
③魏源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學習以求自強的主張
④洋務派成功實踐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題
17.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現在丁漕、課稅、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輸二款,百方羅掘、仍不足用。……如銅鐵、羽呢、洋布等類,皆關民生日用,洋船轉運迅捷,輸納又僅半稅……大宗貨物皆免完厘。因稅則載在和約,無可議加……英國呢布運至中國、每歲售銀三千馀萬……彼物來自重洋,勢不能與內地自產者比較、我利日興,則彼利自簿,不獨有益厘餉也。……一切仿西法行之,或由官籌借資本,或勸遠近富商湊股合立公司,開得若干,酌提一二分歸官,其收效當在十年以后。
——摘編自李鴻章《籌議海防折》(1874年)
材料二 洋務事業雖涉軍工、民用相關行業,然其興衰利弊多與倡導之人榮辱與共。以李鴻章一貫堅持的“官督商辦”“官辦”為例,嚴信厚、徐友蘭等商人熱識弊端:“上海織布局自光緒八年三月奉旨創辦以來,幾易人手,辦理終不合法。皆由資本不豐,而官為經理,未能洞悉商情。是以屢更屢絀,迄無成效”。
——摘編自莊和灝《清末洋務實業的創辦歧途》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晚清經濟領域出現的挑戰及李鴻章的應對措施。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清末洋務實業采用官督商辦模式的局限性。
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按照《天朝田畝制度》所宣布的目標,太平天國運動確實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在這場革命中,經濟競爭被完全消滅;家庭被剝奪了它在經濟和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國家獲得了一種新的合法性和更廣泛的權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跡象表明,太平軍制度不可能在長時期內制止私人財富的積累和特權的膨脹。
——《劍橋中國晚清史》
材料二 興車馬之利,以利便輕捷為妙。倘有人能造如外邦火輪車……準其自專其利,限滿準他人仿造。興銀行……興器皿技藝……興郵亭,以通朝廷文書,書信館以通各色家信,新聞館以報時事常變。
——洪仁玕《資政新篇》
根據材料一、二比較《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在所有制主張上的不同之處,并分析《資政新篇》無法實施的主要原因。
19.閱讀材料并完成以下問題。
材料一 美國學者門德爾斯1969年首次提出原始工業化理論,1972年將其擴展為“主要分布在農村中的工業的迅速發展;它伴隨著鄉村經濟的空間組織的變化”。中國明清江南工業是“超輕結構”,紡織業是明清江南工業中最大的部門,在對整個江南地區棉布產量的估算中,“明后期江南的棉布產量為5,000萬匹,清中期為10,000萬匹”。斜身式花機的出現大大改進了織機的性能,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增強了工人操作的精確度,發展了紋絡花樣等工藝,此外棉布的染色技術也有提高。在棉紡織業中最重要的分工為織和紡兩大工序的分離,手工業生產與農業的分離,家庭內部的分工。江南的松江、蘇州、無錫發展為棉紡織基地。
——摘編自李伯重《江南的近代化》
材料二 十九世紀中葉,西方資本主義以炮艦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此后,中國于十九世紀后半期創建新式工業。當時,西方拼命地向中國推銷紡織品和鴉片,而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的卻是如當時洋務派所說的“機船礦路”。“機”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戰船,“礦”主要指煤礦,“路”指鐵路。為了制造“機”“船”,修筑鐵路,鋼鐵的生產也突出出來。這些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都是追趕時代的。可以說,洋務運動的倡導者—從封建統治集團分化出來的開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時代脈搏。認識到這些基礎產業和設施對中國“求強”“求富”的重要意義。
——董志凱《從“機船礦路”到“瓶頸產業”—中國百年投資結構之聯想》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江南早期工業化的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中國近代化興起的時代背景及這一時期中國工業化發展的特點。
2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清朝政府在經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開始認識到實業建設的重要,隨即開展了洋務運動。但總的說來,當時的清政府并沒有明確的近代化意向,清朝中央政府更沒有對近代化予以制度創新和制度供給。中國早期現代化中至關重要的政府作用的發揮,基本上是由地方政府承擔。在近代中國這種相當長的時間內,在施行現代化方面沒有制度供給的狀態下,地方現代化的能否啟動和發展,一個主導因素就是地方當政者的主體認識如何。地方督撫們認識的提高和政府職能的轉變,首先需要讓地方督撫能獲得必需的認識環境,從思想上突破傳統的阻力。一些沿海地區由于較早受到外來因素的影響使置身其中的地方督撫有了較為便利的認知條件,而在此之外的廣大地域,傳統仍維系著自身的歷史連續性和不可侵犯性。
——摘編自戴鞍鋼《督撫崛起與晚清政局》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圍繞“督撫崛起與晚清政局”,自擬論題并加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表述清晰)
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B A D A D B C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C A C A
1.D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52年的中國。根據材料可知,這段記載描述了太平軍攻打長沙的影響,以及地方官員王加敏為了救濟受災民眾而自掏腰包重建普濟堂的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軍攻打長沙并造成嚴重破壞,民眾流離失所,救濟機構需要重建,這顯示了太平天國運動對地方社會和統治秩序的巨大沖擊,D項正確;記載中只提到王加敏出資重建普濟堂以安置流離失所的民眾,并不能推斷出晚清救濟行為都是由地方官員主導的,排除A項;材料里沒有太平軍反復爭奪湖南的信息,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這一記載本身主要反映的是太平天國運動對當地的實際影響,并沒有體現污名化農民運動對史料價值的影響,排除C項。故選D項。
2.A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晚清時期(中國)。據題干“緊要關鍵處‘語意含混’……并未接受”信息可知,清政府堅持自行重譯的做法說明其重視條約文本的準確性,重視近代國際規則,A項正確;僅由來華傳教士丁韙良參與條約的翻譯工作這一點,并不能得出外交決策權被傳教士把持的結論,排除B項;清政府外交近代化開始于1861年總理衙門的設立,排除C項;清政府堅持自行重譯,并非受天朝上國觀念的掣肘,而是對條約翻譯準確性的關注,對近代國際規則的重視,排除D項。故選A項。
3.C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7年(德國)。據題干“德國占領膠州灣后,立即出動14家銀行籌資,啟動了膠濟鐵路的建設”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戰后,列強由商品輸出為主轉向資本輸出為主,德國在中國建設膠濟鐵路,便于德國攫取更多利益。一方面可以通過鐵路向中國市場傾銷貨物,打壓民族產業;另一方面可以占領山東優良礦區,便利掠奪礦產資源,德國通過資本輸出攫取更多利益,C項正確;德國在中國修建膠濟鐵路屬于資本輸出的表現,排除A項;在《馬關條約》的刺激下,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強占租借地,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但材料中并未涉及對中國的瓜分情況,排除B項;德國建設膠濟鐵路旨在攫取更多利益,建立世界霸權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項。故選C項。
4.B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9世紀五六十年代(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初發生了農民階級反侵略反封建的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戰火波及江浙地區,為躲避戰火,地主士紳甚至普通百姓紛紛進入上海租界,導致租界人數猛增。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后,這些人又紛紛離開租界,導致1865年租界人數猛降,B項正確;租界范圍的擴大會導致華人數量增長,但解釋不了人數減少,排除A項;這一時期爆發的侵華戰爭主要是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占領廣州、天津、北京,并未以上海周邊地區為主要戰場,排除C項;洋務派在上海創辦的洋務企業數量、規模有限,雖然因為雇工、經營等原因帶來一些人口流入,但不足以導致如此巨大的人口增加,且也不能解釋后期華人數量減少的原因,排除D項。故選B項。
5.A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本題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結論是:鄭觀應認為當時的官督商辦企業過于依賴政府高官,缺乏現代企業應有的透明度和效率,這實際上反映了中國在早期現代化轉型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即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實現真正的現代化,A項正確;材料中提到了“商民集股者”,但這并不表明股份制已成為當時企業的主要經營模式,且材料主旨不是“股份制”,而是公司管理上的集權和不透明,排除B項;鄭觀應的言論針對的是洋務運動中的官督商辦企業,與“新政”無關,排除C項;“廣泛認可”說法過于夸大,排除D項。故選A項。
6.D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甲午戰后(中國)。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政府戰敗,日本逼迫其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回國內,激起朝野上下的反對聲浪。甲午戰爭的慘敗加速了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的進程,亡國滅種的民族危機致使有識之士民族意識的進一步覺醒,積極探索救亡圖存的新出路,D正確;“社會各階層”范圍過大,且近代中國落后的根源是腐朽的封建統治,材料中的維新團體、主張變法的士大夫等階層都未從根本上觸動封建體制的核心,排除A項;材料并沒有涉及維新思想對封建專制統治的影響,排除B項;材料只涉及維新團體、地方督撫、皇帝及部分官員主張變法革新,無法代表社會各階層人員,排除C項。故選D項。
7.A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70年(中國)。據材料“巨機上架橫梁,下置輪盤......以通蒸釜”并結合所學可知,洋務運動中上海機器局使用蒸汽機進行生產,是引進西方的先進生產技術,A項正確;洋務企業并沒有實現富國強兵的初衷,排除B項;據材料無法說明上海機器局是“第一家近代企業”,且安慶內軍械所是中國第一家近代軍事企業,排除C項;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不是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排除D項。故選A項。
8.D
【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這是本質題、目的題、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信息可知,鴉片戰爭后,中國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和落后的局面,引進和翻譯西方自然科學著作是為了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和科學知識,從而提升自身的實力,進而達到自強的目的,譯著在本土化過程中,雖然使用了中國已有的表達,并結合了傳統知識,但并沒有阻礙西學的傳播,反而是在文化融合中更易于被中國人接受,因此,這些譯著有助于民族自強,D項正確;材料只涉及西方自然科學著作在翻譯到中國過程中采用了本土化的表達,但沒有涉及變法維新思想,排除A項;在翻譯西方書籍過程中,采用了本土化的表達,有利于西學的傳播,排除B項;翻譯過程中采用本土化的表達,有利于傳播西學,更適合當時中國的社會環境,并非自大的表現,排除C項。故選D項。
9.B
【詳解】據本題次題干的提示詞可知是推斷題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今旅順失矣,盛京危矣,輦轂之下,烽煙漸近,而各省大吏,唯知自顧封疆”可知,該戰爭影響下,旅順丟失,結合所學可知是甲午中日戰爭,甲午中日戰爭戰敗后,臺灣被割讓給日本,但不愿做亡國奴的臺灣軍民對日本侵略進行了頑強的抵抗,B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晚清時期,并不是北洋軍閥時期,排除A項;太平天國運動爆發后,清政府重用漢族地主力量鎮壓太平軍,湘淮系官僚集團因此崛起,同時太平天國運動的時間與材料中戰爭的時間不符,排除C項;使列強開始深入中國內地的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排除D項。故選B項。
10.C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在近代中國遭受列強侵略不斷加深的情況下,一些開明士紳和地方官員積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技術以維護統治,他們發動了“自強”“求富”的洋務新政,但這場運動最終失敗了。洋務派的初衷不是改變封建統治,只是引進資本主義國家新的軍事和生產技術,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礎上修修補補,洋務運動的失敗是必然的,C項正確;洋務運動雖然受到西方列強抵制,但不是導致洋務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排除A項;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制約變革推進,B項不屬于主要原因,排除B項;洋務運動是地主階級洋務派支持的,其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制約變革推進,而非民族資本難以支撐變革需求,排除D項。故選C項。
11.A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51-1875(中國)。據題干“咸同以前,我湖南人碌碌無所輕重于天下知有所謂對天下之責任者,當自洪楊之難始”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洪楊之難”指的是洪秀全和楊秀清在1851—1864年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為了鎮壓太平天國,清政府利用了地方團練力量,曾國藩的湘軍獲得了崛起的時機,而湘軍的崛起開拓了湖南士人的國家視野和時代責任感,由此更多湖南人投身到近代化進程中去,因此“洪楊之難”是指太平天國運動,A項正確;白蓮教大起義又稱為川楚教亂或川楚白蓮教起事,指清統治嘉慶年間爆發于四川等地以的白蓮教徒武裝反抗清政府的事件,是清代中期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起義,與題干中1851-1875時間不符,排除B項;義和團運動是指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這一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與題干中“洪楊之難”、1851-1875以前的時間信息不符,排除C項;“東南互保”是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期間劉坤一、張之洞等東南督撫所策劃的中國近代史上的歷史事件,嚴重動搖了清政府的統治根基,與題干中“洪楊之難”信息不符,排除D項。 故選A項。
12.C
【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一向被中國看不起的‘倭寇’,發動一場戰爭,竟向中國索得巨款,割走國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喪失殆盡”及所學可知,題干描述的是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喪失了更多主權,標志著列強侵華達到資本輸出的新高度,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C項正確;第二次鴉片戰爭推動地主階級開啟了“自強”運動,排除A項;五四運動促使無產階級登上了政治舞臺,排除B項;三民主義直接促進了民主共和高潮的到來,排除D項。故選C項。
13.C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可以得出,李鴻章在信中強調:中國人之所以受人凌辱,是因為沒有順應世界發展工商業的潮流,當務之急,中國應該重視發展工商業。在民族危機日益嚴重的背景下,這是地主階級洋務派選擇的救國之路,C項正確;材料體現了工商皆本的思想,但廣泛傳播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的技術救國,結果以失敗告終,沒有完成中國社會的轉型,排除B項;“中體西用”是指利用西方技術維護中國傳統的體制,材料未體現,排除D項。故選C項。
14.A
【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4年(日本)。根據材料“為感謝該社(英國中央通訊社)以前和今后的盡力服務,撥給了少許的資金”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駐英國臨時代理公使在中日甲午戰爭時期操縱報紙等輿論,以服務于戰爭,爭取對日本有利局面,A項正確;瓜分中國是在《馬關條約》簽訂后,排除B項;此時還未簽訂《馬關條約》,因此不會出現遼東問題,排除C項;材料中日本未挑撥中英關系,排除D項。故選A項。
15.C
【詳解】根據材料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1898年至1911年的中國。根據材料“甲午戰后,清政府……開始嘗試招攬洋商來華辦礦”和“制定了六部礦務章程……利用并限制洋商是這些章程關注的重要問題”可知,清政府缺少發展礦務的必要條件(資本、技術等),在引入洋商后,還需對洋商進行限制,減少洋商對中國的經濟破壞,這體現出近代化進程的艱難與曲折,C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清政府利用并限制洋商發展,而非滿足列強的資本輸出,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中體西用”思想,且該思想是洋務運動的時期的思想,此時洋務運動已經破產,排除B項;礦務事業健康發展得到保證,其中“保證”表述太過絕對,排除D項。故選C項。
16.A
【詳解】本題是組合題。準確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海國圖志》刊行之初只引起少數開明士人的關注,直至洋務運動時才又重回中國人的視野。……魏源對鴉片戰爭的經驗總結,……促進了日本的‘開國’進程,還影響了一大批明治維新思想家”可知,《海國圖志》開始并未受到中國人的重視,反而在日本引起了廣泛的反響,可見《海國圖志》在晚清的影響遠不及日本,①正確;根據所學可知,《海國圖志》在晚清的影響遠不及日本,主要還是因為清朝統治階級高層的封閉、愚昧與腐朽,以及專制統治的阻礙,②正確;根據所學可知,林則徐、魏源、徐繼畬是近代中國第一批開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主張,③正確;根據所學可知,洋務派期望洋務新政可以保障國家安全,抵抗外敵侵略,后來的事實證明這個目的未能達到,④錯誤。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
17.(1)挑戰:財稅不足用;不平等條約規定了對外國商品的低稅率,便利了外國商品在中國的傾銷,沖擊中國傳統手工業,導致政府各種稅收減少。
措施: 采取官督商辦或官商合辦方式創辦工礦企業,與洋貨爭奪市場。
(2)局限性:受封建官僚影響較大;具有封建性;資金不足;缺乏市場。
【詳解】(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一“現在丁漕、課稅、正供之外,添出厘金、捐輸二款,百方羅掘、仍不足用”,可得出財稅不足用;據材料一“大宗貨物皆免完厘。因稅則載在和約,無可議加……英國呢布運至中國、每歲售銀三千馀萬……彼物來自重洋,勢不能與內地自產者比較、我利日興,則彼利自簿,不獨有益厘餉也”,可得出不平等條約規定了對外國商品的低稅率,便利了外國商品在中國的傾銷,沖擊中國傳統手工業,導致政府各種稅收減少。
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一“一切仿西法行之,或由官籌借資本,或勸遠近富商湊股合立公司,開得若干,酌提一二分歸官,其收效當在十年以后”,可得出 采取官督商辦或官商合辦方式創辦工礦企業,與洋貨爭奪市場。
(2)本題是影響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據材料二“洋務事業雖涉軍工、民用相關行業,然其興衰利弊多與倡導之人榮辱與共”,可得出受封建官僚影響較大;據材料二“皆由資本不豐,而官為經理,未能洞悉商情。是以屢更屢絀,迄無成效”,可得出具有封建性;資金不足;缺乏市場。
18.不同:《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建立起“圣庫”的公有制;而《資政新篇》主張發展資本主義私有制。主要原因:不能反映農民階級的利益,得不到農民階級的支持;缺乏實施的社會基礎和條件;嚴峻的戰爭形勢使其無法實施。
【詳解】本題是對比類材料分析題和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根據材料一“太平軍運動確實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在這場革命中,經濟競爭被完全消滅”可知,《天朝田畝制度》主張建立起公有制;據材料二信息可知,《資政新篇》主張發展資本主義私有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資政新篇》無法實施的主要原因是,它不是農民階級運動的產物,缺乏實施的社會基礎和條件;嚴峻的戰爭形勢使其無法實施。
19.(1)特點:以紡織業為代表;手工紡織業的產品增加,規模擴大;生產技術進步(或不斷改進生產工具、生產工藝的發展)分工明確;出現專業化市鎮。(任答4點)
原因:經濟中心在南方;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在江南;棉花種植得到推廣;商品經濟發展。
(2)背景:工業革命的擴展和鴉片戰爭的影響;洋務運動的興起。
特點:主要發展重工業;設備、技術等嚴重依賴國外。
【詳解】(1)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明清(中國)。特點:根據材料中“紡織業是明清江南工業中最大的部門”可知,以紡織業為代表;根據“明后期江南的棉布產量為5,000萬匹,清中期為10,000萬匹”可知,手工紡織業的產品增加,規模擴大;根據材料“斜身式花機的出現大大改進了織機的性能,提高了產品的質量,增強了工人操作的精確度,發展了紋絡花樣等工藝”“棉布的染色技術也有提高”可知,生產技術進步(或不斷改進生產工具、生產工藝的發展);根據材料“織和紡兩大工序的分離,手工業生產與農業的分離,家庭內部的分工”可知,分工明確;根據材料“江南的松江、蘇州、無錫發展為棉紡織基地”可知,出現專業化市鎮。
原因:根據材料中相關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從經濟格局、生產關系和生產結構等方面分析可知,江南早期工業化的特點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經濟中心在南方,資本主義萌芽最早出現在江南,棉花種植得到推廣,商品經濟發展。
(2)本題是特點類、背景類材料分析題。時空是近代中國。背景:根據材料中“十九世紀中葉,西方資本主義以炮艦打開了中國的大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的擴展和鴉片戰爭的影響;根據材料“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的卻是如當時洋務派所說的‘機船礦路’”可知,洋務運動的興起。特點:根據材料中“洋務派所說的‘機船礦路’。‘機’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戰船,‘礦’主要指煤礦,‘路’指鐵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主要發展重工業,設備、技術等嚴重依賴國外。
20.示例
論題:晚清地方督撫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闡述:面對西方列強的沖擊,清朝政府逐漸認識到實業建設的重要性,并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啟動洋務運動。然而,中央政府未能提供明確的近代化意向和制度創新,現代化的推動力主要來自地方政府。沿海地區的地方督撫因較早接觸外來文化,在推動現代化上積極性更強,他們倡導變革,為現代化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地方督撫如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人,不僅在軍事上有所建樹,還大力引進西方技術和設備,興辦近代企業,建鐵路、辦工廠、興學堂等,推動了當地的社會發展。然而,在廣大內陸地區,傳統勢力強大,改革難以推進;而人才和財政問題,則限制了地方督撫的改革力度。
總之,晚清地方督撫的崛起為我國早期現代化進程奠定了基礎,其歷史意義深遠。
(“示例”僅供閱卷參考)
【詳解】本題為材料題之評論解說題,時空是:清朝(中國)。
首先,確定論題,根據材料“清朝政府在經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開始認識到實業建設的重要,隨即開展了洋務運動。但總的說來,當時的清政府并沒有明確的近代化意向,清朝中央政府更沒有對近代化予以制度創新和制度供給。中國早期現代化中至關重要的政府作用的發揮,基本上是由地方政府承擔。”可知,晚清地方督撫在推動中國現代化上發揮了重要作用,可得出論題:晚清地方督撫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扮演了關鍵角色。
其次,圍繞提煉的論題,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先分析晚清時代背景,在結合具體地方督撫的事例加以闡述,如:面對西方列強的沖擊,清朝政府逐漸認識到實業建設的重要性,并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啟動洋務運動。然而,中央政府未能提供明確的近代化意向和制度創新,現代化的推動力主要來自地方政府。沿海地區的地方督撫因較早接觸外來文化,在推動現代化上積極性更強,他們倡導變革,為現代化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地方督撫如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等人,不僅在軍事上有所建樹,還大力引進西方技術和設備,興辦近代企業,建鐵路、辦工廠、興學堂等,推動了當地的社會發展。然而,在廣大內陸地區,傳統勢力強大,改革難以推進;而人才和財政問題,則限制了地方督撫的改革力度。
最后,總結升華,再次說明提煉論題的準確性,如:總之,晚清地方督撫的崛起為我國早期現代化進程奠定了基礎,其歷史意義深遠。開放性試題,若從其他角度作答,言之有理亦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阜新| 泰兴市| 双牌县| 友谊县| 嘉义县| 淳安县| 海伦市| 织金县| 吉安县| 额敏县| 贡觉县| 长泰县| 什邡市| 保德县| 雷山县| 龙游县| 柳州市| 夏河县| 兴隆县| 天长市| 罗定市| 拉萨市| 荥阳市| 永安市| 泰兴市| 高邮市| 建昌县| 乌拉特前旗| 孟村| 麟游县| 凤凰县| 乌审旗| 岗巴县| 资溪县| 白河县| 平阳县| 汤阴县| 四会市| 安宁市| 永福县| 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