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 遼宋夏金元的經濟、社會與文化 練習一、單選題1.元代興起一批市鎮。例如,直沽口設有接納運河與海運物資的漕運機構與糧倉,延祐三年(1316)改為海津鎮。劉家港本為草莽之地,成為海運的主要起運港口后,很快就發展為“番漢雜處,閩廣混居”的繁榮市鎮。這類市鎮興起主要是因為( )A.南北經濟差距拉大 B.運河取直航程縮短C.交通方式創新發展 D.造船航海技術發達2.北宋時出現“世俗之貪鄙者,將娶婦,先問資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的現象。宋仁宗時期吏部侍郎孫祖德,“娶富人妻,以規有其財”。官府甚至下令,在定聘禮時雙方必須“書名書字,締立合同文約,具列往回聘禮”。這一現象表明,宋代( )A.社會階層的流動性加劇 B.婚姻習俗受到官府嚴格管控C.門第思想已逐漸被摒棄 D.商品經濟發展沖擊傳統觀念3.下圖是蘇軾所作《木石圖》。畫中一枯樹一怪石,石后有零星竹葉冒出,筆墨干、濕、濃、淡變化適中,韻味十足,畫面營造出一種孤寂、清靜的氛圍。這一畫作( )A.體現了作者的本體意識B.說明理學成為正統思想C.表明專職畫家開始出現D.反映了文人畫成就突出4.據宋人記載,丈夫去世妻子守喪期滿即可改嫁;丈夫犯罪或外出三年不歸,亦聽改嫁。范仲淹在其子死后將兒媳嫁給門生;王安石兒子對妻子不滿意,王安石便為兒媳選婿另嫁。這一現象可以說明( )A.儒學正統地位的確立 B.傳統婚姻觀念的轉變C.封建禮教綱常的鞏固 D.門閥士族群體的衰落5.自秦以降,歷代都實行過公私皆禁的禁酒政策。宋朝不僅沒有禁過酒,而且鼓勵釀酒、飲酒。北宋開封有72座大酒樓,南宋杭州也是官私酒樓林立,批發零售分店更是遍布大街小巷。宋朝實行這一政策,意在( )A.促進商品經濟繁榮 B.提高國家賦稅收入C.加強中央集權統治 D.豐富民眾日常生活6.如圖,宋元時期南方出現了在水中浮動的架田,時人描述道“架,猶筏也……竊謂架田附葑泥(一種水生植物的腐殖質)而種,既無旱暵之災,復有速收之效,得置田之活法,水鄉無地者宜效之。”架田的出現( )A.標志著古代耕作技術的成熟 B.使農業擺脫自然條件的限制C.適應糧食規模化生產的需要 D.有利于緩和人多地少的矛盾7.唐初以《正義》解釋傳注,實行“疏不破注”的原則。但至北宋中期,已舍傳注之學,進而疑經甚至改經。諸儒爭發儒經大義即所謂義理,都企圖以自己的主觀認識來把握住“圣人”精神。這一變化( )A.旨在恢復儒家思想的官學地位 B.促進了儒學社會化和世俗化發展C.折射出文化專制政策日益松弛 D.是對宋代儒學新發展的有益探索8.下面為元朝海運漕糧(中國古代稅糧)數量示意圖(1283~1329年)。這可用來研究當時( )A.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動 B.海上絲綢之路的繁榮C.南方經濟的發展情況 D.大運河漕運功能喪失9.“南海1號”是南宋初期一艘向外運送商品時失事的古沉船,船上現已出水數千件完整瓷器,匯集了景德鎮等著名窯口的陶瓷精品,許多瓷器具有外國風情。這可以佐證宋朝( )A.農業發展成就突出 B.社會身份趨于平等C.市民文學逐漸興起 D.海外貿易得到發展10.下表反映了宋朝婚姻擇偶觀念相較于唐朝的變化。這一現象反映宋朝( )唐朝 宋朝皇家選妃 “妙擇天下名門世族” “不欲選于貴戚”,最理想的是“小官門戶”公主出嫁 “主婿皆取當世勛貴名臣家” “欲求儒生為主婿”宗室嫁女 “取門閥者配焉” “不限閥閱”A.社會實現了完全平等 B.婚姻中極度重視門第C.社會階層流動性較強 D.儒士尋求權貴的庇護11.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世界文明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以下關于四大發明的表述,正確的是( )A.造紙術發明于東漢時期B.火藥在唐朝時期大量制造并用于軍事C.指南針是由波斯人傳入歐洲的D.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是畢昇12.唐宋時期,廣州出現幾種新行業:和香(把舶來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來的象牙和犀牛角進行切割)、譯人(翻譯)和舶牙(舶來品交易經紀人)每年進入廣州的外國人約一萬人次,廣州出現了供外國人居住、經商的“蕃坊”。這表明,當時廣州地區( )A.居于對外貿易中心地位 B.造船航海技術相當發達C.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D.經濟交流影響職業結構13.下表所示為宋朝與部分東南亞國家進行貿易的產品種類。這反映出宋朝( )貿易國 東南亞國家與宋貿易的主要本土產品 番商從宋朝販運回的產品三佛齊 梅花片腦、黃速香、降真香、丁香、檀香、豆蔻 金銀及金銀器皿、瓷器、錦綾、纈絹、糖、鐵、酒等阇婆國 象牙、犀角、真珠、龍腦、檀香、茴香、丁香、豆蔻、降真香、胡椒、檳榔、硫黃、紅花、蘇木、鸚鵡 金銀及金銀器皿、五色纈絹、皂綾、漆器、鐵鼎、青白瓷器等A.與東南亞經貿具有互補性B.朝貢貿易形式存在多樣化C.海上絲路貿易規模的龐大D.經濟重心已經完成了南移14.兩晉南北朝譜牒記錄中,已婚女性外家(娘家)郡望和父祖職官占有特別重要的位置,宋代之后,家譜中對女性這個方面的記載已經很少出現。這一變化說明( )A.女性地位的上升 B.譜牒制度日益完善C.門第觀念的淡化 D.商品經濟不斷發展15.《宋史》載:“朝廷自景德四年于保安軍(今陜西志丹縣)置榷場,以繒帛、羅綺易駝馬、牛羊、玉、氈毯、甘草,以香藥、瓷漆器、姜桂等物易蜜蠟、麝臍、毛褐、羱羚角。”這可以說明宋朝( )A.積極發展民間貿易 B.與西夏結成政治聯盟C.陸上絲綢之路暢通 D.重視邊疆貿易的發展16.宋人洪邁記載安徽蕭窯生產情況時言:“鄒氏,世為兗人,至于師孟,徙居徐州蕭縣之北白土鎮,為白器窯戶總首。凡三十馀(余)窯,陶匠數百。”這可用來說明宋代( )A.人口遷徙促進商貿繁榮 B.手工業生產日益規模化C.個體生產規模得到擴大 D.民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二、材料題17.【移民與人口】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規模的南下計有永嘉之亂、蘇峻和祖約之亂、后趙敗亡、淝水之戰、劉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燾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七次,總人數約有90萬人左右。簡言之,在此期間,北方平均8個人中有一個南渡,南方平均6個人中有一個北來僑民。其流徙方向大體是北方東部的人民流向南方東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達南方,大都舉目無親,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來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強,成為被隱匿的人口。——摘編自蔣福亞《魏晉南北朝社會經濟史》材料二 戶口增長是農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指標。北宋初期989年全國戶數只有650萬,到了北宋末年1110年,已經增長到2088萬。但史料記載這一年的“口數”僅為4673萬,每戶平均口數僅為2.24。絕大部分學者認為宋朝統計的“口數”只包括男丁及成年男子,如以漢唐史所載戶口比例,即每戶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實際人口應當超過1億。這在中國古代人口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標志。——《中外歷史綱要(上)》,《歷史縱橫》,第65頁(1)根據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規模南下”的特點。(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分析宋朝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1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國古代糧食生產朝代 全國耕地面積(億市面) 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所占比重 糧食畝產水平(市斤/市畝) 總產量(億市斤) 全國總人口(萬人) 人均占有糧食(市斤)總面積 北方 南方春秋戰國 2.3 94% 91 196.74 3200 614.8秦漢 5.72 94% 117 629.01 6000 1048.35魏晉南北朝 3.85 1.925 1.925 90% 122/215 583.85 5000 1167.7隋唐 6.42 3.21 3.21 90% 124/328 1305.83 9000 1450.92宋元 7.2 2.59 4.61 90% 140/343 1749.45 12000 1457.87材料二 人物簡介元朝元貞年間,黃道婆返回故鄉后,致力于改革家鄉落后的棉紡織生產工具,她根據自己幾十年豐富的紡織經驗,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精湛的織造技術傳授給故鄉人民。一邊教黃母祠家鄉婦女學會黎族的棉紡織技術,一邊又著手改革出一套搟、彈、紡、織的工具:去籽攪車,彈棉椎弓,三錠腳踏紡紗車。雖然她回鄉幾年后就離開了人世,但她的辛勤勞動推動了當地棉紡織業的迅速發展。(1)根據材料一信息,概括宋元時期農業發展情況。(2)閱讀材料二人物簡介,概括黃道婆的貢獻。1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馬行街鋪席:馬行北去舊封丘門外祅廟斜街州北瓦子……其余坊巷院落,縱橫萬數,莫知紀極(終極)。處處擁門,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飲食。市井經紀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買飲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東京夢華錄·卷三》材料二 宋神宗時,開封已有戶20萬……城內店鋪林立,各地的貨物云集于此。處處都有商鋪、邸店、酒樓、質庫(即后來的當鋪)以及各種手工作坊。晚間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開張。“耍鬧去處,通曉不絕”。——《中國古代史》(1)據材料一、概括宋代商業發展的表現,指出其對城市布局和功能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分析,宋代的“市”與前代相比發生了什么變化。20.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宋元時期是經濟繁榮的時期,這段時期經濟的繁榮主要表現為港市商業的喧囂,交通運輸網絡的發達,人口劇增,手工業生產力的提高,產業結構的專業化,跨洋貿易的勃興等。南方地區的經濟與區域海洋經濟相關聯,成為海洋貿易發達帶動陸域經濟發展的典型。——摘編自林元平《宋元時期閩南窯業的繁榮與海外貿易的互動》結合材料,圍繞“宋元時期經濟”自擬一個論題,運用中國古代史的具體史實予以闡述。(要求:論題明確,史論結合,邏輯清晰)參考答案: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A B B D D C D C題號 11 12 13 14 15 16答案 D D A C D B1.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原因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代(中國)。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創造性開辟了長途海運航線運輸江南地區的糧食,根據題干信息可知,元代市鎮的興起如直沽口和劉家港,主要是因為這些地方成為了海運的關鍵節點,進而推動了市鎮的興起,所以材料中這類市鎮興起的主要原因是長途海運這一交通方式的創新,C項正確;南北經濟差距拉大使得元朝對南方糧食的依賴性更強,但如果沒有長途海運航線運輸江南糧食,直沽口和劉家港也不會因為南北經濟的拉大而興起,排除A項;劉家港是海運的起運港,劉家港的興起與元朝大運河沒有直接關系,排除B項;如果元朝沒有創造性地開辟長途海運航線運輸江南地區的糧食,劉家港也不會因為造船航海技術的發達而興起,排除D項。故選C項。2.D【詳解】根據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北宋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世俗之貪鄙者,將娶婦,先問資裝之厚薄;將嫁女,先問聘財之多少”“娶富人妻,以規有其財”“書名書字,締立合同文約,具列往回聘禮”可知,題干中的現象反映出經濟因素在婚姻中的重要性增加,將婚姻與財產聯系在一起,表明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傳統婚姻觀念產生了沖擊,D項正確;社會階層流動性加劇通常表現為不同階層之間的人員流動頻繁,而材料強調的是婚姻觀念的變化,排除A項;雖然官府規定在定聘禮時需要書寫合同,但這并不是嚴格管控婚姻習俗,而是對習俗的規范,排除B項;材料反映了經濟因素在婚姻中地位上升,但并未說明門第思想已被完全摒棄,表述不準確,排除C項。故選D項。3.A【詳解】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宋代(中國)。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蘇軾的《木石圖》營造出孤寂、清靜的氛圍。此畫作注重宣泄胸臆、寓意抒情,體現了作者強烈的本體意識,A項正確;畫家注重自我思想的表達,確實受到理學的影響,但理學成為正統思想是在南宋時期,排除B項;專職畫家出現于魏晉時期,排除C項;不能僅憑一幅畫就得出文人畫成就突出的結論,排除D項。故選A項。4.B【詳解】根據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是:宋代中國。據材料,宋代對于女子改嫁限制不多,這種帶有一定平等、自由色彩的婚姻制度不同于以往強調男尊女卑和女性貞潔的做法,體現傳統婚姻觀念的轉變,B項正確;儒學正統地位確立于漢代,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中對于女子改嫁限制放松說明封建禮教綱常某種程度遭到動搖,而非鞏固,排除C項;材料所述體現女性地位和婚姻觀念的變化,“門閥士族群體的衰落”體現在門第觀念淡化、社會階層流動方面,排除D項。故選B項。5.B【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目的題。根據本題時間信息可明確準確時空為:宋朝(中國)。根據本題材料與所學知識可知,宋朝不僅未實行禁酒政策,反而鼓勵釀酒和飲酒,這直接促進了酒業的發展。通過設立眾多酒樓及允許批發零售,政府能夠從酒類銷售中獲得可觀的稅收收入,從而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B項正確;題目要求分析的是宋朝政策實行這一政策的主要意圖,“促進商品經濟繁榮”屬于客觀影響,而增加財政收入更符合其直接目的,排除A項;酒業政策對加強中央集權統治沒有實質作用,排除C項;豐富民眾日常生活并不是宋朝政府推行此政策的主要考量因素,且材料只涉及單一行業,排除D項。故選B項。6.D【詳解】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影響題。時空:宋元時期(中國)。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題干描述了架田的特性,其浮動于水面,能夠利用水生植物的腐殖質進行種植,不受旱災影響并能迅速收獲,這反映了它是對有限土地資源的有效利用。在宋元時期,由于人口的增加,耕地資源緊張,架田的出現有利于緩和人多地少的矛盾,D項正確;唐朝曲轅犁的發明標志著古代耕作技術的成熟,排除A項;“擺脫”說法絕對,古代農業生產不能擺脫自然條件的限制,并且與題意不符,排除B項;古代中國農業是小農經濟,沒有形成規模化生產,與史實不符,排除C項。故選D項。7.D【詳解】本題次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目的題、影響題。時空:唐朝至北宋中期(中國)。根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從唐初的嚴格遵循傳注到北宋中期的疑經、改經,再到儒者用自己的主觀認識來把握“圣人”精神,這反映出一種對儒學新發展的探索。這一變化表明儒家學者不再滿足于傳統的解釋,而是試圖尋找更深層次的儒家大義,進而推動儒學的發展,D項正確。漢武帝確立儒學官方正統地位后,儒學一直是中國古代的官學,“恢復”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社會化”與“世俗化”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B項;“文化專制”與唐宋時期的史實不符,唐宋時期是實行文化開放政策,排除C項。故選D項。8.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元朝(中國)。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北方經濟落后于南方,大量的稅收糧食需要從南方運往北方,元代通過海運運漕糧的數量整體呈現增長趨勢,說明南方地區有足夠的糧食儲備來支持這樣的運輸,從側面反映出當時南方經濟的繁榮和農業的發展情況,C項正確;元朝政治中心一直在北方,排除A項;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是中國古代與外國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漕糧主要是元朝內部的運輸,排除B項;材料僅涉及海運漕糧的數量變化,并不代表大運河運送漕糧的能力喪失,且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9.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推斷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可知,“南海1號”沉船上發現南宋初期數千件精美瓷器,其中不乏帶有異域風情的產品,體現了當時對外貿易規模大、范圍廣的特征,說明南宋時期海外貿易得到發展,D項正確;材料涉及的是對外貿易的船只和瓷器,與農業無關,無法得出農業發展成就突出,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對外貿易的情況,與國內社會身份趨于平等無關,選項表述也不準確,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商業領域發展情況,未涉及市民文學興起的內容,排除C項。故選D項。10.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材料 反映出宋朝婚姻打破門第之見,皇家選妃最理想的是小官門戶,儒生駙馬,宗室嫁富商,這種婚姻擇偶觀念是社會階層流動的反映,C項正確; “社會實現完全平等”的說法過于絕對,也不符合實際情況,排除A項; 財富只是其中之一,并非最看重,且不符合“欲求儒生為主婿”,排除B項; 材料反映宋代女方婚姻擇偶標準對門第閥閱的重視下降,無法得出儒生尋求權貴的庇護,排除D項, 故選C項。11.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正向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古代(中國)。據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期,畢昇發 明了活字印刷術,D項正確; 造紙術是西漢時期發明的,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排除A項;北宋時期,火藥被大量制造并用于軍事,排除B項; 南宋時期,阿拉伯商人將指南針傳入歐洲,排除C項。 故選D項。12.D【詳解】根據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本題是本質題。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唐宋時期的中國。據材料“和香(把舶來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來的象牙和犀牛角進行切割)、譯人(翻譯)和舶牙(舶來品交易經紀人)”可知,這些職業都跟對外貿易有關,說明此時廣州地區對外經貿繁榮,這樣的經濟交流活動豐富了當地的職業結構,D項正確;材料只說明廣州出現了新行業,但沒有對比,不能說明廣州居于“中心地位”,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中外經濟交流影響到了廣州地區的職業結構,并未提及當時的航海造船技術情況如何,排除B項;中國是在鴉片戰爭后被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排除C項。故選D項。13.A【詳解】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是本質題。時空:宋朝(中國)。根據題干及結合所學可知,東南亞國家向宋朝輸出的商品均為土特產,是宋朝沒有的,而宋朝向東南亞輸送的是手工業品等,宋朝的手工業品和農產品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東南亞國家在生產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需求,而東南亞國家的香料、藥材、珍寶等則在客觀上滿足了宋朝社會階層在生活、醫藥等方面的需求,這種互補性促進了雙方貿易的繁榮和發展,A項正確;由“番商從宋朝販運回的產品”可知,這是民間貿易,而非官方的貿易,看不出朝貢貿易形式存在多樣化,排除B項;材料不涉及規模問題,只反映了商品種類多,排除C項;這是中外貿易品的種類,不能體現經濟重心已經完成了南移,排除D項。故選A項。14.C【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兩晉南北朝和宋代(中國)。根據材料可知,譜諜中由重視女性家庭郡望與父祖職位的記載,到宋代之后這一內容大減,反映了宋代門第觀念的淡化,C項正確;譜諜中由重視女性家庭郡望與父祖職位的記載,到宋代之后這一內容大減,只能說明女性的重要性(地位)降低,排除A項;譜諜中由重視女性家庭郡望與父祖職位的記載,到宋代之后這一內容大減,只能說明側重點有所變化,不能說更完善,排除B項;這一變化與商品經濟的發展無關,而是宋代之后門第觀念淡化的結果,排除D項。故選C項。15.D【詳解】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宋史》中記載了西夏與宋之間的榷場貿易,可以說明宋朝重視邊疆貿易,D項正確;材料描述的是榷場貿易,并未體現民間貿易發展狀況,排除A項;中國慶歷四年(1044)宋朝與西夏訂立的盟約,不符合材料時間,排除B項;此時宋朝陸上絲綢之路被阻斷,排除C項。故選D項。16.B【詳解】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宋朝時期的中國。根據材料“鄒氏,世為兗人,至于師孟,徙居徐州蕭縣之北白土鎮,為白器窯戶總首。凡三十馀(余)窯,陶匠數百。”可知,眾多窯戶合辦白器窯場,鄒氏為總首,統領三十余窯,工匠數百人,這反映出當時手工業生產日益規模化,B項正確;鄒氏由兗州遷徙至徐州,經營窯場手工業,但未體現商貿繁榮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強調的是窯場規模擴大,而不是個體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官營手工業和民營手工業的對比數據,無法得出“民營手工業占主導地位”的結論,選項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17.(1)特點:與重大政治變故相伴;移民規模大,在總人口中占比較高;流向相鄰的南方地區;依附士族或豪強。(2)宋朝人口增長原因:政治上崇文抑武和守內虛外等加強了中央集權,穩定了政局;農業發展復種技術普及,占城稻的推廣,糧食總產量有所提高;手工業的發展與商品經濟繁榮,促進社會穩定人口增長;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國家對社會的控制相對松弛;科技發展迅速。【詳解】(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據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規模的南下計有永嘉之亂、蘇峻和祖約之亂、后趙敗亡、淝水之戰、劉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燾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這七次”可知,可得出與重大政治變故相伴;據材料一“總人數約有90萬人左右。簡言之,在此期間北方平均8個人中有一個南渡,南方平均6個人中有一個北來僑民”可知,移民規模大,在總人口中占比較高;根據材料一“流徙方向大體是北方東部的人民流向南方東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可得出流向相鄰的南方地區;根據材料一“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來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強,成為被隱匿的人口”,可得出依附士族或豪強成為重要出路。(2)本題是背景題。時空是宋朝(中國)。材料二體現宋朝戶口增長顯著,結合所學可從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治理、科技文化等方面分析其原因。依據宋代階段特征結合所學可知,政治上加強中央集權,政治穩定;經濟領域,農業方面稻麥復種,占城稻的推廣使糧食總產量有所提高;手工業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奠定了物質基礎,促進了社會穩定和人口增長;為適應社會經濟的變化,宋朝政府適當放松了對社會的控制,社會成員身份趨于平等;加之宋代科技的發展,也有促進了人口的增長。18.(1)南方耕地面積超過北方;仍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糧食產量提高,人均占有糧食在整個封建時代最高;人口增加。(2)改進創造出“搟、彈、紡、織”的棉紡織生產工具,傳授先進的棉紡織技術,推動了當地棉紡織業的迅速發展。【詳解】(1)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宋元時期(中國)。發展:根據材料“全國耕地面積(億市面)”中南北面積比較可知,從土地面積看,南方耕地面積超過北方;根據材料“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所占比重”可知,從作物看,仍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根據材料“總產量(億市斤)”“人均占有糧食(市斤)”可知,從糧食產量看,糧食產量提高,人均占有糧食在整個封建時代最高;根據材料“全國總人口(萬人)”可知,從人口數量看,人口增加。(2)本題是特點題。時空是元朝(中國)。貢獻:根據材料“一邊教黃母祠家鄉婦女學會黎族的棉紡織技術,一邊又著手改革出一套搟、彈、紡、織的工具”“她的辛勤勞動推動了當地棉紡織業的迅速發展”可知,改進創造出“搟、彈、紡、織”的棉紡織生產工具,傳授先進的棉紡織技術,推動了當地棉紡織業的迅速發展。19.(1)表現:出現瓦子(專門的娛樂場所);服務業發展;夜市繁榮。影響:打破坊市界限,經濟功能增強。(2)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詳解】(1)本題是特點、影響題。時空是:宋朝(中國)。表現:根據材料一“馬行北去舊封丘門外祅廟斜街州北瓦子”,可以得出出現瓦子(專門的娛樂場所);根據材料“處處擁門,各有茶坊酒店,勾肆飲食”,可以得出服務業發展;根據材料“夜市直至三更盡,才五更又復開張。如耍鬧去處,通曉不絕”,可以得出夜市繁榮。影響:結合所學知識,可從市坊界限被打破、城市的經濟功能增強回答。(2)本題是對比題。時空是:宋朝(中國)。根據材料二“處處都有商鋪、邸店、酒樓、質庫”和“晚間有夜市至三更,到五更又再開張”“耍鬧去處,通曉不絕”等信息,可以看出宋代的“市”不再有嚴格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所以,可以答出變化:突破了此前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20.示例一論題:宋元時期交通運輸網絡的發達助力經濟繁榮。闡述:宋元時期交通運輸網絡發達,內河航運與海上交通都有顯著發展。在國內,京杭大運河的作用進一步凸顯,它連接了南北,使得南方的糧食、物資能夠順利運往北方,保障了都城等重要地區的物資供應。同時,沿海地區的海上航線日益繁忙,眾多港口之間聯系緊密。從造船技術來看,此時的船舶制造水平大幅提高。發達的交通網絡促進了地區間的貿易往來,使得各地的特色產品能夠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流通,如江南的絲綢可以通過水路運往北方和沿海港口進行出口,北方的煤炭等資源也能更便捷地運往其他地方。交通運輸網絡的發達加強了區域間的經濟聯系,從而推動了整個宋元時期經濟的發展。總之,宋元交通網絡發達,內河航運和海上交通發展、造船技術進步,促進了商品流通和區域聯系,有力地支撐了經濟繁榮。示例二論題:宋元時期手工業生產力的提高與產業結構專業化促進經濟繁榮。闡述:宋元時期手工業生產力有了極大提高。以制瓷業為例,宋朝制瓷技術有重要改進,出現了以定窯、汝窯、哥窯、鈞窯和官窯五大名窯為代表的、風格各異的瓷器,這些瓷器色彩多變,質感渾厚。元朝燒出了新型彩繪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紅。礦冶業在北宋手工業中占有重要地位。煤的開采量很大,都城東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進大大提高了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印刷業在宋元時期發展迅速,進一步帶動了造紙業的發展。產業結構呈現出的專業化趨勢,有利于更好地集中資源和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宋元時期產品不僅滿足國內市場,還大量出口到海外,換回了豐厚的財富,促進了宋元時期經濟的繁榮,提升了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總之,宋元手工業生產力的提高與產業專業化相互促進,使得手工業產品在國內外暢銷,增加了社會財富,為經濟繁榮提供了物質保障動力。(“示例”僅供參考,不作為評分唯一標準)【詳解】本題是評論解說題,時空是宋元時期中國。首先,閱讀材料,材料涉及對宋元社會經濟發展的表現及認識,題干要求圍繞“宋元經濟”這一主題來擬定論題。示例一:據材料“交通運輸網絡的發達”“南方地區的經濟與區域海洋經濟相關聯,成為海洋貿易發達帶動陸域經濟發展的典型”等信息,可以擬定論題:宋元時期交通運輸網絡的發達助力經濟繁榮。其次,結合史實對論題進行闡述:從國內交通京杭大運河的開通,連接了南北方,由此,物資能夠順利運往北方,保障了都城等重要地區的物資供應;從沿海地區,海上航線日益繁忙,眾多港口之間聯系緊密;從造船技術來看,船舶制造水平有很大提高;從此時發達的交通網絡形成,促進了地區間的貿易往來,從而使各地的特色產品能夠在更廣闊的范圍內流通,可以舉例南方絲綢和北方煤炭的交流推動了區域間的經濟聯系,交通運輸網絡的發達加強了區域間的經濟聯系,從而推動了整個宋元時期經濟的發展。最后緊扣論題總結:交通網絡發達、內河航運、海上交通發展、造船技術進步,促進了商品流通和區域聯系,都有力地推動了經濟繁榮進行總結。示例二:首先,根據材料“手工業生產力的提高,產業結構的專業化,跨洋貿易的勃興等”,可以擬定論題:宋元時期手工業生產力的提高與產業結構專業化促進經濟繁榮。其次,結合史實對論題進行闡述:可以從宋元時期的手工業中的制瓷業,舉例北宋的五大瓷窯,色彩多變,質感渾厚,元朝的青花瓷和釉里紅,來論述手工業生產力有了極大提高;礦冶業中的煤的開采量增大,從而東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進大大提高了金屬冶煉的產量和質量;印刷業的進步,從而帶動了造紙業的發展;產業結構呈現出的專業化趨勢,從而有利于更好地集中資源和技術,提高生產效率;宋元時期產品大量出口到海外,換回了豐厚的財富,促進了宋元時期經濟的繁榮,提升了國家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最后,最后緊扣論題進行總結:宋元手工業生產力的提高與產業專業化相互促進,使得手工業產品在國內外暢銷,增加了社會財富,為經濟繁榮提供了物質保障動力進行總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