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25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練習--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25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練習--2024-2025學年高一上學期統編版(2019)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上(解析版)

資源簡介

第25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和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練習
一、單選題
1.紀錄片《復興之路》解說詞:“共和國幾乎每天都在發生改變,因為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設項目開工上馬,其中許多是中國過去沒有的新工業,如汽車廠、飛機制造廠、大型發電設備生產廠等等。”這些建設項目的新建
A.奠定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
B.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體系
C.違背了客觀經濟發展規律
D.工業生產出現了冒進傾向
2.周恩來在全國政協為新中國成立一周年慶祝大會的報告中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這一“宣告”意在( )
A.正告美國不要擴大侵朝戰爭 B.加強對亞非拉國家援助力度
C.總結全國政協外事工作經驗 D.捍衛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3.據統計,1952年7月1日到1953年6月30日的糧食年度內,國家收購糧食出現四十億斤赤字,引起經濟波動,人心不穩,對大規模工業化建設形成嚴重威脅。據此,中共中央決定
A.全面開展土地改革運動
B.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
C.在全國實行人民公社化
D.縮減城鎮人口減輕壓力
4.有人評價說:“它凝結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經過反復討論、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國各方面人士的意志擁護”。據此判斷“它”最有可能是
A.《臨時約法》 B.《告臺灣同胞書》
C.《共同綱領》 D.《解放思想,實事求事,團結一致向前看》
5.周恩來在參加某次重要外交活動時說:“(我們)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下列各項與此次活動直接相關的是( )
A.印度支那問題得以政治解決 B.中印歷史遺留問題完成談判
C.為中國與亞非國家進一步開展友好合作創造了條件 D.中美兩國結束長期敵對狀態,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
6.周恩來指出:“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社會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各國人民都應該有選擇其國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權利,不應受到其他國家的干涉。”“我們應該以我們共信的原則給世界建立一個范例,證明各國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周恩來所說的這些“原則”
①于1953年首次提出,最終定型于日內瓦會議
②依據國內大規模經濟建設即將展開的需要而提出
③適用于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的交往
④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如圖是我國1952-1956年各種經濟成分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變化圖。這種變化標志著
A.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B.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
C.人民政權的初步鞏固 D.社會主義公有制的基本確立
8.下面是我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來源及人數比例統計表(部分)據此可得出
項目 中共黨員 民主黨派 無黨派 工人 農民 解放軍 歸國華僑 少數民族 婦女
人數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A.人民代表主要是經政治協商推舉出來的
B.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奠基于多黨制基礎上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
D.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9.下列屬于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內容的是( )
A.新中國土地改革 B.人民代表大會的確立
C.社會主義工業化 D.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
10.“一邊倒”是指新中國在外交上站在
A.社會主義陣營一邊 B.第三世界國家一邊
C.發展中國家一邊 D.蘇聯一邊
11.某位同學分析如表,得出了四項結論,其中正確的是
時間 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大事記
1953年 過渡時期總路線制定,計劃3個五年計劃完成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1955年 全國參加手工業合作組織的成員約200萬人
1956年1月 北京市的手工業全部實現了合作化
1956年2月 143個城市和691個縣基本實現手工業合作化,入社新成員達300萬
1956年6月 全國組織起來的手工業者已占手工業者總數的90%
1956年12月 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A.公私合營保證改造的順利進行 B.體現出建設與改造并舉的特點
C.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 D.展現了手工業所有制改造過程
12.當代學者朱兆華認為:“(新中國)這種體制內的監督,既避免了多黨競爭、互相傾軋造成的政治動蕩,又避免了一黨專制,缺少監督導致的種種弊端。”文中“這種體制內的監督”是指
A.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B.“依法治國”方略寫進憲法
C.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3.有學者認為,由于共產國際和蘇共在國際共產主義中的地位,蘇聯與中共結盟是一種“邏輯的延伸”,是“預先注定”的。更有人斷言,毛澤東是斯大林的“忠實信徒”,并且“一成不變依賴莫斯科”。按照這樣的推定,中蘇結盟
A.源于毛澤東對斯大林崇拜 B.提升了蘇聯的國際地位
C.主要源于意識形態的考量 D.維護社會主義陣營團結
14.在某國際會議上,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反對法國殖民主義行為,希望會議以最嚴肅的態度來考慮越南民主共和國代表團首席代表范文同的主張,實現越南的民族獨立、國家統一和民主自由。這次會議( )
A.踐行了“不結盟”的外交政策 B.形成了與亞非國家建交熱潮
C.展現了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戰略 D.推動了印度支那問題的解決
15.1950年,美國國會通過“中國地區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許中國留學生就學期間和畢業以后在美國工作。1953年8月,美國總統簽署“難民解救法案”,允許至少一部分留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從學生身份轉為永久居民。這也是百年留學史上,美國第一次讓中國留學生留在美國工作。這些法案的出臺表明
A.科技革命促使美國招攬中國人才 B.美國對新中國進行科技封鎖
C.祖國強大提升了留美學生的地位 D.美國向新中國釋放外交善意
1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下列條文,按其寫入憲法的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③今后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④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
A.④③①②
B.②①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④②①
二、材料題
17.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開了對外關系的新篇章。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我們在國際上是屬于以蘇聯為首的反帝國主義戰線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誼的援助只能向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國主義戰線一方面去找。
——毛澤東
材料二
新中國成立后就確立了處理中印兩固關系的原則,那就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的原則。
——周恩來(1954年)
材料三
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同時,會議應將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來。這是我們中間的主要問題。我們并不要求各人放棄自己的見解,因為這是實際存在的反映。但是不應該使它妨礙我們在主要問題上達成共同的協議。
——周恩來(1955年)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新中國初期實施的外交方針。
(2)材料二中“原則”的實施有何意義?
(3)材料三中的“會議”在何地召開的?在會上周恩來提出了怎樣的方針?
(4)根據所學知識,概括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始終奉行的外交政策。
18.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與非洲距離遙遠,但中非交往的歷史源遠流長。據中國史書記載,中非直接或間接的往來在唐宋以前已經開始。近代以來相當長一個時期,中國對外部世界的關注,大多集中在西歐一隅的西方世界。直到20世紀初葉以前,中國與非洲依然還是兩個相對陌生的世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開始探尋新的對外交往合作道路,中國與非洲大陸現代外交關系的新時代開啟了。194年9月,周恩來總理強調希望同“非洲國家發展事務性的關系,以增加互相的接觸和了解,并創造建立正常關系的有利條件”。此后,中國開始系列非洲國家建立外交關系。
1956年5月30日 中國與埃及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959年10月4日 中國與幾內亞建立外交關系
1960年7月5日 中國與加納建立外交關系
1960年10月25日 中國與馬里建立外交關系
20世紀70年代 先后有25個非洲國家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系
材料二 1963年12月13日至1964年2月4日,周恩來總理首次對非洲十國進行了為期近兩個月的深入訪問。1964年1月,在同加納總統恩克魯瑪會談時,周恩來提出了著名的中國文府“對外經濟援助的八項原則”。1967年9月,中、坦、贊三國政府在北京正式簽訂《關于修建坦桑尼亞一一贊比亞鐵路的協定》,正式啟動對坦贊鐵路援建工作。1975年10月,坦費鐵路接軌通車并進行試運營。這一時期,中國還在非洲援建了涉及農業、工業、基礎交通本育、教育和衛生等眾多領域的20多個項目,可謂舉全國之力而為之。
——《中非關系70年與中國外交的成長》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20世紀五十年代開啟中非關系新起點的是哪一事件?分析中國政府重視發展與非洲國家關系的原因?
(2)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明中國政府對非援助的歷史意義?
1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3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的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即已提出民族區域自治的主張。1941年《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規定建立蒙、回民族自治區。此后分別在關中正寧縣建立了回族自治鄉,在城川建立了蒙古族自治區。
材料二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規定:“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應實行民族的區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區域大小,分別建立民族自治機關,”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一章第三條 明確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
材料三2019年7月第七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疊工作會議在新醴和田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新疆工作協調小組組長汪洋講話指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各有關方面大カ支持下,新一輪對口接醴投入資金之巨、參與人員之多覆蓋領域之廣前所未有,極大地改變了天山南北的發展面貌,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極大地鐓煉了各級干部、密切了黨和群眾血肉聯系,極大地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巨大優越性。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20世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中國共產黨推進民族區域自治的積極作用。
(2)與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相比,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關于民族區域自治的規定有何突出變化?這些規定有何意義?
(3)結合材料三,說明在新形勢下加大援疆力度,做好新疆工作的意義。
20.閱讀下列材料,并回答問題。
材料一 春秋時期,隨著兼并戰爭的進行,秦、楚等國都在新占領的地方上設立縣和郡,作為新行政建制。一般縣在中心區域,郡在邊遠地區。郡縣的長官,不再是世襲領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員直接管理。郡縣長官由君主任免,對君主負責,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取代貴族領主的職業官僚。
——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
材料二 忽必烈進入中原,建立元朝,為加強對地方的控制,以中書省分駐地方,稱行中書省,以便直接處理政務……各省還設有行樞密院和行御史臺分管軍事和監察。
——《中國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為了團結內蒙古人民抵抗蔣介石的軍事進攻與政治經濟壓迫,現在即可聯合東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發布施政綱領,但對蒙漢雜居地區仍容納漢人合作,并避免采取獨立國形式。
——《中共中央關于考慮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的指示》(1946年11月26日)
(1)根據材料一,概括春秋時期我國地方行政制度的相關信息。
(2)根據材料二,填寫元朝中央機構和地方機構簡表。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在當時產生的作用。
中央機構 地方機構 主要職能
中書省 ① ④
樞密院 ② 主管軍事
御史臺 ③ 主管監察
(3)根據材料三,1946年在內蒙古地區實行怎樣的管理方式并分析其原因。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材料三中管理方式的深遠意義。
參考答案:
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B C C D D C D A
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D C D B A
1.A
【詳解】材料“其中許多是中國過去沒有的新工業,如汽車廠、飛機制造廠、大型發電設備生產廠等等”體現的是這一時期新中國優先發展重工業,可以判斷為是一五計劃時期,一五計劃奠定了工業化的初步基礎,A選項符合題意;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B選項排除;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違背了客觀的經濟發展規律,C選項排除;材料未涉及工業發展冒進的傾向,D選項排除。
2.A
【詳解】根據題干信息結合所學可知,新中國成立一周年為1950年,1950年6月,朝鮮人民軍南進作戰,朝鮮戰爭爆發,美國為維護其在亞洲的領導地位和利益,立即出兵干涉,故周恩來講話旨在警告美國勿要擴大戰爭,故A項正確;B項,此時新中國并未與亞非拉國家建立外交關系,排除;C項,題干與總結政協工作無關,排除;D項,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于1954年提出,排除。
3.B
【詳解】材料體現出國家糧食收購任務難以完成,影響了國家穩定和工業化建設,為此,中共中央決定實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以保障國家對糧食的控制,故B項正確。全面開展土地改革是在1950年,故A選項錯誤;實行人民公社化是在1958年,故C選項與材料無關;縮減城市人口是在三年經濟困難時期,時間均不符,故D項錯誤。
4.C
【詳解】根據“它凝結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經過反復討論、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國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擁護”并結合所學內容可知,這個文件應該是《共同綱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于1949年9月29日通過《共同綱領》,它包含和凝結著幾代中國人的建國理想和心血,是新舊民主主義革命斗爭經驗的總結,是全國各族人民意志和利益的集中體現,C項正確;從題中“以毛澤東為代表”可以看出是與中共有關的文件,《臨時約法》是民國政府時期,此時中國共產黨還沒有成立,排除A項;《告臺灣同胞書》是全國人大通過的對臺灣當局的政治文件,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了題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講話,成為沖破思想禁錮、開辟新道路的宣言與綱要,與材料不符,排除D項。故選C項。
5.C
【詳解】根據材料“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5年,中國參加了萬隆會議,在會上,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方針,這次會議為中國與亞非國家進一步開展友好合作創造了條件,C項正確;日內瓦會議上印度支那問題得以政治解決,排除A項;1953年,周恩來會見印度代表團,中印歷史遺留問題完成談判,排除B項;1971年,尼克松訪華,中美兩國結束長期敵對狀態,開始走向關系正常化,排除D項。故選C項。
6.D
【詳解】材料“世界各國不分大小強弱,不論其社會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處的”“我們應該以我們共信的原則給世界建立一個范例,證明各國是可以和平共處的”反映的是1953年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這一原則提出的背景是中國國民經濟形勢基本好轉,國內大規模經濟建設即將開始,②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適用于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的交往,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③④正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終定型于萬隆會議,①錯誤,排除;故選D。
7.D
【詳解】從圖表可知,1956年的國營經濟與合作經濟在國家主體經濟成分所占比重最多。結合所學可知,這兩種都是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說明我國基本上確立社會主義公有制,D項正確;土地改革開始于1950年到1952基本完成,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材料體現不出人民政權的初步鞏固,排除C項。故選D項。
8.C
【詳解】根據材料我們可以看出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來源非常廣泛,這說明人民代表大會制度體現了人民民主原則,C項正確;人民代表主要是經政治協商推舉出來的,不符合史實,排除A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奠基于多黨制基礎上,排除B項;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故選C項。
9.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設問詞,可知這是本質題,時空是新中國初期。根據所學可知,社會主義革命指的是變生產資料私有制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屬于我國對手工業生產資料所有制的變革,D項正確;新中國土地改革廢除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實行農民土地私有制,其實質仍是私有制,排除A項;人民代表大會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確立于1954年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社會主義工業化是在無產階級政黨領導下取得革命勝利的國家,用機器大工業裝備國民經濟各部門,使國家由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項。
10.A
【詳解】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實行的“一邊倒”外交方針是指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斗爭中,將堅定地站在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并不意味著中國政府放棄獨立自主,無原則地倒向蘇聯一邊,故A項正確,D項錯誤;此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實行經濟封鎖和外交孤立,為了保衛革命成果,只能以意識形態作為外交的基點之一,第三世界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有的不是社會主義國家,故BC錯誤。
11.D
【詳解】根據材料可以看出表格主要體現的就是 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過程,D項正確;公私合營是對商業的改造,排除A項;材料主要體現的是手工業所有制改造過程,沒有體現建設與改造并舉,排除B項;中國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是一化三改完成,排除C項。故選D項。
12.D
【分析】“避免了一黨專制,缺少監督導致的種種弊端。”“這種體制內的監督”只能是指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故D正確;A是根本政治制度;B屬于法律體系;C屬于民族管理制度。
【詳解】
13.C
【詳解】材料中學者認為,蘇共在國際共產主義中的領導地位決定了中蘇關系,中蘇結盟這一關系是“邏輯的延伸”,這主要源于中蘇兩國擁有相同的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C項正確;材料中毛澤東是斯大林的信徒,只是一個比喻,不代表現實中毛澤東崇拜斯大林,排除A項;材料分析的是中蘇結盟的原因,并未體現中蘇結盟的意義,排除BD兩項。故選C項。
14.D
【詳解】本題是單類型單項選擇題。據本題主題干的設問詞,可知這是影響題。據本題時間信息可知準確時空是:現代(中國)。根據材料及所學可知,1954年的日內瓦會議主要討論如何和平解決朝鮮問題和關于恢復印度支那和平問題。會議上,中國代表團反對法國的殖民主義,幫助越南實現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推動了印度支那問題的解決,D項正確;不結盟運動形成于1961年,與題干時間不符,排除A項;1955年萬隆會議形成了與亞非國家建交高潮,排除B項;改革開放后才全方位對外開放,排除C項。故選D項。
15.B
【詳解】由材料可以看出,美國通過將中國留學生留在美國工作,實現對新中國的科技封鎖,B項正確;美國修改法案的目的是通過不讓留美學生回國,對新中國實行科技封鎖,A、C兩項錯誤;1949年新中國成立,美國對華采取孤立政策,D項錯誤。故選B項。
16.A
【詳解】國家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在1997年中共十五大,今后國家的根本任務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保證逐步消滅剝削制度,是在1953年社會主義改造,故順序是④③①②,故選A。
17.(1)方針: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
(2)意義: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開創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任)
(3)地點:萬隆。
方針:求同存異。
(4)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詳解】(1)從材料“我們在國際上是屬于以蘇聯為首的反帝國主義戰線一方面的”并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分析出,新中國初期實施的外交方針包括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
(2)從材料“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惠、和平共處的原則”可以看出,這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成為處理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開創了中國外交的新局面。
(3)從材料“周恩來(1955年)”“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中可以看出,材料三的“會議”是指在萬隆召開的亞非國際會議,在會上周恩來提出了“求同存異”的方針。
(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始終奉行的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8.(1)萬隆會議。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長期封鎖中國:中國與蘇聯關系惡化: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大批國家取得獨立:中國外交全球戰略布局的客觀需要。
(2)推動了20世紀70年代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改善了中國的國際環境樹立了中國的國際形象:鼓舞了非洲人民改變落后發展經濟的信心;推動了非洲國家經濟的發展:;奠定了中非長期友好合作的傳統:闡釋了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詳解】(1)事件: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五十年代萬隆會議是中非關系新起點。原因: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成立后,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長期封鎖中國;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五十年代末,中國與蘇聯關系惡化;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二戰后,非洲民族解放運動高漲,大批國家取得獨立;根據材料“非洲國家發展事務性的關系,以增加互相的接觸和了解,并創造建立正常關系的有利條件”并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外交全球戰略布局的客觀需要。
(2)歷史意義: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非關系的發展推動了20世紀70年代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改善了中國的國際環境樹立了中國的國際形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的發展以及對非洲的援助鼓舞了非洲人民改變落后發展經濟的信心;根據材料“中國還在非洲援建了涉及農業、工業、基礎交通本育、教育和衛生等眾多領域的20多個項目,可謂舉全國之力而為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對非洲的援助推動了非洲國家經濟的發展;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對非洲的援助奠定了中非長期友好合作的傳統;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對非洲的援助闡釋了中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
19.(1)積極作用:提高了各少數民族的政治地位;有利于調動各少數民族抗日和建設的積極性;鞏固并擴大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有利于推動抗日戰爭的勝利。
(2)變化:強調了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意義:使新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正式確立;少數民族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建立起來。
(3)意義:有利于促進新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繁榮,可以為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提供更堅實的物質基礎,保障和實現新疆人民的基本權益;有利于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政策,進一步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確保邊疆的長治久安;有利于全面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建設,推動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詳解】(1)積極作用:根據材料“ 1938年中國共產黨召開的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即已提出民族區域自治的主張”和所學知識可知,可從提高各少數民族的政治地位、調動各少數民族抗日和建設的積極性、鞏固并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及利于推動抗日戰爭的勝利等角度進行分析即可。
(2)變化:根據材料“……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部分”可歸納出強調了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離的一部分。意義:結合上述分析和所學知識可知,使新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正式確立;少數民族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步建立起來。
(3)意義:根據材料“極大地改變了天山南北的發展面貌,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極大地鐓煉了各級干部、密切了黨和群眾血肉聯系,極大地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巨大優越性”和所學知識可知,有利于促進新疆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繁榮,可以為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提供更堅實的物質基礎,保障和實現新疆人民的基本權益;有利于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政策,進一步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確保邊疆的長治久安;有利于全面小康社會與和諧社會建設,推動整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20.(1)信息:春秋時期,分封制開始瓦解,縣、郡等新的地方行政建制設立;縣一般在中心區域,郡則在偏遠地區;郡縣長官由君主直接任免,職業官僚取代世襲領主。
(2)機構:①行中書省②行樞密院③行御史臺④主管政務。
作用: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3)管理方式:成立高度自治政府。
原因:為了抵抗蔣介石的軍事進攻和經濟壓迫。
深遠意義: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奠定了基礎。
【詳解】(1)信息:根據“地方上設立縣和郡,作為新行政建制”可得出春秋時期,分封制開始瓦解,縣、郡等新的地方行政建制設立;根據“一般縣在中心區域,郡在邊遠地區”可得出縣一般在中心區域,郡則在偏遠地區;根據“郡縣的長官,不再是世襲領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員直接管理。郡縣長官由君主任免”可得出郡縣長官由君主直接任免,職業官僚取代世襲領主。
(2)機構:①根據所學可知,中書省對應的地方機構是行中書省;②主管軍事的是樞密院;③主管監察的是行御史臺;④行中書省主管政務。作用:結合所學可得出有利于加強中央集權。
(3)管理方式:根據“現在即可聯合東蒙西蒙成立一地方性的高度自治政府”可得出成立高度自治政府。原因:根據“為了團結內蒙古人民抵抗蔣介石的軍事進攻與政治經濟壓迫”可得出為了抵抗蔣介石的軍事進攻和經濟壓迫。深遠意義:根據所學可從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實行奠定了基礎這一角度概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河子市| 清镇市| 建昌县| 黄大仙区| 安平县| 阳春市| 高阳县| 柘荣县| 平顶山市| 石渠县| 昆明市| 教育| 兴海县| 监利县| 贡山| 洪雅县| 常德市| 穆棱市| 道孚县| 芜湖县| 保山市| 淳安县| 哈尔滨市| 青海省| 邢台县| 资溪县| 内乡县| 翁源县| 济源市| 阿拉善右旗| 武邑县| 湟源县| 泸溪县| 浦东新区| 永兴县| 竹北市| 乡宁县| 合阳县| 栾川县| 云安县|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