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孟德爾從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總結出分離定律(第一課時) 課時作業1.一株豌豆自花傳粉后,所結的豌豆既有圓粒又有皺粒,一般判斷這株豌豆是( )A.隱性純合子 B.雜合子 C.顯性純合子 D.融合體2.下列關于孟德爾“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用豌豆做實驗時需要在開花后除去母本的雄蕊B.進行“測交實驗”是對假說及演繹推理的結果進行驗證C.“F2中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屬于假說的內容D.只需在人工授粉后套袋,就可避免外來花粉干擾3.下列各組生物性狀中,屬于相對性狀的是( )A.兔子的長耳朵和短尾巴B.人類的單眼皮和藍眼睛C.水稻的易感稻瘟病和抗稻瘟病D.豌豆的高莖與蠶豆的矮莖4.玉米的糯性和非糯性是一對相對性狀,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下列為實現目的所采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判斷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基因是否位于細胞核中——正交和反交B.判斷糯性和非糯性的顯隱性——一株非糯性玉米進行自交C.判斷某顯性玉米個體是否為純合子——讓該玉米植株進行自交D.判斷某雜合子玉米產生配子的種類及比例——將該玉米植株進行測交5.下列有關基因分離定律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孟德爾所做的測交實驗的結果驗證了他的假說B.分離定律描述的是一對等位基因在受精作用過程中的行為C.雜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1:2:1,可能符合基因分離定律D.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是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6.在探究一對相對性狀遺傳規律的過程中,引起孟德爾發現問題的現象是( )A.F1能產生兩種雌配子,其數量之比為1:1B.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相互分離C. F1與隱性親本測交,后代表型之比為1:1D.具有一對相對性狀的親本雜交,F2表型之比為3:17.豌豆的紅花對白花為顯性,下圖所示為紅花植株接受白花植株花粉的雜交實驗。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中①和②過程之間不需要進行套袋處理B.圖中③過程的目的是防止外來花粉的干擾C.圖中白花是母本,紅花為父本D.圖中①過程是在豌豆開花后進行的8.關于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孟德爾在豌豆雜交實驗中提出,性狀是由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的B.最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的實質的是F2的性狀分離比為3:1C.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分離的同時非等位基因發生自由組合D.孟德爾創立了測交實驗驗證自己提出的假說9.《本草綱目》記載豌豆“其苗柔弱宛宛,故得豌名。”豌豆營養價值高,具有抗氧化、降血壓等功能,在遺傳學研究中更是一種重要的實驗材料,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同一株豌豆上的自花傳粉和同一株玉米上的異花傳粉,都屬于自交B.豌豆體細胞中成對的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均可分離進入不同的配子中C.孟德爾在實施測交實驗來驗證性狀分離的解釋時,隱性純合親本均要去雄D.純種黃豆莢豌豆與純種綠豆莢豌豆雜交,結的豆莢全是黃色的,可判斷豆莢顏色中黃色對綠色為顯性10.如圖是孟德爾的一對相對性狀的豌豆雜交實驗操作過程及結果。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進行實驗時只能用紫花豌豆作母本,白花豌豆作父本B.可以根據圖中和的表型判斷出紫花為隱性性狀C.圖2是對父本進行人工去雄和對母本進行授粉的操作D.紫花豌豆與白花豌豆雜交,后代中白花植株占1/311.玉米籽粒中的紫色和黃色,由一對遺傳因子控制。將純種的紫粒玉米與純種的黃粒玉米間行種植。收獲時發現,紫粒玉米的果穗上只有紫色籽粒,黃粒玉米的果穗上卻結有紫色和黃色籽粒。下列表述錯誤的是( )A.紫粒玉米中的紫色籽粒既有純合子又有雜合子B.黃粒玉米中的黃色籽粒均為純合子C.由黃粒玉米所結籽粒可知,黃粒對紫粒為顯性D.題目中涉及的交配方式既有自交又有雜交12.孟德爾的豌豆雜交實驗中,F2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后來有科學家用其他的實驗材料,按照孟德爾的思路開展實驗,但出現了F2的性狀分離比不符合3:1的情況,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A.顯性基因相對于隱性基因為完全顯性。B.F1產生的2種雌配子數目相等、2種雄配子數目也相等,但雌雄配子數目不相等C.F1產生的雄配子中2種類型的配子活力不同,雌配子活力相同D.統計時,F2所有個體均能存活下來13.孟德爾運用假說—演繹法,以純種高莖豌豆(DD)和純種矮莖豌豆(dd)做親本,分別設計了純合親本的雜交、F1的自交、測交三組實驗,最后得出了分離定律。請回答下列問題:(1)孟德爾的三組實驗中,在檢驗假說階段完成的實驗是_________。(2)玉米為雌雄同株異花傳粉植物,若選用玉米進行人工雜交實驗不同于豌豆雜交實驗的步驟為:_________。如果體細胞中遺傳因子不是成對存在的,而是純合個體的體細胞中每種遺傳因子有4個(即親本為DDDD×dddd)(其他假說內容不變),則F2中高莖;矮莖=_________。(3)請用遺傳圖解表示出高莖豌豆(Dd)與矮莖豌豆(dd)的雜交實驗過程(寫出相關的符號、配子的種類、因型、表現型及比例)_________。14.如圖為豌豆的高莖和矮莖一對相對性狀遺傳實驗過程圖解。請仔細閱圖后回答下列問題:(1)該實驗的親本中,母本是______。操作①叫做______。(2)如表是有關豌豆種子形態的四組雜交實驗結果(相關遺傳因子用R、r表示)。據表分析回答相關的問題。組合序號 雜交組合類型 后代性狀表現及數量圓粒 皺粒A 圓粒×圓粒 112 0B 皺粒×皺粒 0 107C 圓粒×圓粒 126 41D 圓粒×皺粒 151 146①根據組合______的結果能推斷出顯性性狀為圓粒。②寫出組合A中兩親本的可能遺傳因子組成:______。(3)若雜交組合C交配時,假設含有隱性配子的雄配子有50%的死亡率,則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_。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根據題意分析可知:一株豌豆自花傳粉后,所結的豌豆有圓粒也有皺粒,說明發生了性狀分離,所以親代豌豆都是雜合子。顯性純合子豌豆自花傳粉后,所結的豌豆都是顯性個體;隱性純合子豌豆自花傳粉后,所結的豌豆都是隱性個體。故選B。2.答案:B解析:A、豌豆屬于閉花授粉植物,用豌豆做實驗時需要在花蕾期除去母本的雄蕊,A錯誤;B、孟德爾發現遺傳定律用了假說—演繹法,其基本步驟:提出問題→作出假說→演繹推理→實驗驗證→得出結論;進行“測交實驗”是對假說及演繹推理的結果進行驗證,B正確;C、“F2中出現3:1的性狀分離比”屬于提出問題的內容,C錯誤;D、豌豆雜交的實驗流程:母本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套袋,為避免外來花粉干擾,去雄和人工授粉后均需套袋,D錯誤。故選B。3.答案:C解析:AB、兔子的長耳朵和短尾巴、人類的單眼皮和藍眼睛是同種生物不同性狀,不屬于相對性狀,AB錯誤;C、水稻的易感稻瘟病和抗稻瘟病是指同種生物相同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屬于相對性狀,C正確;D、豌豆的高莖與蠶豆的矮莖屬于不同生物的性狀,不屬于相對性狀,D錯誤。故選C。4.答案:B解析:A、在實踐中,正反交常用于判斷某性狀的遺傳方式是細胞核遺傳還是細胞質遺傳,因此判斷控制糯性和非糯性的基因是否位于細胞核中可用正交和反交,A正確;B、一株非糯性玉米進行自交,如果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只能知道他們是純合子,不能判斷是顯性純合子還是隱性純合子,不能判斷顯隱性,B錯誤;C、讓該玉米植株進行自交,如果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則為純合子,如果發生性狀分離,則為雜合子,因此可以判斷某顯性玉米個體是否為純合子,C正確;D、測交是指雜交產生的子一代個體與隱性個體交配的方式,由于隱性個體只能產生一種配子,因此根據測交后代的性狀表現型及比例能直接反映F1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因此判斷某雜合子玉米產生配子的種類及比例可將該玉米植株進行測交,D正確。故選B。5.答案:B解析:孟德爾所做的測交實驗的結果驗證了他的假說是正確的;分離定律的實質是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分離定律描述的不是一對等位基因在受精作用過程中的行為;雜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狀分離比為1:2:1,可能符合基因分離定律,如某粉花植株(Aa)自交,產生的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紅花(AA):粉花(Aa):白花(aa)=1:2:1;分離定律的實質是等位基因隨同源染色體的分開而分離。6.答案:D解析:A選項屬于孟德爾根據假說內容進行演繹推理得出的待證明的結論,不符合題意;形成配子時,等位基因彼此分離,分別進入不同的配子中,是分離定律的內容,B不符合題意;C選項屬于實驗驗證內容,不符合題意;孟德爾在一對相對性狀的雜交實驗中,發現F1都是顯性性狀,F2出現性狀分離,且性狀分離比大致為3:1,孟德爾通過此現象提出“豌豆其他性狀的雜交結果是否也有類似的現象?”的問題,D符合題意。7.答案:B解析:A、圖中①表示去雄,②表示人工異花授粉,需等雌蕊成熟開花后才能授粉,因此①和②過程之間需要進行套袋處理,防止未人工授粉前紅花接受外來花粉,A錯誤;B、圖中③表示套袋過程,目的是防止外來花粉的干擾,B正確;C、圖中白花提供花粉為父本,紅花去掉雄蕊為母本,C錯誤;D、①表示去雄過程,去雄需在開花前進行,防止開花后完成自花授粉,D錯誤。故選B。8.答案:D解析:A、孟德爾只是提出生物性狀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A錯誤;B、最能說明基因分離定律實質的是測交的表型比為1:1,B錯誤;C、減數分裂等位基因分離,同時非同源染色體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組合,C錯誤;D、孟德爾創立測交實驗用于驗證自己提出來的假說,D正確。故選D。9.答案:A解析:豌豆花是兩性花,在未開放時完成自花傳粉,屬于自交,玉米花是單性花,雌雄同株,同株的雄花與雕花間進行的異花傳粉,也屬于自交,A正確;豌豆花是兩性花,植株之間沒有性別分化,所以其染色體沒有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的劃分, B錯誤;孟德爾為了驗證性狀分離現象的解釋,實施了測交實驗,用F1植株分別作為父本和母本與隱性純合子雜交,所以當用F1植株作母本與隱性純合子雜交時,隱性純合親本不可以去雄,C錯誤;豌豆的豆莢是果皮,果皮是由母本的子房壁直接發育而來。純種黃豆莢豌豆與純種綠豆英豌豆雜交時,所結的豆莢的顏色應該與母本的豆莢顏色一致,無法判斷豆莢顏色的顯隱性,D錯誤。10.答案:D解析:A、該實驗中,紫花豌豆既可以作母本也可以作父本,與此同時,白花豌豆也可以作父本或母本,A錯誤;B、通過親本紫花和白花雜交,均為紫花,F1自交,F2中紫花與白花的比例約為3∶1,都可以判斷出紫花為顯性性狀,B錯誤;C、圖2是對母本進行人工去雄和傳粉的操作,C錯誤;D、設相關基因是A/a,則F2紫花豌豆(1/3AA、2/3Aa)與白花豌豆(aa)雜交,后代中白花(aa)植株占=2/3×1/2=1/3,D正確。故選D。11.答案:C解析:玉米為雌雄同株異花植物,將純種的紫粒玉米與純種的黃粒玉米間行種植,兩種玉米既可以自交也可以雜交,紫粒玉米的果穗上只有紫色籽粒,說明雜交時黃粒玉米為其授粉后,紫粒玉米沒有顯示黃粒的性狀,則紫粒為顯性性狀,紫粒玉米上所結的紫色籽粒既有紫粒植株自交得到的純合子,也有黃粒植株傳粉形成的雜合子,A、D正確;根據以上分析可知,黃粒為隱性性狀,因此黃粒玉米中的黃色籽粒均為純合子,B正確,C錯誤。12.答案:C解析:A、顯性基因相對于隱性基因為完全顯性是F2出現3:1性狀分離比的條件之一,A錯誤;B、F1產生的2種雌配子數目相等、2種雄配子數目也相等,都是1:1,是F2出現3:1性狀分離比的條件之一,但雌雄配子數目不相等,雌配子數量遠遠少于雄配子的數量,但B錯誤;C、若F1產生的兩種雄配子活力不同,某基因型的配子有一定比例不育,則子代某些基因型個體減少,會出現F2的性狀分離比不符合3:1的情況,C正確;D、統計時,F2所有個體均能存活下來是F2出現3:1性狀分離比的條件之一,D錯誤。故選:C。13.答案:(1)測交(2)玉米的母本不用去雄直接套袋;35∶1(3)解析:(1)孟德爾以高莖純種豌豆和矮莖純種豌豆做親本,分別設計了純合親本雜交、F1自交、F1測交的實驗,按照“分析現象→提出假說→檢驗假說→得出結論”的基本步驟,最后得出了基因的分離定律。因此,孟德爾的三組實驗中,在現象分析階段完成的實驗是純合親本的雜交、F1的自交;孟德爾在檢驗假說階段進行的實驗是F1的測交。(2)玉米為雌雄同株異花傳粉植物,故選用玉米進行雜交時不同于豌豆雜交的步驟為玉米的母本不用去雄直接套袋。如果親本為DDDD或dddd,其他假說內容不變,則F1為DDdd,F1雜交時F1產生的配子種類及比例為DD∶Dd∶dd=1∶4∶1,則F2中矮莖為1/6×1/6=1/36,F2中高莖∶矮莖=35∶1。(3)書寫遺傳圖解的要點是寫出相關的符號、配子的種類、F1的基因型、表現型及比例。故高莖豌豆(Dd)與矮莖豌豆(dd)的雜交的遺傳圖解表示如下:14.答案:(1)高莖;去雄(2)C;RR×RR、Rr×RR、RR×Rr(3)RR∶Rr∶rr=2∶3∶1。解析:(1)在圖示的豌豆雜交實驗中,矮莖植株是提供花粉的植株,為父本,高莖植株是接受花粉的植株,為母本。圖中操作①是去雄,操作②是授粉。(2)①組合C中,圓粒×圓粒→后代出現皺粒,即發生性狀分離,說明圓粒是顯性性狀,皺粒為隱性性狀。②根據組合C可判斷圓粒對皺粒為顯性,組合A中的兩親本均為圓粒,雜交結果表現為均為圓粒,據此可判斷兩親本可能的遺傳因子組成為RR×RR、Rr×RR。(3)雜交組合C的親本的基因型都為Rr,假設含有隱性配子的雄配子有50%的死亡,則其產生的雌配子有1/2R,1/2r,雄配子r有50%的致死,說明雄配子中R∶r=2∶1,則產生的雄配子有2/3R,1/3r,所以后代各種基因型的頻率RR∶Rr∶rr=(1/2×2/3)∶(1/2×1/3+1/2×2/3)∶(1/2×1/3)=2∶3∶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