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必備知識梳理--統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上冊(一)《中國人民站起來了》1、學習提示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平召開。這次會議是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已經基本取得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即將成立的背景下召開的。毛澤東在會上發表了這篇著名的講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閱讀本文,要注意要注意結合 ,特別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 ,理解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 。體會毛澤東這一宣告的深刻含義,感受其中蘊含的中國人民當家作主的 。毛澤東在改天換地的偉大時刻, ,論證了革命勝利的歷史必然性; ,對國家的發展大計作出規劃; ,描繪出中華民族振興的壯麗藍圖。學習時,注意分析作者圍繞“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闡述了哪些具體內容,各部分之間有怎樣的關聯。2、必備知識:用表示強調的詞語和句式來增強文章的感染力(1)詞語①看字數。少則簡短有力,多則語意豐富。②看詞性。動詞有動態感畫面感;形容詞準確生動;副詞嚴密。③看手法。有些詞語本身運用了一定的修辭手法,表現手法,需結合手法的表達效果分析。④看情感。詞語背后所蘊含的情感。(2)句式①看標點語氣。陳述句、反問句、疑問句、祈使句、感嘆句。②看特殊句式。判斷句、倒裝句、多重定語、定語后置等。③看結構繁簡。長句表意嚴密內容豐富節奏急促,短句簡潔有力,輕松明快、單獨成句突出強調。長短句結合使句式富于變化,錯落有致。④看整齊與否。整句,句式整齊音韻和諧有節奏感,散句句式靈活自由活潑。⑤看語體風格。口語通俗易懂活潑自然,書面語文雅莊重嚴謹周密。3.考題示例(2024年新高考II卷)雨來了,云還在,太陽也還在。這就是名副其實的太陽雨了吧?淋著這雨,我們都沒有打傘。打傘會覺得辜負了這云的,也會辜負這雨,不是嗎?19.文章結尾處的“不是嗎?”是個問句,卻并不表疑問,它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答案示例:本句是無疑而問的反問句,故意設問是為了引起讀者思考,增強情感力度,強調作者和朋友們不打傘在雨中淋著而行的愜意美好,表達對北京的云和太陽雨的喜愛和享受。(二)《長征勝利萬歲》《大戰中的插曲》1、學習提示在舊中國,帝國主義的侵略和黑暗勢力的壓迫,使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但 從未缺席。《長征勝利萬歲》展示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偉大壯舉,《大戰中的插曲》反映了中國人民在殘酷戰爭中對革命人道主義的堅守,兩篇作品從不同側面表達了作者對中國革命的認識和思考。《長征勝利萬歲》記述了紅軍勝利到達陜北、在吳起鎮伏擊并殲滅敵軍、召開全軍干部會議等事件,表達了對長征勝利結束的欣喜和激動之情。作者通過一些__________和__________記錄這一重大歷史時刻,并融入恰當的________和________來表達感受,讓人置身于真實的歷史氛圍中,閱讀時要多加體會。文中多處引用毛澤東關于長征的論述,朗讀這部分內容,加深了對長征偉大意義的理解。《大戰中的插曲》以_________的筆觸記述了百團大戰中一件曲折而又很有意義的事情,既彰顯了 ,也包含了 。閱讀時要理清行文線索,思考作者救助日本小姑娘并致信日本官兵的深刻用意,想想“百團大戰中的這個小小 '插曲'”為何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話”。2、必備知識:紀實文學與小說藝術表現上的不同(1)小說的最大特點是虛構,小說有三要素:環境,人物,情節。(2)紀實文學,是指借助個人體驗方式(親歷、采訪等)或使用歷史文獻(日記、書信、檔案、新聞報道期),以非虛構方式反映現實生活或歷史中的真實人物與真實事件的文學作品,其中包括報告文學、歷史紀實、回憶錄、傳記等多種文體。紀實文學也稱“報告小說”(報告文學化)或“小說化”的報告文學。3、考題示例(2022年全國甲卷《支隊政委》)9.這兩個內容相近的文本文體不同,因而藝術表現也有差異。請比較并簡要分析分析(6分)答案示例:①文本一是小說,可以虛構;文本二是紀實作品,強調真實。②文本一運用場景描寫、細節描寫、言行描寫等多種表現手法,塑造了老胡這一藝術形象;文本二以采訪、回憶錄等為基礎,記錄了陳毅的真實經歷。③文本一以描寫為主,語言生動形象;文本二以敘事為主,語言平實簡潔。(三)《別了,“不列顛尼亞”》《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1、學習提示這是兩篇分別誕生于改革開放新時期和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的新聞作品。《別了,“不列顛尼亞”》是________,報道香港歷經滄桑之后回歸祖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人民對維護國家主權、民族尊嚴和領土完整的不懈追求;《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是________,記述一位“黨的好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光榮事跡,展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苦歷程和中國共產黨人改天換地的偉大信念。可以借助以前學過的有關新聞的知識進一步把握這兩種新聞體裁的不同特點,體會兩篇作品的歷史價值和現實意義。《別了,“不列顛尼亞”》視角獨特,抓住 。作品既有_________________,又有_________________,閱讀時要關注文中_______、_______的轉換,重點把握將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融為一體的寫法。對作品中那些富有意味的細節,要反復品味,并思考其中體現的作者的情感與態度。《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特別注意選取 來表現人物的精神和品格。閱讀時可以對照小標題,看看作者使用了哪些具體事例,思考這些事例具有怎樣的典型意義。這篇通訊還很重視___________,焦裕祿的許多話語感人肺腑,引人深思,深化了作品的思想內涵,閱讀時要細加體味。2必備知識:(1)現實鏡頭和歷史描述穿插續寫①形成對比,讓人產生強烈的歷史縱深感。②)在對事實的記述中,感到作者的情感態度。(2)場面(景)描寫(特定情境+人物活動+特定氣氛)場面描寫是在某一特定時間和地點范國內以人物活動為中心,人物和環境融為一體的生活畫面的描寫。常見的有勞動場面、戰斗場面、運動場面、爭吵場面、打架場面等。場面描寫要營造出一種特定的氣氛,比如喜悅、溫暖或悲愴、緊張、激烈、熱鬧。要綜合運用動作、語言、外貌、心理、環境等多種描寫,使場面變成一幅生動而充滿感染力的圖畫。場景描寫的主要作用:①交代背景: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為讀者提供了故事發生的時空背景,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情境。②渲染氛圍:通過描繪特定的環境和氛圍,能引發情感共鳴,使讀者更加投入地體驗作品。③刻畫人物:展示人物在特定環境下的行為和心理活動,烘托人物心情,有助于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④推動情節:場盤描寫可以作為情節發展的載體,通過人物在不同場景中的互動和沖突,推動故事向前發展⑤深化主題:通過對特定場錄的描繪,可以傳達作品的上題思想,使作品具有更深刻的內輛。場面描寫和環境描寫的區別:場面描寫側重關注的是人物或者事物的活動狀況:環境指寫側重于人或物發生活動區域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3)人物通訊(“以事見人”+“以言見人”)人物通訊的關鍵是抓住人物的特點,揭示出具有鮮明個性特征的人物的情懷和思想境界。要求寫作中既見事,又見人,通過典型事例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常見的寫法有:①通過矛盾沖突表現人物的思想境界②通過人物的行動、對話等表現人物活生生的性格特征③通過細節描寫、心理刻畫等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人物形象分析角度①從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等方面入手。直接決定人物的言行,影響人物的形象、性格②從塑造手法入手。通過小說對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心理等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進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特征。③從情節入手。根據情節的發展,分析人物的個性,鑒賞人物的性格。④從環境入手。人物的成長變化、人物形象的形成與社會環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什么樣的典型環境塑造什么樣的典型性格。⑤從人物關系入手。許多小說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個,這就要求我們準確分析幾個人物之間的關系,確定主次,從他們之間的復雜關系之小,把據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⑥從作者和作品人物的議論評價入手。作者的評論或其他人物的評價,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體現。3.考題示例(1)(2018年全國1卷《趙一曼女士》)9.小說中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這種敘述方式有哪些好處 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答案示例:①既能表現當代人對趙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現趙一曼精神的當下意義,使主題內蘊更深刻;②可以拉開時間距離,更加全面地認識英雄,使人物形象更加立體;③靈活使用文獻檔案,與小說敘述相互印證,使藝術描寫更真實。(2)2019年全國Ⅱ卷《小步舞》9.小說中的盧森堡公園苗圃在情節發展中有重要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結合作品簡要分析。(6分)答案示例:①故事切入自然。“我”不太喜歡喧鬧,而老舞蹈師又天天來這里,兩人相遇才有可能,以此切入故事,自然而不做作。②有利于情節的集中與展開。苗圃既是表演的舞臺,也是人生的舞臺。③使故事有余味。苗圃鏟平了,故事自然結束,但主人公怎樣了,讓人牽掛。(3)(2022年全國甲卷《支隊政委》)老胡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結合文本一簡要分析。(6分)答案示例:①意志堅強:為了繼續戰斗,能夠忍受常人難以忍受的痛苦。②處事果斷:一旦決定“手術”,堅決實施。③善于做思想工作:為了說服戰友,或說理、或命令、或請求,切實有效。(四)《在民族復興的歷史豐碑上》1、學習提示作者并沒有按照常見的時間順序展開全文,而是將_____________________融為一體,站在全局的高度,以方方面面的事實為基礎,帶領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去認識和理解這場抗疫斗爭,領略新時代偉大抗疫精神。閱讀時要注意梳理各部分的主要內容,看看作者是如何進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綜合報道的。這篇通訊主要運用綜合敘述的方式,沿著內在思路,概述大量的人和事,并發掘其中的意義與價值,這就使得文章兼具___________之美;在敘述中,運用_________________的語句表達觀點和情感, ,使文章不僅_____________,還具有一種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力量。閱讀時要注意體會這樣的寫法。2必備知識:使用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1)積累常見修辭手法的作用(2)答題思路:①準確辨別修辭手法②分析修辭手法的構成③結合具體語境談作用3、考題示例(2022·新高考Ⅰ卷)奕恩杰從導彈研究的技術員到中國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經歷過各種各樣的失敗,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裝置出現問題,小到一個插頭插錯了,這些失敗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多少個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著接下來的工作更加艱苦卓絕,意味著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間換了賽道,奕恩杰認為:失敗也是在給我們上課,當問題一一解決的時候,成功就在我們前面。20.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使用了設問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其表達效果。(4分)答案示例:①設問。先用“失敗意味著什么”提問,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請注意、引導思考、強化回答內容的效果。②排比。連用三個“意味著……”語句,形式整齊,節奏感強,把失敗帶來的嚴重后果有層次地表達出來。單元研習任務一.《 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這篇講話,觀點鮮明,態度堅決,鏗鏘有力,表現出毛澤東的豪情、自信和睿智。文中運用了較多表示強調的詞語(如“決無”“必然”“從來”等)和判斷句(如“我們的會議是一個全國人民大團結的會議”等)來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朗讀全文,體會這些詞語和句式的表達效果。1.必備知識及考題示例見課文《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二.本單元的作品,既抒發了深沉的情感,又表現出理性的思考。選擇一篇最能體現這一特點的作品,體會作者是如何將感情抒發與理性表達結合在一起的,進行小組研討。1.必備知識:“情”“理”相融①從詞語角度融情于理:如形容詞、感彩強烈的名詞、表示強調的詞語、精確的數據等。②從句式角度:如感嘆句、判斷句、設問句等。③從寫作手法角度:如排比、象征、一語雙關、引用、對比、場面描寫與細節記錄等。④從表達方式的角度:綜合使用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2.考題示例(山東省德州市2023-2024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5.兩則材料,既抒發了深沉的情感,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性。請簡要分析其感情抒發與理性表達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6分)答案示例:①運用綜合敘述的方式,概述人和事,發掘其中的意義和價值,具有感染力和深刻性;②在文中運用名言、詩句和格言式的句子,使文章說服力強,予人啟示;③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和恰當貼切的詞語,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深刻的道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