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世界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分布:★描圖填圖 ·圈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2的地區。 (1)表示方式:人口疏密程度用 表示。(2)人口稠密區與人口稀疏區。人 口 分 布 分 布 成 因特點 分布地區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主要分布在 人口 稠密區 優越,農業發展較早亞洲南部工業發展較早,北美洲東部人口 稀疏區 沙漠地區 極端雨林地區 氣候高緯度地區 終年高原、山區 地勢【易錯易混】 人口密度與人口數量的關系人口密度表示一個地區人口的疏密程度。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多少,取決于人口密度的大小和區域面積的大小。2.人口問題:二、人類的聚居地——聚落1.聚落的分類:聚落類型 聚落規模 生 產 活 動鄉村 一般從事耕作、放牧、捕魚等生產活動城市 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2.聚落與自然環境:(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 、土壤肥沃、自然資源豐富、 、地形平坦等。(2)聚落的分布。密集區 一些 地區或河口、沿海地區稀疏區 地區(3)聚落的形態。狀 平原地區聚集的聚落狀 沿河流、山麓、谷地分布的聚落【考點一】人口1.人口問題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主要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而人口增長緩慢的問題主要出現在發達國家和地區。2.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條件(地形、氣候等)、經濟發展水平和開發歷史長短等因素。(1)自然條件優越地區:例如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氣候溫暖濕潤,海拔較低,地面平坦,適合人類居住生活。同時,由于自然條件優越,也是人類最早發展種植業的地區,開發歷史悠久,養育了眾多人口。(2)經濟發達地區:例如歐洲西部和北美洲東部地區是最早發展工業的地區,是目前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人口稠密。【典題示范】 (2024·青海學業考)人口密度能夠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它是指一定時期內,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分析一個大洲、地區人口密度往往要從自然環境和歷史、社會經濟條件等方面入手。圖1為世界局部人口密度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1.圖中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正確的是( )A.氣候溫和,水旱災害少B.科技先進,發達國家多C.歷史悠久,農業基礎好D.經濟發達,跨洲移民多2.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可能會產生相應的人口問題。下列選項與圖2內容相符合的是( )A.①—就業困難 ②—鼓勵生育B.①—資源短缺 ②—控制人口數量C.①—住房緊張 ②—鼓勵生育D.①—兵源不足 ②—控制人口數量【解題指南】1.會讀圖。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是歷史悠久,農業基礎好;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以季風氣候為主,雨熱同期,水旱災害嚴重;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以中國、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為主,發達國家較少,經濟不是很發達。2.會分析。一個地區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會產生人口問題。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會給環境、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更大壓力,產生就業困難、饑餓貧困、居住條件差、交通壓力增大等社會問題,可以采取控制人口數量的措施。【考點二】聚落1.人口和聚落的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可以概括為“三多”“三少”,如下表所示。項目 三 多 三 少人口與聚落的分布 平原多 熱帶雨林少降水適中、氣候適宜的中低緯沿海多 惡劣的氣候區少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多 崎嶇的高原山區少2.傳統民居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地 區 北極地區 西亞、北非 東南亞 黃土高原傳統民居自然現象 氣候寒冷 炎熱干燥、多風沙 高溫多雨 降水較少,黃土深厚且直立性強3.聚落形態及影響因素:影 響 因 素 聚 落 形 態平原地區 團塊狀且規模較大,易發展為城市山谷地區 條帶狀且規模較小沙漠地區 點狀或帶狀,集中在綠洲上河流、鐵路沿線 線狀,沿鐵路或河流分布,易發展為城市【典題示范】 (2024·甘肅學業考節選)讀東南亞部分區域圖(圖1)和蘇門答臘島傳統民居圖(圖2),完成1、2題。1.蘇門答臘島村鎮的分布特點是( )A.全島均勻分布B.多分布在沼澤地C.多分布在西部山區D.沿海、沿河流分布2.聚落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產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結構等無不深深打上自然環境的烙印。蘇門答臘島傳統民居的建筑結構是為了適應當地( )A.干旱少雨的氣候B.高溫多雨的氣候C.寒冷干燥的氣候D.多風沙的環境【解題指南】1.會讀圖。蘇門答臘島上的村鎮分布的特點是沿河、沿海分布,沿河沿海地區地勢平坦,交通便利。2.巧分析。蘇門答臘島位于馬來群島,氣候主要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當地居民多建雙層的高腳屋,既隔熱又便于雨水的下泄。 (2023·赤峰學業考)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總數突破80億。如圖為世界人口分布和各大洲或地區人口數(2020年)、平均人口增長率(2015-2020年)。讀圖,完成1、2題。1.符合各大洲人口增長和人口分布特點的是( )A.亞洲增長速度最快 B.非洲人口數量最多C.均有常住人口 D.人口分布不均2.世界人口從70億到80億僅用11年時間,人口增長過快可能出現的問題有( )①資源短缺問題 ②增加就業機會③環境污染嚴重 ④交通堵塞加劇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3·河南學業考)人口分布受多種因素影響。一個地區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都會成為人口問題。下圖為南美洲人口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3.南美洲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部 B.內陸地區C.東南部 D.河流沿岸4.影響甲區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礦產C.河流 D.氣候5.乙區域可能出現的人口問題有( )①勞動力短缺②交通壓力增大③居住條件差④國防兵源不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煙臺學業考)60歲以上人口撫養比越高,人口老齡化越嚴重,下面是聯合國對世界及部分國家60歲以上人口撫養比預測圖。據圖完成6、7題。6.據圖歸納60歲以上人口撫養比( )①圖中各國都呈增長趨勢②日本始終最高③美國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④2100年比2050年增長幅度最小的是中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為緩解人口出現如圖所示的趨勢性變化帶來的問題,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鼓勵生育B.完善養老服務設施C.提倡提前退休D.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2023·福建學業考)古徽州是我國傳統村落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之一。下圖示意古徽州傳統村落的分布,據此回答8、9題。8.古徽州傳統村落的主要分布特點是( )A.沿山脈分布 B.沿河流分布C.集中于南部 D.均勻分布9.古徽州傳統村落保存完整度高,以下表述其主要原因的是( )A.資源豐富 B.土壤肥沃C.地形封閉 D.氣候濕潤 (2023·煙臺學業考)喜歡旅游的小明在我國某地看到一種傳統民居——“蠔宅”。當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紅糖、黃泥等材料攪拌均勻,把蠔殼整齊地粘在墻上。這種“蠔宅”結實耐用,防潮降溫,不怕蟲蛀。據此完成10~12題。10.最初建造“蠔宅”時( )①當地是鄉村②當地是城鎮③當地居民大多從事工業生產④當地居民大多從事海洋漁業生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根據“蠔宅”的建筑特點,推測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是( )①以高原為主②以沙漠景觀為主③氣候濕熱④動植物種類較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原住居民設計和建造“蠔宅”時,需要重點關注的自然災害是( )①臺風 ②寒潮③干旱 ④滑坡和泥石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2023·江西學業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澳大利亞最新人口普查數據反映,該國人口出生率和勞動力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齡化加重。對此,有人口專家建議放寬移民政策,吸納海外移民。下圖示意澳大利亞氣候和主要城市分布。(1)從南、北半球看,澳大利亞位于 半球;根據發展水平差異,屬于 國家。(2)澳大利亞城市主要分布在 ,試簡析原因 。(3)若專家建議被采納,會對澳大利亞人口方面帶來哪些有利影響 14.(2024·湖北學業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傳承磚雕技藝 賡續民族文化【就地取材 技興于踐】 傳統手工磚雕是指青磚上雕刻有動物、植物、文字和花紋等圖案的建筑裝飾材料。傳統手工磚的制作需要采集細膩的泥沙并入窯燒制。山西傳統手工磚雕技藝在全國獨樹一幟。圖1示意山西部分磚雕建筑遺址分布,圖2為山西磚雕建筑景觀圖。(1)磚雕建筑遺址附近地區主要臨近 ,地形相對平坦,泥沙沉積量較 ,原材料豐富,能夠就地取材。(2)山西古代經濟中心較多,房屋建造對手工磚雕的市場需求量較 ,催生了大量手工磚雕藝人。【因時而變 技藝演替】 四十多年前,太原和晉中等地,幾乎每家都有小磚窯,后因環境問題小磚窯陸續關停。同時隨著時代發展,工藝、技術和建筑材料等因素不斷發生變化,山西傳統手工磚雕市場逐漸縮小。(3)請推測山西傳統手工磚雕市場逐漸縮小的主要原因。(至少答兩點) 【文化傳承 任重道遠】 山西傳統手工磚雕藝術成就高,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技藝的瑰寶。保護傳統手工藝術和產業任重道遠。(4)請為山西傳統手工磚雕產業振興提出合理建議。 跟蹤診斷、階段測評,請使用“高效提分作業”“階段質量檢測(一)”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一、世界的人口1.世界人口的分布:★描圖填圖 ·圈出人口密度大于100人/km2的地區。 (1)表示方式:人口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2)人口稠密區與人口稀疏區。人 口 分 布 分 布 成 因特點 分布地區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的平原地區和沿海地區 人口 稠密區 亞洲東部 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較早亞洲南部歐洲西部 工業發展較早,經濟發達北美洲東部人口 稀疏區 沙漠地區 極端干旱雨林地區 氣候濕熱高緯度地區 終年嚴寒高原、山區 地勢高峻【易錯易混】 人口密度與人口數量的關系人口密度表示一個地區人口的疏密程度。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多少,取決于人口密度的大小和區域面積的大小。2.人口問題:二、人類的聚居地——聚落1.聚落的分類:聚落類型 聚落規模 生 產 活 動鄉村 較小 一般從事耕作、放牧、捕魚等生產活動城市 較大 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工作2.聚落與自然環境:(1)聚落形成與發展的有利條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2)聚落的分布。密集區 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區或河口、沿海地區稀疏區 高山、荒漠地區(3)聚落的形態。團塊狀 平原地區聚集的聚落條帶狀 沿河流、山麓、谷地分布的聚落【考點一】人口1.人口問題與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人口增長過快的問題主要出現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而人口增長緩慢的問題主要出現在發達國家和地區。2.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影響人口分布的因素主要有自然條件(地形、氣候等)、經濟發展水平和開發歷史長短等因素。(1)自然條件優越地區:例如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區,氣候溫暖濕潤,海拔較低,地面平坦,適合人類居住生活。同時,由于自然條件優越,也是人類最早發展種植業的地區,開發歷史悠久,養育了眾多人口。(2)經濟發達地區:例如歐洲西部和北美洲東部地區是最早發展工業的地區,是目前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人口稠密。【典題示范】 (2024·青海學業考)人口密度能夠反映人口分布的疏密程度,它是指一定時期內,單位面積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數。分析一個大洲、地區人口密度往往要從自然環境和歷史、社會經濟條件等方面入手。圖1為世界局部人口密度分布圖,讀圖,完成1、2題。1.圖中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正確的是(C)A.氣候溫和,水旱災害少B.科技先進,發達國家多C.歷史悠久,農業基礎好D.經濟發達,跨洲移民多2.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可能會產生相應的人口問題。下列選項與圖2內容相符合的是(B)A.①—就業困難 ②—鼓勵生育B.①—資源短缺 ②—控制人口數量C.①—住房緊張 ②—鼓勵生育D.①—兵源不足 ②—控制人口數量【解題指南】1.會讀圖。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人口密度大,其原因是歷史悠久,農業基礎好;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以季風氣候為主,雨熱同期,水旱災害嚴重;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以中國、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為主,發達國家較少,經濟不是很發達。2.會分析。一個地區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人口增長過快或過慢,都會產生人口問題。人口數量過多,增長過快,會給環境、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更大壓力,產生就業困難、饑餓貧困、居住條件差、交通壓力增大等社會問題,可以采取控制人口數量的措施。【考點二】聚落1.人口和聚落的分布與自然條件的關系:可以概括為“三多”“三少”,如下表所示。項目 三 多 三 少人口與聚落的分布 平原多 熱帶雨林少降水適中、氣候適宜的中低緯沿海多 惡劣的氣候區少河流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多 崎嶇的高原山區少2.傳統民居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地 區 北極地區 西亞、北非 東南亞 黃土高原傳統民居自然現象 氣候寒冷 炎熱干燥、多風沙 高溫多雨 降水較少,黃土深厚且直立性強3.聚落形態及影響因素:影 響 因 素 聚 落 形 態平原地區 團塊狀且規模較大,易發展為城市山谷地區 條帶狀且規模較小沙漠地區 點狀或帶狀,集中在綠洲上河流、鐵路沿線 線狀,沿鐵路或河流分布,易發展為城市【典題示范】 (2024·甘肅學業考節選)讀東南亞部分區域圖(圖1)和蘇門答臘島傳統民居圖(圖2),完成1、2題。1.蘇門答臘島村鎮的分布特點是(D)A.全島均勻分布B.多分布在沼澤地C.多分布在西部山區D.沿海、沿河流分布2.聚落是人類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產物,其房屋的建筑材料、建筑結構等無不深深打上自然環境的烙印。蘇門答臘島傳統民居的建筑結構是為了適應當地(B)A.干旱少雨的氣候B.高溫多雨的氣候C.寒冷干燥的氣候D.多風沙的環境【解題指南】1.會讀圖。蘇門答臘島上的村鎮分布的特點是沿河、沿海分布,沿河沿海地區地勢平坦,交通便利。2.巧分析。蘇門答臘島位于馬來群島,氣候主要屬于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當地居民多建雙層的高腳屋,既隔熱又便于雨水的下泄。 (2023·赤峰學業考)2022年11月15日,世界人口總數突破80億。如圖為世界人口分布和各大洲或地區人口數(2020年)、平均人口增長率(2015-2020年)。讀圖,完成1、2題。1.符合各大洲人口增長和人口分布特點的是(D)A.亞洲增長速度最快 B.非洲人口數量最多C.均有常住人口 D.人口分布不均2.世界人口從70億到80億僅用11年時間,人口增長過快可能出現的問題有(D)①資源短缺問題 ②增加就業機會③環境污染嚴重 ④交通堵塞加劇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 (2023·河南學業考)人口分布受多種因素影響。一個地區人口數量過多或過少,都會成為人口問題。下圖為南美洲人口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3~5題。3.南美洲人口集中分布在(C)A.北部 B.內陸地區C.東南部 D.河流沿岸4.影響甲區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D)A.地形 B.礦產C.河流 D.氣候5.乙區域可能出現的人口問題有(C)①勞動力短缺②交通壓力增大③居住條件差④國防兵源不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4·煙臺學業考)60歲以上人口撫養比越高,人口老齡化越嚴重,下面是聯合國對世界及部分國家60歲以上人口撫養比預測圖。據圖完成6、7題。6.據圖歸納60歲以上人口撫養比(A)①圖中各國都呈增長趨勢②日本始終最高③美國一直低于世界平均水平④2100年比2050年增長幅度最小的是中國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7.為緩解人口出現如圖所示的趨勢性變化帶來的問題,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C)A.鼓勵生育B.完善養老服務設施C.提倡提前退休D.提高勞動生產效率 (2023·福建學業考)古徽州是我國傳統村落保存最完整的區域之一。下圖示意古徽州傳統村落的分布,據此回答8、9題。8.古徽州傳統村落的主要分布特點是(B)A.沿山脈分布 B.沿河流分布C.集中于南部 D.均勻分布9.古徽州傳統村落保存完整度高,以下表述其主要原因的是(C)A.資源豐富 B.土壤肥沃C.地形封閉 D.氣候濕潤 (2023·煙臺學業考)喜歡旅游的小明在我國某地看到一種傳統民居——“蠔宅”。當地原住居民就地取材,用灰、熟糯米、紅糖、黃泥等材料攪拌均勻,把蠔殼整齊地粘在墻上。這種“蠔宅”結實耐用,防潮降溫,不怕蟲蛀。據此完成10~12題。10.最初建造“蠔宅”時(B)①當地是鄉村②當地是城鎮③當地居民大多從事工業生產④當地居民大多從事海洋漁業生產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根據“蠔宅”的建筑特點,推測當地的自然環境特點是(B)①以高原為主②以沙漠景觀為主③氣候濕熱④動植物種類較多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原住居民設計和建造“蠔宅”時,需要重點關注的自然災害是(D)①臺風 ②寒潮③干旱 ④滑坡和泥石流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3.(2023·江西學業考)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問題。 澳大利亞最新人口普查數據反映,該國人口出生率和勞動力人口比重下降,人口老齡化加重。對此,有人口專家建議放寬移民政策,吸納海外移民。下圖示意澳大利亞氣候和主要城市分布。(1)從南、北半球看,澳大利亞位于南半球;根據發展水平差異,屬于發達國家。(2)澳大利亞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試簡析原因氣候適宜;海運便利;經濟發展水平高。(3)若專家建議被采納,會對澳大利亞人口方面帶來哪些有利影響 答:緩解人口老齡化;增加勞動力人口比重。14.(2024·湖北學業考)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傳承磚雕技藝 賡續民族文化【就地取材 技興于踐】 傳統手工磚雕是指青磚上雕刻有動物、植物、文字和花紋等圖案的建筑裝飾材料。傳統手工磚的制作需要采集細膩的泥沙并入窯燒制。山西傳統手工磚雕技藝在全國獨樹一幟。圖1示意山西部分磚雕建筑遺址分布,圖2為山西磚雕建筑景觀圖。(1)磚雕建筑遺址附近地區主要臨近河流,地形相對平坦,泥沙沉積量較大,原材料豐富,能夠就地取材。(2)山西古代經濟中心較多,房屋建造對手工磚雕的市場需求量較大,催生了大量手工磚雕藝人。【因時而變 技藝演替】 四十多年前,太原和晉中等地,幾乎每家都有小磚窯,后因環境問題小磚窯陸續關停。同時隨著時代發展,工藝、技術和建筑材料等因素不斷發生變化,山西傳統手工磚雕市場逐漸縮小。(3)請推測山西傳統手工磚雕市場逐漸縮小的主要原因。(至少答兩點)答:小磚窯污染環境;現代工藝、技術和建筑材料的不斷發展。【文化傳承 任重道遠】 山西傳統手工磚雕藝術成就高,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技藝的瑰寶。保護傳統手工藝術和產業任重道遠。(4)請為山西傳統手工磚雕產業振興提出合理建議。答:要大力宣傳磚雕文化;結合現代科技不斷進行創新;打造品牌文化等。跟蹤診斷、階段測評,請使用“高效提分作業”“階段質量檢測(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 - 學生版.docx 第四章 居民與聚落.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