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單元檢測試卷(一)(滿分:100分) 一、選擇題(每題3分,共48分)1.有人將全世界最古老的文字排列座次(如圖)。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這些文字( )第一把交椅 第二把交椅 第三把交椅(楔形文字) (古埃及圣書字) (甲骨文)A.得到了不斷改進和完善 B.具有較強的象形表意性C.顯示出大河文明的輝煌 D.適應了商業發展的需要2.在古代社會,兩河流域政權需要強大的國家機器,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在位時神化王權;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強調社會分工;希臘城邦中的雅典,形成了民主政治。埃及和兩河流域文明中,官員和祭司掌握司法權;希臘和羅馬則實現了司法和行政分離。總體而言,上述歷史現象說明( )A.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點 B.大河是古代文明的搖籃C.古代希臘文明最為先進 D.古代文明之間相互借鑒3.(2024·保定高一期末)尼羅河在埃及被稱為“水的原始頌歌”;印度河和恒河打開了古印度文明之門,被稱為“永恒的涅槃”;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孕育了古巴比倫文明,被譽為“世界文明的搖籃”;奔騰不息的黃河,成就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這些可以用來說明( )A.世界文明呈現出交融特征 B.自然環境決定文明特征C.人類文明產生具有相似性 D.農耕文明擁有擴張潛能4.(2024·蘇州高一階段練習)《漢謨拉比法典》規定:如果打破房子的墻壁,強行進入住宅偷竊,偷竊者必須在那個洞前處以死刑和埋葬;如果有人開挖溝渠以澆灌田地,不小心淹沒了鄰居的田,則他將賠償鄰居小麥作為損失。這些規定表明該法典( )A.強調對階級間矛盾的調和 B.注重對私有財產的保護C.遵循同態復仇的法律原則 D.維護了全體民眾的利益5.(2024·洛陽高一階段練習)一座公元前2900年前后的古埃及墓葬里,記載了墓主梅騰曾被“陛下”任命為:食品倉庫的首席書吏和財產監督、克索伊斯州初級法官、王家亞麻的監督、田地首長、南部柏爾克達州首長、德普州州尹、宮廷首長等職務。這反映出當時古埃及( )A.已初步實現了國家的統一 B.形成原始狀態的官僚系統C.存在嚴格的社會等級制度 D.法老集政權與神權于一身6.(2024·廣州高一期末)荷魯斯是古代埃及的天空、戰爭和狩獵之神。如圖為制作于公元1—3世紀的荷魯斯塑像。該塑像可用來印證( )A.自然環境影響早期文明B.古代埃及的農業生產C.農耕文明具有擴張潛能D.古代文明的交流融合7.(2024·沈陽高一階段練習)如圖為古印度犍陀羅藝術(又稱希臘式佛教藝術)的典型代表,佛像面容呈橢圓形,眉目端莊,鼻梁高而長,頭發呈波形并有頂髻,身披希臘式大褂。這體現了古代( )A.民族的交融 B.文化的沖突C.雕像的精美 D.文明的交流8.早期希臘的歷史就是一部遷徙和移民史。移居海外的古希臘人出于防衛的需要,通常是筑城而居形成城邦。在此過程中,城邦不斷分裂擴張,第一代殖民城市成為母邦,以其為基礎,再形成無數子邦。下列關于古希臘城邦的描述不正確的是( )A.小國寡民,往往以一個城市為中心B.信仰相同,語言風俗習慣基本一致C.上下統屬,逐漸形成君主專制政體D.文化中心,富含民主意識科學精神9.(2024·成都階段練習)古希臘曾在周邊建立了139個殖民城邦,形成了一個包括南歐、西歐、西亞、北非的大希臘世界。在擴張中,子邦往往采用母邦的憲政制度,在經濟、宗教、文化上保持聯系,但并無隸屬關系。據此可知,古希臘的殖民擴張( )A.加速了希臘半島統一 B.推廣了城邦自治體制C.消除了公民內部矛盾 D.促成民主政治的形成10.公元前8世紀,亞述帝國對外擴張時,每占領一個地區,便要索取大量的鐵,之后發展到自己開采并冶煉鐵礦。這一做法( )A.保證了亞述軍隊的先進性 B.促使亞述帝國進入農耕時代C.首次實現了兩河流域的統一 D.使亞述帝國縱橫馳騁兩千年11.據歷史文獻記載,波斯帝國建立了以波斯波利斯-蘇薩之間的主干道為核心、覆蓋帝國全境的御道網絡。其中,呼羅珊大道成為波斯帝國與中亞、南亞交通的主干道,它與穿越美索不達米亞前往敘利亞的傳統亞述商路聯結,構成了陸上絲綢之路西段的主干道。這表明波斯帝國的道路建設( )A.繼承了亞歷山大帝國的遺產 B.便利了東西方之間的交流C.服務于對外軍事征服的需要 D.開辟了亞非之間的新商路12.(2024·合肥高一階段練習)如圖為古代世界的帝國疆界示意圖,在該帝國統治下( )A.迎來著名的希臘化時代 B.首次地跨亞非歐三大洲C.基督教興起且影響力擴大 D.形成輝煌的古巴比倫文明13.如圖為公元前3世紀中葉建立在今阿富汗一帶的巴克特里亞王國的金幣。金幣一面為塞琉古王國安條克二世的頭像,另一面為正猛擲雷電的古希臘宙斯神像。該金幣可用于說明( )A.亞歷山大東征對文化的影響 B.希臘文化中心的東移C.希臘政治制度在中亞的移植 D.東西方貿易的繁榮程度14.(2024·南通階段練習)54-68年,羅馬帝國的六大莊園共占有非洲行省一半的土地,這些土地分別掌握在六個大地主手中。隨后這種制度在各行省蔓延開,帝國最終被分成了一個個封地。這反映出( )A.羅馬推行封君封臣制 B.奴隸與奴隸主的矛盾激化C.帝國存在衰敗的隱憂 D.農業家庭式勞作蓬勃發展15.圖一、圖二分別為在新疆出土的古羅馬紡織品圖和在羅馬出土的漢代絲綢圖。這反映了古代( )圖一 圖二A.東西方存在經貿聯系 B.羅馬帝國與漢朝官方交流頻繁C.羅馬絲織業長期發達 D.羅馬開辟了通往漢朝的絲綢之路16.(2024·遵義高一期中)右圖所示是公元114年左右建于羅馬圖拉真廣場的圖拉真紀功柱,這種建紀功柱的做法源于古希臘,他們用直立的柱子來記載重大事件。而圖拉真紀功柱上的螺旋描述浮雕代表著羅馬人杰出的創新。這一建筑( )圖拉真紀功柱A.表現了羅馬的希臘化傾向B.體現了不同文明的交流發展C.彰顯出希臘羅馬交流頻繁D.反映了羅馬民主政治的繁榮二、非選擇題(共52分)17.(15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第一編 農業文明時代第一章 古代西亞文明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第三章 古代印度文明第四章 古代中華文明第五章 第六章 古代羅馬文明……——摘編自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新石器時代的人們放棄了他們舊石器時代前輩們的游蕩生活,轉而在農田附近永久定居下來。剩余的糧食使得一些人可以把他們的時間和才智集中在自己的專業上,從而脫離了糧食生產。個人可以用糧食或手工制品來換購寶石、珠寶和其他貴重物品。慢慢地,稠密的人口、專業的勞動和復雜的社會關系,一起促成產生了一種全新的社會組織——城市。生活在農業社會的人們必須懂得季節的變換,他們逐漸積累起天地關系的知識,并向精確的歷法邁出了第一步。新石器時代的神不僅有類似舊石器時代的維納斯式的形象,還有與生命周期、死亡和再生相關的神靈。——摘編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1)對材料一目錄空缺部分予以補充,并說明理由。(8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分析原始農業的出現對社會文化的重大影響。(7分)18.(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從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差不多1 000年的時間里,蘇美爾人建立了一個又一個城邦……這些城邦也支配著美索不達米亞的公共事務。蘇美爾城邦的政府會組織建造大型的公共設施。宮殿、神廟和抵御外敵的高墻出現在蘇美爾的城市中,全部工作都由吉爾伽美什這樣的領袖來組織和協調完成。神話中就曾提到吉爾伽美什在烏魯克建造城墻和神廟的事跡……比建筑物更為重要的是灌溉系統,它支撐著農業生產與城市社會。隨著人口的增加,蘇美爾人擴大了蓄水池和水渠的灌溉網絡。材料二 下圖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畫。這位祭司大約生活在公元前15世紀,壁畫描繪了埃及南部的農民犁地并播種的情形。——以上材料均摘編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齊格勒《新全球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兩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政治特征。(4分)(2)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如何理解在兩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為重要的是灌溉系統”?(4分)(3)比較材料一、二,說明兩河流域的早期文明與古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4分)19.(2024·海東高一期末)(13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代政府和漢代有所不同,若以現在的話來說,即漢代宰相是采用領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則采用委員制。換言之,漢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國行政大權,而唐代則把相權分別操掌于幾個部門,由許多人來共同負責,凡事經各部門之會議而決定。漢朝只有一個宰相,但遇政府有大政事,亦常有大會議,這是皇帝、宰相和其他廷臣的會議。唐代則把相權劃分成幾個機關,這幾個機關便需常開會議,來決定政府一切最高政令。漢代宰相下有副宰相、御史大夫,我們也可說,宰相掌握的是行政權,御史大夫掌握的是監察權。唐代宰相共有三個衙門,當時稱為三省:一曰中書省,二曰門下省,三曰尚書省。此三省職權會合,才等于一個漢朝的宰相,而監察權還并不在內。——摘編自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材料二 在此期間(公元前8世紀至前6世紀),雅典人發展成為一個完全不同類型的社會。同其他城邦的希臘人一樣,他們最初是實行君主政體,以后讓位于由九個執政官主持的寡頭政治。這九個執政官是主要執政官,全部屬于貴族。不過,和斯巴達大不相同的是,雅典后來朝民主化方向發展。急速發展的貿易創造出一個強有力的中產階級,他們同失去產業的農民聯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正如伯利克里所言:“我們的政體的確可以稱為民主政體,因為行政權不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數人手中。”——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述漢代和唐代宰相制度的差異。(4分)(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中國漢唐時期和古代雅典的政治體制在本質上的不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種不同產生的原因。(9分)20.(2024·長沙高一期末)(12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文化蘊含了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中所創造的一切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人類創造了文化,文化又影響重塑了我們。慢慢流淌的世界長河中,衍生出多姿多彩的文化浪花。不同的國家、地域和民族,在風土人情、生活方式、文化藝術、價值觀念、思維習慣等方面呈現出多樣性和差異性。甚至在同一區域的歷時性發展中,文化的階段性表現也都不盡相同。但這并不意味著各個文化之間是隔絕的、斷裂的,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交通的改善都給文化的傳播延承提供了契機。不同風貌的地域文化支流交匯,才可成就“世界文化的長河”。——摘編自孫旭《文化交融的美麗結晶》提取材料中一個觀點,并結合世界古代史相關知識加以闡述。(要求:觀點明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嚴密)答案精析1.C [根據材料可知,古巴比倫、古埃及和古代中國都屬于大河文明,圖中古老的文字顯示出大河文明的輝煌,C項正確;材料中三種文字并無繼承發展的關系,因此無法說明得到改進和完善,排除A項;楔形文字表意,但不具有較強的象形特征,排除B項;材料中的文字適應了農業發展的需要,排除D項。]2.A [據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在古代社會,不同的地區孕育出不同的文明,且各個文明有各自的特色,說明古代文明具有多元特點,A項正確;古代文明有大河和海洋文明,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文明的多元性,不能得出古代希臘文明最為先進,排除C項;從材料中可以看出文明的多元性,但無法得出文明之間的交流,排除D項。]3.C4.B [材料中《漢謨拉比法典》的規定都體現了對私有財產的保護,B項正確;材料中并沒有強調對貴族和平民、奴隸和奴隸主矛盾的調和,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體現同態復仇的懲罰措施,排除C項;《漢謨拉比法典》作為奴隸社會的法律,維護了奴隸主階級的利益,排除D項。]5.B [據材料可知,古埃及已有一系列的官職,體現了形成原始的官僚系統,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國家統一,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強調各官職之間存在等級差別,排除C項;材料中沒有體現法老的權力,排除D項。]6.D [古代埃及的天空、戰爭和狩獵之神荷魯斯外披羅馬托加,內著鎧甲,腳穿羅馬鞋,體現了古代文明的交流融合,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自然環境對文明的影響,排除A項;材料不涉及古埃及農業生產信息,排除B、C項。]7.D [根據“身披希臘式大褂”可得出古代印度的文明受到古希臘文明的影響,反映出文明間的交流,D項正確;材料沒有提及民族關系的變化,排除A項;材料體現的是文化融合,而不是文化沖突,排除B項;雕像的精美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項。]8.C [古希臘多數城邦實行民主政治,不是上下統屬的君主專制政體,故C項錯誤,符合題意;古希臘城邦往往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圍的一些村落,故A項不符合題意;古希臘城邦信仰相同,語言風俗習慣基本一致,故B項不符合題意;古希臘城邦是文化中心,富含民主意識科學精神,故D項不符合題意。]9.B [材料信息體現的是希臘早期的海外殖民運動促進了希臘文化的傳播,推廣了城邦的自治體制,B正確;當時的希臘半島處于城邦林立的狀態,A排除;C說法過于絕對,排除;D與材料無關,排除。]10.A [亞述帝國是武力擴張的國家,要想擴張便要建立強大的軍隊,這就需要有先進的軍事裝備,因此亞述帝國索取大量的鐵,并自己開采和冶煉鐵礦,其目的是用鐵制的武器和盔甲武裝軍隊,保持軍隊的先進性,故A項正確。]11.B [根據材料“構成了陸上絲綢之路西段的主干道”可知,波斯帝國道路溝通中亞、南亞以及溝通陸上絲綢之路西段,有利于東西方之間的交流,B項正確;亞歷山大帝國建立在波斯帝國滅亡后,排除A項;材料中沒有軍事征服的相關信息,排除C項;材料內容與非洲無關,排除D項。]12.B13.A [公元前3世紀中葉,巴克特里亞王國的金幣上鑄有古希臘宙斯神像,體現出巴克特里亞王國受到了希臘文化的影響,A項正確;據材料不能判斷希臘文化中心的東移,排除B項;材料沒有提及政治制度,排除C項;材料不能體現東西方之間的貿易狀況,排除D項。]14.C [羅馬帝國統治時期帶有分裂性質的莊園在各行省蔓延,帝國最終被分成一個個封地,說明帝國存在衰敗的隱憂,C項正確。中世紀西歐推行封君封臣制度,排除A項;奴隸與奴隸主的矛盾激化與材料主旨不一致,排除B項;莊園屬于集體勞作,不屬于家庭式勞作,排除D項。]15.A16.B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羅馬和希臘文明之間存在交流并不斷發展,B項正確;羅馬沒有出現希臘化傾向,說法錯誤,排除A項;紀功柱體現不出希臘羅馬交流頻繁,排除C項;材料沒有涉及民主政治,排除D項。]17.(1)古代希臘文明。理由:古希臘文明是歐洲文化的源頭;古希臘文明對歐洲文化的形成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希臘的政治、哲學、科技等對世界影響較大;古希臘是海洋文明的代表;古希臘文明通過多種方式向外拓展。(2)影響:過上定居生活;私有財產出現;出現社會分工和商品交換;人口膨脹;城市出現;實用科技的發展;宗教神靈的崇拜。18.(1)政治特征:城邦政治盛行;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國家機器;政府承擔管理公共事務的職能。(2)理解:農業是各個城邦賴以生存的支柱,灌溉系統的修建能夠為農業生產提供可靠的保障。(3)共同特征:神廟、祭司等與宗教事務相關的機構或人物在社會生活中具有重要意義;都重視農業生產的發展,都擁有特色的農業生產技術。19.(1)差異:漢代全國行政權由宰相一人掌握,唐代行政權由多人行使;漢代遇有大事,皇帝、宰相和其他廷臣常召開會議,唐代三省經常召開會議決定國家大事;漢代宰相職權大,唐代宰相職權較小。(2)不同:中國漢唐時期是君主專制;雅典經歷了從君主專制到寡頭政治,再到民主政治的變化。原因:漢唐以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為主,雅典工商業發達,對外貿易的發展;漢唐封建地主勢力強大,維護其統治的需要,雅典的中產階層壯大,并聯合平民階層推動政治民主化。20.示例觀點:世界古代不同文化之間并不是斷裂和隔絕的。闡述:人類最初的文明雖然出現在亞非歐大陸的若干地區,相互之間的聯系較少。但古代文明各自的擴展,使不同文明區域相互連接起來,促進了古代不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如西亞的農耕技術,逐步傳到中亞、歐洲和北非一些地區;西亞神話傳入希臘,成為希臘神話重要內容;古代希臘雕塑藝術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古代埃及;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成為今天歐洲幾乎所有字母文字的源頭等。古代中國(漢朝)通過絲綢之路和古羅馬直接進行貿易交流。古代埃及王國、亞述帝國、波斯、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都曾擴張領土,促進了不同地區經濟文化交流和文明的交融。總之,在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不同地區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定程度的聯系和相互影響,文明之間交往的總趨勢不斷加強,呈現出交融發展的態勢。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