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綜合課時8 章末整合 重點突破一、金屬冶煉方法與金屬活潑性關系金屬冶煉方法 電解法 熱還原法 熱分解法 富集法活潑性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d Cu Hg Ag Pt Au方法 選擇 原因 單質 還原性 強弱陽離子 氧化性 弱強還原劑或 特殊措施 直流電 強制提 供電子 H2、CO、 C、Al等 (△或高溫) 加熱 物理富集(或化學方法) 1.下列金屬的冶煉用熱還原法來冶煉的是 ( )A.銀 B.鋁C.鈉 D.鐵2.下列關于金屬冶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WO3受熱能分解,W可用熱分解法制得B.火法煉銅(Cu2S+O22Cu+SO2)中,得到1 mol Cu轉移3 mol電子C.由于Al的活潑性強,故工業上采用電解熔融AlCl3的方法生產AlD.以海水、石灰乳等為原料,經一系列過程制得氧化鎂,用H2還原氧化鎂制得鎂3.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決定了金屬元素的性質、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及冶煉方法。(1)金屬的冶煉一般有下列方法:a.焦炭法b.水煤氣(氫氣和一氧化碳)法c.活潑金屬置換法d.電解法請從上述四種方法中選擇相應的字母填入表中空格:高爐煉鐵 濕法煉銅 鋁熱法煉鉻 工業上冶煉鋁寫出Al與Cr2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銅在地殼中的含量遠低于鋁,但人類利用銅的歷史遠早于鋁,這與古代發生的森林大火有一定的關系,因為人類在大火之后的灰燼中會發現紅色發亮的物質。現在人們認識到,這種物質就是孔雀石[主要成分為Cu2(OH)2CO3,熱穩定性差]在大火中轉化而生成的銅,寫出大火中與銅元素有關的三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二、化學中的“三餾”和“兩裂”1.化學中“三餾”的比較名稱 干餾 蒸餾 分餾原理 隔絕空氣加強熱使物質分解 根據液態混合物中各組分沸點不同進行分離 與蒸餾原理相同產物 混合物 單一組分的純凈物 沸點相近的各組分組成的混合物類型 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2.化學中“兩裂”的比較名稱 定義 目的裂化 在一定條件下,把相對分子質量大、沸點高的烴斷裂為相對分子質量小、沸點低的烴 提高輕質油的產量,特別是提高汽油的產量裂解 在高溫下,使具有長鏈分子的烴斷裂成各種短鏈的氣態烴和少量液態烴 獲得短鏈烴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石油的分餾、裂化、裂解均屬于化學變化B.煤的干餾、氣化、液化均屬于物理變化C.汽油、煤油、柴油、聚乙烯均是純凈物D.石油在加熱和催化劑的作用下可使烴分子重整生成苯、甲苯等有機物2.下列有關石油化工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石油分餾可獲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B.將重油經過裂化可以得到汽油C.石油分餾是物理變化,分餾得到的各餾分仍是多種烴的混合物D.石油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輕質燃料的產量和質量3.從石油和煤中可以得到有機化工生產中需要的眾多原料,如由石油裂解得到的乙烯和由煤干餾得到的苯制聚苯乙烯。生產過程中涉及的反應如下:①CH2==CH2+—→②—→+H2↑③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通過裂解可以從石油中獲得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B.將煤干餾不能直接得到純凈的苯C.制聚苯乙烯的反應①為加成反應,反應②為取代反應D.反應①③的原子利用率都達到了100%三、以資源開發利用為背景的化工微流程1.無機工藝微流程試題結構規律:“主線主產品,分支副產品,回頭為循環”。2.對原料預處理的常用方法(1)研磨——減小固體顆粒的體積,增大固體與液體或氣體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2)水浸——與水接觸反應或溶解。(3)酸浸——與酸接觸反應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屬離子進入溶液,不溶物通過過濾除去。(4)灼燒——除去可燃性雜質或使原料初步轉化,如從海帶中提取碘時灼燒就是為了除去可燃性雜質。(5)煅燒——改變結構,使一些物質能溶解,并使一些雜質在高溫下氧化、分解,如煅燒高嶺土。3.解題思路(1)首尾對比:對比分析原料與目標產物之間的關系,確定原料中需保留的元素(主元素)和需去除的元素(雜質),同時比較物質變化和主要元素化合價的變化。(2)主元素跟蹤:跟蹤主要物質(元素)的轉化形式和轉化方法,即原料→中間物質→目標產物。(3)除雜分析:分析原料中的“雜質”轉化除去過程,分析每一步驟的目的以及反應產物、反應過程。(4)綜合判斷:根據題干信息、流程信息、題中設問信息審題、解題(讀完全題再做題)。 1.以鋁土礦為原料,提取氧化鋁,冶煉鋁的工藝流程如圖,已知濾渣2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鐵、氫氧化鎂,試劑B為氫氧化鈉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試劑A可以是稀硫酸或鹽酸B.加入試劑B除去Mg2+、Fe3+C.濾渣1的主要成分是SiO2D.試劑C為過量鹽酸2.從海帶中提取I2的實驗方案如下。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實驗方案中2次使用到過濾操作B.向濾液中加入雙氧水的作用是將I-氧化為I2C.I-和I+2H+===I2+H2OD.含I2的溶液經3步轉化為I2的懸濁液,其目的是富集碘元素3.工業上用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還有少量的Fe2O3等雜質)提取氧化鋁作冶煉鋁的原料,提取的操作過程如下:(1)Ⅰ和Ⅱ步驟中分離溶液和沉淀的操作為 ,所用到的玻璃儀器是 。 (2)沉淀M中除含有泥沙外,一定還含有 ,固體N是 。 (3)濾液X中,含鋁元素的溶質的化學式為 ,它屬于 (填“酸”“堿”或“鹽”)類物質。 (4)實驗室里常往AlCl3溶液中加入 (填“氨水”或“NaOH溶液”)來制取Al(OH)3。:課后完成 學考真題體驗(八)章末測評驗收卷(八)模塊測評驗收卷(一)(二)(共28張PPT)第三節 環境保護與綠色化學綜合課時 章末整合重點突破8第八章化學與可持續發展一、金屬冶煉方法與金屬活潑性關系二、化學中的“三餾”和“兩裂”目錄CONTENTS三、以資源開發利用為背景的化工微流程一、金屬冶煉方法與金屬活潑性關系對點訓練金屬冶 煉方法 電解法 熱還原法 熱分解法 富集法活潑性 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d Cu Hg Ag Pt Au方法 選擇 原因 單質 還原性 強 弱陽離子 氧化性 弱 強還原劑或 特殊措施 直流電 強制提 供電子 H2、CO、 C、Al等 (△或高溫) 加熱 物理富集(或化學方法)1.下列金屬的冶煉用熱還原法來冶煉的是 ( )A.銀 B.鋁C.鈉 D.鐵解析 銀是不活潑的金屬,一般用熱分解法冶煉,A錯誤;鋁是活潑的金屬,一般用電解法冶煉,B錯誤;鈉是活潑的金屬,一般用電解法冶煉,C錯誤;鐵可以用熱還原法來冶煉,D正確。D2.下列關于金屬冶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WO3受熱能分解,W可用熱分解法制得B.火法煉銅(Cu2S+O2 2Cu+SO2)中,得到1 mol Cu轉移3 mol電子C.由于Al的活潑性強,故工業上采用電解熔融AlCl3的方法生產AlD.以海水、石灰乳等為原料,經一系列過程制得氧化鎂,用H2還原氧化鎂制得鎂解析 WO3受熱不能分解生成對應金屬單質,應該用熱還原法制得,A錯誤;Cu2S+O2 2Cu+SO2中,得到1 mol Cu時被氧化的硫是0.5 mol,轉移0.5 mol×6=3 mol電子,B正確;AlCl3是共價化合物,工業上采用電解熔融氧化鋁的方法生產Al,C錯誤;通過電解熔融氯化鎂來制備鎂,D錯誤。B3.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決定了金屬元素的性質、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及冶煉方法。(1)金屬的冶煉一般有下列方法:a.焦炭法 b.水煤氣(氫氣和一氧化碳)法 c.活潑金屬置換法 d.電解法請從上述四種方法中選擇相應的字母填入表中空格:a高爐煉鐵 濕法煉銅 鋁熱法煉鉻 工業上冶煉鋁 ccd寫出Al與Cr2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銅在地殼中的含量遠低于鋁,但人類利用銅的歷史遠早于鋁,這與古代發生的森林大火有一定的關系,因為人類在大火之后的灰燼中會發現紅色發亮的物質。現在人們認識到,這種物質就是孔雀石[主要成分為Cu2(OH)2CO3,熱穩定性差]在大火中轉化而生成的銅,寫出大火中與銅元素有關的三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二、化學中的“三餾”和“兩裂”對點訓練1.化學中“三餾”的比較名稱 干餾 蒸餾 分餾原理 隔絕空氣加強熱使物質分解 根據液態混合物中各組分沸點不同進行分離 與蒸餾原理相同產物 混合物 單一組分的純凈物 沸點相近的各組分組成的混合物類型 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2.化學中“兩裂”的比較名稱 定義 目的裂化 在一定條件下,把相對分子質量大、沸點高的烴斷裂為相對分子質量小、沸點低的烴 提高輕質油的產量,特別是提高汽油的產量裂解 在高溫下,使具有長鏈分子的烴斷裂成各種短鏈的氣態烴和少量液態烴 獲得短鏈烴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石油的分餾、裂化、裂解均屬于化學變化B.煤的干餾、氣化、液化均屬于物理變化C.汽油、煤油、柴油、聚乙烯均是純凈物D.石油在加熱和催化劑的作用下可使烴分子重整生成苯、甲苯等有機物D解析 裂化、裂解均屬于化學變化,石油的分餾是利用石油中各組分沸點的不同,用加熱冷凝的方法將各組分分離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煤的干餾、氣化、液化均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錯誤;石油分餾后所得的汽油、煤油和柴油仍屬于混合物,聚乙烯是高分子,聚合度不確定,也是混合物,故C錯誤;石油在加熱和催化劑的作用下,可以通過結構調整,使鏈狀烴轉化為環狀烴,如苯、甲苯等,D正確。2.下列有關石油化工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石油分餾可獲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B.將重油經過裂化可以得到汽油C.石油分餾是物理變化,分餾得到的各餾分仍是多種烴的混合物D.石油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輕質燃料的產量和質量解析 石油分餾得到不同沸點范圍的烴的混合物,主要產物是石油氣、汽油、煤油、柴油及重油等,A不正確;碳原子數較多的烴經裂化可得到C5~C12的烷烴和烯烴的裂化汽油,B正確;分餾石油得到的各餾分為烴類物質的混合物,C正確;裂化的目的就是提高汽油等輕質油的質量和產量,D正確。A3.從石油和煤中可以得到有機化工生產中需要的眾多原料,如由石油裂解得到的乙烯和由煤干餾得到的苯制聚苯乙烯。生產過程中涉及的反應如下: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通過裂解可以從石油中獲得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B.將煤干餾不能直接得到純凈的苯C.制聚苯乙烯的反應①為加成反應,反應②為取代反應D.反應①③的原子利用率都達到了100%C解析 A項,裂解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有機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等;B項,煤干餾得到的是混合物,不能得到純凈的苯;C項,根據反應特點可知反應①為加成反應,反應②不符合取代反應的定義;D項,反應①③的原子利用率都達到了100%,而反應②中除生成目標產物外,還生成了其他產物,原子利用率不為100%。三、以資源開發利用為背景的化工微流程對點訓練1.無機工藝微流程試題結構規律:“主線主產品,分支副產品,回頭為循環”。2.對原料預處理的常用方法(1)研磨——減小固體顆粒的體積,增大固體與液體或氣體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2)水浸——與水接觸反應或溶解。(3)酸浸——與酸接觸反應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屬離子進入溶液,不溶物通過過濾除去。(4)灼燒——除去可燃性雜質或使原料初步轉化,如從海帶中提取碘時灼燒就是為了除去可燃性雜質。(5)煅燒——改變結構,使一些物質能溶解,并使一些雜質在高溫下氧化、分解,如煅燒高嶺土。3.解題思路(1)首尾對比:對比分析原料與目標產物之間的關系,確定原料中需保留的元素(主元素)和需去除的元素(雜質),同時比較物質變化和主要元素化合價的變化。(2)主元素跟蹤:跟蹤主要物質(元素)的轉化形式和轉化方法,即原料→中間物質→目標產物。(3)除雜分析:分析原料中的“雜質”轉化除去過程,分析每一步驟的目的以及反應產物、反應過程。(4)綜合判斷:根據題干信息、流程信息、題中設問信息審題、解題(讀完全題再做題)。1.以鋁土礦為原料,提取氧化鋁,冶煉鋁的工藝流程如圖,已知濾渣2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鐵、氫氧化鎂,試劑B為氫氧化鈉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試劑A可以是稀硫酸或鹽酸B.加入試劑B除去Mg2+、Fe3+C.濾渣1的主要成分是SiO2D.試劑C為過量鹽酸D解析 由流程可知試劑A的目的是將鋁土礦中的金屬氧化物溶解,因此試劑A可以是稀硫酸或稀鹽酸,二氧化硅不與稀硫酸或稀鹽酸反應,則濾渣1為二氧化硅,過濾后加入試劑B為NaOH,可除去溶液中的Mg2+、Fe3+,濾渣2為氫氧化鎂、氫氧化鐵等,濾液中含有Na[Al(OH)4],可通入二氧化碳氣體,生成氫氧化鋁沉淀,經過濾、洗滌、灼燒得到氧化鋁,電解熔融的氧化鋁,得到鋁。A項,據分析知,試劑A可以是稀硫酸或鹽酸;B項,據分析知,加入試劑B除去Mg2+、Fe3+;C項,據分析知,濾渣1的主要成分是SiO2;D項,據分析知,試劑C為二氧化碳氣體。2.從海帶中提取I2的實驗方案如下。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實驗方案中2次使用到過濾操作B.向濾液中加入雙氧水的作用是將I-氧化為I2C.I-和I+2H+===I2+H2OD.含I2的溶液經3步轉化為I2的懸濁液,其目的是富集碘元素C解析 根據流程可知,海帶灰加熱水后過濾得到濾液,I2的懸濁液過濾,分離得到粗碘,因此實驗方案中2次使用到過濾操作,A正確;I-具有還原性,在酸性條件下被H2O2氧化為I2,B正確;I-和I在酸性條件下發生反應,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5I-+I+6H+===3I2+3H2O,C錯誤;含I2的溶液經3步轉化為I2的懸濁液,其目的是提高I2的濃度,達到富集碘元素的目的,D正確。3.工業上用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還有少量的Fe2O3等雜質)提取氧化鋁作冶煉鋁的原料,提取的操作過程如下:(1)Ⅰ和Ⅱ步驟中分離溶液和沉淀的操作為 ,所用到的玻璃儀器是 。 (2)沉淀M中除含有泥沙外,一定還含有 ,固體N是 。 (3)濾液X中,含鋁元素的溶質的化學式為 ,它屬于 (填“酸”“堿”或“鹽”)類物質。 (4)實驗室里常往AlCl3溶液中加入 (填“氨水”或“NaOH溶液”)來制取Al(OH)3。過濾燒杯、漏斗、玻璃棒Fe2O3Al2O3Na[Al(OH)4]鹽氨水解析 鋁土礦中加入濃NaOH溶液,Fe2O3和氫氧化鈉不反應,氧化鋁與NaOH反應生成Na[Al(OH)4],步驟Ⅰ利用過濾除去Fe2O3等不溶物,沉淀M為氧化鐵等不溶物,濾液X含有四羥基合鋁酸鈉;步驟Ⅱ通入二氧化碳將[Al(OH)4]-轉化為氫氧化鋁沉淀,過濾得氫氧化鋁,加熱分解氫氧化鋁得到氧化鋁。(1)Ⅰ和Ⅱ步驟中分離固體與溶液的方法為過濾,所用到的玻璃儀器為燒杯、漏斗、玻璃棒。(2)由工藝流程可知,沉淀M中還含有Fe2O3,固體N為Al2O3。(3)由工藝流程可知,濾液X中,含鋁元素的溶質的化學式為Na[Al(OH)4],Na[Al(OH)4]屬于鹽。(4)氫氧化鋁溶于強堿,實驗室通常用氨水與氯化鋁制備氫氧化鋁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Cl3+3NH3·H2O===Al(OH)3↓+3NH4Cl。綜合課時8 章末整合 重點突破一、金屬冶煉方法與金屬活潑性關系金屬冶 煉方法 電解法 熱還原法 熱分解法 富集法活潑性 順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d Cu Hg Ag Pt Au方法 選擇 原因 單質 還原性 強弱陽離子 氧化性 弱強還原劑或 特殊措施 直流電 強制提 供電子 H2、CO、 C、Al等 (△或高溫) 加熱 物理富集(或化學方法) 1.下列金屬的冶煉用熱還原法來冶煉的是 ( )A.銀 B.鋁C.鈉 D.鐵答案 D解析 銀是不活潑的金屬,一般用熱分解法冶煉,A錯誤;鋁是活潑的金屬,一般用電解法冶煉,B錯誤;鈉是活潑的金屬,一般用電解法冶煉,C錯誤;鐵可以用熱還原法來冶煉,D正確。2.下列關于金屬冶煉的說法正確的是 ( )A.WO3受熱能分解,W可用熱分解法制得B.火法煉銅(Cu2S+O22Cu+SO2)中,得到1 mol Cu轉移3 mol電子C.由于Al的活潑性強,故工業上采用電解熔融AlCl3的方法生產AlD.以海水、石灰乳等為原料,經一系列過程制得氧化鎂,用H2還原氧化鎂制得鎂答案 B解析 WO3受熱不能分解生成對應金屬單質,應該用熱還原法制得,A錯誤;Cu2S+O22Cu+SO2中,得到1 mol Cu時被氧化的硫是0.5 mol,轉移0.5 mol×6=3 mol電子,B正確;AlCl3是共價化合物,工業上采用電解熔融氧化鋁的方法生產Al,C錯誤;通過電解熔融氯化鎂來制備鎂,D錯誤。3.金屬元素的原子結構決定了金屬元素的性質、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及冶煉方法。(1)金屬的冶煉一般有下列方法:a.焦炭法b.水煤氣(氫氣和一氧化碳)法c.活潑金屬置換法d.電解法請從上述四種方法中選擇相應的字母填入表中空格:高爐煉鐵 濕法煉銅 鋁熱法煉鉻 工業上冶煉鋁寫出Al與Cr2O3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銅在地殼中的含量遠低于鋁,但人類利用銅的歷史遠早于鋁,這與古代發生的森林大火有一定的關系,因為人類在大火之后的灰燼中會發現紅色發亮的物質。現在人們認識到,這種物質就是孔雀石[主要成分為Cu2(OH)2CO3,熱穩定性差]在大火中轉化而生成的銅,寫出大火中與銅元素有關的三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 (1)a c c d2Al+Cr2O3Al2O3+2Cr(2)Cu2(OH)2CO32CuO+H2O+CO2↑、2CuO+C2Cu+CO2↑、CuO+COCu+CO2解析 (1)高爐煉鐵的反應原理為3CO+Fe2O32Fe+3CO2,屬于焦炭法;濕法煉銅的反應原理為Fe+Cu2+===Fe2++Cu,屬于活潑金屬置換法;鋁熱法煉鉻的反應原理為2Al+Cr2O3Al2O3+2Cr,屬于活潑金屬置換法;工業上冶煉鋁的反應原理為2Al2O3(熔融)4Al+3O2↑,屬于電解法。(2)Cu2(OH)2CO3受熱分解為CuO、CO2、H2O,樹木燃燒時會有CO、C生成,然后C或CO還原CuO生成Cu。二、化學中的“三餾”和“兩裂”1.化學中“三餾”的比較名稱 干餾 蒸餾 分餾原理 隔絕空氣加強熱使物質分解 根據液態混合物中各組分沸點不同進行分離 與蒸餾原理相同產物 混合物 單一組分的純凈物 沸點相近的各組分組成的混合物類型 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物理變化2.化學中“兩裂”的比較名稱 定義 目的裂化 在一定條件下,把相對分子質量大、沸點高的烴斷裂為相對分子質量小、沸點低的烴 提高輕質油的產量,特別是提高汽油的產量裂解 在高溫下,使具有長鏈分子的烴斷裂成各種短鏈的氣態烴和少量液態烴 獲得短鏈烴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石油的分餾、裂化、裂解均屬于化學變化B.煤的干餾、氣化、液化均屬于物理變化C.汽油、煤油、柴油、聚乙烯均是純凈物D.石油在加熱和催化劑的作用下可使烴分子重整生成苯、甲苯等有機物答案 D解析 裂化、裂解均屬于化學變化,石油的分餾是利用石油中各組分沸點的不同,用加熱冷凝的方法將各組分分離的過程,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故A錯誤;煤的干餾、氣化、液化均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故B錯誤;石油分餾后所得的汽油、煤油和柴油仍屬于混合物,聚乙烯是高分子,聚合度不確定,也是混合物,故C錯誤;石油在加熱和催化劑的作用下,可以通過結構調整,使鏈狀烴轉化為環狀烴,如苯、甲苯等,D正確。2.下列有關石油化工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石油分餾可獲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B.將重油經過裂化可以得到汽油C.石油分餾是物理變化,分餾得到的各餾分仍是多種烴的混合物D.石油裂化的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輕質燃料的產量和質量答案 A解析 石油分餾得到不同沸點范圍的烴的混合物,主要產物是石油氣、汽油、煤油、柴油及重油等,A不正確;碳原子數較多的烴經裂化可得到C5~C12的烷烴和烯烴的裂化汽油,B正確;分餾石油得到的各餾分為烴類物質的混合物,C正確;裂化的目的就是提高汽油等輕質油的質量和產量,D正確。3.從石油和煤中可以得到有機化工生產中需要的眾多原料,如由石油裂解得到的乙烯和由煤干餾得到的苯制聚苯乙烯。生產過程中涉及的反應如下:①CH2==CH2+②+H2↑③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通過裂解可以從石油中獲得很多重要的化工原料B.將煤干餾不能直接得到純凈的苯C.制聚苯乙烯的反應①為加成反應,反應②為取代反應D.反應①③的原子利用率都達到了100%答案 C解析 A項,裂解是為了得到更多的有機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等;B項,煤干餾得到的是混合物,不能得到純凈的苯;C項,根據反應特點可知反應①為加成反應,反應②不符合取代反應的定義;D項,反應①③的原子利用率都達到了100%,而反應②中除生成目標產物外,還生成了其他產物,原子利用率不為100%。三、以資源開發利用為背景的化工微流程1.無機工藝微流程試題結構規律:“主線主產品,分支副產品,回頭為循環”。2.對原料預處理的常用方法(1)研磨——減小固體顆粒的體積,增大固體與液體或氣體的接觸面積,加快反應速率。(2)水浸——與水接觸反應或溶解。(3)酸浸——與酸接觸反應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屬離子進入溶液,不溶物通過過濾除去。(4)灼燒——除去可燃性雜質或使原料初步轉化,如從海帶中提取碘時灼燒就是為了除去可燃性雜質。(5)煅燒——改變結構,使一些物質能溶解,并使一些雜質在高溫下氧化、分解,如煅燒高嶺土。3.解題思路(1)首尾對比:對比分析原料與目標產物之間的關系,確定原料中需保留的元素(主元素)和需去除的元素(雜質),同時比較物質變化和主要元素化合價的變化。(2)主元素跟蹤:跟蹤主要物質(元素)的轉化形式和轉化方法,即原料→中間物質→目標產物。(3)除雜分析:分析原料中的“雜質”轉化除去過程,分析每一步驟的目的以及反應產物、反應過程。(4)綜合判斷:根據題干信息、流程信息、題中設問信息審題、解題(讀完全題再做題)。 1.以鋁土礦為原料,提取氧化鋁,冶煉鋁的工藝流程如圖,已知濾渣2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鐵、氫氧化鎂,試劑B為氫氧化鈉溶液。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試劑A可以是稀硫酸或鹽酸B.加入試劑B除去Mg2+、Fe3+C.濾渣1的主要成分是SiO2D.試劑C為過量鹽酸答案 D解析 由流程可知試劑A的目的是將鋁土礦中的金屬氧化物溶解,因此試劑A可以是稀硫酸或稀鹽酸,二氧化硅不與稀硫酸或稀鹽酸反應,則濾渣1為二氧化硅,過濾后加入試劑B為NaOH,可除去溶液中的Mg2+、Fe3+,濾渣2為氫氧化鎂、氫氧化鐵等,濾液中含有Na[Al(OH)4],可通入二氧化碳氣體,生成氫氧化鋁沉淀,經過濾、洗滌、灼燒得到氧化鋁,電解熔融的氧化鋁,得到鋁。A項,據分析知,試劑A可以是稀硫酸或鹽酸;B項,據分析知,加入試劑B除去Mg2+、Fe3+;C項,據分析知,濾渣1的主要成分是SiO2;D項,據分析知,試劑C為二氧化碳氣體。2.從海帶中提取I2的實驗方案如下。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實驗方案中2次使用到過濾操作B.向濾液中加入雙氧水的作用是將I-氧化為I2C.I-和I+2H+===I2+H2OD.含I2的溶液經3步轉化為I2的懸濁液,其目的是富集碘元素答案 C解析 根據流程可知,海帶灰加熱水后過濾得到濾液,I2的懸濁液過濾,分離得到粗碘,因此實驗方案中2次使用到過濾操作,A正確;I-具有還原性,在酸性條件下被H2O2氧化為I2,B正確;I-和I在酸性條件下發生反應,正確的離子方程式為5I-+I+6H+===3I2+3H2O,C錯誤;含I2的溶液經3步轉化為I2的懸濁液,其目的是提高I2的濃度,達到富集碘元素的目的,D正確。3.工業上用鋁土礦(主要成分為Al2O3,還有少量的Fe2O3等雜質)提取氧化鋁作冶煉鋁的原料,提取的操作過程如下:(1)Ⅰ和Ⅱ步驟中分離溶液和沉淀的操作為 ,所用到的玻璃儀器是 。 (2)沉淀M中除含有泥沙外,一定還含有 ,固體N是 。 (3)濾液X中,含鋁元素的溶質的化學式為 ,它屬于 (填“酸”“堿”或“鹽”)類物質。 (4)實驗室里常往AlCl3溶液中加入 (填“氨水”或“NaOH溶液”)來制取Al(OH)3。答案 (1)過濾 燒杯、漏斗、玻璃棒 (2)Fe2O3 Al2O3 (3)Na[Al(OH)4] 鹽 (4)氨水解析 鋁土礦中加入濃NaOH溶液,Fe2O3和氫氧化鈉不反應,氧化鋁與NaOH反應生成Na[Al(OH)4],步驟Ⅰ利用過濾除去Fe2O3等不溶物,沉淀M為氧化鐵等不溶物,濾液X含有四羥基合鋁酸鈉;步驟Ⅱ通入二氧化碳將[Al(OH)4]-轉化為氫氧化鋁沉淀,過濾得氫氧化鋁,加熱分解氫氧化鋁得到氧化鋁。(1)Ⅰ和Ⅱ步驟中分離固體與溶液的方法為過濾,所用到的玻璃儀器為燒杯、漏斗、玻璃棒。(2)由工藝流程可知,沉淀M中還含有Fe2O3,固體N為Al2O3。(3)由工藝流程可知,濾液X中,含鋁元素的溶質的化學式為Na[Al(OH)4],Na[Al(OH)4]屬于鹽。(4)氫氧化鋁溶于強堿,實驗室通常用氨水與氯化鋁制備氫氧化鋁沉淀,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AlCl3+3NH3·H2O===Al(OH)3↓+3NH4Cl。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綜合課時8 章末整合 重點突破 學案.docx 綜合課時8 章末整合 重點突破.pptx 綜合課時8章末整合 重點突破(八) 教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