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從江縣宰便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12月質量監測八年級歷史試卷(60分鐘 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個小題,每個小題3分,共48分。在各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最符合題意)1.下圖是史明辨繪制的近代列強發動對中國侵略戰爭的時間軸,其中俄國侵占中國東北、西北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有可能出現在 ( )A.① B.② C.③ D.④2.有專家指出,太平天國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外來文明的成果,體現出傳統農業文明向近代工業文明的轉變。下列各項能夠論證這一觀點的是 ( )A.永安初建政權 B.《資政新篇》C.《天朝田畝制度》 D.定都天京3.(列強取得了在中國開設工廠、修筑鐵路、開采礦山等特權,標志著列強對華由商品輸出發展到資本輸出的新階段。這種局面出現在 ( )A.鴉片戰爭后 B.甲午中日戰爭后C.戊戌變法后 D.八國聯軍侵華后4.河北省檔案館珍藏一幅《諸國欽差駐扎中國全權大臣之布告》,《布告》中要求“清政府懲治拳匪禍首、使館駐軍、拆除大沽炮臺”等。該《布告》發布的時代背景是 ( )A.英國炮艦打開國門 B.戊戌政變維新失敗C.黃海戰敗甲午國恥 D.八國聯軍占領北京5.日記一定程度上見證了作者本人對歷史的記憶。下面是民國元老朱峙三先生的一則日記,據此可知此日 ( )十三日 禮拜一 今日稱元旦 晴 風 今日為西歷一千九百十二年一月一號。飯后出城,見寒溪學堂貼有新聯,彩旗飄飄是為新歷元旦。路人觀者嘆息,謂隨洋人過年,行洋禮矣。A.南京國民政府成立B.北洋軍閥統治被推翻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D.清朝皇帝宣布退位6.歷史學者翦伯贊提出:“護國軍本身的力量雖然不強大,但既然舉起討袁的旗幟,配合上全國人民和各派力量集成的反袁潮流,對袁世凱便成為重大的威脅。”翦伯贊認為,護國運動成功的原因是 ( )A.反對袁世凱稱帝的各派軍事力量強大B.全國人民維護共和,反對復辟帝制C.北洋軍閥分裂,為爭奪地盤相互攻擊D.帝國主義列強不支持袁世凱復辟帝制7.毛澤東曾說:“嚴格地講,我們研究黨史,只從一九二一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從五四運動說起可能更好。”對此論述理解正確的是 ( )A.五四運動促進了中國的制度變革B.五四運動動搖了北洋政府的統治C.五四運動取得了中國外交的勝利D.五四運動使工人階級登上歷史舞臺8.1920年,先進知識分子主張對社會進行“根本改造”,走進工廠,深入工人群眾。這表明當時 ( )A.民主與科學觀念廣泛傳播B.實業救國運動如火如荼C.馬克思主義影響日益增強D.批判封建禮教成為社會共識9.報刊、圖片、歷史文獻等都是歷史的見證。如圖所示圖文資料共同見證的歷史是 ( )A.國共合作,打倒軍閥 B.國共內戰,星火燎原C.推翻帝制,走向共和 D.國共合作,抗日烽火10.某市中學八年級歷史興趣學習小組開展了一次以“傳承紅色基因,講好長征故事”為主題的演講活動。同學們選擇的主題材料應是 ( )A.北京學生愛國宣傳活動 B.北伐先鋒第四軍獨立團C.秋收起義與井岡山會師 D.四渡赤水與過雪山草地11.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滿洲事變的決議》,要求“加緊組織領導發展群眾的反帝國主義運動”。這一決議的背景是 ( )A.九一八事變 B.一·二八事變 C.華北危機 D.七七事變12.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基本方法。下表是某同學對抗日戰爭時期幾場重大戰役及其相關推論的整理,表中①處應填 ( )史實 推論① 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第三次長沙 會戰 其勝利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臺兒莊戰役 抗戰以來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最大的一場勝仗,堅定了抗戰意志和信念A.長城抗戰 B.淞滬會戰C.武漢會戰 D.豫湘桂戰役13.學習歷史必須分清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下列各項表述中,屬于“觀點”的是( )A.日本建立“滿洲國”推行殖民統治B.抗日戰爭的勝利,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C.日本七三一部隊是一支細菌戰部隊D.北平談判后,人民解放軍發起了渡江戰役14.下面是描寫解放戰爭中幾次重要戰役的詩句。其中屬于遼沈戰役的是 ( )A.領袖運籌決戰前,錦州南取鎖喉咽B.轉戰江淮千里長,中原逐鹿錦旗揚C.入關主力夜兼程,京津古都歌再生D.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15.毛澤東說:講到重工業不能忘記張之洞,講到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輕工業方面是因為狀元實業家張謇抱著“實業救國”的理想,創辦了許多實業。其中最著名的是( )A.湖北槍炮廠 B.漢陽鐵廠C.大生紗廠 D.福新面粉公司16.如圖是一位初中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搜集的資料。根據這些資料,可以判斷出該探究學習的主題是 ( )A.中國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 B.近代中國新式報紙的發展C.中國近代文化事業的發展 D.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二、填空題(本大題共5個小題,每空2分,共20分)17. 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中國獨立主權的完整性遭到破壞,自然經濟遭到破壞,開始淪為 。18. 第一次提出了明確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中共七大確立 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19. 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消滅紅軍的企圖,保存了 的基干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20.在不同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不同的統一戰線,推動革命發展,在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推動北伐勝利進軍,基本推翻 的統治;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建立 與國民黨團結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等。21. 時期,開始興辦新式學校。1905年, 被廢除。清政府還通令興辦學堂,頒布各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中國近代新式教育逐漸發展起來。三、綜合問答題(本大題共1小題,第22小題,共18分)22.某校歷史社團以“中國近代化探索”為主題開展探究活動。請你參與完成。(1)史料按表現形式分為文獻史料、實物史料、圖像史料等。將上述史料進行分類。(只填序號)(6分)文獻史料 實物史料(遺址) 圖像史料(2)請你幫助歷史社團整理上述史料,將表格中A、B、C、D處補充完整。(C、D處只用填序號)(8分)研究主題 史料 相關史實中國近代化探索“器物”篇 ① 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化探索“A ”篇 C 戊戌變法②③ 辛亥革命中國近代化探索“B ”篇 D 新文化運動(3)從上述史料中任選一項,說明其與研究主題、相關史實的關系。(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選用示例中的史料)(4分)示例:①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炮廠照片見證了洋務運動學習西方先進技術,開啟中國近代化的進程。四、材料解析題(本大題共1小題,第23小題,共14分)23.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歷程中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國紅色政權首先發生和能夠長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種并未經過民主革命影響的地方,例如四川、貴州、云南及北方各省,而是在一九二六和一九二七兩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過程中工農兵士群眾曾經大大地起來過的地方,例如湖南、廣東、湖北、江西等省……雖有很好的工農群眾,若沒有相當力量的正式武裝,便決然不能造成割據局面,更不能造成長期的和日益發展的割據局面。——毛澤東《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 》(1928年10月5日)材料二 抗戰以前,存在著許多亡國論的議論。例如說:“中國武器不如人,戰必敗。”抗戰十個月以來,各種表現急性病的意見也發生了……許多人有一種毫無根據的樂觀傾向,他們把日本估計過低……總起來說,日本的長處是其戰爭力量之強,而其短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退步性、野蠻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國際形勢之寡助。這些就是日本方面的特點。……總起來說,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之弱,而其長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進步性和正義性,在其是一個大國家,在其國際形勢之多助,這些都是中國的特點。……強弱對比雖然規定了日本能夠在中國有一定時期和一定程度的橫行,中國不可避免地要走一段艱難的路程,抗日戰爭是持久戰而不是速決戰;然而小國、退步、寡助和大國、進步、多助的對比,又規定了日本不能橫行到底,必然要遭到最后的失敗,中國決不會亡,必然要取得最后的勝利。——毛澤東《論持久戰》(1938年5月)材料三 人民解放軍的戰爭所具有的愛國的正義的革命的性質,必然要獲得全國人民的擁護。這就是戰勝蔣介石的政治基礎。……在人民戰爭的基礎上,在軍隊和人民團結一致、指揮員和戰斗員團結一致以及瓦解敵軍等項原則的基礎上,人民解放軍建立了自己的強有力的革命的政治工作,這是我們戰勝敵人的重大因素。……全黨必須明白,土地制度的徹底改革,是現階段中國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如果我們能夠普遍地徹底地解決土地問題,我們就獲得了足以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1947年12月25日)(1)材料一中,毛澤東認為“中國紅色政權首先發生和能夠長期地存在”于什么地方 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毛澤東最先創造“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地點。(4分)(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出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的歷史背景,并分析抗日戰爭為什么是一場持久戰。(4分)(3)根據材料三,歸納毛澤東認為人民解放戰爭終將取勝的主要因素。(4分)(4)綜上所述,談談你對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認識。(2分)答案:1.(B)2.(B)3. (B)4.(D)5. (C)6. (B)7. (D)8.(C)9. (A)10. (D)11. (A)12. (B)13.(B)14. (A)15.(C)16.(B)17.鴉片戰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中共二大,毛澤東思想。19.紅軍長征,黨和紅軍20.北洋軍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1.洋務運動時期,,科舉制度。22.(1)文獻史料 實物史料(遺址) 圖像史料③④⑤ ②⑥ ①(2)研究主題 史料 相關史實中國近代化探索“器物”篇 ① 洋務運動中國近代化探索“A制度”篇 C⑤ 戊戌變法②③ 辛亥革命中國近代化探索“B思想”篇 D④⑥ 新文化運動(3)答:示例:②武昌起義湖北軍政府舊址見證了武昌起義的勝利與清政府統治瓦解的歷史。③《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確立了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是辛亥革命的成果。④《青年雜志》一卷一號目錄見證了新文化運動傳播民主科學思想,促進思想解放的歷史。⑤“明定國是”詔書見證了戊戌變法推行改革,變法圖存的歷史。⑥北京大學紅樓舊址見證了北京大學作為新文化運動主陣地,掀起思想解放潮流的歷史。23.(1)答:受過大革命洗禮的且群眾基礎比較好的地方;井岡山。(2)答:抗戰初期國內存在“亡國論”“速勝論”等錯誤論調,為了向全國人民指出抗日戰爭的正確道路;敵強我弱。(3)答:人民解放戰爭具有正義的革命性質;全國人民的擁護;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和堅定的革命意志;土地改革的進行等。(回答兩點即可)(4)答: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從本國國情出發,走自己的道路;堅持維護人民利益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答案.docx 貴州省黔東南州從江縣宰便中學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12月質量監測八年級歷史試卷.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