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授課題目授課時長高等教育出版社《數學》2021十四五(基礎模塊下冊)6.3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5課時選用教材授課類型新授課本課首先介紹兩條直線平行、重合及相交的位置關系及判定的方法,研究兩條直線相交的位置關系及兩條直線垂直的條件,最后介紹點到直線的距離的計算公式,學習利用斜率判定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以及求兩條直線的交點坐標,用待定系數法求與已知直線平行(或垂直)的直線方程,求點到直線的距離,并幫助學生體會斜率在研究直線中的重要作用.教學提示通過學習,會求兩條直線交點的坐標,逐步提升直觀想象和數學運算等核心素養;通過學習兩條直線平行以及垂直的條件和判定方法,能根據條件判定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逐步提升直觀想象、邏輯推理和數學運算等核心素養;學習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能求點到直線的距離,逐步提升運算過程等核心素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環節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兩條直線交點坐標,點到直線的距離.兩條直線位置關系的判斷與應用,點到直線距離的計算.教師 學生 設計教學內容活動 活動 意圖提出 思考 結合6.3.1. 兩條直線平行(1)2020年 11月 24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基地,用 問題長征 5 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大型運載火箭發射航天器離不開助推器的推送,我 引發生活分析 常識思國長征 5號火箭,外圍有四個火箭助推器.如果把長征 5號 思考 回答 考,火箭的四個助推器看作直線,它們的位置關系如何呢?通過觀察可以看出,四個助推器是相互平行的.(2)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物體具有平行的位置關系.觀察圖示的圖形,哪些物體是平行的 怎樣用數學語言表述平行的位置關系呢?展示數學美,同時樹立愛國主義情懷情境導入1若直線 l 與直線 l 平行且都平行于 x 軸,則直線 l 與 講解 理解 分不121直線 l2的傾斜角都為 0,此時斜率為 0.反之,若直線 l 與直線 l 的斜率都為 0,則傾斜角也都同情況進12為 0, 直線 l 與直線 l 平行且都平行于 x軸.行說12若直線 l 與直線 l 平行且都垂直于 x 軸,則直線 l 與明,121直線 l2的斜率都不存在.反之,若直線 l 與直線 l 的斜率都不存在,則直線 l 與說明 思考 歸納概念121直線 l2都垂直于 x軸且平行.突出強調規范展示 領會 表述和注意事項探索新知若直線 l :y=kx+b 與直線 l :y=kx+b 平行,則直線 l 與 引領 分析1112221直線 l 的傾斜角相等,即 α =α ,此時直線 l 與直線 l 的斜率21212相等即,k=k.12反之,若直線 l :y=kx+b 與直線 l :y=kx+b 的斜率相111222等,即 k=k,則直線 l 與直線 l 的傾斜角相等,此時直線 l 與12121直線 l2平行.若直線 l :y=kx+b 與直線 l :y=kx+b 的斜率相等,即111222k=k,且 b =b ,則這兩條直線重合.1212綜上可知,利用直線的斜率可以判斷兩條直線是否平行.溫馨提示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當兩條直線的斜率 k 與 k 都存 強調 領會 適時12在,并有 k=k 且 b ≠b 時,兩條直線平行;當兩條直線的斜率總結1212都不存在時,兩條直線也平行.例 1 判斷下列各組直線是否平行或重合.(1)l : y= x,l :x y+ 2= 0;提問 思考 兩條直線121212平行(2)l :x+ 2y+1= 0,l : y= x ;12知識(3)l :x= 2,l :x= 5.12引導 分析 的直解 (1)由 y=x,得直線的斜率 k=1,在 y軸上截距 b =0;由11接應用x-y+2=0,即y=x+2,得直線的斜率k=1,在y軸上的截距b =2.22因為 k=k 且 b ≠b ,所以兩條直線平行.例題辨析12121212(2)由 x+ 2y+1= 0 ,即 y= x ,得直線的斜率 講解 解決1212k = ,在 y軸上截距b = .12因為 k=k 且 b =b ,所以兩條直線重合.1212(3)因為直線 x=2 與直線 x=5 都垂直于 x 軸,兩條直線 強調 交流的斜率都不存在,所以兩直線平行.例 2 求經過點 A(1,1)且與直線 y=2x-3平行的直線方程.解 因為直線 y=2x-3的斜率為 2,所以所求直線的斜率 k=2.2設所求直線方程為提問 思考引導 分析 強調斜率y=2x+b,因為直線過點 A(1,1),所以有 1 =2+b,解得 b=-1,故所求直線方程為 y=2x-1,即2x-y-1=0.講解 解決 是解決問強調 交流 題的關鍵練習 6.3.1提問 思考 及時掌握1.判斷下列各組直線是否平行或重合:(1) l :y=-2x+3,l :4x+2y+5=0;12學生(2) l : y=3x+1,l :3x-y+1=0 ;12掌握34(3) l : y=3x-4y+4,l : y= x+1;巡視 動手 情況求解 查漏補缺12(4)l :x=3, l :x=7.鞏固練習122.填空題:(1)若直線 l 與直線 x+2y+1=0平行,則直線 l 的斜率為___________;(2)已知直線 l在 y軸上的截距為 2,且與直線 y=x平行,則直線 l 的方程為_____________.(3)若直線 l 經過點(2,0)且與直線 y=3x+2 平行,則直線l 的方程為___________.指導 交流3.求過點(1,2)且平行于直線 x=-5的直線方程.6.3.2. 兩條直線相交(1)交通標志是用文字或符號傳遞引導、限制、警告或 提出 思考 聯系指示信息的道路設施.一般以安全、醒目、清晰、明亮的交 問題 討論 實際通標志實施交通管理,保證道路交通安全、順暢.如圖的交通標志表示禁止車輛臨時或長時停放,圖中的兩條線段有什么位置關系?創設情境,借助常用標志物引發學生關注社會生活的意識(2) 中國紅十字會成立于 1904 年,會標如圖所示,圖中的紅十字是否可以看成是兩條垂直的線段?情境導入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既不平行,也不重合,這兩條直線 講解 理解 通過就是相交的.若兩直線相交,且斜率都存在,它們的斜率有什么關系?與原說明 思考 有知識對探索新知在同一平面內,若兩條直線 l 和 l 相交,且斜率 k 與 k2121都存在,則 k≠k;反之,若兩條直線 l 和 l 的斜率 k 與 k 都 展示 領會 比引121212且 k≠k,則這兩條直線 l 與直線 l 相交.發學若直線 l 的斜率不存在,而直線 l 的斜率存在,則直線 講解 理解 生思1212123l 與直線 l 相交.考提問 思考 通過引導 分析 求兩條直12例 3 判斷下列各組直線是否相交.(1) l :2x+y-1=0,l :2x-y=012(2) l : x=2,l :y=x+212解 (1)由 2x+y-1=0,有 y=-2x+1,得直線 l 的斜率 k=-2;由2x-y=0,即 y=2x,得直線 l 的斜率 k=2.11講解 解決 線的強調 交流 斜率判斷22因為 k≠k,所以兩條直線相交.12(2)由 x=2 知直線 l1 的斜率不存在;由 y=x+2,得直線 l2的斜率為 k2=1.所以兩條直線相交.兩條直線是否相交溫馨提示直線 l 與直線 l 相交,如12圖所示,交點 P 的坐標(x ,y )展示 觀察 拓展圖像 思考 學習00 0同時滿足兩條直線的方程.因此,兩條直線的交點的坐標就是兩條直線的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的解.例題辨析提問 分析引導 交流例 4 判斷直線 l :x+3y-6=0與直線 l :y=x-2是否相交.若相12交,求出交點 P0的坐標.提問 思考 兩條x313解 由 x+3y-6=0,有 y= + 2,得直線 l 的斜率k = ;由引導 分析 直線11交點y=x-2得直線 l 的斜率 k=1.22講解 解決 位置因為 k≠k,所以兩條直線相交.12強調 交流 的確由兩條直線的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為 x+3y 6= 0,定體現坐標法的思想 y= x 2. x= 3,得 所以兩條直線的交點為 P0的坐標為(3,1). y=1,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垂直是兩條直線相交的特殊 引領 領會 數形情況.結合,展示 觀察 逐步提升直觀想象核心素養探索新知(1)(2)直線 l 與直線 l 垂直,如圖(1)所示.因為直線 l 平行于 分析 思考 分析121x軸,所以直線 l 的斜率為 0;因為直線 l 垂直于 x軸,所以特殊情12直線 l2的斜率不存在.直線 l 與直線 l 垂直且斜率 k,k 都存在,如圖(2)所示.況,12124設直線 l 與 l 的傾斜角分別為 α 和 α .記 α 的補角強調12122∠OCA為 α3.因為 l ⊥l ,所以△ABC為直角三角形,且指導 演算 思維12的完ACAB備k=tanα =,11性;ABAC推導k =tanα =tan(π α )= tanα = ,2322過程故提升|AC| |AB||AB| |AC|數學運算k k = = 1.12即,若兩條直線 l 與 l 垂直且斜率 k 與 k 都存在,則1212分析 交流 核心素養kk -1.1 2=反之若兩條直線 l 與 l 的斜率 k 與 k 都存在且 kk -12121 2=1,則直線 l 與 l 垂直.12引領 領會例 5判斷直線 l :2x+y-1=0與直線 l :x-2y=0是否垂直 12提問 思考 加深引導 分析 和鞏固基解 由 2x+y-1=0,得直線 l 的斜率k = 2;1112由 x-2y=0,得直線 l 的斜率k = .22講解 解決 礎知因為 kk=-1,所以直線 l :2x+y-1=0與直線 l :x-2y=0垂1 212強調 交流識直.例 6已知直線 l 經過點 M(1,-2)且與直線 l :y=2x-1垂直,求直線 l1的方程.例題辨析12提問 思考解 由 l :y=2x-1,得直線 l 的斜率 k=2;設直線 l 的斜率為 引導 分析222112k,因為 l ⊥ l ,所以 kk=-1,故有k = .1121 21講解 解決強調 交流又因為直線 l1經過點 M(1,-2),所以由點斜式方程,得1y+ 2= (x 1),2即直線 l1的方程為 x+2y+3 =0.練習 6.3.2提問 思考 及時掌握1.判斷下列各組直線是否相交.若相交,則求出交點坐標.學生(1) l1:x+4=0,l2:2x+3y-11=0;巡視 動手 掌握求解 情況查漏(2) l : 2x+3y+7=0,l :2x+y-3=0;12(3) l1: x+y-3=0, l2: 3x+3y+5=0 .2.判斷下列各組直線是否垂直 (1) l :x+2y-1=0, l :x-2y+1=0;鞏固練習指導 交流 補缺12(2) l :4x+3y-2=0, l :3x-4y+5=0;1212(3) l : y= x 9, l : y=2x+1;12(4) l1:2x+3=0 ,l2:5x-1=0.3. 求經過點(0,2),且與直線 y=x+2垂直的直線的方程.4.設△ABC的三個頂點分別為 A(4,0)、B(6,7)、C(0,3),求△ABC中 BC邊上的高所在的直線的方程.6.3.3 點到直線的距離情境導入高速鐵路簡稱高鐵,是指基礎設施設計速度標準高、可 展示 思考 創設5供火車在軌道上安全高速行駛的鐵路,列車運營速度在 問題 問題 情境250km/h 以上.高鐵的某一段鐵軌可以看作是兩條相互平同時行的直線,鐵軌間的距離是高速列車的設計時的重要參數. 引領 分析 激發而鐵軌間的距離實際上就是兩條平行線之間的距離,如何 思考 交流 愛國計算這個重要的參數呢?情懷我們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點與直線有兩種位 引領 思考 采用置關系:解決具體的問(1)點在直線上,點的坐標滿足直線方程;(2)點在直線外,點的坐標不滿足直線方程.當點 M在直線 l 外時,如圖所示,稱點 M到直線 l 的垂 展示 觀察 題后線段 MN的長度為點 M到直線 l 的距離.直接給出公式,突出公式的應用如果點在直線上,則點到直線的距離為 0;如果點在直提問 思考線外,如何求直線 l:Ax+By+C=0外一點 M(x ,y )到直線 l 的00距離呢 若點 M的坐標為(3,-2),直線 l 的方程為 x-2y+3=0,如圖所示,我們來求點 M到直線 l:x-2y+3=0的距離.探索新知展示 分析過程 交流(1)過點 M作直線 l 的垂線,求垂線方程.1由直線 l 的方程 x-2y+3=0得直線的斜率 k= .若垂線1 2的斜率為 k,則有 kk -1,所以 k -2.由直線的點斜式方程21 2=2=得垂線方程 y+ 2= 2(x 3) ,即2x+ y 4= 0.(1)求兩條直線的交點 N的坐標.兩條直線的方程組成的方程組為 x 2y+3= 0, 2x+ y 4= 0. x=1,解得 所以兩條直線的交點 N的坐標為(1,2). y= 2,(3)求點到直線l的距離.由兩點間距離公式得MN = (1 3)2+ (2+ 2) = 2 5,2即點 M到直線l的距離為2 5.6用同樣的方法可以求得點 M(x ,y )到直線 Ax+By+C=000的距離為Ax + By + Cd =00A2+ B2公式稱為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溫馨提示提示 注意 補充說明用公式求點到直線的距離時,直線的方程必須是一般式方程.4提問 思考 直接引導 分析 應用公式例 7求點 M(2,3)到直線 y= x 1的距離 d.34解 直線 y= x 1的一般式方程為 4x-3y-3=0,由點到直線3解決的距離公式,得講解 解決 問題強調 交流4×2+( 3)×3 34d == .542+( 3)2例 8求兩條平行直線 x+y-1=0與 x+y+2=0之間的距離.分析 先在其中一條直線上取一個坐標數值比較簡單的點,然后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求出這個點到另一條直線的距離,即為兩條平行直線間的距離.解 在直線 x+y-1=0上取點 M(0,1). 因為點 M(0,1)到直線x+y+2=0的距離為例題辨析提問 思考 解決引導 分析 過程體現化歸講解 解決 思想強調 交流1×0+1×1+ 233 2d===,12 +1222所以兩條平行直線 x+y-1=0與 x+y+2=0之間的距離為3 22.練習 6.3.31.求坐標原點到下列各直線的距離:提問 思考 及時掌握(1) 3x-2y+1=0;學生1(2) y= x;巡視 動手 掌握求解 情況查漏鞏固練習3(3) y-5=0.2.若點 M(2,m)到直線 3x-4y+2=0的距離為 4,求實數 m指導 交流 補缺的值.3.求兩條平行直線 2x+3y-4=0與 2x+3y+18=0之間的距離.引導 回憶 培養學生提問 反思 總結歸納總結學習過程能力布置1.書面作業:完成課后習題和學習與訓練;說明 記錄 繼續7作業2.查漏補缺:根據個人情況對課題學習復習與回顧;3.拓展作業:閱讀教材擴展延伸內容.探究延伸學習8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