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一、選擇題(共30題,每小題1分,滿分共30分)1. 19世紀初,在正常的貿易中,中國的茶葉出口足以引起西方國家高度注意,因為用來販賣茶葉所得的白銀,遠比他們所自以為“現代”的商品帶來的利潤多得多。導致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經濟對外來商品具有抵制作用B. 近代工業品與中國習俗不相符C. 白銀大量外流導致民眾購買力下降D. 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數量不多2. 林則徐曾致信英國女王稱“通商已久,眾夷良莠不齊,遂有夾帶鴉片,誘惑華民,以致毒流各省者。諒貴國王向化傾心,定能諭令眾夷,兢兢奉法,但必曉以利害,乃知天朝法度,斷不可以不懍遵也。”林則徐此舉意在( )A. 借助外交平等維護主權 B. 禁止中英通商危害經濟C. 嚴控鴉片恪守天朝法度 D. 批判英國對華武裝侵略3. 學者蔣廷黻說:“我們的軍器和軍隊是中古的軍隊,我們的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們的人民,連士大夫階級在內,是中古的人民。”他主要想說明鴉片戰爭( )A. 發生的可能性 B. 爆發的根本原因 C. 失敗的必然性 D. 帶來的深遠影響4. 八年級一班的小宋同學搜集了如下資料,材料表明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的失敗,讓一部分官員和有識之士深受刺激。魏源根據《四洲志》等資料,編成了《海國圖志》一書,介紹西方的歷史地理和科學技術等。A. 激起中國人開始開眼看世界B. 動搖了封建統治的思想根基C. 刺激近代民眾民族意識覺醒D. 顛覆了天朝上國的傳統思想5. 關于第二次鴉片爆發的原因,有人認為,“《黃埔條約》規定:‘若有應行更易章程條款之處……核計滿十二年之數,方可與中國再行籌議。’修改有關的通商訂約,本屬平常外交事務,清政府一拖再拖,加深了雙方的矛盾。”該觀點( )A. 沒有揭示出戰爭的侵略本質 B. 指出了解決中外矛盾的途徑C. 全面剖析了戰爭爆發的原因 D. 批評了清朝天朝上國的觀念6. “十處口岸通商,公使進京,長江航行。”所描述的是下列哪個不平等條約( )A. 《天津條約》 B. 《北京條約》C. 《馬關條約》 D. 《通商章程善后條約》7. 英法聯軍之役完結后不久,沙俄又以調停戰爭有功為借口迫使清政府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璦琿條約》的有效性,并將原定兩國“共管”的中國領土劃歸沙俄。這段材料意在強調( )A. 中俄《北京條約》的簽署遵循雙方自愿原則B. 沙俄調停戰爭有功,其獲取土地是應該的C. 沙俄通過第二次鴉片戰爭攫取了大量利益D. 中俄《北京條約》劃定了中俄的國界8. 徐中約在《中國近代史》中寫道:19世紀中期,歐美海權國家一步一步地從廣州向北推進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陸上國家俄羅斯則從西伯利亞滿洲邊界向南推進到北京。這說明第二次鴉片戰爭( )A. 進一步加劇了中國民族危機 B. 將農民起義推到了歷史的高峰C. 促進了中國開始向西方學習 D. 使中國喪失了完整獨立的主權9. 某史學家說:“對于西方的挑戰,中國的反應之所以遲鈍,是由于中國社會在19世紀中葉面臨很不平常的歷史環境。內部事物萬分火急,至于對西方則可以暫緩一步。”這里所說的“內部事務萬分火急”主要是指( )A. 清政府準備發起洋務運動 B. 太平天國運動危及清政府統治C. 清政府內部進行權力之爭 D. 維新派試圖改變中國落后現狀10. 有學者指出:“《天朝田畝制度》中的平分土地方案對封建地主所有制予以堅決地否定,因此,它將為中國萌芽中的資本主義掃清道路,解除其束縛并為其發育成長創造必不可少的客觀條件。”據此判斷,該學者認為( )A. 《天朝田畝制度》體現了一定的時代發展潮流B. 太平天國運動的積極性皆體現在《天朝田畝制度》中C. 農民階級無法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D. 洪秀全等未能提出反映農民階級愿望的綱領11. 1861年,慈禧發動政變處置政敵時,特別把“不能盡心和議”列為罪狀。英國人在華創辦的《北華捷報》稱:“在這個特別的關頭,我們要比我們同中國發生聯系的其他任何時期,更有必要去支持清帝國的現存政府”由此可知( )A. 太平天國將面臨更嚴峻的形勢 B. 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C. 清廷頑固派勢力地位得到加強 D. 傳統的外交體制被拋棄12. 李大釗說:“太平天國運動禁止了鴉片,卻采用了宗教,不建設民國,這是他們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這說明太平天國( )A. 缺乏科學理論指導 B. 沒有實行宗教改革C. 不能充分依靠人民 D. 沒有徹底的革命精神13. 某學者指出: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奮力拼搏的生動畫面,但實際上它們只代表了非常膚淺的現代化嘗試,其活動的范圍局限于火器、船艦、機器、通訊、開礦和輕工業,而沒有開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學、藝術和文化的嘗試。這段話評價的是( )A. 太平天國運動 B. 洋務運動 C. 戊戌變法 D. 義和團運動14. 有人說,洋務運動“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舊物”、“只想新其貌,不想新其心”。其中“握舊物”和“新其心”中的“舊”與“新”的對象分別指的是( )A. 舊式武器和新式武器 B. 舊的制度和新的制度C. 舊的制度和新式武器 D. 舊式武器和新的制度15. 著名學者姜鐸說:“洋務派所進行的仿效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活動……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反映和代表了當時中國社會發展的新方向,因而在改變古老落后的封建經濟、促進中國近代生產方式的發生和發展方面,不能不在客觀上起著一定的積極作用。”其旨在說明洋務運動( )A. 抵御了外國資本的入侵 B. 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C. 引進了西方的政治制度 D. 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16. 這是世界史上第一次蒸汽機艦隊的海戰,從雙方參戰的軍艦來看,力量似乎均衡,但結果相差懸殊,北洋艦隊“定遠”“鎮遠”等艦受損,“致遠”“經遠”等四艦沉沒。這描寫的是( )A. 威海衛戰役 B. 平壤戰役 C. 旅順大屠殺 D. 黃海海戰17. 吳玉章老人在自己時候的回憶文章中寫道:我還記得甲午戰敗的消息傳到我的家鄉(四川容縣)的時候,我和我的二哥曾經痛哭不止。從前我國還只是被西方大國打敗過,現在竟被東方的小國打敗了,而且失敗的那樣慘,條約又訂的那樣苛刻,這是多么大的恥辱啊!文中“苛刻”的條約是(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18. 甲午戰爭前,外國對中國的資本輸出數量不多。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通過設廠、筑路、開礦等方式加大對華投資,1902年投資總額達15億美元,比甲午戰爭前增加5至8倍。這一變化反映了( )A. 洋務運動未能取得成效 B. 中國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C. 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停滯 D. 西方列強經濟侵略的加劇19. 美國漢學家費正清說:“康有為的政治綱領是一系列政治改革,這些改革如果付諸實施的話,等于一場來自上面的根本性革命。”這一論斷反映了( )A. 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 B. 辛亥革命的革命理想C. 戊戌變法的變革目標 D. 新文化運動的片面性20. 清末,梁啟超首先提出“中華民族”這一概念;到民國初年,各種以“中華”命名組織和機構蓬勃興起,如“中華革命黨”“中華銀行”等。這一現象( )A. 否定了傳統的華夷觀念 B. 有利于維新變法思想傳播C. 體現民族意識進一步覺醒 D. 推動民主革命運動的發展21. 1895年2月以來,嚴復在天津《直報》上連續發文,呼吁變法刻不容緩;4月,廣東、湖北舉人數百名上書,要求變法,各省舉人相繼跟進;6月,巡撫陶模提出了十三點變法建議;就連被稱作“老頑固”的大學士徐桐也上奏對閑員“痛加刪汰”。這表明當時( )A. 變法訴求日趨強烈 B. 革命形勢逐漸成熟C. 階級矛盾漸趨激化 D. 革命思想逐步形成22. 西方列強意圖通過《辛丑條約》對中國進行全面控制,但由于義和團運動表現出強烈的反 抗精神,又不得不對條約的有些特權有所顧忌。由此可見,義和團運動A. 打擊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 B. 取得了反帝斗爭的勝利C. 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楚 D. 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23. 從兩次鴉片戰爭到甲午中日戰爭,列強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割讓土地和開放通商口岸是重要內容,但由于列強侵華方式的變化,下列哪一條約沒有此類條款( )A. 《南京條約》 B. 《北京條約》 C. 《馬關條約》 D. 《辛丑條約》24. 如圖所示為1902年發行的兒童讀物《啟蒙畫報》中的一幅圖畫。在一個書房里,墻上掛著火槍,中間站著一位意氣飛揚的少年,正注視著桌上的地球儀。圖畫作者意在( )A. 肯定義和團運動意義 B. 宣傳新式報刊的創辦C. 激發救國圖強的志氣 D. 頌揚全國學制的統一25. 1896年,梁啟超高呼“變者,天下之公理也”;1903年,鄒容則主張“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革命思想傳播 B. 義和團運動興起C. 民族危機加劇 D. 維新變法運動失敗26. 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此后,同盟會會員劉道一、黃興等人陸續發動了萍瀏醴起義、黃花崗起義等,各地也紛紛響應。這反映中國同盟會的建立( )A. 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B. 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C. 促成民主革命的實現 D. 終結了清王朝腐朽統治27 下側著作反映《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國內出現了( )A. 傾向學習西方技術的運動 B. 擁護君主立憲的改革浪潮C. 宣傳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D. 贊成君主專制的復辟之風28. 1911年,上海的一首竹枝詞寫道:“武昌起義眾心驚,報館齊張革命聲。爭向門前探捷報,望平街上路難行……但看某城光復矣,眉飛色舞竟忘餐。”這表現出民眾( )A. 推動了義和團運動的發展 B. 支持辛亥革命C. 反對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 D. 聲援北伐戰爭29. 1913年2月23日出版的《獨立周報》中寫道:“與農夫田父談于樹林之下,語以代議制之善,及國會選舉之不宜草率投票,則皆虛目而不解。叩其故,則曰:‘吾人困土匪軍隊之不眼,何暇及其他。’”這段材料最有助于了解辛亥革命的( )A. 背景 B. 條件 C. 過程 D. 影響30. 少年時代的瞿秋白在常州府中學堂念書。一天傳來一則消息,他十分高興,立即拿起剪刀剪下辮子,連跑帶跳地對母親說:“皇帝倒了,辮子剪了!”據此推測,這則消息是( )A. 維新變法開始 B. 辛亥革命爆發C. 新文化運動興起 D. 金田起義爆發二、非選擇題(共3題,滿分30分)31.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鴉片戰爭后,西方國家對中國的商品輸出猛烈增加。中國進口的貨物,第一是鴉片,第二是紡織品。……棉紗和棉布的進口值超過鴉片進口值,中國出口商品以傳統的絲、茶為大宗,但是,絲、茶在出口總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漸下降……19世紀70年代以后,中國對外貿易逐漸由順差向逆差轉變。——摘編自趙德馨《中國近現代經濟史》材料二 1895-1913年民間資本廠礦企業地域分布1895-1913年民間資本廠礦企業地域分布總計 上海 武漢 天津 廣州 杭州 無錫 其它廠礦數 549 83 28 17 16 13 12 380資本額(千元) 120288 23879 17240 4219 5791 1552 1422 6618(1)根據材料一,判斷英國發動侵略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并指出在洋務運動時期我國對外貿易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洋務企業和民間資本廠礦企業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相似之處,并分析造成這種分布特點的原因?(3)綜合上述材料你從我國近代工業發展歷程中能獲得哪些啟示?32.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通商以來,凡華民需用之物,外洋莫不能仿造,窮極精巧,充塞土貨。……土貨日少,漏溢日多,貧弱之患,何底所止!近來各省雖間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軍火,于民間日用之物,尚屬闕如。……臣愚以為華民所需外洋之物,必應悉行仿造,雖不盡斷來源,亦可漸開風氣。——張之洞《籌設煉鐵廠折》(1889年)材料二 和中國古代那種靜態的有很大凝固性的社會不同,中國近代是一個動態的、新陳代謝迅速的社會;和西方從中世紀到近代是通過自我更新的機制來實現社會變革也不一樣,中國近代的新陳代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來的外力沖擊,又通過獨特的社會機制由外來變為內在,推動民族沖突和階級對抗,表現為一個又一個變革的浪頭,迂回曲折的推陳出新(即推封建主義之陳而出民主主義之新)。所以,中國近代社會的演變有其很大的獨特性……——陳旭麓《中國近代史》(1)根據材料一,指出張之洞主張該如何解決晚清“民間日用之物,尚屬闕如”的問題?其主張代表了中國哪一派別的觀點?(2)據材料二,概括中國近代社會轉型的特征。(3)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用材料一的相關史實印證材料二的觀點。33. 探索西方文明是近代歷史發展的重要主線之一。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人物 人物言論 實踐行動魏源 師夷長技以制夷 編寫《海國圖志》李鴻章 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 開展洋務運動梁啟超 采泰西之理法而合之以日本之情形……是以(中國)未及十年而興勃焉也 推動戊戌變法等材料二 我們推倒滿洲政府,從驅除滿人那一面說是民族革命,從顛覆君主政體那一面說是政治革命。…講到那政治革命的結果……建國民政府。我們實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時候,須同時想法子改良社會經濟組織,防止后來的社會革命,這真是最大的責任。——孫中山《民族的、國民的、社會的國家》材料三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二十世紀一直是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標。中國的革命也好,建設也好,改革也好,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摘編自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1)根據上面表格,概括三人具有的共同思想。(2)根據材料二,概括孫中山救國的指導思想并指出“政治革命”的目標。(3)根據材料三概括志士仁人追求的目標是什么?石家莊市第四十中學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期中歷史試題 答案一、選擇題(共30題,每小題1分,滿分共30分)【1題答案】【答案】A【2題答案】【答案】C【3題答案】【答案】C【4題答案】【答案】A【5題答案】【答案】A【6題答案】【答案】A【7題答案】【答案】C【8題答案】【答案】A【9題答案】【答案】B【10題答案】【答案】A【11題答案】【答案】A【12題答案】【答案】A【13題答案】【答案】B【14題答案】【答案】B【15題答案】【答案】B【16題答案】【答案】D【17題答案】【答案】C【18題答案】【答案】D【19題答案】【答案】C【20題答案】【答案】C【21題答案】【答案】A【22題答案】【答案】A【23題答案】【答案】D【24題答案】【答案】C【25題答案】【答案】C【26題答案】【答案】B【27題答案】【答案】C【28題答案】【答案】B【29題答案】【答案】D【30題答案】【答案】B二、非選擇題(共3題,滿分30分)【31題答案】【答案】(1)目的:打開中國市場 變化:由順差向逆差轉變。(2)相似:地域分布不均衡,集中東南沿海區域;集中沿海和長江流域分布;沿海沿江大城市分布較多。原因:沿海沿江流域最先遭到西方的經濟侵略;沿海沿江流域自然經濟較早解體;沿海沿江流域被開放為通商口岸;交通便利等。(3)啟示:民族獨立是實現工業發展的前提;工業發展應該注意均衡發展;交通建設為工業發展創造條件。【32題答案】【答案】(1)主張:創辦民用企業,生產人民所需商品。 洋務派(2)動態變化,不斷地推陳出新;受到外來的沖擊而發生變化;層層變化,由外到內。(3)在兩次鴉片戰爭的外來沖擊之下,清政府為自救而發起洋務運動,印證了中國近代的社會變化受到外力的沖擊;洋務運動前期,學習西方的技術、創辦軍事工業,之后逐漸發現問題,開始創辦民用企業,可見是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動態變化。【33題答案】【答案】(1)思想:學習西方先進文明來實現救亡圖存的目標。(2)指導思想:三民主義 目標:推翻清政府;建立國民政府(3)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