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第1課時 法不可違一、教學分析【教材分析】《法不可違》是人教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遵守社會規則》第五課《做守法的公民》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圍繞“違法無小事”和“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展開講述。本課既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時,又為下一單元的內容學習起了鋪墊作用,同時,對學生的初中階段乃至以后的健康成長都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因此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重點在于區分違法行為的種類,樹立遵紀守法的意識,做守法好公民。【教學目標】課程標準 認識民法典對保護人身權、財產權的意義。認識犯罪的基本概念,認識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行為的危害,培育和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自覺抵制校園欺凌和違法犯罪行為。核心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樹立法律意識,增強守法觀念,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懂得依法規范自身行為。 道德修養:加強自身修養,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約束自己不良行為的能力。 法治觀念:加強自身修養,增強法治觀念,防微杜漸,感受法律的尊嚴,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人。 健全人格:逐步形成自覺按照社會要求規范自己活動的能力。 責任意識:樹立法律意識,增強守法觀念,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人。【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違法行為的種類。教學難點:知道如何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二、導入新課視頻導入:《遠離犯罪——監獄反向宣傳》思考:觀看視頻,談談你的感想。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法不可違。三、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違法無小事(一)法律的作用?1.教師展示:視頻《法在你身邊》討論:觀看視頻,談談你的認識。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都要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離不開各種行為規范。2.思考:法律的作用?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作為一種行為規范,法律明確告知人們可以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一個模式、標準或方向。法律還告知人們,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行為是非法的,它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有效的準繩。法律是最剛性的社會規則,不違法是人們行為的底線。教師引導:要做到不違法,就要了解什么是違法。(二)什么是違法行為?違法行為的種類?1.思考:什么是違法行為?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含義:違法行為是指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危害社會的行為。一個人如果缺乏規則意識,法治觀念不強,就難免做出違法的事情。2.思考:違法行為的種類?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根據違反法律的類別,違法行為分為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民事違法行為和行政違法行為對社會的危害相對輕微,稱為一般違法行為。刑事違法行為是違法行為中最嚴重的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犯罪。無論是一般違法還是犯罪,都要承擔法律責任。3.教師展示:圖片思考:違法行為的分類及理由?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4.思考: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的區別與聯系?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5.思考:違法就是犯罪,這種說法對嗎?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犯罪一定違法,違法不一定犯罪。目標導學二: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三)警惕身邊的違法行為?1.教師展示:視頻《謊報火警被刑拘》和材料思考:你自己或者身邊有人做過這些事嗎?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意思對即可。教師總結:我們可能想不到,謊報險情、破壞鐵路封閉網等行為都是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的行政違法行為。有的人實施了這些行為,卻自以為只是犯個小錯,全然不知道已經違法;有的人受到類似侵害后,不知道可以追究違法者的法律責任。2.教師補充講解:部分民法相關知識。在社會生活中,人們經常從事各種民事活動,如購置財產、簽訂合同、結婚等。這些民事活動都是由民法來規范的。民事權利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 人身權包括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姓名權、名稱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隱私權、婚姻自主權等,財產權包括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繼承權、股權和其他投資性權利等。 市場經濟的運行離不開各種交易活動。交易活動的安全順利進行,既要靠道德的約束,又需要法律的保障。合同是民事主體之間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法律關系的協議。合同在生活中無處不在,與我們每個人都有密切的關系。當事人違反合同約定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為調節社會成員之間的利益關系,民法典規定了一些基本原則,這些原則是我們從事民事活動的指南。 民事主體在民事活動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自愿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不得違反法律,不得違背公序良俗。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誠信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思考:典型的民事違法行為有哪些?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侵犯他人民事權利或者沒有依法履行合同義務。3.思考:如何做到遵章守法?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①遵章守法是社會和諧的保證。我們要認識一般違法行為的危害,自覺依法規范自己的行為。(針對一般違法行為)②在社會生活中,我們要分清是非,增強守法觀念,嚴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規定。(針對行政違法行為)③在社會交往中,我們要依法從事民事活動,積極防范侵權行為和違約行為,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促進社會健康和諧發展。(針對民事違法行為)四、課堂小結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法律是我們全社會每個人都要遵守的規矩。我們每天的學習、生活都有各項法律法規規范著我們的一舉一動,生活中處處涉及法,法是規范我們言行的基本準繩,已給我們指明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做,我們只有嚴格守法,才能在學習生活中健康快樂地成長。我們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識,自覺學習基本的法律知識,逐步培養法律品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