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教學設計一、教學目標1、審美感知引導學生感受《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豪邁激昂的旋律、堅定有力的節奏和簡潔明快的歌詞,體會其獨特的音樂風格和藝術魅力,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和審美鑒賞能力。通過對歌曲的欣賞和分析,讓學生了解音樂要素(如節奏、旋律、和聲等)在表達情感和塑造音樂形象方面的作用,提高學生對音樂語言的理解和運用能力。2、藝術表現指導學生準確地演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掌握歌曲的節奏、音準和情感表達,培養學生的歌唱技巧和藝術表現力。鼓勵學生參與歌曲的表演活動,如編排簡單的舞蹈動作、進行合唱表演等,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藝術綜合素養。3、文化理解向學生介紹《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的創作背景和歷史意義,讓學生了解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背景和志愿軍戰士的英勇事跡,增強學生對中國近現代歷史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學生的歷史意識和文化認同感。引導學生體會歌曲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國際主義精神,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二、教學重難點(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準確地演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把握歌曲的節奏、音準和情感表達。讓學生理解《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的創作背景和歷史意義,體會歌曲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幫助學生掌握進行曲的音樂特點,能夠辨別進行曲風格的歌曲。(二)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感受歌曲中堅定有力的節奏和豪邁激昂的情感,并用恰當的聲音和表情進行演唱,表現出志愿軍戰士的英勇形象和堅定信念。讓學生理解歌曲中所蘊含的深刻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和價值觀,使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并將這種情感轉化為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三、教學方法講授法:講解歌曲的創作背景、詞曲作者、音樂特點、歷史意義等知識,讓學生對歌曲有全面的了解。欣賞法:播放歌曲的音頻和視頻,讓學生聆聽和觀看,感受歌曲的旋律、節奏、情感和藝術魅力。演示法:教師示范演唱歌曲,展示正確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達,讓學生直觀地學習和模仿。練習法:組織學生進行歌曲的演唱練習,包括節奏練習、音準練習、情感表達練習等,讓學生在練習中提高演唱水平。討論法: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探討歌曲的內涵、意義、演唱技巧等問題,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情境創設法:創設抗美援朝戰爭的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志愿軍戰士的英勇事跡和愛國情懷,增強學生對歌曲的理解和情感體驗。比較分析法:將《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與其他進行曲風格的歌曲進行比較分析,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進行曲的音樂特點和表現形式。四、教學過程(一)導入1、情境創設教師提前在教室的多媒體屏幕上展示抗美援朝紀錄片,以營造出一種凝重、莊嚴的氛圍。教師用緩慢而低沉的語氣說道:“同學們,讓我們把時間回溯到上世紀 50 年代。那是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遙遠的朝鮮半島,一場關乎正義與和平的戰爭正在激烈進行。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保衛祖國、為了維護和平,毅然決然地踏上了這片戰火紛飛的土地。他們肩負著沉重的使命,面臨著生死的考驗,在異國他鄉的戰場上,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壯麗的贊歌。”2、歌曲引出教師再次播放一段嘈雜的戰爭音效,如槍炮聲、喊叫聲等,營造出激烈的戰斗氛圍。然后,在音效的背景下,教師用激昂的聲音說道:“在那硝煙彌漫的戰場上,有一首歌如同一把火炬,照亮了志愿軍戰士們前進的道路,給予了他們無盡的力量和勇氣。這首歌就是 ——《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通過這樣的導入環節,能夠迅速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沉浸在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情境中,激發學生對《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的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為后續的教學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二)歌曲介紹介紹歌曲的創作背景:1950 年,中國人民志愿軍為了保衛祖國、抗美援朝,毅然跨過鴨綠江。在出征前,戰士們紛紛寫下決心書,表達了對侵略者的仇恨和保衛祖國的決心。當時,炮兵第一師某連指導員麻扶搖被戰士們的愛國熱情所感動,寫下了一首出征詩。后來,這首詩被改編為歌曲《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迅速在志愿軍戰士中傳唱開來,成為了抗美援朝戰爭中的經典歌曲之一。介紹歌曲的詞曲作者:詞作者麻扶搖,曲作者周巍峙。介紹歌曲的影響力:這首歌曲不僅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鼓舞作用,而且在后來的歲月里,一直激勵著中國人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而努力奮斗。它已經成為了中國音樂史上的經典之作,被廣泛傳唱和演奏。(三)聆聽欣賞播放歌曲《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的視頻,讓學生安靜地聆聽,感受歌曲的整體風格、節奏、旋律和情感。引導學生思考以下問題:歌曲的節奏有什么特點?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感受?歌曲的旋律基調是怎樣的?歌曲中出現了幾種演唱形式?這首歌采用進行曲式,氣勢雄壯、節奏鏗鏘。(輪唱是由兩個、三個或四個聲部演唱同一個旋律,但不是同時開始的齊唱,而是先后相距一拍或一小節出現,形成此起彼落,連續不斷的模仿效果的一種音樂方式。)下面邊聽音樂邊打節奏,聽聽歌曲思考歌曲可以分成幾個樂句 歌曲的情感表達是怎樣的?你能從歌曲中感受到志愿軍戰士的哪些精神品質?再次播放歌曲,讓學生跟隨音樂輕輕哼唱,進一步感受歌曲的魅力。(四)學唱歌曲節奏練習出示歌曲中的主要節奏型,如:讓學生用拍手、跺腳等方式進行節奏練習。教師示范節奏的打法,強調強弱規律,然后讓學生跟隨教師進行練習。分組進行節奏練習比賽,看哪個小組打得最準確、最整齊。旋律練習教師用鋼琴彈奏歌曲的旋律,讓學生用 “la” 音輕聲哼唱,感受旋律的起伏和變化。歌詞學習展示歌曲的歌詞,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歌詞,理解歌詞的含義。講解歌詞中一些關鍵詞語的含義,如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 等,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和精神。教唱歌曲逐句教唱歌曲的旋律,注意糾正學生的音準問題,特別是一些容易唱跑調的音符,如高音部分和裝飾音。第一、第二樂句,要唱出雄壯的氣勢、節奏鏗鏘,志愿軍戰士的豪邁氣概和愛國情懷,表現出歌曲的激昂和振奮。節奏:歌曲為 拍,節奏明快有力,要注意把握好每一拍的強弱規律,突出第一拍的重音。音準:注意歌曲中的音高變化,尤其是一些容易唱不準的音,如 “跨”“保” 等字的音高。第二、第三樂句,帶有抒情的色彩,展示志愿軍無私、無畏、豪邁的博大胸襟。節奏:這一句的節奏比較緊湊,要注意每個音符的時長和停頓,保持穩定的節奏。音準:確保每個音符的音高準確,特別是高音部分,要注意發聲的位置和氣息的控制。第五樂句要堅定、果斷、要注意把握好節奏,要唱出志愿軍戰士的英勇無畏和愛國情懷,表達出對美國野心狼的蔑視和打敗敵人的決心。可以適當加強力度,突出歌曲的高潮部分。嘗試輪唱:讓學生分組練習旋律,互相傾聽和糾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句教唱歌詞,讓學生注意歌詞與旋律的結合,做到字正腔圓。整體演唱教師帶領學生完整地演唱歌曲,注意節奏、音準和情感的把握。注意保持音記號的演唱。讓學生分組進行演唱,互相評價和改進,提高學生的演唱水平和團隊合作能力。請個別學生進行獨唱表演,教師和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表現力。(五)拓展延伸音樂創作引導學生根據《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的旋律和節奏,進行簡單的音樂創作,如改編歌詞、創作合唱部分、添加樂器伴奏等。讓學生分組進行創作,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大膽嘗試不同的創作方法和形式。每組學生展示自己的創作成果,其他學生進行欣賞和評價,教師給予指導和建議,提高學生的音樂創作能力和創新思維。情感教育組織學生討論歌曲中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當今社會的意義和價值。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傳承和弘揚這些精神,如努力學習、關心他人、熱愛祖國、勇于擔當等。讓學生分享自己身邊的愛國故事或英雄事跡,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歷史文化探究布置學生課后查閱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資料,了解戰爭的背景、過程、結果和意義,以及志愿軍戰士的英勇事跡和犧牲精神。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份關于抗美援朝戰爭的手抄報或 PPT,在下節課上進行展示和交流。通過歷史文化探究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歌曲所反映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增強學生的歷史意識和文化認同感,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七)課堂小結回顧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包括歌曲的創作背景、音樂特點、演唱技巧、情感表達以及拓展延伸活動等。強調《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所蘊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重要性,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繼續傳承和弘揚這些精神,努力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學生在本節課中的表現進行評價和總結,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指出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鼓勵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不斷改進和提高。(八)作業布置讓學生回家后完整、有感情地演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給家人聽,并請家人給予評價和建議。要求學生將自己在本節課中的學習收獲和體會寫一篇短文,題目自擬,字數不少于 300 字。五、教學資源《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的音頻、視頻資料。抗美援朝戰爭的圖片、文字資料。鋼琴、多媒體教學設備。節奏卡片、樂譜等教學工具。六、教學反思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以新課標核心素養為導向,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感受音樂魅力的同時,提高了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積極參與歌曲的演唱、分析和創作活動,課堂氣氛活躍。通過學習,學生不僅學會了演唱歌曲,還深刻理解了歌曲所蘊含的歷史意義和精神內涵,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和情感熏陶。然而,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如在節奏練習和旋律教唱環節,部分學生的掌握程度還不夠理想,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加強個別指導和練習。此外,在拓展延伸活動中,學生的創作思路和表現形式還不夠豐富多樣,需要進一步引導和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獲得更多的收獲和成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