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 第二單元 遵守社會規則第三課 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第2課時 遵守規則一、教學分析【教材分析】本課時是八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二單元的第三課《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的第二課時。“遵守規則”由“自由與規則不可分”“自覺遵守規則”和“維護與改進規則”三目組成。“自由與規則不可分”指導學生了解自由和規則的辯證關系,規則既限制“自由”也保護自由,“限制”才能更好地“保護”。“自覺遵守規則和維護規則”指導學生認識到自覺是建立在思想認識上的自主行動,是由責任感產生的一種自我約束力。引導學生認識到僅僅自己遵守規則是不夠的,還要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教學目標】課程標準 遵守基本的社交禮儀,恪守誠信,理性維護社會公德,維護公共秩序,做文明的社會成員。核心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形成自覺遵守規則和維護規則的理念。 道德修養:懂得應積極維護規則,參與改進規則。 法治觀念:了解規則與自由的關系,明白每個人都應自覺遵守規則。 健全人格:提高自律能力,敬畏規則,學會維護規則的技巧,鍛煉參與改進規則的能力。 責任意識:樹立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培養自律意識和敬畏規則的意識。【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知道自覺遵守和維護規則。教學難點:理解社會規則和自由的關系。二、導入新課材料導入:《斷線的風箏》風箏升上了天空,低頭一看,房屋和樹木全在自己的腳底下,覺得很了不起,便對線說:“哈哈,世界上只有我最高了。” 忽然飛來了一架飛機,風箏對線說:“就怪你牽住我的脖子不放,要不,我肯定比飛機飛得更高。” 線對風箏說:“要不是我牽住你,你只能躺在地上。” 風箏不以為然。 一陣風吹來,風箏拼命往上躥,正當躥得起勁時,線斷了。風箏想趁機追上飛機,卻身不由己,飄飄悠悠地跌落在地上。思考:從故事中,你明白了哪些道理?教師總結:自由與規則不可分。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這堂課,了解如何遵守規則、維護與改進規則。三、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自由與規則不可分(一)自由與規則的關系?1.教師展示:思考:你如何看待這位男士打電話的“自由”?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這位男士有打電話的自由,但候車室屬于公共場所,該男士在這里大聲打電話的行為過于隨心所欲,且沒有遵守公共場合不大聲喧嘩的規則,會影響其他乘客聽取站內信息,打擾他人休息。因此,這位男士應該降低自己打電話的聲調,避免影響他人。自由≠隨心所欲2.教師追問,思考:體現了自由與規則是怎樣的關系?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3.教師展示:列車即將發車,兩位乘客卻堵住車門,不讓列車啟動。原來,他們的同伴還未趕到。面對乘務人員的勸阻和其他乘客的譴責,兩人不以為然,態度蠻橫,導致發車延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的規定,公安機關對兩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的處罰。思考:為什么這兩位乘客看似在行使權利,最后卻受到處罰?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兩位乘客為了自己的利益阻止列車正常運行,不聽乘務人員勸阻,胡攪蠻纏,導致發車延誤。他們的行為不僅損害了其他乘客的合法的權利,還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最終受到了應有的處罰。4.教師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 第三十九條規定,醫療機構發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采取下列措施: (一)對病人、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學檢查結果確定; (二)對疑似病人,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 (三)對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學觀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 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助醫療機構采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思考:這給我們什么啟示?(自由與規則的關系)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②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5.教師展示真實案例,以便學生直觀理解這一知識點。男子私自投喂熊貓被終身禁入 2024年4月15日上午10:30左右,一男子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游覽參觀時,違反基地管理規定,盜采園區新發竹筍并投進蝶泉園大熊貓室外運動場。 工作人員發現后立即制止其違規行為,進行嚴肅批評教育,并將其列入終身禁止到熊貓中心各基地參觀名單。同時,保留進一步追究其相關責任的權利。經密切觀察,大熊貓目前暫無異樣。后續熊貓中心將加強監管,也請廣大游客文明參觀、互相監督,共同維護大熊貓的健康與安全。廣大網友若有發現不文明行為,歡迎提供有關信息。一經查實,將嚴肅處理!6.知識點總結社會規則與自由的關系?(1)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自由不是隨心所欲,它受道德、紀律、法律等社會規則的約束。我國憲法規定,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權利的時候,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2)社會規則是人們享有自由的保障。人們建立規則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證每個人不越過自由的邊界,促進社會有序運行。違反規則、擾亂秩序的行為應當受到相應的處罰。目標導學二:自覺遵守規則(二)如何自覺遵守社會規則?1.教師展示:視頻《梨無主,吾心獨有主乎?》及材料,讓學生對遵守社會規則產生一定的感性認識。《元史·許衡傳》里有這樣一段記載:許衡做官之前,一年夏天外出,因天熱口渴難耐,剛好道旁有棵梨樹,眾人爭相摘梨解渴,唯獨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他為何不摘,他回答說:“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有人勸解道:“亂世之時,這梨是沒有主人的。”許衡正色道:“梨無主人,難道我心中也無主嗎?”思考:你怎么看待“梨雖無主,我心有主”的觀點?你認為該如何做到許衡所說的“我心有主”?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1)這一觀點告訴我們,遵守規則需要自律。許衡做到了自我約束,也就是從被動的“我必須如此行為”轉變為自覺的“我應該如此行為”。(2)要做到“我心有主”,就要嚴于律己,不斷自我反省,克服已經發現的不良行為,做到自覺遵守規則。2.教師補充:《楊震拒金》加深學生對遵守規則的更深層認識。增進對這一品質的認同。楊震(曾)推舉秀才王密,四次升官,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在他往郡中上任途中,路過昌邑縣,原先他所推薦的秀才王密,這時做昌邑縣令,夜里懷中揣著十斤金子來贈送給楊震。楊震說:“作為老朋友,我了解你(的為人),你卻不了解老朋友我(的為人),這是為什么呢?”王密說:“夜里沒有人知道。”楊震說:“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你怎么可以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愧疚地出門走了。楊震為官清廉,不接受私下的請求。他的子孫們(與平民百姓一樣)吃蔬菜,出門步行,親朋好友勸他為子孫后代置辦些產業,楊震堅決不肯,他說:“讓后世人都稱他們為清白官吏子孫,將這些留下,不也是十分豐厚的嗎?”3.教師展示:《遵守規則社會調查》,讓學生自我回答,并小組交流自己的真實感受。·你平時會闖紅燈嗎? ·如果車輛很少,特別安全,你會闖紅燈嗎? ·大家都闖了紅燈,你會闖紅燈嗎? ·如果綠燈剛過,你要等一分半鐘,你會闖紅燈嗎? ·如果你許久未見的好朋友正戴著耳機從對面路過,你等了紅燈就不能追上她/他,你會 闖紅燈嗎? ·如果馬上就要遲到了,你會闖紅燈嗎? ·如果有交警在旁邊站著,你會闖紅燈嗎?思考: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怎樣做?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自律,也需要他律(比如:交警監督)。4.教師展示:思考:如何自覺遵守社會規則?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他律:(監督、提醒、獎懲等外在約束);自律(自我約束、慎獨)。5.教師展示:視頻《中國式過馬路的思考》觀點一:闖紅燈不對,但大家都在闖,我也就跟著走。 觀點二:只要沒有人看到,沒有人管,就可以闖紅燈。 觀點三:我覺得車輛多的時候不能闖紅燈,車輛少或者沒有車的時候可以闖紅燈。思考:你怎么看待以上觀點?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將規則內化于心,化外于行。6.知識點總結如何自覺遵守社會規則?(1)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2)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目標導學三:維護與改進規則(三)如何維護規則?1.思考:如何維護規則?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①我們要堅定維護規則,一方面要從自己做起,自覺遵守規則;②另一方面要在保證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監督、幫助他人遵守規則。2.教師追問:如何勸導他人遵守規則?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勸導的技巧有“禮”。勸導他人時最好先稱呼對方,語言文明,態度和善。有“理”。勸導時要曉之以理。最好用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告訴他:不能做什么,應該做什么,以及為什么要這么做。有“節”。勸導時要注意適可而止。勸導無效時,可以向公共場所的管理機構或管理人員反映情況。如人身安全受到威脅,要機智地向他人求助,或撥打 110報警電話尋求支援。(四)為什么要積極改進規則?1.教師展示:視頻《防闖紅燈神器》讓學生思考:從多年前的“防闖紅燈神器”到現在的大屏幕實時抓拍,社會規則的變化。2.教師展示:視頻《新“鐵路客規”2023年元旦起實施》思考:規則是一成不變的嗎?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不是。3.教師展示:三組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回答社會規則有了怎樣的變化。思考:為什么要積極改進規則?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①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新增)②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廢除)③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改)4.知識點總結為什么要積極改進規則?(1)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遷,一些原來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沒有的規則需要制定)(2)一些原有的規則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廢除。(不合理的規則需要廢除)(3)一些原有的規則不能完全適應實際生活的變化,需要加以調整和完善。(不符合時代發展的規則需要調整和完善)四、課堂小結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自由與規則的關系。怎樣自覺遵守規則,我們要堅定地維護規則,為新規則的形成建言獻策。我們堅信:隨著國家不斷推進依法治國的進程,完善法律、改進規則,一定能更好地重塑人們對于規則的敬畏,使得規則得到守護,法治社會、規則社會、文明社會就能真正建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