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八年級上冊 第一單元 走進社會生活第一課 豐富的社會生活第1課時 我與社會一、教學分析【教材分析】《我與社會》是第一單元的開篇,也是八年級上冊教材的開篇。學生面臨更大的生活半徑,逐漸走進社會,開始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本課主要向學生介紹社會的豐富性以及我與社會之間的密切聯系,讓學生明確“我是社會的一員”。《我與社會》分為兩目展開,分別為“感受社會生活”和“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第一目“感受社會生活”重點強調社會生活的豐富與多元,人們在相互影響、彼此關聯的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第二目“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重點強調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個人與社會是“結點與大網”的關系;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教學目標】課程標準 以“社會中的我”為議題,通過角色扮演和討論等方式,理解社會上各種角色,以及各種角色之間的相互關系,認識“人是社會關系的總和”;在與他人的交往中認識自我,正確理解個人與集體、社會和國家的關系。核心素養目標 政治認同:樹立積極的生活態度,關注社會、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增進關心社會的情感,自覺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道德修養:養成親社會的行為習慣,做社會的好公民。 法治觀念:在參與社會活動中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權利義務相統一的理念,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 健全人格:理解個人與社會、國家和世界的關系,積極適應社會發展變化,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學會在社會交往和實踐中鍛煉自己,為個人價值的實現做準備。 責任意識:樹立主人翁意識,對自己負責,關心集體,關心社會,積極參與志愿者活動、社區服務活動。【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感受社會生活;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教學難點:理解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二、導入新課視頻導入:教師展示:視頻——《中國24小時》思考:《中國24小時》展現的內容是什么?說明我們的社會生活是怎樣的?教師總結:我們的社會生活絢麗多彩!三、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感受社會生活(一)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了解(感受)社會生活?1.思考:結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經驗,說說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了解社會生活。在參與社會生活的過程中,你有哪些感受?提示:學生各抒己見。(PPT圖片+材料呈現)教師總結:了解社會生活的方式多種多樣:走進農村,我們看到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來到工廠,我們看到工人在有條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場,琳瑯滿目的商品映入眼簾;參觀博物館,豐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觀看升旗儀式,我們感受到身為中國人的自豪2.知識點總結我們可以通過哪些方式了解(感受)社會生活?①閱讀圖書報紙、收看電視廣播、上網查詢。②(到社區)進行社會調查。③參觀博物館、觀光旅游、觀看升旗儀式。④(到農村、社區等)參與社會實踐活動。(二)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1.思考:暑假里,哪些事情讓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寫下來,與同學分享。(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學生回答問題,教師點撥歸納: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隨著身體的成長、智力的發展、能力的提高,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2.冊亨縣巧馬鎮組織20名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鼓勵本土大學生參與新市民社區共商共建共治共享。通過4天的調研,大學生們通過PPT、短視頻、小故事等形式展現了小組調研成果,針對社區發展提出了有力可行的措施,為巧馬鎮打造“四共”最美社區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思考: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會更加關心國家發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3.知識點總結:感受并參與社會生活(1)感受社會生活——我們的社會生活絢麗多彩。(2)參與社會生活的意義?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形成了各種社會關系。① 我們的社會生活空間不斷延展,我們會與越來越多的人打交道,對社會生活的感受越來越豐富、認識越來越深刻。 (個人)② 我們會更加關注社區治理,并獻計獻策。(社區)③ 會更加關心國家發展,或為之自豪,或準備為之分憂。(國家)目標導學二: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三)個人與社會的關系?1.“個人是大海中的一滴水,一滴水離開大海就會干涸”思考: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2.思考:如何理解我們都是社會的一員?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如果把個人看成點,把人與人的關系看成線,那么,由各種關系連接成的線就織成一張“大網”,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3.思考:如何定義“人”?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要想定義一個人是誰,那就要盡可能完全地概括他的社會關系。4.教師補充講解:六度空間理論。讓學生能理性地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20世紀60年代,美國心理學家米爾格蘭姆設計了一個連鎖信件實驗。米爾格蘭姆把信隨機發送給住在美國各城市的一部分居民,信中寫有一個波士頓股票經紀人的名字,并要求每名收信人把這封信寄給自己認為是比較接近這名股票經紀人的朋友。這位朋友收到信后,再把信寄給他認為更接近這名股票經紀人的朋友。最終,大部分信件都寄到了這名股票經紀人手中,每封信平均經手6.2次到達。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中間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5.思考:同一個人,為什么會有不同的身份?人的身份是有什么確定的?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們是父母的子女;我們是老師的學生、同學的同學;在小區里,我們是業主,也是其他業主的鄰居;在祖國大家庭中,我們是未來的建設者……6.思考:幾種主要的社會關系?提示: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血緣關系:以血統或生理聯系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家庭、家族成員之間的關系等。地緣關系:直接建立在人們空間與地理位置關系基礎上的社會關系,如同鄉、鄰居等。業緣關系:以人們廣泛的社會分工為基礎而形成的社會關系,如同學、同事等。7.知識點總結(1)個人與社會的關系?①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每個人都是社會這張“大網”上的一個“結點”。②人的身份是在社會關系中確立的。在不同的社會關系中,我們具有不同的身份。(2)幾種主要的社會關系:①血緣關系②地緣關系③業緣關系四、課堂小結通過學習本課,同學們感受了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總結了了解社會的方式和途徑,從而養成關注社會的行為,能夠感受到社會的變化。進而了解到,我們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社會是由個人組成的,社會是一個整體。我們在不同的場合,在不同社會關系中有不同的身份。不同的社會角色,承擔著相應的社會責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