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康縣2024一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學業水平抽測卷A.陳勝、吳廣起義B,項羽起義C.劉邦起義D.黃巾起義10.漢武帝令各郡縣保舉賢良、方正、直言之士,由他親自出題,考察被舉薦的人。政七年級歷史試卷論家董仲舒,史學家司馬遷,軍事家衛青、霜去病,探險家張審都出現在漢武帝時期。上述學校:班級:姓名:材料說明漢武帝A.樹立皇帝權威B.推崇儒家思想C.削弱貴族勢力D.重視選拔人才考生注意:本出卷滿分為90分,考試時間為60分擰。所有試挺均在苓是卡上作答,11.東漢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發展生產,使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社會出現了否則無效。比較安定的局面,史稱A.休養生息B,文景之治C.光武中興D,大一統一、選擇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2.下圖中物品(技術)的交流主要得益于合題目要求的)1,以磨制石器與彩陶為特征的仰韶文化是我國第一個被科學認識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下絲銅、器、開傈、枝、莉莉、石榴、漢朝(中原)西娥列屬于仲溜文化遺址的是鑿井等扶術茵營、香樸、玻病等A.北京人遭址B.半坡遺址C。河姆渡進址D.陶寺進址2.某班同學在歷史課前收集了“遠古時期的人類活動“原始農業與史前社會“中華文明的A.班超經營西域B,絲綢之路的開通C.議武帝北擊徹奴D.平王東遷起源'等方面的佐證史料,由此可知,他們這節歷史課要探究的主題是13.西漢末年,隨著佛教傳入中國,一些佛教用語也逐浙融匯到漢語中,如“五體投地“現A,原始社會與中華文明的起源B.奴隸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身說法大千世界“天花亂墜等。這說明C.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建立與鞏固D,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A.佛教是從中國傳入日本的B,佛教比道教的受眾多3,《史記》中記我夏桀為慮政淫荒”,商紂王“以酒為池,懸肉為林”,“襲姒不好笑…C.佛救對中國文化產生深遠影響D.佛教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幽王為烽燧大鼓……褒姒乃大笑”。由此可知,這些統治者都14.《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書中“草船借箭“苦肉計“借東風”等故事千A,鼓勵發展農業經濟B.實行昏庸的統治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津津樂道。下列戰役中,與這些故事有關的是C.發動與周邊國家的戰爭D.用人不當A.官渡之戰B.桂林之戰C.赤壁之戰D.泥水之戰4.春秋時期,隨者產品的增加,很多城市出現了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廣泛使用。15.胡床原是北方游牧民族的坐具。《后漢書》最早記載了漢靈帝好胡床”,到魏晉南這說明春秋時期北朝時期,胡床已成為南北各地上至皇帝權臣,下至村婦的怡用坐具。胡床使用范圍的擴大A、商業活動活躍B.地方經濟優超C.農具發生變革D.農業持續繁榮體現了5,經過“三家分晉“田氏代齊之后,我國的歷史進入戰國時期。“三家分晉”的“三家”分A,民族交融B.江南開發C.農業繁榮D.政權并立別指的是16,東暨詩人謝靈運在其作品《山居賦》中提到了麻、粟、豆等農作物,以及梨、棗等A.榮、楚、魏B.楚、燕、齊C.趙、拋、韓D.韓、趙、魏果樹,這些作物原來都是種植在北方的,而這時也在南方種植了。這反映了當時6.兵家是諸子百京中比較活躍的一個學派。其創始人提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A.南方經濟紫榮B.南北經濟交流C.北方交通發達D,國家政治清明存亡之道”思想,并寫下軍事名若《孫子兵法》。這位創始人是17·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均將實現統一大業作為立國目標。南北朝時期,北期認A,孫髕B.孫權C.孫武D,吳起為自己就是中國,南朝是從自己分裂出去的一部分。南朝也認為自己是中國,北朝應屬它所7.文字是一種文化的載體,文字的出現是社會進入文明階段的重要標志之一。目前所知,有。這反映出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開始于A.政權更迭日益頻繁B.儒佛道之間交匯融通A。史前時期B.商朝C.西周D.春秋時期C.經濟重心逐漸南移D.大一統碗念深入人心8,秦始皇建立了一套相當完整的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機構,下列不屬于中央機構的是18.“他的繪畫題材廣泛,尤擅人物酉,曾用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三國曹植的名作《洛神賦》A.丞相B.那縣C,太尉D,御史大夫中的場景。”該材料敘述的這位畫家及其生活時代分別是9.漢代賈誼在《過秦論》中寫道:“……將數百之眾,轉面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A、王卷之、東晉B.酈道元、北魏C.范鎮、南朝D.顧愷之、東晉天下云集響應,贏糧而景從。”其中“斬木為兵,揭竿為旗描述的是二、材料解析題(共3小題,第19題14分,第20題12分,第21題16分,共42分)19.(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