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0張PPT)人教版音樂六年級下冊貝多芬第一單元 愛滿人間核心素養目標審美感知:了解貝多芬及其作品,學習其堅忍不拔、不向命運低頭的高尚品質;開闊的視野,學習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藝術表現:了解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生平及其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培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熱愛。創意實踐:引導學生邊唱歌曲邊做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文化理解:學習正確的演唱姿勢,培養良好的歌唱習慣。目錄課堂導入1新知探索2課堂小結3課后作業4課堂導入他有多重職位:音樂家、鋼琴家、指揮家...他被稱之為:“樂圣”他是歐洲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他有缺陷,但又完美有這樣一個人...新知探索貝多芬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貝多芬創造出非常多的優秀作品,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為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月光曲》曾以傳說的形式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第23課。貝多芬創作的三個時期1792-1802 波恩時期1802-1814 英雄年代1815-1827 創作晚期辛酸的童年貝多芬出生于德國的波恩。他的父親為了讓貝多芬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神童,從小就剝奪了他上學、玩耍、休息的權利,強迫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性情暴躁的父親常常半夜將小貝多芬從床上拖下來練琴。貝多芬的故事幸遇好老師貝多芬11歲時,有幸遇到一位循循善誘的好老師——作曲家聶費。聶費不但發現了貝多芬的天賦,還幫助他熟悉了巴赫等古典音樂大師的作品,培養了他對民間音樂及德國文學的興趣,并指導他完成了最初幾首音樂作品。血氣方剛的青年1803年,血氣方剛的貝多芬,受法國大革命的鼓舞,創作了他的第三交響曲,命名為《波拿巴交響曲》。在樂譜的封皮上還寫著“為紀念一個偉大的人物而作”,那時貝多芬將拿破侖看作革命的象征。不朽的名曲《歡樂頌》貝多芬的晚年十分不幸,但他從未向命運屈服。在已經耳聾的情況下,他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歌頌人類理想——自由、平等、博愛的《第九交響曲》,作品首演獲得巨大的成功。當時,舞臺上謝幕多達五次,超過了當時皇家謝幕三次的記錄。觀看貝多芬《第五交響曲》課堂小結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只在于他是一個音樂家,還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極度苦悶并將他的音樂融入與命運的不屈抗掙之中。同學們在我們今后。人生道路上難免有凄風苦雨、險灘急流,但只要我們用信念做槳、意志做帆。要知道,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課后作業查閱資料,了解貝多芬的作品。感謝聆聽/ 讓教學更有效 高效備課 | 音樂學科人教版音樂六年級下冊《貝多芬》 教學設計課題名 《貝多芬》核心素養 教學目標 審美感知:了解貝多芬及其作品,學習其堅忍不拔、不向命運低頭的高尚品質;開闊的視野,學習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文化,理解音樂文化的多樣性。 藝術表現:了解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生平及其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培養學生對古典音樂的熱愛。 創意實踐:引導學生邊唱歌曲邊做一些簡單的肢體動作。 文化理解:學習正確的演唱姿勢,培養良好的歌唱習慣。教學重點 了解貝多芬簡單生平。教學難點 感受體驗歐洲古典主義音樂的特點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教材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1.提問導入 提問有這樣一個人... 他是歐洲音樂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他有多重職位:音樂家、鋼琴家、指揮家... 他有缺陷,但又完美 他被稱之為:“樂圣”引出主人公貝多芬 二、新課探究 1.介紹貝多芬 貝多芬 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貝多芬一生坎坷,沒有建立家庭。二十六歲開始耳聾,晚年全聾,只能通過談話冊與人交談。貝多芬創造出非常多的優秀作品,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家。 2.介紹作品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為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辟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月光曲》曾以傳說的形式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第23課。 3.介紹生平 ①貝多芬創作的三個時期 1792-1802 波恩時期 1802-1814 英雄年代 1815-1827 創作晚期 ②貝多芬的故事 辛酸的童年 貝多芬出生于德國的波恩。他的父親為了讓貝多芬成為像莫扎特一樣的神童,從小就剝奪了他上學、玩耍、休息的權利,強迫他學習鋼琴和小提琴。性情暴躁的父親常常半夜將小貝多芬從床上拖下來練琴。 幸遇好老師 貝多芬11歲時,有幸遇到一位循循善誘的好老師——作曲家聶費。聶費不但發現了貝多芬的天賦,還幫助他熟悉了巴赫等古典音樂大師的作品,培養了他對民間音樂及德國文學的興趣,并指導他完成了最初幾首音樂作品。 血氣方剛的青年 1803年,血氣方剛的貝多芬,受法國大革命的鼓舞,創作了他的第三交響曲,命名為《波拿巴交響曲》。在樂譜的封皮上還寫著“為紀念一個偉大的人物而作”,那時貝多芬將拿破侖看作革命的象征。 不朽的名曲《歡樂頌》 貝多芬的晚年十分不幸,但他從未向命運屈服。在已經耳聾的情況下,他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歌頌人類理想——自由、平等、博愛的《第九交響曲》,作品首演獲得巨大的成功。當時,舞臺上謝幕多達五次,超過了當時皇家謝幕三次的記錄。 欣賞音樂《第五交響曲》 三、課堂小結 貝多芬的偉大,決不只在于他是一個音樂家,還在于他勇于直面人生的極度苦悶并將他的音樂融入與命運的不屈抗掙之中。 同學們在我們今后。人生道路上難免有凄風苦雨、險灘急流,但只要我們用信念做槳、意志做帆。要知道,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布置作業 查閱資料,了解貝多芬的作品。板書設計 《貝多芬》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音樂六下1.3 貝多芬 教學設計.docx 人教版音樂六下1.3 貝多芬 課件.pptx Herbert von Karajan,Berliner Philharmoniker - Beethoven Symphony No. 5 - Karajan.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