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市朝陽區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檢測八年級地理試卷2025.1(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60分)學校班級姓名考號考1,本試卷共10頁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榷確填寫學校名稱,班級、姓名和考號。生2.試題答案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須3.在答題卡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他試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知4.考試結束,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0分)】本部分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可燃冰外形似冰,迅火即燃,開采難度大,但其燃燒產生的污染比煤、石油都小,是優質的清潔能源。圖1為世界已加可燃冰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第1~3題。北州洲美州由督回59南極。已知可撚冰分布地點圖11.圖中A.陸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B.全球的陸地廣闊而連續C.北冰洋是面積最大的大洋D.有七個大洲和四個大洋2.世界已知可燃冰A.在非洲東部密集分布B.多分布在內陸地區C.均勻分布在太平洋中D.多分布在近海海域八年級地理試卷第1頁(共10頁)3.開發和利用可燃冰等清潔能源可以①完全替代煤炭資源②促進綠色低碳產業發展③減少溫室氣體排放④徹底解決石油短缺問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某校同學開展實驗,了解海洋和陸地氣溫的變化。同學們用燒杯分別取相同體積的水和沙,在室內靜止一段時間后第一次測量溫度。隨后把燒杯放置在強光下,一段時間后第二次測量溫度。圖2為實驗裝置及實驗結果。讀圖,完成第4~6題。水沙30303020202010047沙第一次測量溫度第二次測量溫度圖24.實驗中A.水代表海洋,沙代表陸地B.強光照射模擬降溫C.第二次測量發現水溫下降D.沙比水的溫度變化小5.該實驗說明地球同緯度地帶A.夏季海洋氣溫高于陸地B.高原山地氣溫低于平原C.陸地氣溫年較差比海洋大D.內陸晝夜溫差小于沿海6.該實驗能夠認識海陸分布對氣溫的影響,實驗結果可以解釋A.爬山時感到氣溫在降低B.夏季時人們在海邊避暑C.熱帶居民常穿輕薄服裝D.我國新疆地區多平頂房近期,中國科學家揭示“地授風”是地球深處存在的強大物質流動。“地慢風”從南向北推動兩大板塊持續碰撞,將海洋變為陸地,導致青藏高原幾千萬年以來的擠壓和隆升。圖3為板塊運動及分部示意圖。讀圖,完成第7~9題。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亞歐板塊印度半&①青數高原②印度半島板塊邊界板塊運動方向印度洋板塊類忠海逢拉雅圖3八年級地理試卷第2頁(共10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