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慶市高2025 屆高三第五次質量檢測生 物 試 題 2025.1命審單位:重慶南開中學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必須在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域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5 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圖1表示血紅素分子,圖2 表示血紅素、血紅蛋白和紅細胞的關系。血紅素能與O 可逆地結合,當它與氧結合時,暗紅色的缺氧靜脈血變為鮮紅色的富氧動脈血。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血紅素分子中□所缺少的元素為 Fe,缺乏時容易導致貧血B.紅細胞中的1個血紅蛋白分子含有1個血紅素C.組成蛙成熟紅細胞的化合物除了血紅蛋白外,還有水分、無機鹽、糖類、脂質、DNA、RNAD.血液流經肺部時,顏色由暗紅色變為鮮紅色2.當細胞所處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質膜會發生相變,從流動的液晶態轉變為固化的凝膠態。質膜中脂肪酸鏈的不飽和度越高,質膜的相變溫度越低。膽固醇分子與磷脂分子相結合既能限制磷脂分子的運動,又能將磷脂分子分隔開使其更易流動。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質膜上的分子流動與水沒有直接關系B.維持流動的液晶態是實現質膜功能的必要前提C.動物質膜中的膽固醇對膜的液晶態和凝膠態起著雙重調節作用D.耐寒植物質膜中的脂肪酸飽和度較高,且質膜的流動性也較高3.下圖1為“誘導契合”學說模式圖,可以解釋酶的催化作用具有專一性。酶分子中有一個能夠與底物結合的部位,叫作活性中心。酶的活性中心具有柔性,與底物結合后自身發生微小的構象變化,促進底物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底物分子一旦轉化成產物,就會與酶脫離,釋放到溶液中,隨后酶的構象也得以恢復。圖2表示兩類酶促反應過程。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酶分子活性中心a、b、c三個結合位點在化學反應前、中、后均不相同B.酶催化時需要與底物結合形成中間復合體,在催化反應過程中具有飽和性C.葡萄糖和果糖結合形成蔗糖的過程如圖2中的 A,該過程為放能反應,伴隨著 ATP 的水解D.溶菌酶是一種免疫活性物質,能分解支原體等微生物的細胞壁,反應過程如圖2中的B4.長江流域的油菜易受漬害,漬害是洪、澇或地下水升高導致根系缺氧引起,會導致光合速率降低。下表為某油菜品種經過不同時長的漬害處理后,測定相關指標并進行相關性分析的結果。據表分析,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根部酒精含量 光合速率 氣孔導度 胞間 CO 濃度 葉綠素含量根部酒精含量 l光合速率 -0.58 1氣孔導度 -0.40 0.99 1胞間CO 濃度 0.48 -0.99 -0.99 1葉綠素含量 -0.30 0.86 0.90 -0.93 1注:表中數值為相關系數(r),代表兩個指標之間相關的密切程度。Irl越接近1關系越密切,越接近0越不相關。A.根部在缺氧環境下進行無氧呼吸,有利于NAD 的再生,保證能量的持續供應B.根部酒精的大量積累,使光合速率一定程度下降C.漬害條件下氣孔關閉和葉綠素含量下降可能分別受到脫落酸和細胞分裂素的影響D.漬害時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葉片氣孔關閉所致5.釀酒酵母有兩種生活形態,單倍體和二倍體。單倍體通過出芽方式進行無性生殖,在環境壓力較大時通常會死亡;二倍體也可以通過出芽進行繁殖,但在外界條件不佳時能進行減數分裂,生成一系列單倍體的孢子。單倍體的交配類型有兩種,即a型和α型,二者可以結合形成二倍體。某研究團隊將能合成組氨酸的a型和不能合成組氨酸的α型酵母菌融合,獲得的二倍體子代 F 均能合成組氨酸,之后將F 所產生的100個孢子在不含組氨酸的培養基上繼續培養,長出了24個菌落。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釀酒酵母是具有細胞壁和液泡的單細胞真核生物,營養充足時通過出芽方式快速繁殖B. a型和α型細胞融合時的基因重組增加了后代的多樣性C.酵母菌生活史中兩次出芽生殖產生的芽體染色體數目都與親代相同D.若F 所產生單倍體a細胞與α細胞隨機結合成二倍體子代,則其中能合成組氨酸的占比為9/166.著絲粒、端粒和DNA 復制原點是染色體的功能元件。著絲粒位于染色體的一個縊縮的部位,其最外側是一種多蛋白構成的動粒,負責將著絲粒與紡錘絲連接在一起。纖冠層主要是由圍繞在動粒外層的促使染色體分離的馬達蛋白組成,與紡錘絲微管連接,支配染色體的運動和分離。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染色體主要由蛋白質和DNA 組成,用二苯胺處理分生區細胞,可觀察到著色的染色體B.觀察染色體的最佳時期是中期,此時每條染色體上有4個動粒C.纖冠層缺失會引起染色體的結構變異D.部分囊性纖維化患者的肺泡上皮細胞容易受損衰老,細胞內染色體端粒可能異常縮短7.在許多真核生物細胞內,mRNA 的5'端會發生甲基化,稱為5'帽子(5' cap);3'端有一個含100~200個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組成的多聚腺苷酸尾(AAAAA…),即polyA尾。這兩種修飾可增加 mRNA 的穩定性。polyA 尾是轉錄完成后,腺苷酸轉移酶以 ATP 為前體物,催化100~200 個腺嘌呤核糖核苷酸(AMP)在mRNA 的3'端連接而成的。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A.推測5'帽子和 polyA 尾的存在可減少細胞內 RNA 酶對mRNA 的降解B.由題意可知,真核生物基因模板鏈的5'端有胸腺嘧啶脫氧核苷酸串(TTTTT…)序列C. polyA 尾的形成過程中,ATP 提供了能量和原料D.若該 mRNA 含有a個堿基,則翻譯的蛋白質中氨基酸數量小于8.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同源染色體間常發生互換,包括單交換或雙交換(如圖所示),后者比前者發生的概率更低。已知玉米種子的籽粒飽滿對凹陷、有色對無色、非糯對糯性表現為顯性,均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為研究三對基因的位置關系,讓純合的飽滿有色非糯與凹陷無色糯性玉米雜交,F 測交,結果統計如下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是測交子代表型 飽滿有色非糯 凹陷無色糯性 飽滿 無色 非糯 凹陷 有色 糯性 飽滿有色糯性 凹陷 無色 非糯 飽滿無色糯性 凹陷有色非糯數量 2238 2198 98 107 372 362 29 19A.三對基因的遺傳均遵循分離定律,兩兩之間均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B.飽滿無色糯性和凹陷有色非糯的出現與F 形成配子過程中部分細胞發生了雙交換有關C.控制籽粒顏色的基因位于另外兩種基因之間D.單交換和雙交換均可為進化提供原材料9.半乳糖血癥和遺傳性腎炎是兩種常見的遺傳病,某家系中這兩種疾病的系譜圖如圖1所示。已知兩病獨立遺傳,各由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兩病基因均不在X、Y染色體的同源區段上。將控制遺傳性腎炎的基因PCR擴增后用NotⅠ酶切,酶切產物電泳分離,系譜圖中部分個體檢測結果如圖2。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13.一般認為,下丘腦的PO/AH區存在一個調定點(如 體溫調節中樞就是依據這個調定點來調節體溫的。病毒感染會導致體溫調定點升高,機體會通過相應的調節機制使體溫達到調定點附近。人感染流感病毒后體溫上升的主要調節機制示意圖如下圖1 所示,體溫調定點與體溫的動態變化如下圖2 所示。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A.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控制甲狀腺激素和①的釋放都屬于神經—體液調節B. Ⅰ階段冷覺感受器興奮,骨骼肌不自主戰栗,皮膚毛細血管舒張C.Ⅱ階段機體產熱與散熱達到動態平衡,與Ⅰ階段相比,此時散熱更多D.Ⅲ階段可加蓋棉被,利于發汗降溫,此階段尿量減少,應及時補充水分14.孕婦體內的雌激素、孕激素等會使孕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隨孕周增加而下降,出現胰島素抵抗,這是妊娠期的正常生理現象。妊娠期糖尿病(GDM)指妊娠前無糖尿病,在妊娠期間出現高血糖的現象。下列相關敘述最不合理的是A.雌激素、孕激素等通過影響胰島素的分泌直接使血糖上升B.孕婦的生理性胰島素抵抗有利于保證胎兒的正常發育C.隨孕周增加,正常孕婦體內的胰島素水平可能會隨之上升D.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生可能與孕婦胰島 B細胞分泌功能不足或胰島素抵抗過強有關15.研究發現,正在生長的植物細胞具有“酸生長”特性,即pH4~5的溶液促進細胞伸長生長。為了研究這一現象的內在原因,研究者用黃瓜幼苗快速生長的下胚軸切段進行實驗,實驗操作及結果如下圖。下列有關該實驗的描述,錯誤的是A.若將材料替換為成熟組織的細胞,實驗結果不明顯B.植物體內,赤霉素和生長素可以協同促進植物細胞伸長生長C.加熱處理后切段在pH=4.5的條件下增加不明顯與高溫導致細胞失去活性有關D.恒力可模擬細胞的內部結構對細胞壁的壓力二、非選擇題(共55 分)16.(11分)同學甲設計并開展有關光合作用所需條件的探究,裝置如圖1,光照一段時間后通過染色檢測綠葉中的淀粉含量。同學乙進一步研究發現不同光照強度下葉肉細胞中葉綠體分布的情況如圖2所示。請據圖回答:(1)該實驗的自變量為 。(2)為獲得理想結果,在進行實驗前同學甲應對植株進行 處理,這一處理的目的是 。(3)圖2中葉綠體在光下移動的有序性依賴于 (填細胞結構)。A表示 (填“強”或“弱”)光條件,葉綠體這樣分布的意義是 。(4)植物在水淹條件下可以進行無氧呼吸。下圖所示為細胞內無氧呼吸過程,葡萄糖中的能量只有一小部分釋放出來供細胞利用。下列相關敘述錯誤的有 。A.圖示過程發生在細胞質基質中,都只在第一階段產生ATPB.圖中[H]表示還原型輔酶Ⅱ,在第二階段起還原劑的作用C.植物體內丙酮酸脫羧基(-COOH)形成的直接產物是乙醇和二氧化碳D.人體內無氧呼吸產生乳酸pH不會明顯變化,但[H]會有一定量的積累17.(11分)水稻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種子的胚乳由外向內分別為糊粉層和淀粉胚乳,通常糊粉層為單層活細胞,主要累積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物質;淀粉胚乳為死細胞,主要儲存淀粉。選育糊粉層加厚的品種可顯著提高水稻的營養。(1)用誘變劑處理某水稻純合品系的幼苗,待植株成熟、結穗后按圖1處理種子,埃文斯藍染色劑無法使活細胞著色。用顯微鏡觀察到胚乳中 (填“染色”或“未染色”)細胞層數增多的即為糊粉層加厚的種子,將其對應的含胚部分用培養基培養,篩選獲得糊粉層加厚突變體甲。基因檢測發現,甲植株位于4號染色體上的Bt2 基因的模板鏈發生了如圖2所示變化,導致該基因表達的多肽鏈第22 位氨基酸轉變為 ,進而影響了性狀。(1)疼痛時體內的GABA分泌增多,GABA 只作用于相應細胞的根本原因是 。(2)正常情況下,觸覺神經元興奮時,在抑制性神經元上 (填“能”或“不能”)記錄到動作電位。正常情況下,GABA 作用于痛覺神經元時,痛覺神經元的電位變化是 (填字母)。(3)痛覺神經元上表達的 Cl 轉運蛋白主要包括了 KCC2 和NKCCl,它們共同參與維持Cl 濃度的平衡。患帶狀皰疹后,痛覺神經元上KCC2/NKCC1 的比值 (填“增大”或“減小”),此時GABA作用于特異性受體后,導致突觸后膜膜內的電位變化為 。(4)GHB(γ-羥丁酸)又稱“液體迷魂藥”,曾用來當做全身麻醉劑及幫助睡眠,現無合法用途,喝完后會出現頭暈、嗜睡、意識混亂等癥狀。研究發現GHB 作用于 GABA-B受體,據圖分析“液體迷魂藥”令人神志不清的原因是 。20.(13分)土壤鹽堿化問題已經成為全球性難題,通過全基因關聯分析,科研人員定位了一個鹽堿響應通路中的關鍵基因ATI。為研究高粱植株中ATI 的作用,研究人員擬構建ATI 過表達植株(AT1 - OE)和AT1 基因敲除植株(AT1-KO)。(1)構建ATl-OE 植株:以高粱 cDNA 為模板,通過 PCR 獲取目的基因。將目的基因與 Ti 質粒相連接,將重組質粒轉入 。將后者與高粱愈傷組織共培養,篩選后經 獲得完整植株。(2)構建AT1-KO植株:以圖1中ATI 基因的上、下游片段構建重組質粒(圖2),然后通過同源重組(重組質粒中的上、下游片段分別與高粱基因組中ATI 基因上、下游片段配對,并發生交換)敲除高粱植株中的AT1 基因。具體構建過程如下:①以高粱基因組 DNA 為模板,選擇引物 進行PCR 擴增,用 對PCR產物進行酶切后電泳,結果如圖3。回收片段 (填字母),再與 HindⅢ酶切后的質粒大片段連接,獲得重組質粒。②將重組質粒轉入高粱愈傷組織,將愈傷組織置于含 的平板上初步篩選,最終獲得高粱植株。③初步鑒定:提取高粱植株的核DNA,選擇引物1 和引物4 進行PCR,若電泳獲得 條條帶,則對應植株為 ATI 基因敲除雜合子,通過自交獲得敲除純合子。(3)檢測植株在鹽堿土壤中的幼苗長勢和作物產量,結果發現:相比野生型植株,ATI-KO 植株 ,ATI-OE 植株表型相反,說明ATI 在高粱堿脅迫的響應過程中起負調控作用。重慶市高2025 屆高三第五次質量檢測生物試題參考答案與評分細則一、選擇題:本題共15 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選項 B D B D B D B C D A B B C A C1. B 【解析】 Fe是血紅素分子的組成元素,缺乏時不能合成足量的血紅蛋白,導致貧血,A正確;1個血紅蛋白分子有4條肽鏈,含有4個血紅素,B錯誤;蛙的成熟紅細胞含有細胞核,組成細胞的化合物有血紅蛋白、水分、無機鹽、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C正確;血液流經肺部時,O 充足,經過氣體交換,血液顏色由暗紅色變為鮮紅色,D正確。2. D 【解析】細胞膜(質膜)的流動性主要與磷脂分子和蛋白質有關,與水沒有直接關系,A正確;流動的液晶態是細胞完成運動、生長、分裂、胞吞、胞吐等生命活動的前提,B正確,膽固醇分子與磷脂分子相結合既能限制磷脂分子的運動,又能將磷脂分子分隔開使其更易流動,起著雙重調節作用,C正確;耐寒植物細胞膜中的脂肪酸不飽和程度較高,細胞膜的流動性較高,D錯誤。3. B 【解析】底物分子一旦轉化成產物,就會與酶脫離,釋放到溶液中,隨后酶的構象也得以恢復,酶分子活性中心a、b、c三個結合位點在化學反應前、后相同,A錯誤;酶催化時需要與底物結合形成酶—底物復合體,酶分子數量有限,反應具有飽和性,B正確;葡萄糖和果糖結合形成蔗糖為吸能反應,C錯誤;溶菌酶能分解細菌的細胞壁,但支原體無細胞壁,D錯誤。4. D 【解析】根部在缺氧環境下進行無氧呼吸,利于將NADH轉化為NAD ,保證有氧呼吸第一階段的持續進行,A正確;根部酒精含量與光合速率呈現一定的負相關,B正確;脫落酸促進氣孔關閉,細胞分裂素促進葉綠素合成,C正確;光合速率和氣孔導度呈正相關,但與胞間CO 濃度呈負相關,故不是氣孔關閉導致CO 供應不足從而引起光合速率降低,D錯誤。5. B 【解析】釀酒酵母為單細胞真菌,有細胞壁和液泡(題圖),營養充足時可通過出芽方式快速繁殖,A正確;a型和α型細胞的融合類似受精作用,不發生基因重組,B錯誤;出芽生殖為無性生殖,染色體和親代一致,C正確;F 所產生的100個孢子在不含組氨酸的培養基上繼續培養,長出了24個菌落,占1/4,推出該相對性狀受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同時含有A 和B才能合成組氨酸。F 為AaBb,a細胞與α細胞結合形成的二倍體子代中能合成組氨酸(A B )的占比為9/16,D正確。6. D 【解析】用二苯胺溶液鑒定DNA 需配合沸水浴,A錯誤;分裂中期每條染色體上含有2個動粒,B錯誤;纖冠層支配染色體的運動和分離,缺失可能引起染色體的數目變異,C錯誤;端粒隨細胞分裂次數的增加而截短,進而導致細胞衰老,D正確。7. B 【解析】根據“這兩種修飾可增加 mRNA 的穩定性”推知,這兩種修飾可能減少細胞內 RNA 酶對mRNA的降解,A 正確;根據“polyA 尾是轉錄完成后……”可知,polyA 尾與基因模板鏈序列無關,B錯誤;polyA尾由 AMP 連接而來,故 ATP 可提供原料和能量,C正確;若該 mRNA 含有a 個堿基,考慮 polyA尾等結構的存在,氨基酸數量小于 D正確。生物試題參考答案 第 1 頁(共4頁)8. C 【解析】三對性狀各受一對基因控制,滿足基因分離定律;兩兩之間測交未出現1:1:1:1的比例,不滿足自由組合定律,A正確;飽滿無色糯性和凹陷有色非糯的籽粒數量最少,為雙交換的結果,B正確;設籽粒形狀、顏色和糯性分別受A/a、B/b、C/c控制,因飽滿無色糯性和凹陷有色非糯的籽粒數量最少,推知雙交換后的配子為 Abc和aBC,F 基因型為ABC// abc,故A、a基因(控制籽粒形狀的基因)在中間,C錯誤;單交換和雙交換均屬于基因重組,可為進化提供原材料,D正確。9. D 【解析】根據Ⅰ 和Ⅰ 生下Ⅱ 可知,半乳糖血癥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根據Ⅱ 和Ⅱ 生下Ⅲ 可知,遺傳性腎炎為顯性遺傳病,又因電泳結果顯示Ⅱ 為純合子,故遺傳性腎炎為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病,A錯誤;Ⅱ 的致病基因酶切后電泳只出現一條帶,無Not Ⅰ酶切位點,B錯誤;設半乳糖血癥受A、a控制,遺傳性腎炎受B、b控制,由電泳圖可知Ⅲ 為雜合子( 與正常男性X Y生出患遺傳性腎炎兒子(X Y)的概率為1/4,C錯誤;若Ⅱ 是半乳糖血癥致病基因的攜帶者(Aa),Ⅱ 是AA的概率為1/3、Aa的概率為2/3,故后代為AA 的概率為1/3, Aa的概率為1/2, aa的概率為1/6,因Ⅲ 表現正常(A ),故其為純合子(AA)的概率為2/5,D正確。10. A 【解析】環境可以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A正確;EPAS1 基因在現在的藏族人中很常見,漢族人及世界各地的其他人群中很少見,故并非所有的高海拔地區EPAS1 的基因頻率均相同,B錯誤;由EPAS1 基因無法推斷現在的藏族人是由丹尼索瓦人進化而來,有可能藏族人的部分祖先曾與丹尼索瓦人通婚,有過基因交流,C錯誤;DNA 測序只能確認由致病基因引起的遺傳病,D錯誤。11. B 【解析】神經系統主要包括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兩大類細胞,A錯誤;進食后,副交感神經活動增強,消化液的分泌增加,C錯誤;神經元細胞膜上存在與K 、Na 協助擴散有關的通道蛋白,D錯誤。12. B 【解析】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屬于吞噬細胞而非淋巴細胞,A錯誤;細胞Ⅱ為細胞毒性T細胞,可以識別并清除被病毒入侵的上皮細胞,B正確;E7 蛋白與pRb蛋白結合,促進上皮細胞由G 期進入S期,C錯誤;E6 蛋白促進 p53蛋白降解,從而推動細胞進入G 期,推測p53 蛋白可抑制上皮細胞紡錘體相關蛋白的合成,D錯誤。13. C 【解析】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控制甲狀腺激素的釋放為神經—體液調節,控制①(腎上腺素)的釋放屬于神經調節,A錯誤;Ⅰ階段調定點高于體溫,冷覺感受器興奮,促進產熱,減少散熱,皮膚毛細血管收縮,B錯誤;Ⅱ階段機體產熱與散熱達到動態平衡,此時體溫更高,故與Ⅰ階段相比散熱更多,C正確;Ⅲ階段為體溫下降期,此時加蓋棉被不利于散熱,D錯誤。14. A 【解析】雌激素、孕激素等降低胰島素的敏感性,即通過影響胰島素的作用間接使血糖上升,A錯誤;孕婦的生理性胰島素抵抗利于提升血糖,保證胎兒的能量供應,B正確;孕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隨孕周增加而下降,故正常孕婦體內的胰島素水平應隨之上升以保證血糖的相對穩定,C正確;妊娠期糖尿病的產生可能與孕婦胰島素水平不能有效上升或胰島素抵抗過強(敏感度下降過多)有關,D正確。15. C 【解析】“酸生長”為正在生長的植物細胞的特性,故成熟組織的細胞可能結果不明顯,A正確;赤霉素和生長素可以協同促進植物細胞伸長生長,B正確;實驗初期已去除原生質體,細胞已死亡,只保留了細胞壁,故加熱處理后切段增加不明顯應是導致了細胞壁某些成分的改變,C錯誤;恒力可模擬細胞內大液泡對細胞壁的膨壓,D正確。生物試題參考答案 第2頁(共4頁)從三二、非選擇題(共55分)16.【答案】(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CO 濃度和光照強度(2)黑暗(饑餓) (1分) 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或耗盡,保證實驗結果準確可靠(合理即可)(3)細胞骨架(1分) 弱(1分) 最大限度地吸收光能,保證高效率的光合作用(4)BCD【解析】(1)稀碳酸氫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蒸餾水對比,自變量為CO 濃度;錫箔+蒸餾水、蒸餾水對照,自變量為光照強度。(2)進行實驗前應對植株進行黑暗(饑餓)處理,將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或耗盡,避免原有淀粉干擾染色結果,保證實驗結果準確可靠。(3)細胞骨架與細胞器的錨定以及定向運動有關。A表示弱光條件,葉綠體匯集到細胞頂面,以最大限度地吸收光能,保證高效率的光合作用。B表示強光條件,葉綠體移動到側面,防止灼傷。(4)圖中[H]表示還原型輔酶Ⅰ,B錯誤;丙酮酸脫羧基(-COOH)形成的直接產物是乙醛和二氧化碳,C錯誤;人體內無氧呼吸產生[H]還原丙酮酸,不會有積累,D錯誤。17.【答案】(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1分)(1)未染色 亮氨酸(2)顯性(3)(每空1分,共5分)【解析】(1)糊粉層為活細胞,不能被埃文斯藍染色,故未染色細胞層數增多的即為糊粉層加厚的種子。由圖可知,第22位密碼子為CUC,對應亮氨酸。(2)野生型為純種,突變體甲與野生型雜交,F 植株中野生型:突變型=1:1,說明突變體甲為雜合子,即發生了顯性突變(aa→Aa)。(3)為將糊粉層加厚性狀引入品系B,應先雜交,將不同來源的優良性狀集中在一個個體,再不斷與品系 B 回交,最終通過自交獲得純合子。18.【答案】(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0分)(1)尿的成分 (1分)(2)血細胞和血漿蛋白 血糖升高,原尿滲透壓升高,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3)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具有控制作用(4)減少水分損失,更好地適應陸地環境 尿酸 (1分)生物試題參考答案 第3頁(共4頁)【解析】(1)結合圖1以及選擇性必修一P61,水和無機鹽的平衡,是在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的共同作用下,通過調節尿量和尿的成分實現的。(2)由圖1可知,水和溶質可進入超濾液,而血液中的血細胞和較大的血漿蛋白不能透過。與正常人相比,糖尿病人血糖升高,原尿滲透壓升高,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分的重吸收減少。(3)憋尿說明高級中樞對低級中樞具有控制作用。(4)尿酸不易溶于水,排泄尿酸可以減少水分損失,更好地適應陸地環境;陸生生物排泄含氮廢物的形式是尿素、尿酸,痛風由尿酸引發。19.【答案】(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0分)(1)只有相應細胞中的GABA 受體基因選擇性表達(2)能(1分) B (1分)(3)減小 負→正(4)GHB作用于大腦皮層神經元上的GABA-B受體,激活鉀離子通道,使得鉀離子外流,從而產生抑制性效應【解析】(1)GABA 只作用于相應細胞的直接原因是只有特定細胞有GABA受體,根本原因是GABA受體基因的選擇性表達。(2)正常情況下,觸覺神經元興奮后,能將興奮傳遞給抑制性神經元,后者釋放神經遞質GABA作用于下一個神經元,故能記錄到動作電位。正常情況下,GABA 作用于痛覺神經元上的GABA-A受體,引起Cl 內流,靜息電位絕對值增大。(3)轉運蛋白KCC2使Cl 排出細胞,NKCC1 使 Cl 轉入細胞,患帶狀皰疹后,Cl 經Cl 通道外流,說明此時Cl 濃度內部高于外部,所以痛覺神經元上KCC2/NKCC1 的比值減小。GABA 作用于特異性受體后,導致突觸后膜興奮,膜內負電位→正電位。(4)GHB 作用于GABA-B受體,激活鉀離子通道,鉀離子外流,靜息電位絕對值增大,從而產生抑制性效應。20.【答案】(除標注外,每空2分,共13分)(1)農桿菌 (1分) 再分化 (1分)(2)①1 和4 Not Ⅰ和 Hind Ⅲ b和 c②潮霉素 (1分)③2(3)幼苗長勢好、作物產量高【解析】(1)根據題意“目的基因與 Ti質粒相連接”,故應將重組質粒導入農桿菌。攜帶重組質粒的農桿菌侵染愈傷組織,經再分化得到完整植株。(2)①以高粱基因組 DNA 為模板,選擇引物1 和4 進行 PCR擴增,獲得ATI 基因及其上、下游片段;用Not Ⅰ和Hind Ⅲ對PCR 產物進行酶切后電泳,得到三種不同大小的片段,上游片段、下游片段和ATI 基因片段。根據大小回收片段b(下游片段)和c(上游片段),再與 HindⅢ酶切后的質粒大片段連接,獲得重組質粒。②將重組質粒轉入高粱愈傷組織,利用標記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進行初步篩選。③選擇引物1和引物4 進行PCR,若高粱為雜合子,則應有兩條條帶(2.7kb和1.1kb)。(3)因ATI 在高粱堿脅迫的響應過程中起負調控作用,故敲除后應表現為幼苗長勢好、作物產量高。生物試題參考答案 第4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