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含氮化合物的合理使用題組一 銨鹽的性質、氮肥1.給裝有下列少量固體物質的試管加熱,試管底部的物質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是( )A.碳酸氫銨 B.碳酸氫鈉C.氯化銨 D.碳酸銨2.下列關于銨鹽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將NH4Cl固體加熱,NH4Cl發生了升華B.銨鹽的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藍色C.銨鹽大多都易溶于水D.要密封保存銨鹽,防止氨氣泄漏3.檢驗銨鹽的一般方法是將待測物取少許置于試管中,然后( )A.加水溶解后,再滴入酚酞溶液B.加強堿溶液加熱后,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在試管口檢驗C.加入強酸溶液加熱后,再滴入酚酞溶液D.加入強堿溶液加熱后,再滴入酚酞溶液4.(2022·山東鄆城縣第一中學月考)下列氮肥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A.CO(NH2)2 B.(NH4)2SO4C.NH3·H2O D.KNO3題組二 氨的實驗室制法5.在實驗室里,某學習小組設計了下列制取純凈干燥氨的方案,簡易、可行的方案是( )A.加熱氯化銨固體,再通過堿石灰B.在氮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中加入鐵觸媒,并加熱至500 ℃,再通過堿石灰C.加熱濃氨水,再通過濃硫酸D.在生石灰中加入濃氨水,再通過堿石灰6.下列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裝置甲制備氨B.用裝置乙除去氨中少量水C.用裝置丙收集氨D.用裝置丁吸收多余的氨7.已知氨極易溶于水,難溶于有機溶劑CCl4。下列不適合做氨的尾氣吸收裝置的是( )題組三 氮氧化物的危害及無害化處理8.下列環境問題與產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 )①“光化學煙霧”主要是由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所引起的②“酸雨”主要是由空氣中CO2的濃度增大引起的③“溫室效應”主要是由空氣中CO2的濃度增大引起的④“赤潮”主要是由于水體中N、P等元素含量過高而引起的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全部 D.只有②9.在汽車尾氣凈化裝置里,氣體在催化劑表面吸附與解吸作用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NO2是該過程的中間產物B.汽車尾氣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和NOC.NO和O2必須在催化劑表面才能反應D.催化轉化總反應式為2NO+O2+4CO4CO2+N210.(2023·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期中)在催化劑作用下,NH3可脫除廢氣中的NO和NO2生成兩種無毒物質,其反應歷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過程①中有共價鍵的斷裂與形成B.過程②③④均是氧化還原反應C.廢氣中NO和NO2不能被堿液吸收D.上述歷程的總反應為2NH3+NO+NO22N2+3H2O11.尿素的結構簡式為,下列關于尿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尿素是一種氮肥B.尿素也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一種產物C.尿素在水中可以電離出NHD.尿素的分子式為CH4N2O,是一種有機氮肥12.(2023·江蘇常州中學月考)廢水中的氨氮(NH3、NH)采用微生物脫氮法、化學沉淀法均可除去,具體原理如下:①微生物脫氮法:NHNON2②化學沉淀法:向廢水中加入含MgCl2、Na3PO4的溶液,生成MgNH4PO4·6H2O沉淀從而去除氨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步驟a發生反應:NH+O2===NO+H2O+H+B.含氨氮的廢水直接大量排放,對水體的影響不大C.化學沉淀法脫氮時,溶液的堿性過強,氨氮的去除率將下降D.微生物脫氮可在高溫條件下進行,以加快脫氮的速率13.常見的化肥有氨水、NH4Cl、NH4HCO3、(NH4)2SO4、K2CO3、尿素[CO(NH2)2]等。為確定某種化肥的組成,進行下列實驗:(1)取少量化肥與燒堿共熱,放出可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此氣體為________,證明化肥中含________(填離子符號,下同)。(2)向上述反應后的溶液中注入過量鹽酸,生成的無色無味氣體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此氣體為________,證明化肥中含有________或________。(3)另取少量化肥溶于水,加入CaCl2溶液無明顯反應現象。由上可知該化肥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14.(2023·浙江金華高一期中)人類的農業生產離不開氮肥,幾乎所有的氮肥都以氨為原料,合成氨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項重大突破。某化學興趣小組對氨氣進行研究:Ⅰ.NH3催化還原氮氧化物(SCR技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煙氣氮氧化物脫除技術),反應原理如圖所示:(1)SCR催化反應器中NH3還原NO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用下圖裝置可以制取氨氣并探究其性質,按下列裝置(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2)若氨氣的發生裝置選擇A,則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用C裝置來干燥NH3,可以選用的干燥劑為______________。(4)上述D、E、F、G裝置可用于作為氨氣的尾氣處理裝置的是______________。(5)用下圖裝置探究氨氣與氧化銅的反應,驗證氨氣的性質及部分反應產物。已知:Cu2O+2H+===Cu2++Cu+H2O。實驗結束后,若CuO全都參與反應,H處硬質玻璃管中黑色粉末變成紅色,有同學認為該紅色粉末為純凈物,該判斷是否正確?__________(填“是”或“否”)。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檢驗反應后的紅色粉末是否為純凈物,簡述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題組一 銨鹽的性質、氮肥1.給裝有下列少量固體物質的試管加熱,試管底部的物質不可能完全消失的是( )A.碳酸氫銨 B.碳酸氫鈉C.氯化銨 D.碳酸銨答案 B解析 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碳酸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二氧化碳和水,碳酸氫鈉受熱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水和固體碳酸鈉,試管底部的物質不可能完全消失。2.下列關于銨鹽的說法正確的是( )A.將NH4Cl固體加熱,NH4Cl發生了升華B.銨鹽的溶液能使石蕊試液變藍色C.銨鹽大多都易溶于水D.要密封保存銨鹽,防止氨氣泄漏答案 C解析 氯化銨受熱分解生成氨氣和氯化氫,A錯誤;氯化銨是強酸弱堿鹽,其水溶液顯弱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B錯誤;銨鹽大多都易溶于水,C正確;要密封保存銨鹽,防止分解,D錯誤。3.檢驗銨鹽的一般方法是將待測物取少許置于試管中,然后( )A.加水溶解后,再滴入酚酞溶液B.加強堿溶液加熱后,用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在試管口檢驗C.加入強酸溶液加熱后,再滴入酚酞溶液D.加入強堿溶液加熱后,再滴入酚酞溶液答案 B解析 將固體放入試管中,加強堿溶液加熱后,把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放在試管口,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會變藍色,證明產生的氣體是氨,則該鹽中含有銨根離子,B正確。4.(2022·山東鄆城縣第一中學月考)下列氮肥屬于復合肥料的是( )A.CO(NH2)2 B.(NH4)2SO4C.NH3·H2O D.KNO3答案 D解析 復合肥料是指同時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營養元素的肥料,KNO3含有鉀元素和氮元素,屬于復合肥料。題組二 氨的實驗室制法5.在實驗室里,某學習小組設計了下列制取純凈干燥氨的方案,簡易、可行的方案是( )A.加熱氯化銨固體,再通過堿石灰B.在氮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中加入鐵觸媒,并加熱至500 ℃,再通過堿石灰C.加熱濃氨水,再通過濃硫酸D.在生石灰中加入濃氨水,再通過堿石灰答案 D6.下列裝置能達到實驗目的的是( )A.用裝置甲制備氨B.用裝置乙除去氨中少量水C.用裝置丙收集氨D.用裝置丁吸收多余的氨答案 D解析 用裝置甲制備氨時試管口應該略向下傾斜,A錯誤;氨能被濃硫酸吸收,不能用裝置乙除去氨中少量水,B錯誤;氨密度小于空氣,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但集氣裝置不能密閉,故不能用裝置丙收集氨,C錯誤;氨極易溶于水,用裝置丁吸收多余的氨可以防止倒吸,D正確。7.已知氨極易溶于水,難溶于有機溶劑CCl4。下列不適合做氨的尾氣吸收裝置的是( )答案 C解析 NH3極易溶于水,若用C項中的裝置做NH3的尾氣處理裝置,則容易發生倒吸;NH3難溶于CCl4,故A裝置可防倒吸;B和D項裝置原理相似都可以防倒吸。題組三 氮氧化物的危害及無害化處理8.下列環境問題與產生的主要原因不相符的是( )①“光化學煙霧”主要是由汽車排放的氮氧化物所引起的②“酸雨”主要是由空氣中CO2的濃度增大引起的③“溫室效應”主要是由空氣中CO2的濃度增大引起的④“赤潮”主要是由于水體中N、P等元素含量過高而引起的A.只有①② B.只有②③ C.全部 D.只有②答案 D解析 “酸雨”主要是由空氣中SO2或NOx的濃度增大引起的。9.在汽車尾氣凈化裝置里,氣體在催化劑表面吸附與解吸作用的過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NO2是該過程的中間產物B.汽車尾氣的主要污染成分包括CO和NOC.NO和O2必須在催化劑表面才能反應D.催化轉化總反應式為2NO+O2+4CO4CO2+N2答案 C解析 由題圖可知:2NO+O2===2NO2,2NO2+4CO4CO2+N2,總反應為2NO+O2+4CO4CO2+N2,NO2是該過程的中間產物,A、D項正確;汽車尾氣的主要污染成分為有毒的CO和NO,B項正確;NO和O2在常溫下就能反應生成NO2,C項錯誤。10.(2023·安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期中)在催化劑作用下,NH3可脫除廢氣中的NO和NO2生成兩種無毒物質,其反應歷程如圖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過程①中有共價鍵的斷裂與形成B.過程②③④均是氧化還原反應C.廢氣中NO和NO2不能被堿液吸收D.上述歷程的總反應為2NH3+NO+NO22N2+3H2O答案 D解析 NH3與H+反應生成NH時僅有共價鍵的形成,A不正確;根據N元素的價態分析②不屬于氧化還原反應,B不正確;廢氣中NO和NO2可用堿液吸收,發生反應:NO+NO2+2NaOH===2NaNO2+H2O,C不正確;根據反應歷程圖分析反應中共消耗2 mol NH3,1 mol NO,1 mol NO2,反應方程式正確,D正確。11.尿素的結構簡式為,下列關于尿素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尿素是一種氮肥B.尿素也是人體新陳代謝的一種產物C.尿素在水中可以電離出NHD.尿素的分子式為CH4N2O,是一種有機氮肥答案 C解析 據尿素的結構簡式,尿素分子中不含NH,在溶液中也不能電離出NH。12.(2023·江蘇常州中學月考)廢水中的氨氮(NH3、NH)采用微生物脫氮法、化學沉淀法均可除去,具體原理如下:①微生物脫氮法:NHNON2②化學沉淀法:向廢水中加入含MgCl2、Na3PO4的溶液,生成MgNH4PO4·6H2O沉淀從而去除氨氮。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步驟a發生反應:NH+O2===NO+H2O+H+B.含氨氮的廢水直接大量排放,對水體的影響不大C.化學沉淀法脫氮時,溶液的堿性過強,氨氮的去除率將下降D.微生物脫氮可在高溫條件下進行,以加快脫氮的速率答案 C解析 步驟a中銨根離子被氧化,發生反應:NH+2O2===NO+H2O+2H+,故A錯誤;含氨氮的廢水直接大量排放,可使水中藻類植物大量繁殖,造成水體污染,故B錯誤;化學沉淀法脫氮時,溶液的堿性過強,鎂離子轉化為氫氧化鎂沉淀,則氨氮的去除率將下降,故C正確;高溫下微生物不能存活,不利于脫氮,故D錯誤。13.常見的化肥有氨水、NH4Cl、NH4HCO3、(NH4)2SO4、K2CO3、尿素[CO(NH2)2]等。為確定某種化肥的組成,進行下列實驗:(1)取少量化肥與燒堿共熱,放出可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此氣體為________,證明化肥中含________(填離子符號,下同)。(2)向上述反應后的溶液中注入過量鹽酸,生成的無色無味氣體可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此氣體為________,證明化肥中含有________或________。(3)另取少量化肥溶于水,加入CaCl2溶液無明顯反應現象。由上可知該化肥的化學式為__________。答案 (1)NH3 NH (2)CO2 CO HCO (3)NH4HCO3解析 (1)取少量化肥與燒堿共熱,放出可使濕潤的紅色石蕊試紙變藍的氣體,該氣體為氨氣,證明化肥中含有NH。(2)將上述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鹽酸,生成無色無味氣體,將所得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后出現渾濁現象,可以推知生成的無色無味的氣體為二氧化碳,證明化肥中含有CO或HCO。(3)另取少量化肥溶于水,加入CaCl2溶液后無明顯反應現象,由于鈣離子能夠與CO反應生成沉淀,因此證明溶液中不存在CO,結合上一步反應,可推知化肥中一定存在HCO;再結合(1)的結論可知:該化肥的化學式為NH4HCO3。14.(2023·浙江金華高一期中)人類的農業生產離不開氮肥,幾乎所有的氮肥都以氨為原料,合成氨是人類發展史上的一項重大突破。某化學興趣小組對氨氣進行研究:Ⅰ.NH3催化還原氮氧化物(SCR技術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煙氣氮氧化物脫除技術),反應原理如圖所示:(1)SCR催化反應器中NH3還原NO2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Ⅱ.用下圖裝置可以制取氨氣并探究其性質,按下列裝置(部分夾持裝置已略去)進行實驗。(2)若氨氣的發生裝置選擇A,則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要用C裝置來干燥NH3,可以選用的干燥劑為______________。(4)上述D、E、F、G裝置可用于作為氨氣的尾氣處理裝置的是______________。(5)用下圖裝置探究氨氣與氧化銅的反應,驗證氨氣的性質及部分反應產物。已知:Cu2O+2H+===Cu2++Cu+H2O。實驗結束后,若CuO全都參與反應,H處硬質玻璃管中黑色粉末變成紅色,有同學認為該紅色粉末為純凈物,該判斷是否正確?__________(填“是”或“否”)。請設計一個實驗方案檢驗反應后的紅色粉末是否為純凈物,簡述實驗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8NH3+6NO27N2+12H2O(2)2NH4Cl+Ca(OH)2CaCl2+2NH3↑+2H2O(3)堿石灰(4)EF(5)否 取適量反應后的固體粉末,加入適量稀硫酸,溶液變為藍色,說明該固體粉末為混合物,不變藍,則為純凈物解析 (1)由圖可知,在SCR催化反應器中氨氣與二氧化氮反應生成氮氣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8NH3+6NO27N2+12H2O。(4)裝置E中氨氣不直接與水接觸,氨氣溶于水不會造成壓強差,不會產生倒吸;裝置F中干燥管的容積大,達到防倒吸的目的;裝置D中倒置漏斗浸入水中會產生倒吸;裝置G中進氣管太長,會使倒吸入廣口瓶中的水通過導氣管倒吸進入反應裝置中。(5)Cu2O和Cu都是紅色的,實驗結束后H處硬質玻璃管中黑色粉末變成紅色不能確定為純凈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