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重慶市2025屆高三第五次質量檢測地理試題考生注意:1.本試卷滿分100分,考試時間75分鐘。2.考生作答時,請將答案答在答題卡上。必須在題號所指示的答題區域作答,超出答題區域書寫的答案無效,在試題卷、草稿紙上答題無效。一、選擇題:本題共15 小題,每小題3分,共45 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地區土壤貧瘠卻植被茂密。該地區自20世紀50年代引進橡膠樹以來,熱帶雨林面積大幅度減少、據此完成1~2題。1.熱帶雨林地區土壤貧瘠的主要原因是①巖石風化速度慢,成土母質少 ②全年高溫多雨,土壤淋溶作用強③微生物活動弱,有機質分解慢 ④植被吸收養分多,土壤養分缺乏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2.相同降水條件下,大面積伐林種植橡膠對區域水文過程的影響最可能是A.流量波動增大,洪峰提前且水位增高 B.流量波動減小,洪峰推遲且水位降低C.流量波動增大,洪峰推遲且水位降低 D.流量波動減小,洪峰提前且水位增高通渭縣位于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培育蘋果產業,經40年的發展壯大,蘋果種植優勢明顯。202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頒布,禁止在基本農田上發展林果業,這對該縣蘋果種植產生了一定影響。魚鱗坑是在山坡上挖掘的交錯排列、類似魚鱗狀的半圓形或月牙形土坑。圖1為魚鱗坑景觀圖。據此完成3~4題。3.與陡坡直接種植相比,采用魚鱗坑種植蘋果的主要優勢是A.增加種植密度 B.延長蘋果生育期C.減少水土流失 D.利于機械化種植4.為促進通渭縣蘋果種植的可持續發展,以下調整策略合理可行的是A.減少基本農田數量,擴大蘋果種植規模 B.通過向外購買蘋果,滿足居民水果需求C.提高農業生產技術,改善蘋果種植條件 D.減少蘋果種植面積,符合相關政策規定2024年11月28 日,首趟由重慶發往東北的“旅游列車”出發,340 余名游客共赴為期3天的冰雪之旅,第二列于12月29日再次發車。圖2為列車行程示意圖。據此完成5~6題。5.開通從重慶到東北的“旅游列車”主要是為了A.推動產業發展 B.緩解客運壓力C.促進文化交流 D.提高運輸效率6.在本次列車運行期間,車上游客可能觀察到A.白晝時間持續變長 B.沈陽附近河道冰封C.列車日影朝向西南 D.哈爾濱市小麥蔥綠殼牌石油公司于1912年進入美國,當時的目的只為銷售東南亞的原油。隨后,該公司在美國開啟石油開采和冶煉業務,在不同地區建立區域總部。1950年以后,所有區域總部合并,在紐約成立殼牌公司總部,職能是為子公司提供服務支持、1970年以后,紐約總部將部分業務轉移至休斯頓。圖3為美國殼牌公司總部的區位變化示意圖。據此完成7~9題。7.1912年,殼牌公司區域總部布局在舊金山而不是東部大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舊金山A.石油豐富 B.環境優美 C.腹地廣闊 D.距產地近8.1950年以后,殼牌公司總部落戶紐約,主要是因為紐約A.工業基礎雄厚 B.有深水運輸港口 C.輻射功能強大 D.是全國政治中心9.1970年以后,轉移至休斯頓的總部業務最可能是A.財務金融 B.信息聯絡 C.石油冶煉 D.生產管理城鎮發展適宜性研究有助于了解城鎮發展的優勢條件,影響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及周邊地區城鎮發展適宜性的主要因素包含降水、溫度、交通網密度、海拔高度和距港口距離。圖4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及周邊地區城鎮發展適宜性分級圖。據此完成10~12題。10.關于圖示區域城鎮發展適宜性描述正確的是A.瑞典東高西低 B.越往東,南北差異越小C.芬蘭南高北低 D.越往北,東西差異越大11.影響該區域整體城鎮發展適宜性的主導要素是A.降水 B.氣溫 C. 交通網密度 D.距港口距離12.與圖示其他國家相比,挪威整體城鎮發展適應性最低的原因有A.緯度高,日照時間短,光照不足 B.大陸性強,多凍土,交通不便C.海拔高,降水總量大,氣候冷濕 D.海岸曲折,峽灣水淺,少港口小浪底水利樞紐調水調沙是指在汛期前和汛期內多次調節下泄水量,以改變黃河下游河床沖淤狀況的運行機制。床沙中值粒徑是指河床沉積物直徑大小的中間值。河道年沖刷效率=河床沖沙量/河床徑流量(單位:千克/立方米),正值為沖刷,負值為淤積。圖5為1990-2020年黃河下游河道年沖刷效率統計圖,圖6為1990-2020年黃河下游四個水文站床沙中值粒徑變化圖。據此完成13~15題。13.小浪底水利工程開始調水調沙的年份,可能是A.1995年 B.2000年 C.2003年 D.2015年14.小浪底水利工程調水調沙后,床沙中值粒徑變化及原因正確的是A.變小,來沙粒徑減小 B.變小,搬運能力減弱C.變大,來沙粒徑變大 D.變大,搬運能力增強15.近年來,年沖刷效率有降低的趨勢,原因可能是A.河流流量減少 B.河流流速增加C.上游來沙增多 D.床沙粒徑變化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道大題,共55分。16.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分)海洋表層鹽度受多種因素影響。圖7 為長江口及其附近海域夏季表層鹽度分布圖(單位:‰)。(1)描述虛線框內海洋表層鹽度的變化規律并分析成因。(8分)(2)推測流經B海域的洋流為 (寒/暖)流,并說明判斷依據。(6分)(3)指出長江口冬季10‰等鹽度線的移動方向,并說明原因。(6分)17.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7分)圖爾卡納湖是肯尼亞最大的內流湖,周邊多座火山聳立,藻類、尼羅鱷等水生動植物豐富。為保護湖區生態環境,肯尼亞政府建設了圖爾卡納湖國家公園。圖8為圖爾卡納湖位置示意圖。(1)指出圖爾卡納湖湖盆的地質構造類型,并說明形成過程。(5分)(2)說明圖爾卡納湖湖水的來源。(4分)(3)分析圖爾卡納湖水生植物豐富的原因。(8分)18.閱讀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8分)新加坡鐵路廊道是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集生態恢復、休閑娛樂和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的城市綠道。該綠道由原停運的新馬鐵路改造而成,新馬鐵路縱貫新加坡南北,沿途穿過工業區、自然保護區、中央商務區等多個功能區。改造過程中,生態恢復盡量采用本土植物;保留火車站的原有建筑,并將其改建為大型展覽、社區聚會等復合空間。(1)闡述新加坡鐵路廊道產生的效益。(6分)(2)分析該廊道利用原停運鐵路進行改造的優點。(6分)(3)說明該廊道生態修復盡量采用本土植物的原因。(6分)重慶市高2025 屆高三第五次質量檢測地理試題參考答案與評分細則一、選擇題:本題共15 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選項 B A C C A B D C D C B C B D D二、非選擇題:本題共3道大題,共55分。16.【答案】(20分)(1)規律:自西向東,鹽度逐漸增大(2分),變化速度先慢后快(2分)。原因:西部長江口附近夏季有大量河流淡水注入(2分),鹽度低且空間變化小;東部處于長江徑流與外海高鹽度海水的交界處(2分),鹽度升高且空間變化加大。(2)暖流(2分)。B海域等鹽度線向低值方向彎曲,說明鹽度較同緯度東西側高(2分);暖流流經海域,蒸發量較大,鹽度較高(2分)。(3)向西/向陸地方向移動(2分)。長江口海水鹽度受長江徑流量影響大,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降水少,流域匯水量小,冬季長江徑流量小(2分);入海口海水鹽度較夏季高(2分)。17.【答案】(17分)(1)地塹/斷層(1分)。巖層所受張力(1分)超出承受限度(1分),發生斷裂(1分),湖盆沿斷裂面下陷(1分)。(2)斷裂帶發育(1分),地下水沿斷裂面涌出,匯入湖泊(1分);緯度低,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間長,降水豐富(1分),通過地表徑流匯入湖泊(1分)。(3)湖泊面積大,水生植物棲息地廣(2分);緯度低,光熱充足,利于水生植物生長(2分);大量火山灰為水生植物提供充足的營養物質(2分);地形封閉,且建有國家公園,人類干擾少(2分)。18.【答案】(18分)(1)提供多樣的休閑空間,促進居民身心健康和文化交流(2分);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帶動生態旅游、休閑等產業發展(2分);保護生物多樣性,改善微氣候,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提高環境質量(2分)。(2)減少土地征用,降低建設成本;利用火車站等原有設施,縮短建設周期;鐵路縱貫南北,穿過多個城市功能區,增進居民出入綠道的可達性;保留歷史遺跡,有助于文化傳承。(每點2分,任答3點得6分)(3)適應當地氣候,存活率高(2分);本土植物的種植、維護成本低(2分);防止外來生物入侵,同時為當地生物提供食物來源等,維持生態系統的平衡(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