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練十 世界歷史切面(三)經濟生活——從食物采集到技術革命、近現代生活(建議用時:75分鐘 分值:10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1.(2024·吉林高三三模)威爾斯的《世界史綱:生物和人類的簡明史》記載,公元前6500年,蘇美爾人開鑿渠道引水肥田,他們逐漸成為精通水利的工程師;他們有牛、驢、綿羊、山羊;他們的土屋集聚而成城鎮,他們還為自己的宗教興建起塔式的廟宇。由此可以判斷,兩河流域( )。A.圖騰崇拜多元化 B.生產力出現飛躍C.社會生活豐富多樣 D.出現最早農耕文明2.(2024·江西九江高三二模)下圖所示是約3 000年前安第斯山地區出現的培高平臺田地。這種農業技術的主要成本是用來開挖渠道和培高平臺的勞動力。材料表明培高平臺田地( )。A.促成農業生產系統的自我支持B.能保證農業豐收并節省勞動力C.體現瑪雅文明先進的環保意識D.借鑒阿茲特克人浮動園地經驗3.(2024·黑龍江齊齊哈爾高三二模)哥倫布在《航海日記》中寫道:“他們游到我們小船上用鸚鵡、棉線團、短矛和其他很多東西同我們交換,我們給他們玻璃念珠和小鈴鐺。總之,以物換物,兩相情愿。”這反映出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A.建立了歐洲對美洲的統治B.加速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C.密切了區域間的經濟聯系D.擴大了工業品的銷售市場4.(2024·江蘇南通高三一模)1581年,葡萄牙人開始將中國絲綢和印度棉紡織品以及一些奴隸從澳門運送到馬尼拉,再轉裝到西班牙大帆船上,運往美洲和西班牙。葡萄牙船只則在馬尼拉裝載西班牙大帆船從美洲運來的白銀,返回澳門或果阿。此時的葡萄牙( )。 A.壟斷太平洋貿易B.參與全球貿易網絡的構建C.熱衷于商品輸出D.得益于世界市場基本形成5.(2024·遼寧大連高三二模)18世紀末19世紀初,以非洲野生采集產品和農產品為主要貿易對象的“合法貿易”興起,同時還有內陸探險和傳教活動的擴展,大批商人、獵人、旅行家、自然博物學家源源不斷地深入非洲。這些活動( )。A.表明歐洲列強終止了奴隸貿易B.客觀上推動了非洲的合理開發C.為列強深入侵略非洲作了準備D.使非洲資源開始被大規模掠奪6.(2024·貴州貴陽高三二模)從19世紀50年代開始,英國資本大量投資建設印度鐵路。到1914年在印度修建鐵路總長度高達3.5萬多英里。英國通過鐵路將其制造的商品銷售到印度內陸,回程時從內陸運回諸如煤和棉花等原材料。這( )。A.密切了英屬殖民地間的聯系B.推進了英國工業化的進程C.擴大了英國海外殖民地版圖D.構建了英印正常貿易通道7.(2024·廣東汕頭高三一模)有學者指出:“1871年公社之所以能夠奪取政權,是因為剛在德國人手中吃了敗仗的法國政府為了頂住一波對巴黎的圍攻而武裝了這座城市,但又無法解除武裝,同時也因為這場敗仗令很多巴黎人怒火中燒,認定政府是失敗的罪魁禍首。”該觀點( )。A.試圖否定巴黎公社的重要意義B.承認巴黎公社出現具有必然性C.忽視了無產階級的革命能動性D.否定了資產階級政府的合法性8.(2024·福建龍巖高三三模)在17世紀英國的玻璃制造業中,煤炭取代木材作為燃料,獲得政府的專利許可;以意大利鵝卵石為原料,面向歐美市場供應產品;采取“三班倒”的生產方式,即工人6小時勞動,6小時休息后輪換生產。這些措施( )。A.實現了能源結構轉型B.適應了資本積累需要C.奠定了世界工廠地位D.開啟了國家干預模式9.(2024·安徽馬鞍山高三三模)黑死病結束后,西歐農民第一次能根據自己的心情,自由地在各莊園之間輾轉,并受到新主的歡迎。凡想要留住農民的領主,必須為其提供更好的土地勞作條件并廢除他的“平凡義務”。這反映了當時( )。A.耕作方式的進步 B.人力成本的提高C.人口遷徙的加快 D.封建秩序的瓦解10.(2024·東北三省三校高三三模)列寧在紀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時指出:“批發商這類經濟界人物同共產主義似乎有天壤之別。但正是這類矛盾在實際生活中能把人們從小農經濟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引導到社會主義。”據此可知,蘇俄( )。A.社會主義制度完備B.努力探尋符合國情的發展道路C.準備全力發展商業D.全面放棄了國家資本主義政策11.(2024·湖北高三三模)以下為英國歷史學家奧蘭多·費吉斯深入探索斯大林時期個人和家庭生活的口述歷史著作《耳語者:斯大林時代蘇聯的私人生活》中的部分史料內容。據此內容可推知( )。受訪者: 奧莉加·扎普里加耶娃。1918年出生于克里沃舍伊諾村。 訪談內容: 1931和1932年的收成非常糟糕。然而,國家在1932至1933年的采購量,反而是1929年和1930年兩個豐收年的兩倍多。生活在饑荒地區的高達7 000萬人,死亡人數無法計算,因為其中很多人的死亡并未登記在冊A.經濟大危機嚴重影響蘇聯發展B.蘇聯模式造成國民經濟失調C.新經濟政策導致蘇聯經濟危機D.蘇聯工業化嚴重損害農民利益12.(2024·黑龍江哈爾濱高三二模)1933年3月,美國聯邦政府發布關于除財政部批準外一律禁止黃金出口的行政命令,后來強制全國私人公司和個人把儲備的黃金交到聯邦儲備銀行,停止銀行券兌換黃金,10月,羅斯福宣布減少美元的黃金含量。第二年,國會又授權聯邦儲備銀行,以國家債券為擔保,增發30億美元。這些措施( )。A.確保了美國的金融霸權B.有利于維護商品價格的穩定C.有利于美國拓展國際市場D.維護了美國的金本位制度13.(2024·福建高三三模)20世紀以來英國民眾食品結構發生變化,1894—1899年平均每人每年消耗小麥151.3公斤,到1928—1934年降為134.7公斤,二戰后則不足92公斤。導致這一變化的重要因素是20世紀后英國( )。A.殖民地市場日益萎縮B.農業現代化水平提升C.深受經濟危機的影響D.在戰爭中削弱了實力14.(2024·河北保定高三三模)下圖所示為1991年和2001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凈流入和凈流出占全球生產總值的比重。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A.資本流動的國際化增強B.國際金融動蕩不斷加劇C.全球跨國投資格局轉變D.經濟全球化的動力衰減15.(2024·河南安陽高三一模)1974—1979年,美國國會共通過帶有保護主義色彩的外貿法案70多項。進入20世紀90年代,美國積極促進多邊貿易、地區貿易和雙邊貿易發展。2006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把“通過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開創一個全球經濟的新時代”作為戰略目標。這一過程反映了( )。 A.美國的國際貿易競爭力下降B.國際貿易向規范化的方向發展C.美國主導國際貿易規則制定D.貿易政策服務于經濟發展需要16.(原創)隨著人工智能大模型愈來愈完善,人類的圖文生產、音視頻生產任務開始轉移到工具上;看起來人類依然在發號施令,但AI卻成為真正的實踐者和代理人。AI把控了生產方向,接管了制作流程,并最先觸及成品結果。這反映了( )。A.科技創新引發倫理危機B.人工智能深刻改變生產生活C.世界發展呈現不確定性D.科技革命助推全球經濟復蘇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17.(2024·北京西城區高三二模)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與馬鈴薯初相識的很長一段時間(近150年),歐洲人都對它抱著疑慮和鄙視的態度,更多只是作為觀賞植物或藥物種植。愛爾蘭算是例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再沒有其他任何植物能在這么狹小的一塊耕地之上,喂養如此眾多的底層貧窮的愛爾蘭人。18世紀以來,由于人口擴張,工業化吸引越來越多人口進入城市,馬鈴薯在英格蘭農工階級的日常飲食中地位愈顯重要。相比之下,歐陸農民對馬鈴薯的態度似乎較為遲疑,法蘭西人、日耳曼人在英格蘭人之后,也開始從事它的栽種。法國藥劑師巴曼提耶對馬鈴薯進行深入研究和推廣,路易十六及其王后也采取積極舉措進行宣傳。普魯士腓特烈大帝為此頒布了血腥的“馬鈴薯種植法令”。尤其是每逢饑荒過后,馬鈴薯的生產就沖刺上揚。到19世紀初,馬鈴薯早已成為歐洲人民不可或缺的糧食了。此時,東歐的斯拉夫民族也衷心接納了這個植物。 概括16—19世紀馬鈴薯在歐洲傳播過程中體現的變化。(6分)結合材料與所學知識,分析馬鈴薯得以在歐洲傳播的原因。(6分) 18.(2024·廣東韶關高三二模)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法國人尋找通往東方的捷徑由于沒有找到黃金白銀之類的貴金屬,法國政府一度對北美的探險活動失去了興趣。但是商人們卻看中了北美即加拿大地區的鱈魚,大量的捕魚船前往北美捕魚。1578年僅紐芬蘭海域就有150條法國漁船。附近的印第安人對于到紐芬蘭海岸上曬魚的漁民隨身攜帶的鐵器及小鏡子、小珠子等用品非常渴望,于是就拿出自己所擁有的海貍皮同漁民們進行交換。當法國人把這毛皮帶回歐洲時,發現毛皮在歐洲很有市場。這樣,最初的毛皮貿易就開始了。材料二 18世紀后期至19世紀初,除俄國、英國、西班牙三方力量外,奧地利、葡萄牙、法國、瑞典和美國的商人也加入北美西北海岸海獺皮貿易的爭奪中。美國商人最終脫穎而出,成為該貿易的主角。獨立戰爭剛剛結束,波士頓商人的“中國皇后號”商船就于1784年2月駛離紐約港,前往中國開展貿易。據估計,僅1806—1807年,波士頓商人向中國市場輸出的海獺皮就達到14 251張。隨著海獺數量的減少,海獺皮貿易隨之結束,之后美國商人又轉向海豹皮。當海豹皮供應不足之時,美國人又把內陸的海貍皮運往中國市場。——材料一、二均摘編自付成雙《俄勒岡爭端與落基山以西毛皮貿易的興衰》(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對北美毛皮貿易的興起原因進行解釋。(6分) (2)指出材料二所處時期的毛皮貿易相對于材料一的變化,并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毛皮貿易對美國的影響。(8分) 19.(2024·湖南長沙長郡中學高三一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在紡織品種類和規格不斷增多的時代,最新流行的時尚服裝往往意味著質地的改變,輕柔舒適的服裝更受平民歡迎。16世紀新毛呢的生產技術得到廣泛傳播,平民購買的新毛呢服裝,曾被守舊毛呢商說成是“平民喜愛的輕浮貨”。但新毛呢質地輕柔、價格低廉且比較耐磨,恰恰符合平民的購買愿望。17世紀下半葉,英國消費者又掀起了購買進口亞麻布服裝的熱潮。平民對時尚服裝的廣泛需求,是刺激英格蘭鄉村工業發展的巨大力量。——摘編自譚賽花《近代早期英國平民服裝的改善與工業革命的孕育》材料二 軍隊、海外貿易公司和殖民探險帶來了服裝市場的繁榮,而婦女密集型的勞動大大增加了服飾的產量,使服飾不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需品。政府的立法者、街角的小商販、猶太籍商人、制作服飾的婦女都在這一最基礎的工業中發揮著重大作用。這一時期服飾的生產和消費方式,都可以作為工業革命的前奏來重新加以界定。——摘編自[英]霍布斯鮑姆《帝國的年代:1875~1914》等材料三 18世紀中期,流動小商販收購的舊衣服,一般都轉賣給倫敦的衣服批發商。批發商還充分利用報紙這一有效的媒介,收購英格蘭各地的二手服飾。連戴幾個帽子的小販 提籃子的小販(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說明英國服飾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系。(8分) (2)1770年春季的《杰克遜牛津日報》上刊登了一則廣告,聯系材料三續寫完整。(6分)廣告詞:約翰,一名來自倫敦的商人,專門收購男式與女式舊服裝,不管服裝是否有蕾絲花邊、刺繡、金銀絲浮花或精心的剪裁,也不論其顏色與款式如何…… 20.(改編)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制度是一個社會的游戲規則,更規范地說,它們是為決定人們的相互關系而人為設定的一些制約。”制度能夠決定人們的行為偏好,因為人們是在游戲規則之下作出選擇的。“制度構造了人們在政治、社會和經濟方面發生交換的激勵結構,制度變遷則決定了社會演進的方式。”——摘編自[美]道格拉斯·C.諾思《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 結合世界現代史的相關知識,圍繞“制度變遷與社會發展”展開論述。(12分,要求:觀點正確,史論結合,論證充分,邏輯清晰。) 參考答案1.C 根據材料“他們有牛、驢、綿羊、山羊;他們的土屋集聚而成城鎮,他們還為自己的宗教興建起塔式的廟宇”可知,這一時期的蘇美爾人已經有著豐富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C項正確;蘇美爾人有自己的宗教,但不能由此推知其圖騰崇拜多元化,排除A項;材料中未提及蘇美爾人使用什么樣的生產工具,雖有水利技術,但這不足以說明生產力出現飛躍,排除B項;原始農業誕生于大約1萬年前,但究竟最早誕生于何地迄今無定論,排除D項。2.A 培高平臺田地中來自兩側溝渠、渠中淤泥的土壤有利于提高平臺肥力,渠水有利于調節溫度、增加濕度、保障墑情,A項正確;培高平臺并不能確保農業豐收,平臺“主要成本”來自勞動力,與節省勞動力的說法矛盾,排除B項;瑪雅文明在中美洲,安第斯山地區在南美洲,排除C項;阿茲特克文明晚于材料時間,排除D項。3.C 根據材料“以物換物”可知,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密切了歐洲與美洲的經濟聯系,C項正確;歐洲與美洲交換商品不意味著已建立起歐洲對美洲的統治,排除A項;資本原始積累是指通過暴力使小生產者同生產資料分離和貨幣積累的過程,商品交換不屬于資本原始積累的范疇,排除B項;工業品是工業革命的產物,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排除D項。4.B 根據材料可知,葡萄牙將不同地區的物品進行轉運販賣,所以說當時的葡萄牙參與了全球貿易網絡的構建,B項正確;馬尼拉大帆船貿易是西班牙主導的,排除A項;當時的葡萄牙熱衷于對外殖民掠奪,沒有足夠的商品生產能力保證對外的商品輸出,排除C項;世界市場基本形成是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排除D項。5.C 根據材料可知,大批商人、獵人、旅行家、自然博物學家源源不斷地深入非洲,他們通過了解非洲文化、地理等,為列強深入侵略非洲作了準備,C項正確;材料不涉及奴隸貿易是否終止,排除A項;材料做法為列強掠奪非洲資源打下了基礎,而不是使非洲資源得到合理開發,排除B項;非洲資源早就被大規模掠奪,D項錯誤。6.B 英國在印度建設的鐵路將制造的商品銷售到印度,為英國工業革命尋找到了國外市場,回程時從印度運回相關原料,說明英國投資建設印度鐵路推進了英國工業化的進程,B項正確;鐵路密切的是英國與其殖民地印度的聯系,不是殖民地之間的聯系,排除A項;英國資本大量投資建設印度鐵路,說明其投資還是在印度,無法擴大海外殖民地版圖,排除C項;材料反映的是英國對印度的殖民,排除D項。7.C 根據材料可知,該學者認為巴黎公社能夠奪取政權的原因是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民眾對政府失去信任,這一觀點沒有體現法國無產階級的革命能動性,故C項正確;材料沒有否定巴黎公社重要性的信息,排除A項;材料觀點認為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才使得巴黎公社出現,即巴黎公社的出現具有偶然性,排除B項;材料并未否定資產階級政府的合法性,排除D項。8.B 17世紀英國的玻璃制造業使用煤炭作為燃料,提高了生產效率,以意大利鵝卵石為原料并面向歐美市場供應產品則反映了市場需求的擴大,而“三班倒”的生產方式則保證了生產的連續性,這些都有利于資本的快速積累,適應了資本積累需要,B項正確;雖然煤炭開始被用作燃料,但這并不能說明整個能源結構發生了轉型,因為這只是玻璃制造業內的變化,不能代表整個社會的能源結構,排除A項;雖然英國后來確實成為“世界工廠”,但僅憑玻璃制造業的變化還不足以奠定這一地位,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國家干預的相關信息,無法得出“開啟了國家干預模式”的結論,排除D項。9.B 14世紀的歐洲暴發黑死病,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勞動力供不應求,領主必須提供更好的土地勞作條件并廢除“平凡義務”才能留住農民,這反映了人力成本的提高,B項正確;材料反映人口減少,農民地位提高,未提及耕作方式的進步,排除A項;材料所述農民可以自由地在各莊園之間輾轉,是因為黑死病導致人口減少,領主不再能夠束縛農民,而非一般的人口遷移,排除C項;當時西歐仍然處于中世紀,封建制度雖然有開始解體的趨勢,但并未瓦解,排除D項。10.B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1921年蘇俄實施新經濟政策,允許發展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通過新經濟政策間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B項正確;1921年,蘇俄還沒有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排除A項;材料主旨是在社會主義國家發展資本主義經濟,而不是發展商業,排除C項;新經濟政策允許國家資本主義存在,排除D項。11.D 由材料信息可知,當時蘇聯政府為了推動工業化進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征收高額糧食稅、強迫征購等,以集中資源發展重工業。這些政策加劇了饑荒,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D項正確;當時蘇聯經濟發展主要采取計劃經濟政策,經濟大危機對蘇聯影響較小,排除A項;材料沒有顯示蘇聯國民經濟失調的信息,排除B項;新經濟政策結束于1928年,排除C項。12.C 由材料信息可知,羅斯福政府試圖放棄金本位制,而增發貨幣30億美元,這將導致美元進一步貶值,有利于美國擴大出口,開拓國際市場,C項正確;當時美國并沒有建立金融霸權,排除A項;這些措施會導致美元貶值,未必能夠維護商品價格的穩定,排除B項;美國的這些措施說明其正在放棄金本位制,排除D項。13.B 據材料可知,英國平均每人每年小麥消耗量逐漸減少,但沒有說明肉蛋奶的消耗情況,二戰后小麥消耗量大幅度下降,結合史實可知,谷物消耗量減少是因為其他可代替谷物的食品增加了,食品結構變化,營養結構多元化,這說明民眾生活水平提高了,而推動這種變化的是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升,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英國民眾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殖民地市場日益萎縮、經濟危機影響、戰爭削弱英國實力都有可能導致英國經濟實力和民眾生活水平下降,與材料不符,排除A、C、D三項。14.A 分析材料數據可知,與1991年相比,2001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占全球生產總值的比重,無論是凈流入還是凈流出都有明顯增長,這反映出資本流動的國際化程度提升,A項正確;凈流出占全球生產總值的比重增加不等于國際金融就會動蕩,排除B項;材料呈現的是一個世界整體的面貌,體現不出具體投資格局,排除C項;“經濟全球化的動力衰減”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D項。15.D 20世紀70年代,美國出現“滯脹”危機,采取了強化貿易保護的舉措;20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期,美國經濟迅速發展,積極推行多邊貿易、地區貿易和雙邊貿易的措施,強化自由貿易。由此可見,美國貿易政策的調整服務于經濟發展的需要,D項正確;據材料無法直接得出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競爭力下降,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國際貿易向規范化方向發展,排除B項;材料未涉及美國與國際貿易規則制定的關系,排除C項。16.B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中,AI成為視頻生產的實踐者,把控視頻的生產方向,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故選B項;科技創新確實帶來科技倫理問題,但材料無法體現倫理危機,排除A項;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使用不代表世界發展呈現不確定性,C項錯誤;全球經濟復蘇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17.答案 變化:從受到鄙視和拒絕食用到廣泛接納成為重要食物來源;從觀賞植物或藥物到重要的糧食作物;由西向東逐步推廣;從民間到政府。(6分,任答三點即可)原因:馬鈴薯產量較高,能滿足人們對食物的需求;新航路開辟后,通過殖民活動,馬鈴薯被帶到歐洲;多國政府力量進行積極推廣;農業生產技術的進步;人口增長的壓力;嚴重饑荒的壓力。(6分,任答三點即可)解析 第①小問,從接受態度、用途、傳播路徑、推動力量等方面分析;第②小問,結合馬鈴薯產量優勢、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政府力量、農業生產技術和人口增長等方面分析。18.答案 (1)原因: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主要國家對外進行殖民擴張;受北美漁業經濟的誘發;毛皮在歐洲很有市場,能獲得豐厚利潤;北美毛皮資源豐富。(6分,任答三點即可)(2)變化:貿易主體從法國商人到多國商人,最終以美國為主導;獲取毛皮的區域從北美大陸東海岸(紐芬蘭海域)到北美西北海岸;毛皮市場從歐洲到中國;毛皮種類隨著相關物種稀缺而出現更換。(4分)影響:有利于美國西部邊疆開發;有利于美國殖民地的發展,加速了美國的獨立;推動了美國州際貿易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交流;大量毛皮動物被捕殺,生態平衡遭到嚴重破壞;各國加入爭奪毛皮貿易,加劇地區沖突。(4分)解析 第(1)問,從殖民擴張、北美漁業經濟、毛皮利潤、毛皮資源等角度進行解釋。第(2)問第①小問,從貿易主體、獲取毛皮的區域、毛皮市場范圍和毛皮種類等角度分析。第②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從積極和消極兩個大方面回答。積極方面可從促進美國開發發展、獨立等角度回答;消極方面主要從生態失衡、地區沖突等角度回答。19.答案 (1)關系:英國服飾生產和消費刺激了英國經濟的發展,是工業革命的前奏。海外貿易和殖民擴張刺激了服飾的生產,促進英國本土棉紡織業的興起;手工工場分工細致,提高了成衣制作的效率。(8分)(2)示例:我承諾給您的服裝以最高價,因為我的銷路很廣,不但可以在倫敦交易,還可以銷售至英格蘭每一個角落,甚至遠銷海外。如果您有任何服裝需要處理,并允許我查看一番,我將讓您的舊服裝實現它們的價值。我還收購各種舊亞麻布、金銀蕾絲、校服和仆人的制服。(6分)解析 第(1)問,關系類設問的答案組織應該具有雙向性,一方面服飾生產可以推動經濟發展,同時經濟發展也會提高服飾質量。第(2)問,首先說明商品的價格;其次說明商品的銷路廣;最后說明產品的種類豐富,能滿足顧客的所有需求。20.答案 示例一觀點:制度變遷對社會演進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2分)論述:1924年,斯大林上臺執政后,通過集體化運動確立起公有制;通過兩個五年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蘇聯迅速實現了工業化,并逐步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1936年,蘇聯宣布社會主義制度確立,此后蘇聯沿著斯大林開創的經濟模式演進。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確立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充分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這三大制度至今仍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制度。經濟上,通過三大改造、“一五”計劃,在確立起公有制的同時發展了經濟,為國家的工業化建設奠定了初步基礎,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得到充分展現,堅定了全國人民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8分)總之,制度的變遷對社會政治、經濟方面有著重大影響,決定著社會演進的方式。(2分)示例二觀點:制度變遷推動社會發展。(2分)論述: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沖擊了西方的私人壟斷資本主義制度。受凱恩斯主義和美國羅斯福新政的影響,二戰后,西歐國家相繼進行經濟政策調整,實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制度,采取國有化、建立國營企業的辦法,并制定經濟計劃,指導經濟發展;同時通過擴大政府開支、政府直接采購以及利用稅收等財政政策調節社會生產。這些措施使西歐國家迅速完成經濟恢復工作,出現近20年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在發展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同時,西方國家又大力推行福利制度,建設“福利國家”,實行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內容包括醫療、教育、失業救濟、養老等諸多方面)。社會福利也成為公民的社會權利,低收入者獲益頗多。福利制度的推行,減少了因貧困引發的社會問題,有利于保障經濟安全,維護社會穩定,為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提供了一張“安全網”。(8分)由此可見,制度需結合國情,不斷調整、創新,以推動社會發展。(2分)解析 首先,提煉材料觀點。根據材料關鍵信息“制度……決定人們的相互關系”“構造了人們在政治、社會和經濟方面發生交換的激勵結構”“決定了社會演進的方式”等提煉觀點,如:制度變遷對社會演進方式產生了重大影響。或者提煉觀點:制度變遷推動社會發展。其次,論述觀點。聯系世界現代史的相關知識,如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二戰后西方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及福利制度的推行、新中國成立后社會制度的變遷等均可用來論述觀點。最后,進行總結升華。也可從制度變遷推動社會發展的角度進行說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