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二輪專題強化練】專題練九 世界歷史切面(二)法律教化——從羅馬法到近代西方法律、教化和社會治理(含解析) 2025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二輪專題強化練】專題練九 世界歷史切面(二)法律教化——從羅馬法到近代西方法律、教化和社會治理(含解析) 2025年高考歷史二輪復習

資源簡介

專題練九 世界歷史切面(二)法律教化——從羅馬法到近代西方法律、教化和社會治理
(建議用時:75分鐘 分值:100分)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
1.(2024·安徽淮北高三二模)《漢謨拉比法典》并不是一部全新的法律,而是將王國內相互沖突的法律慣例、習俗和法官的裁決結合成一個單一的法律體系,并以此來調節社會秩序。這表明該法典(  )。
A.宣揚了君權神授理念
B.重視法律理論體系建設
C.致力于維護社會穩定
D.奠定了大陸法系的基礎
2.(改編)羅馬《十二銅表法》規定:“對購買牲畜供祭神之用卻不付價金……債權人可對債務人的財產實施扣押,將有爭議的物品作祭神之用的,處以雙倍于該物品價值的罰金。”據此可知,古羅馬(  )。
A.完備的羅馬法體系已經形成
B.法律注重保護民眾私有財產
C.法律事務受到神權影響較大
D.貴族有較大的法律解釋權力
3.(2024·陜西榆林高三二模)羅馬在《查士丁尼法典》頒布之前,對過失標準不分種類和等級,而是籠統地表述。下框所示是《查士丁尼法典》的追責標準。這一變化反映了《查士丁尼法典》(  )。
A.維護奴隸主貴族特權 B.注重追責的靈活變通
C.充分保護債權人利益 D.具有形式主義的特征
4.(2024·重慶九龍坡區高三三模)中世紀英格蘭各地的法律和司法制度存在很大不同,地方法庭、教會法庭各行其是。11世紀后期,英王指派官員擔任法官,組成巡回法庭審理各種刑事和民事案件,召集郡守、地方貴族、各百戶區陪審團、各村莊代表以及相關案件當事人、證人等參加。這一做法的直接影響是(  )。
A.促進了民法系形成 B.推動了普通法形成
C.近代民族國家形成 D.天主教會權威動搖
5.(2024·河北保定高三一模)近代初期,英國家訓作家多對子女尊重父母的義務加以倡揚,認為理想的年輕人是那些尊重、順從父母且傾聽、在意父母忠告的孩子。在他們看來,只有當年輕人尊重家中的權威時,他們才會將這種尊重推廣至社會地位更高的人身上。上述家訓理念(  )。
A.強調家庭應是社會教化的主體
B.重在提高市民基本道德素質
C.適應當時維護社會秩序的需要
D.代表了社會下層民眾的訴求
6.(2024·廣東佛山燕博園高三測試)莊園法是對已經存在的做法和慣例的一種沿襲和補充,最初,這些慣例只存在于集體記憶中,由莊園中的長者加以引用和解釋,后來則零星地散見于莊園的各類檔案中,成為莊園法庭裁定時的依據,判決需要全體成員作出。據此可知,莊園法屬于(  )。
A.市民法 B.自然法 C.習慣法 D.成文法
7.(2024·海南瓊海嘉積中學高三二模)在12世紀,法國國王腓力二世為了和勃艮第公爵斗爭,分賜許多城市以公社權,以換取城市的支持。英國國王亨利二世授予城市特權證書的條件是城市必須每年向國王繳納一筆數目可觀的固定款項,特權證書則給予城市財政權、司法權等。據此可知,當時的英法(  )。
A.資本主義萌芽的迅速發展
B.地方割據勢力依然強大
C.王權強化借助了城市自治
D.專制王權國家逐步形成
8.(2024·遼寧高三一模)1215年英國的《大憲章》是一個封建性質的文件,維護的是貴族的利益。封建主為維護自己的利益,就要求國王遵守規范,國王也必須遵守。遵守規范是當時社會的基本原則,每一個人都應該遵守。據此可知,《大憲章》的基本精神是(  )。
A.自由平等 B.天賦人權
C.法律至上 D.權力制衡
9.(2024·黑龍江、吉林高三三模)荷蘭學者赫伊津哈在《中世紀的秋天:14世紀和15世紀法國與荷蘭的生活、思想與藝術》中寫道:“在中世紀嘈雜的繁忙生活中,有一個聲音總是壓倒一切的,這就是鐘聲……在日常生活中,鐘聲就像關懷人的、善良的精靈,總是以熟悉的聲音宣告悲傷或喜悅、平靜或焦躁、集會或告誡。”這反映了中世紀西歐(  )。
A.基督教推動了歐洲的社會轉型
B.封建領主權力不斷擴大
C.莊園農奴制下的生活單調乏味
D.宗教倫理具有雙重作用
10.(原創)英國國王亨利七世在位時,大法官法庭被視為一個已確立的司法機構,擁有衡平管轄權。大法官法庭強調道德、良心等倫理價值,不受傳統教條與程式的束縛,審判程序較為簡單,方法相對靈活、快捷,法官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空間。據此可知,英國(  )。 
A.法庭以道德教化為主 B.受羅馬法影響較大
C.法官的作用逐漸凸顯 D.法律體系比較完整
11.(2024·貴州貴陽高三一模)中世紀早期的法國,“私戰”常是解決貴族之間利益糾紛的有效手段,國王常被迫默許貴族私戰的合法性。16世紀,國王取締私戰的合法性,訴訟取代武斗成為解決利益糾紛的主要途徑,法國法院的數量在此后的100年間增長了50倍,并吸納了大量專業人士。從“私戰”到“訴訟”的變化(  )。
A.說明新興階層逐步取代傳統貴族
B.反映了商業發展逐步打破封建束縛
C.說明君主專制逐步被法制所取代
D.客觀上有利于法國法律制度的發展
12.(2024·安徽黃山高三二模)拿破侖統治時期,頒布法典保護私有財產,允許反對革命的貴族回國,并歸還了一部分他們被剝奪的土地。同時限制言論自由,定期審查出版物,利用宣傳的力量有組織地操縱公共輿論。拿破侖的措施(  )。
A.激發了歐洲各國民族意識
B.違背了人人平等的革命精神
C.體現了舊貴族階層的利益
D.有利于穩定當時的社會秩序
13.(2024·湖南教學教研聯盟聯考)1764年,貝卡利亞出版了《論犯罪與刑罰》,該書指出,國家不是天然存在的,它來源于民眾所放棄的權利;但是人們不可能把處分自己生命的權利也交出去;那么,國家便不可能擁有這種剝奪生命的大權。該書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廢除死刑的主張。這一觀念(  )。
A.受到社會契約論的影響
B.認為人的生命高于一切
C.源于羅馬法體系的發展
D.體現了分權與制衡原則
14.(2024·山東棗莊高三一模)1791年法國在頒布的《專利法》序言中聲明:“任何新的想法,其實現或者開發可以變為對社會有用的,主要應屬于構思出這種想法的人。如果認為工業發明不是發明人的財產,從實質上來說,那是違反人權的。”這一聲明是基于(  )。
A.大陸法系的基本原則
B.法國大革命的人權理念
C.君主專制的政治制度
D.產業結構的根本性變革
15.(原創)19世紀下半葉德國知識界極力推廣“社會國家”思想理論,即著名的“講壇社會主義”學派,該派認為經濟、社會生活與國家密切相關,國家必須引導道德規范。同時,流行的歷史學派則提倡“國家干預主義”和“社會改良主義”。這些思想(  )。
A.緩和了工業化所帶來的矛盾
B.有利于社會治理能力的提升
C.推動了無產階級革命的爆發
D.表明德國社會福利制度建立
16.(2024·云南、廣西、貴州高三二模)20世紀80年代,英國政府進行福利改革,主要措施有:把與社會福利有關的部分資產,如醫院等出售給私人或私營部門;將某些社會福利項目的出資與管理責任交給私人組織;削減國家提供的福利;審計、檢查和評估地方政府履行職責情況和財務狀況。上述改革措施表明英國(  )。
A.社會保障體系亟待完備
B.“福利國家”制度已經廢除
C.主張取消國家干預經濟
D.在效率和公平間尋求平衡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4小題,共52分)
17.(2024·河南鄭州高三二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羅馬法復興運動,通常指12—16世紀歐洲各國興起的羅馬法研究風潮,對近代歐洲影響深遠。意大利憑借優越的經濟與地理條件,成為羅馬法復興的絕佳之地。在該運動中,人文主義法學派應運而生。他們回溯歷史,如洛倫佐·伐拉追溯法律制度、風俗習慣和生活方式。他們要求回到原始的羅馬法文獻,主張恢復經典文本的原貌,通過考察原作探討羅馬法對當時社會的用途。人文主義法學派承認地方習俗,具有民族意識,這促使當時社會進行習慣法的研究,例如法學家杜莫林編纂了《巴黎習慣法》。該學派還認為,法律可以成為一門科學,并以科學的方法進行研究。他們引進了當時所能掌握的哲學、文學、考古學、歷史學等各種科學方法,為法律成為一門科學奠定了基礎。在人文主義法學家的努力下,之前長期沿用的《學說匯纂》這種相對松散、碎片化的模式逐漸體系化,法律的研究形成了一種相互關聯的綜合性體系。
——摘編自何勤華、祝檀吉《羅馬法復興與歐洲法律教育的近代化》
(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意大利成為羅馬法復興絕佳之地的原因。(4分)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人文主義法學派的特點。(8分)







18.(改編)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4分)
材料一 《拿破侖法典》,又稱《法國民法典》,頒布于1804年……是一部早期的資產階級民法典,與當時的自由競爭經濟條件相適應,體現了“個人最大限度的自由、法律最小限度的干預”這樣的立法精神……其中的基本原則:全體公民民事權利平等的原則、絕對所有權制度、契約自由及過失責任原則等。這些都是代表著資產階級的自然法領域中的“天賦人權”理論在此民法典中的體現。
——摘編自[英]安德魯·羅伯茨《拿破侖大帝》
材料二 新中國分別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2年四次組織民法典編纂。但囿于彼時經濟、政治、社會和學術等條件的約束,均未成功。……中國編纂民法典的時代背景較之傳統民法典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科技對民事權利、交易規則的沖擊……現代風險社會對民事主體權利保護的挑戰……還應關注的一個時代特征具有強烈的中國特色,即非公有制經濟飛速發展……2020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民事實質法治層面,厘定民事權利與國家權力的邊界,發掘中國人安身立命的實踐理性、涵育美好人性、安頓人心與人生的民法典,才是值得追求的。
——摘編自謝鴻飛《鑄造中國社會的“基本法”:中國民法典的編纂歷程》
(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分析《法國民法典》形成的歷史條件。(7分)





(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簡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編撰的意義。(7分)





19.(2024·湖北宜昌高三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近代西方的基督教教化中,《圣經》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同時,也彰顯出豐富的社會規范思想。基督教要求人們立足于世俗社會來追求理想的天國,要求人們應當遵守世俗社會的法律……《圣經》孕育了基督教法治傳統的萌芽,在教會里,主教和信徒極力提倡法律的權威,主張法律權威高于國王的權威,國王應服從于法律,形成了教權與王權“雙峰對峙”的局面。宗教改革后,教會影響力逐漸削弱,但在西方的個人價值、尊重人格的理念及婚姻、財產、繼承、犯罪與刑罰等方面,教會法都一定程度地融入了近代法律條款中。
材料二 古代中國的禮制中,周公“引德入禮”,將道德觀念注入禮的范疇,提出“以德配天”“明德慎罰”的理念,用“德”來溝通天命,使“德”成為評判是非的準繩和圭臬。荀子在重視“禮”的作用時,把“法”攝入“禮”的范疇,把“禮”和“法”看作治國的基礎和起點。隨著專制皇權的不斷強化,統治者通過特定的禮儀規范,以實現道德教化對民眾進行引導與勸勉,使人遵守“上下有差、尊卑有別、長幼有序”。同時,即使有“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和“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的理想,卻總被“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差級制的現實所遮蔽和湮滅。
——以上材料均摘編自靳浩輝《中西文化對勘視閾中的禮法之辨——儒家的禮治傳統與基督教的法治傳統之比較》
(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基督教對西方社會教化產生的影響。(6分)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古代中國禮治傳統與西方基督教法治傳統的不同點,并簡析其原因。(8分)





20.(2024·浙江高三模擬)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9世紀,德意志法律深受羅馬法影響,多種體系并存,主要包括全德使用的“共同法”和各邦國的地方法。針對德意志是否需要制定一部統一的法典,海德堡大學民法學教授蒂堡與柏林大學民法學教授薩維尼于1814年展開了激烈的論戰。
蒂堡:我的觀點是,我們的民法(在此術語下,我在這里始終指的是民法、刑法以及訴訟程序)需要一個徹底的、迅速的轉變,只有所有的德意志政府團結一致,努力完成排除單個政府的恣意而適用于全德意志的法典的編纂,德意志人在市民關系上才有幸福可言。
薩維尼:法的民族精神說,放眼人類歷史的最為遠古的時代,我們不難看到,法律已經具有某些自身特定的稟賦,這便為一定民族所特有……它們是為一個獨特的民族所獨有的絕對不可能分割的稟賦和取向……立法(法典)常常是對法的一種有害無益的侵蝕,統一的法典也會割斷這些代表著民族歷史的聯系。
——摘編自雷倩《法典·法學·民族精神》
  假定當時支持蒂堡的海德堡大學學生與支持薩維尼的柏林大學學生為此展開辯論賽,請你為其中一方撰寫一篇簡短的開場陳詞。(12分,要求:先表明支持對象,寫出本方觀點;圍繞自身觀點展開;緊扣當時德國狀況;持論有據,論證充分,駁斥有力,邏輯清晰。)



參考答案
1.C 根據材料可知,《漢謨拉比法典》是用來調節社會秩序、維護社會穩定的法典,C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君主權力來源的信息,排除A項;僅僅從一部法律看不出法律體系的建設,排除B項;羅馬法奠定了大陸法系的基礎,排除D項。
2.B 材料顯示古羅馬法律維護債權人的合法財產,注重保護民眾的私有財產,故B項正確;《十二銅表法》是羅馬第一部成文法,當時沒有形成完備的體系,排除A項;材料提到購買牲畜祭神,并不能說明法律受神權影響,排除C項;成文法限制了貴族對法律的隨意解釋,D項錯誤。
3.B 《查士丁尼法典》的追責標準區分了故意和過失,同時將過失分為重過失和輕過失,而且對輕過失又進行了細化,這樣的劃分體現了《查士丁尼法典》注重追責的靈活變通,B項正確;材料中對于過失的劃分并未體現對奴隸主貴族特權的維護,排除A項;材料主旨未涉及債權人利益,排除C項;材料對過失的劃分追責表明《查士丁尼法典》實用靈活的特征,排除D項。
4.B 據材料可知,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王室設立法院,并派法官定期到各地巡回審判,這推動了普通法形成,B項正確;民法系形成于19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A項;材料與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無關,排除C項;材料沒有體現王權對天主教會權威的沖擊,排除D項。
5.C 由材料信息可知,家訓是英國人對年輕人進行社會教化的工具,家訓把對父母的尊重推廣到對社會地位高的人的尊重,有利于維護當時的社會秩序,故C項正確;重視家訓不意味著家訓是社會教化的主體,排除A項;沒有比較,無法推知家訓重點是“提高市民基本道德素質”,排除B項;上述家訓理念適用于社會全體成員,不局限于社會下層民眾,排除D項。
6.C 據材料可知,雖然莊園法“散見于莊園的各類檔案中”,但是其存在方式是“零星地散見于”,據此可知,莊園法屬于習慣法,故選C項;市民法又稱公民法,在羅馬法中指的是適用于羅馬公民的法律,莊園法使用的范圍是“莊園內部”,并不屬于市民法,排除A項;自然法是一種法律觀念,而并不是某種具體的法律,排除B項;據材料“零星地散見于莊園的各類檔案中”,可知其并不是“成文法”,排除D項。
7.C 據題意可知,中世紀時期,法國和英國的國王都通過給予城市更多的權利以換取城市對國王的支持,這說明當時的英法王權強化借助了城市自治,C項正確;12世紀時的歐洲,資本主義萌芽尚未出現,排除A項;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自治權的擴大和王權的強化,并不能說明地方割據勢力依然強大,排除B項;這一時期國王要通過城市的支持來強化王權,并不意味著專制王權國家逐步形成,排除D項。
8.C 據材料1215年英國《大憲章》的性質以及封建主和國王都要遵守其中的規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基本精神是法律至上,C項正確;《大憲章》是出于維護封建統治的穩定,對封君和封臣關系的調整,而非賦予人民自由平等的體現,排除A項;“天賦人權”是18世紀啟蒙運動的思想成果,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遵守規范強調的是契約,并非權力制衡,排除D項。
9.D 根據材料可知,鐘聲承載著“宣告悲傷或喜悅、平靜或焦躁、集會或告誡”的功能,而“悲傷或喜悅、平靜或焦躁、集會或告誡”對社會的作用具有雙重性,D項正確;材料強調基督教的雙重作用,A項僅為積極作用,排除;封建領主權力與鐘聲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無關,排除B項;材料主旨是鐘聲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并未提及莊園農奴制下的生活狀況,排除C項。
10.C 衡平法相對普通法,具有程序簡單、靈活的特點,在衡平法體制下,法官擁有較大的自由裁量空間,其作用逐漸凸顯,故選C項;大法官法庭強調道德良心,不能表明所有法庭以道德教化為主,排除A項;材料無法體現英國法律受羅馬法影響,排除B項;僅從衡平法的仲裁手段不能推知整個法律體系的完整,排除D項。
11.D 法國貴族解決糾紛的方式由“私戰”到“訴訟”,說明法國法律的作用逐漸增強,法律的完善有利于法國法律制度的發展,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新興階層,排除A項;材料說的是法律,沒有商業發展的信息,排除B項;材料說的是法律作用增強,但法律作用的增強不意味著君主專制已被法制取代,排除C項。
12.D 據材料可知,拿破侖的這些措施既有利于緩和社會矛盾,又對社會輿論進行了操控,這在當時有利于穩定社會秩序,D項正確;材料所述屬于拿破侖的對內政策,不能推知歐洲民族意識被激發,排除A項;保護私有財產并不違背革命精神,排除B項;拿破侖歸還貴族被剝奪的土地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而非代表舊貴族階層的利益,排除C項。
13.A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論犯罪與刑罰》體現了社會契約的理念,認為死刑的存在是對社會契約的違反,是一種典型的權力的濫用,由此可知,這一觀念受到社會契約論的影響,故A項正確;材料強調國家沒有權力使用死刑,未提及人的生命價值問題,排除B項;羅馬法體系中存在死刑,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國家權力的結構組成及其關系,排除D項。
14.B 根據材料中《專利法》序言中的聲明可知,《專利法》的頒布有利于保護專利發明人的權益,從而體現啟蒙運動中天賦人權的思想,B項正確;大陸法系是以1804年《法國民法典》和1896年《德國民法典》為代表的各國法律,排除A項;材料未體現君主專制制度,排除C項;法國在19世紀后半期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才實現產業結構變革,排除D項。
15.B 19世紀,德國工業化快速發展,“講壇社會主義”學派和歷史學派主張進行社會改革,加強國家干預,強化政府職能等,這些思想有利于推動德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提升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B項正確;材料沒有顯示這些思想實施的效果如何,A項錯誤;材料中的社會國家理論并不是社會主義理論,C項錯誤;僅從材料信息不能推知德國社會福利制度已建立,D項錯誤。
16.D 根據材料信息可知,英國政府削減國家提供的福利,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是為了在效率與公平間尋求新的平衡,D項正確;英國削減福利說明當時的社會保障體系已比較完備,完備的社會保障將加重政府支出,排除A項;英國政府削減福利而不是廢除“福利國家”制度,排除B項;當時英國采取措施放松對經濟的干預,但不是取消對經濟的干預,排除C項。
17.答案 (1)原因:意大利位于東西方商路的重要位置,商品經濟發展較快;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古羅馬時期的遺存和法律。(4分)
(2)特點:回溯歷史,追求經典文本原貌;承認地方習俗,具有民族意識;認為法律是一門科學;形成法系體系。(8分)
解析 第(1)問,可以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從經濟和文化保存兩個方面考慮。第(2)問,從材料中提取信息進行歸納概括即可。
18.答案 (1)歷史條件:受到自然法精神影響;近代資本主義發展,自由主義盛行;啟蒙運動強調理性;重視公民平等權利;法國大革命的影響。(7分)
(2)意義:是全面依法治國的踐行;推進了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提供了法律保障;規范了國民的社會活動。(7分)
解析 本題考查《法國民法典》和新中國的民主與法治建設。第(1)問,根據“與當時的自由競爭經濟條件相適應”等信息并結合啟蒙運動等相關知識進行分析;第(2)問,根據“還應關注的一個時代特征具有強烈的中國特色,即非公有制經濟飛速發展”并結合新中國民主政治與法治建設的相關知識進行分析。
19.答案 (1)影響:引導了人們的價值判斷;促進了社會規則、規范意識的普及;影響了近代法律的內容;有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任答三點即可得6分)
(2)不同點:古代中國禮治注重自律,基督教法治更凸顯他律;古代中國禮治注重權力至上,基督教凸顯法律的地位;古代中國禮治注重集權,基督教強調限權。(任答兩點即可得4分)
原因:中國古代君主專制不斷強化,西方王權相對較弱;中國小農經濟占主導,要求固守等級秩序,社會階層間流動性較弱,西方隨著資本主義發展,要求突破傳統社會秩序。(4分)
解析 第(1)問,從價值判斷,社會規則、規范意識,近代法律和社會秩序等角度進行分析。第(2)問第①小問,從行為約束、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權力分配等角度組織答案。第②小問,中國:結合所學知識從古代君主專制不斷強化、中國小農經濟占主導、社會階層間流動性較弱等角度分析。西方:結合所學知識從中世紀和近代西歐王權相對較弱、西方近代處于社會轉型時期、資本主義發展等角度分析。
20.答案 示例一
支持蒂堡:現行德意志法律需要徹底改革,制定統一的法典。(2分)
理由如下:現行德意志法律由“共同法”及各邦國各自制定地方法構成,體系雜亂無章,不利于規范社會。現行法律受羅馬法影響太大,內容龐雜、理論艱澀,不符合德意志的實際情況。德意志需要政治統一、增強民族認同、發展近代工商業,急需一部統一的法典。理性主義廣泛傳播和《法國民法典》的編撰實施有利于德意志統一法典的制定。所以德意志有可能也有必要編撰統一的法典。(10分)
示例二
支持薩維尼:現行法律本身具有民族特性,“共同法”已具有普適性,短期內不需要制定統一的法典。(2分)
理由如下:德意志目前處于分裂割據狀態。法律制定要考慮德意志各邦的傳統和民族特性。羅馬法的法律體系、法律原則和方法對后世仍有重要指導意義。《法國民法典》是在國家統一的情況下制定,且服務于拿破侖的軍事獨裁統治的,不足以借鑒。所以無論是現行法律還是現實國情,當時的德意志都不具備也不需要制定一部統一的法典。(10分)
解析 本題屬于開放性試題,支持蒂堡或者薩維尼均可。支持蒂堡可從現行法律的弊端,增強德意志民族認同、發展工商業等角度闡釋。支持薩維尼可從德意志各邦的民族差異、羅馬法的積極影響、《法國民法典》的獨特性等角度進行論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桥区| 景东| 道真| 天全县| 伊宁市| 南召县| 江口县| 白银市| 湛江市| 青海省| 土默特左旗| 辽阳市| 岑巩县| 定安县| 得荣县| 隆安县| 古田县| 左云县| 乐陵市| 江源县| 贵阳市| 灵山县| 襄垣县| 东宁县| 讷河市| 沅陵县| 尉犁县| 武邑县| 和林格尔县| 十堰市| 会东县| 泸西县| 双流县| 天全县| 福建省| 安庆市| 独山县| 哈巴河县| 江津市| 外汇| 金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