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測 量鉛筆有多長【教學內容】教材第34~35頁相關內容。【素養目標】1.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實際意義,積累測量經驗,初步發展空間觀念。2.能根據具體情境恰當選擇長度單位,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進一步體會單位的實際意義,初步發展估測意識,并激發對測量學習的好奇心和參與測量活動的主動性。3.通過尋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強對分米和毫米實際意義的體會,并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重點難點】重點: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能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難點:會用分米、毫米表示物體的長度。【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師:在上新課前,我們先來玩個猜謎游戲。師:請同學們猜一學習用品。預設:鉛筆。師:這節課咱們要探索的問題就是從鉛筆開始的,我們一起看看吧!二、探究新知1.借助測量活動,認識分米和毫米。師:大家還記得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嗎?學生回憶,然后舉手發言:先把尺子的“0”刻度線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師: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工具,量一量,說一說。學生拿出老師提前分發的鉛筆圖,用直尺量一量。師:量完了嗎?綠色的鉛筆有多長?預設:正好是10厘米。師介紹:10厘米就是1分米(dm),所以1分米=10厘米,分米是一個比厘米大,但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師:現在你能用分米作單位表示一下綠色鉛筆的長度嗎?預設:這支鉛筆長1分米。師:那紅色的鉛筆有多長呢?你們量出的結果是多少?預設1:6厘米多。預設2:比6厘米多3個小格。師:這1格是多長,你們知道嗎?教師利用演示并介紹:1厘米中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長是1毫米(mm),所以就有1厘米=10毫米,毫米是比厘米更小的長度單位。師:現在你們能準確說出紅色鉛筆有多長嗎?預設:這支鉛筆長6厘米3毫米。2.體會分米和毫米的實際意義。師:剛才我們認識了1分米和1毫米,現在請你們找一找,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或1毫米。學生借助直尺量一量,找一找,然后舉手匯報:預設1:我發現1拃長大約是1分米。預設2:我發現我的公交卡大約有1毫米厚。預設3:老師發下來的這個2分硬幣大約有1毫米厚。……師:現在請大家量一量你的橡皮、練習本的厚度約有幾毫米。學生動手測量,然后舉手發言。3.梳理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師:請你們在直尺上找一找,并完成書本第34頁的相關填空。學生獨立思考,完成填空。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預設1:直尺上的每小格是1毫米,10小格就是一大格,也就是1厘米,所以1厘米=10毫米;10厘米正好是1分米,10個大格就是1分米,所以1分米=10厘米。預設2:1米等于多少分米呢?這個不知道怎么填?預設3:我是這樣想的。因為1米等于100厘米,10厘米等于1分米,100厘米里面有10個10厘米,也就是10個1分米,是10分米,所以1米=10分米。(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利用配合演示,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4.會進行簡單的測量單位換算。師:請你們在書本上試著填一填,然后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學生獨立完成,然后舉手發言:預設1:1分米等于10厘米,3分米就是3個10厘米,也就是30厘米,所以3分米=30厘米。預設2:10毫米等于1厘米,40毫米里面有4個10毫米,也就是4厘米,所以40毫米=4厘米。三、課堂練習完成教材第35頁練一練。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鉛筆有多長分米(dm) 1分米=10厘米毫米(mm) 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教學反思】本節課在引出問題后,首先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在動手測量的過程中認識分米和毫米。在有了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后,鼓勵學生找一找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或1毫米,由此建立比較直觀的感受和印象。接著,通過找、填、想等活動,經歷將長度單位的關系具體、形象的過程,構建米和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并能進行簡單的測量單位的換算。整節課我都給學生留足了操作、交流的時間,學生的參與度非常高,學習效果也不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