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北京市朝陽區2024~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檢測八年級歷史試卷(選用)2025.1(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60分)學校班級姓名考號考1.本試卷共7頁,在試卷和答題卡上準確填寫學校名稱、班級、姓名和考號。生2.試題答案一律填涂或書寫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須3.在答題卡上,選擇題用2B鉛筆作答,其他試題用黑色字跡簽字筆作答。知4.考試結束,請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選擇題(共24分)本部分共16小題,每小題1.5分,共24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選出最符合題目要求的一項。1.某班同學在一次“中華英雄譜”歷史劇展演活動中表演了以下劇目。該活動的主題應為超的八防且日元0林則徐與虎門銷煙鄧世昌與黃海海戰謝晉元堅守四行倉庫左權與反“掃蕩”作戰A,反侵略的民族英雄B.維新變法的倡導者C.民主革命的先行者D.民族工業的創辦者2.2023年10月13日,國家文物局正式將7根圓明園石柱劃撥圓明園管理處收藏。至此,流失海外160余年的7根圓明園石柱跨越萬里,終于回家。與這“7根圓明園石柱”流失直接相關的歷史事件是A.太平天國運動B.第二次鴉片戰爭C.沙俄侵占中國北方大片領土D.義和團運動3.以下歷史事件的共同影響是1878年左宗棠率清軍成功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領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地區建立行省,取“故土新歸”之意,改稱西域為“新疆”1885年清政府決定在臺灣建立行省A.打破了清政府閉關鎖國政策B.鼓舞廣大農民參加反封建斗爭C.維護了邊疆穩定和國家統一D.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八年級歷史試卷第1頁(共7頁)4.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慘敗,并引發了后來的瓜分中國狂潮,使先進的中國人認識到,單憑引進外國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謀求制度的變革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材料意在說明甲午中日戰爭A.爆發的背景B.失敗的原因C.屈辱的結果D.產生的影響5.1896年梁啟超等人在上海創辦了《時務報》,由于議論新穎,文字通俗,數月之內,銷行萬余份。以下主張出自該報刊的是A.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B.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C.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D.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6.該條約的簽訂是帝國主義列強強加給中國人民的沉重枷鎖,使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這一條約是A.《天津條約》B.《北京條約》C.《馬關條約》D.《辛丑條約》7.右側是一位同學單元復習的筆記,據此判斷該同學復習的單元是A.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新文化運動推動五四運動推動馬克思主義的傳播B.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立莫定階級搶C.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基礎奠定思想基礎D.人民解放戰爭中國共產黨誕生莫定組織基礎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建立8.有學者指出,辛亥革命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國初年中國社會的黑暗產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產生了巨大的(思想文化)浪潮。這一“浪潮”的口號是A.自強求富B.君主立憲C.實業救國D.民主與科學9.以下一組歷史材料可用于探究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國亡了!同胞起來呀!《北京學界全體宣言》1919年上海商人罷市游行1919年上海全市工人大罷工A.二次革命失敗的教訓B.護國戰爭爆發的原因C.五四運動具有的性質D.軍閥割據混戰的情況10.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和五四運動的實踐,使中國知識分子看到了救國救民的新路徑。以下體現這一“新路徑”的是A.孫中山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B.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C.胡適發表《文學改良芻議》D.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八年級歷史試卷第2頁(共7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