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2024八年級期末質量監測歷史科試題學年度第一學期(滿分100分,考試時間80分鐘)三題號總分(等級)313233得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南京條約》規定: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處通商口岸。這表明中國()A.關稅自主權喪失B.領土主權受到破壞C.東南沿海門戶洞開D.人民負擔不斷加重2.“今大皇帝準將香港一島給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襲主位者常(長)遠據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這是中國近代某不平等條約中的條款。這一條款最根本的危害是()A.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B.破壞了中國的司法主權C.破壞了中國的領海主權D.破壞了中國的貿易主權3.馬克思指出:“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這里的“帝國”“注定被打垮”的根本原因是()A.軍力不足,裝備落后B.階級矛盾尖銳C.妄自尊大,孤立無援D.封建制度落后4.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出現了很多民間地理學者,涌現出大批邊疆史地著作,如曹延杰的《東北邊防輯要》、《西伯利東偏紀要》、《東三省輿地圖說》,姚文棟的《云南勘界籌邊記》,薛福成的《滇緬劃界圖說》等等。據此可知,當時中國()A.官方關注邊疆危機B.地理學研究興起C.民族意識日益增強D.學習西方成為潮流5.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宏大的一次農民戰爭,譜寫了中國近代史上壯烈的一章。其最終失敗的原因有()①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②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③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④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6.曾國藩幕僚趙烈文在其日記中說:“《資政新篇》一本,賊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較明白。其中所言,頗有見識”。“頗有見識”的依據是()A,提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理想B,主張廢除私有制C,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的主張D,主張按人口平分士地7.史學家陳旭麓認為:“從林則徐‘開眼看世界’開始,進而‘中體西用’,進而自由、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期末質量監測歷史科試題第】頁(共6頁)平等、博愛,進而民主和科學…”其中“中體西用”與“民主和科學”這兩“步”應指()A.洋務運動與辛亥革命B.洋務運動與新文化運動C.戊戊變法與辛亥革命D.戊戌變法與新文化運動8.改革者所需要的乃是輪船與槍炮,所以他們設立的是船塢與兵工廠。所有的改革也與其他部門隔離,以免妨得舊有法制規章。這說明了當時的這些改革者實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學習西方技術,維護封建統治B.學習西方槍炮,走上資本主義道路C、改革船塢與兵工廠,壯大實力D、制造先進武器,在戰爭中取勝9.義和團揭帖中寫道“天無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拆鐵道,拔線桿,緊急毀壞火輪船…洋鬼子,盡除完,大清一統靖江山。”這反映了義和團運動()A.有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先進的救國意識B.愚昧迷信C.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和統一組織的領導D.盲目排外10.面對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美國駐華公使田貝說:“如果美國容忍列強瓜分中國的勢頭蔓延,我們就會失去世界上最大的市場。”為此,美國的應對策略是:()A.提出“門戶開放”B.發動戰爭C.片面最惠國待遇D.重新劃分“勢力范圍”11.某校同學在學習完辛亥革命后表達了各自對這場革命的看法。其中觀點錯誤的是()A.辛亥革命是一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C,辛亥革命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D、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12.1925年,孫中山先生病逝。蔡元培先生揮筆書寫了如下挽聯:“是中國自由神,三民五權,推翻歷史數千年專制之局;愿吾儕(意為“我們”)后死者,齊心協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這里的“未竟之功”是()A.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B.結束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C.推翻滿清王朝的反動統治D.創建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13.杜維運的《史學方法論》中記錄:所謂原始史料,為目擊者的陳述、文獻以及事實自身的遺存,數者皆與事件同時。”據此觀點,下列屬于研究武昌起義的原始史料的是()A.紀錄片《武昌首義》B.歷史專著中的有關敘述C.當地民間的口頭傳說D.武昌起義的舊址14.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開端,主要是因為()A.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已經走到了盡頭B.它在反帝反封建上比辛亥革命具有徹底性C.它由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領導D.中國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15.新文化運動是一次深刻思想啟蒙和思想解放運動,打擊了封建主義…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為五四運動作了充分的思想準備。這敘述了新文化運動2023-2024學年度第一學期八年級期末質量監測歷史科試題第2頁(共6頁)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歷史期末試卷答案解析單項選擇題答案解析第 1 題:《南京條約》開放五處通商口岸,使中國東南沿海的門戶被打開,便利了外國資本主義的商品輸出,C 選項正確。關稅自主權喪失是協定關稅的影響,A 選項不符合題意;領土主權受到破壞主要指割地等條款,B 選項不準確;通商口岸的開放與人民負擔加重并無直接關聯,D 選項排除。第 2 題: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最根本的危害是破壞了中國的領土主權,A 選項正確。司法主權、領海主權和貿易主權在該條款中未直接體現,B、C、D 選項不符合題意。第 3 題:馬克思描述的 “帝國” 是清朝,其 “注定被打垮” 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制度落后,無法適應時代發展潮流,D 選項正確。軍力不足、裝備落后、階級矛盾尖銳等是封建制度落后的表現或結果,A、B 選項不準確;妄自尊大、孤立無援不是根本原因,C 選項排除。第 4 題: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民間地理學者涌現,大批邊疆史地著作出現,反映出民族危機加深背景下,中國民族意識日益增強,人們開始關注邊疆問題,C 選項正確。這些學者是民間的,不能說明官方關注,A 選項錯誤;僅從邊疆史地著作的出現不能得出地理學研究興起,B 選項不準確;材料未體現學習西方成為潮流,D 選項排除。第 5 題: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原因包括無法提出切合實際的革命綱領、無法制止和克服領導集團的腐敗、無法長期保持領導集團的團結以及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①②③④均正確,D 選項符合題意。第 6 題:《資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學習、改革內政等主張,這在當時具有一定的進步性,C 選項正確。“有田同耕,有飯同食” 是《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A 選項錯誤;《資政新篇》主張發展資本主義,不是廢除私有制,B 選項錯誤;按人口平分土地也是《天朝田畝制度》的內容,D 選項錯誤。第 7 題:“中體西用” 是洋務運動的指導思想,主張學習西方技術維護封建統治;“民主和科學” 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B 選項正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A、C 選項錯誤;戊戌變法的主張是變法圖強,D 選項錯誤。第 8 題:改革者設立船塢與兵工廠,學習西方技術,但又與其他部門隔離,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A 選項正確。他們沒有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意圖,B 選項錯誤;改革的目的不是單純改革船塢與兵工廠或制造先進武器,C、D 選項不準確。第 9 題:義和團運動反對外國侵略,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懷,但他們采取毀壞鐵路、電線桿等盲目排外的行為,缺乏科學的理論指導和統一組織的領導,C、D 選項正確。“先進的救國意識” 表述不準確,A 選項錯誤;“愚昧迷信” 在材料中未充分體現,B 選項排除。第 10 題:面對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美國提出 “門戶開放” 政策,要求在各國勢力范圍內享有均等貿易機會,A 選項正確。美國沒有發動戰爭,B 選項錯誤;片面最惠國待遇是《南京條約》附件中的內容,C 選項不符合題意;美國是為了分享利益,不是重新劃分 “勢力范圍”,D 選項錯誤。第 11 題:辛亥革命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D 選項觀點錯誤,符合題意。辛亥革命是一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但沒有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A、B、C 選項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第 12 題:孫中山先生的 “未竟之功” 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A 選項正確。結束封建君主專制制度、推翻滿清王朝反動統治、創建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在辛亥革命時已完成,B、C、D 選項不符合題意。第 13 題:原始史料是與事件同時的目擊者陳述、文獻及事實遺存,武昌起義的舊址屬于事實自身的遺存,是原始史料,D 選項正確。紀錄片、歷史專著中的敘述是后人對事件的加工,不是原始史料,A、B 選項錯誤;當地民間口頭傳說可能存在誤差,也不是原始史料,C 選項錯誤。第 14 題: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開端,主要是因為中國工人階級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開始領導中國革命,D 選項正確。資產階級領導的民主革命在五四運動后仍在繼續,A 選項錯誤;五四運動在反帝反封建上比辛亥革命更徹底,但這不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開端的主要原因,B 選項不準確;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領導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C 選項不準確。第 15 題:材料敘述了新文化運動打擊封建主義、為馬克思主義傳播創造條件、為五四運動作思想準備等影響,D 選項正確。背景、主張、內容在材料中未體現,A、B、C 選項排除。第 16 題:1921 年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領導工人運動,1922 - 1923 年一系列工人罷工事件出現,歷史背景是中國共產黨的成立,C 選項正確。五四運動在 1919 年達到高潮,A 選項時間不符;工農革命蓬勃發展是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B 選項時間不符;全國工人運動高漲是這些罷工事件的表現,不是背景,D 選項錯誤。第 17 題: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探索出井岡山道路,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根據中國國情開辟了正確的革命道路,C 選項正確。人民至上理念、統一戰線策略、艱苦樸素作風在材料中未體現,A、B、D 選項排除。第 18 題:長征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保存了革命力量,為革命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因此被稱為 “分界線”,D 選項正確。中華蘇維埃政權在長征前已建立,A 選項錯誤;找到正確革命道路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的意義,B 選項錯誤;新民主主義革命在五四運動時已開啟,C 選項錯誤。第 19 題:新民主主義革命從五四運動開始,中共 “一大” 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紅軍長征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重要事件,抗日戰爭是全民族抗戰,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要階段,②③④符合題意,B 選項正確。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不屬于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①錯誤;抗美援朝是新中國成立后的事件,⑤錯誤,A、C、D 選項排除。第 20 題:紅軍被迫離開中央蘇區的主要原因是 “左” 傾錯誤導致紅軍第五次反 “圍剿” 失利,C 選項正確。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是在 1937 年,A 選項時間不符;共產黨主要領導人犯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是大革命失敗的原因之一,B 選項錯誤;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是在 1927 年,D 選項時間不符。第 21 題:日軍占領北平后,齊白石閉門謝客、停止賣畫并通過畫作表達對日軍的不滿,體現了他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A 選項正確。藝術靈感來源、動蕩時代筆耕不輟、創作風格在材料中不是主要體現,B、C、D 選項排除。第 22 題:廣東黨組織從香港秘密營救愛國民主人士和文化界知名人士,鞏固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了更多力量共同抗日,D 選項正確。百團大戰是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戰役,與此次營救行動無關,A 選項錯誤;營救行動主要目的不是粉碎日軍封鎖,B 選項不準確;打擊國民政府投降政策不是主要目的,C 選項不準確。第 23 題:《義勇軍進行曲》創作于抗日戰爭時期,B 選項正確。國共對峙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之后均不符合,A、C、D 選項排除。第 24 題:1937 年 9 月的平型關大捷是八路軍參戰的第一次勝利,也是中日開戰以來的重大勝利,打破了日軍 “不可戰勝” 的神話,A 選項正確。淞滬會戰是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役,B 選項錯誤;臺兒莊戰役發生在 1938 年,C 選項錯誤;百團大戰發生在 1940 年,D 選項錯誤。第 25 題:中共中央不斷調整抗戰政策的主要原因是民族危機不斷加劇,為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抗日,B 選項正確。兩黨實力差距不是主要原因,A 選項錯誤;民眾抗日意識覺醒是調整政策的有利因素,但不是主要原因,C 選項不準確;兩黨政治分歧并未消除,D 選項錯誤。第 26 題: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是為了爭取國內和平民主,揭露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A 選項正確。此時全民族抗戰已結束,B 選項錯誤;國共第二次合作在重慶談判前已形成,C 選項錯誤;商討成立人民政權不是主要目的,D 選項錯誤。第 27 題:1947 年頒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廢除封建剝削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C 選項正確。《天朝田畝制度》是太平天國時期的土地綱領,A 選項錯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辛亥革命時期的法律文件,B 選項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新中國成立后的憲法,D 選項錯誤。第 28 題:《淮海戰役人民支前統計表》顯示了廣大人民群眾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對解放戰爭的巨大支持,這是解放戰爭取得勝利的主要原因之一,A 選項正確。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制定正確戰略戰術、人民解放軍英勇作戰也是原因,但材料主要體現的是人民群眾的支持,B、C、D 選項不準確。第 29 題:劉鄧大軍躍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使中國人民解放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是解放戰爭的轉折點,B 選項正確。粉碎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是戰略防御階段的成果,A 選項錯誤;三大戰役勝利是戰略決戰階段的成果,C 選項錯誤;渡江戰役勝利標志著國民黨統治在大陸的覆滅,D 選項錯誤。第 30 題:20 年后對燒法船等風俗批判,反映出科學思想的傳播,人們對封建迷信等舊風俗有了新的認識,D 選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崇洋媚外、地區發展差異,A、B 選項錯誤;社會性質在這期間并未改變,C 選項錯誤。綜合題答案解析第 31 題(1)重大事件及共同作用重大事件: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共同作用:推動了中國近代化進程,促進了社會進步,在思想、政治等方面對封建制度進行了沖擊,激發了人們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覺醒,為中國的變革和發展探索了道路。戊戌變法試圖通過改革實現君主立憲,在政治制度變革方面進行嘗試;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新文化運動倡導民主與科學,反對封建禮教和舊道德,在思想文化領域進行了深刻變革。(2)社會習俗變化舉例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勸禁纏足等革除社會陋俗的法令,體現了社會習俗在辛亥革命推動下發生的變化,如男子剪掉辮子,女子不再纏足等。(3)感悟中國近代化探索歷程充滿艱辛曲折,無數仁人志士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不懈努力。不同階層和派別從不同角度進行探索,如資產階級維新派、革命派和激進派等,他們的探索既有成功經驗,也有失敗教訓。這表明中國人民具有不屈不撓的精神,在面對國家危機時積極尋求變革。同時也說明只有符合國情、順應時代潮流的改革和革命才能成功,中國的發展需要不斷學習先進思想和技術,與時俱進,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第 32 題(1)歷史信息五四運動爆發于 1919 年 5 月 4 日,學生是運動的發起者;6 月上海工人罷工,工人階級成為運動主力;五四運動得到了多地工人響應,如唐山、長辛店等地工人相繼罷工;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五四運動中通過演講等形式宣傳愛國思想;報紙報道了五四運動相關事件,反映了當時媒體對運動的關注。(2)誕生時間及意義中國共產黨誕生于 1921 年。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它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正確方向,制定了正確的革命綱領;推動了中國工人運動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堅實基礎。(3)北京大學的作用北京大學是五四運動的發起者之一,其學生在運動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新文化運動在北京大學孕育發展,為五四運動提供了思想先導;北京大學的教育改革帶來的學術自由、思想獨立、追求真理的新風,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發生培育了肥沃土壤;五四精神融入北京大學文化,成為其催發新生的力量源泉,北京大學也在五四運動中傳承和弘揚了五四精神。(4)五四精神理解五四精神的核心內容為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愛國精神體現在青年學生和廣大民眾為維護國家利益、反對帝國主義侵略而積極斗爭;進步精神表現為追求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勇于變革;民主精神體現為反對封建專制,追求民主平等;科學精神表現為崇尚科學知識,反對愚昧迷信。五四精神激勵著當代青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青年應傳承和弘揚五四精神,勇于擔當,積極進取,在新時代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第 33 題觀點:中國近代化歷程在曲折中不斷探索前進。論述:19 世紀 60 - 90 年代的洋務運動,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創辦近代企業、新式學堂等,開啟了中國近代化的開端。然而,1894 - 1895 年的甲午中日戰爭中,洋務派創辦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宣告洋務運動失敗。但這并未阻止中國探索近代化的步伐,1898 年的戊戌變法試圖通過改革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推動中國政治近代化,雖因封建頑固勢力強大而失敗,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之后,中國人民繼續探索,在經濟領域,張謇創辦大生紗廠等民族企業,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這些事件表明,中國近代化道路充滿曲折,但始終在不斷探索前進,體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字數可根據實際需求調整,保證觀點明確、史論結合、條理清晰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歷史期末試卷.pdf 廣東省梅州市平遠縣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八年級歷史期末試卷答案解析.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