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4一2025學年度第一學期義務教育質量監測七年級歷史試題說明:1.全卷共8頁,滿分100分,考試用時80分鐘。2.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在答題卡上填寫自己的考生號、姓名、試室號、座位號等信息,并用2B鉛筆將考生號相應號碼的標號涂黑。3.選擇題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題上。4.非選擇題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內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來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5.考生務必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時,將答題卡交回。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發展座談會上強調,經過幾代學者接續努力,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工程的研究成果,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下列選項中,能體現我國一萬年文化史的是A.北京人頭蓋骨化石B.山頂洞人使用的骨針C.那縣人的頭骨化石D.半坡遺址的彩陶文化2.如圖所示,2022年北京冬奧會獎牌(背面)的圖案設計融入了安徽凌家灘遺址出土的雙連璧元素。凌家灘遺址是我國重要的古文化遺址,它展現了古人卓越的智慧和獨特的文化風貌。這反映了圖1:安徽凌家灘遺址出土的雙連壁圖2:北京冬奧會獎牌(背面)A.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B.遠古體育活動的多樣C.外來文化的深遠影響D.原始農業的高度發達3.良渚古城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四大都邑性遺址之一。據考古發現,良渚古城有著令人驚嘆的水利系統,包含眾多堤壩、水閘等設施,它們相互配合,既能防洪又可灌溉。這一水利系統主要體現了七年級歷史第1頁(共8頁)蜜蜂壟水壩秋塢水壩石塢水壩周家畈水壩崗公嶺水壩老虎嶺水壩圖3:良渚古城水庫區A.高超的建筑工藝B.先進的科技水平C.較高的組織能力D.發達的古代農業4.遠古時期流傳著許多傳說,比如“大禹治水”“黃帝戰蚩尤”等,這些傳說經過人們代代口口相傳保留了下來。以下對于這些傳說理解正確的是A.可直接作為信史研究B.毫無歷史研究的價值C.折射出遠古社會風貌D.只具備文學作品功能5.圖4為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這件器物造型獨特,由眾多細小的綠松石片精心拼合而成,工藝極為精湛。它的出土體現了圖4:二里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龍形器A.二里頭時期已出現成熟文字B.當時高超的手工業制作水平C.二里頭文明來源于外來文化D.二里頭時期己進入青銅時代6.利簋腹內的銘文記載了周武王牧野伐紂的時間,有重要的史料價值,它屬于A.陶瓷B.青銅器C.玉器D.鐵器7.春秋時期,中原各國與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民族交往頻繁,有戰爭沖突,也有經濟文化交流。如楚國國君自稱“蠻夷”,卻在與中原諸侯會盟時依中原禮儀行事。這體現了A.華夏認同觀念產生B.楚國文化被同化C.禮儀傳播范圍較廣D.諸侯會盟很重要七年級歷史第2頁(共8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