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 時、分、秒淘氣的作息時間【教學內容】教材第80~81頁相關內容。【素養目標】1.結合生活情境,體會時刻與經過時間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會用不同方法求簡單的經過時間。2.結合作息時間和各項活動的經過時間,發展時間觀念,逐步形成遵守作息時間的好習慣。3.可以用時、分、秒描述一些生活現象,感受時間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重點難點】重點:會用不同方法求簡單的經過時間。難點:體會時刻與經過時間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教學過程】一、情境導入師:看一看這張圖片,說一說淘氣早上做了哪些事情。預設:淘氣先起床,然后吃早餐,接著收拾碗筷,最后背著書包上學去。師:大家觀察得真仔細,準確地說出了淘氣做的事情。二、探究新知1.明確每件事開始和結束的時間。師:這張圖和剛才的有什么不一樣?預設1:每個場景圖的下面多了個鐘表。預設2:這些鐘表記錄了淘氣早上做這些事情的時間。師:現在請大家仔細觀察書本第80頁的鐘表,然后在方框中填出淘氣吃早餐、收拾碗筷和上學的時間。學生獨立填空。師:誰來說一說后面三個鐘表表示的時間?預設:第二個鐘表表示的時間是6:55,第三個鐘表表示的時間是7:15,第四個鐘表表示的時間是7:30。師:現在請你們結合淘氣早上的活動完整地說一說淘氣幾時幾分在做什么。預設:淘氣早上6時30分起床,6時55分吃早餐,7時15分吃完早餐、收拾碗筷,7時30分去上學。2.解決問題(1)。師:淘氣是什么時間起床的,什么時間開始吃早餐的?預設:淘氣起床的時間是6:30,開始吃早餐的時間是6:55。師:問題是要求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樣想的?預設:要求用了多長時間就是求從6:30到6:55經過了多長時間。師:大家說得真好!求用了多長時間指的是一段時間,是“時間段”,它與“6:30”“6:55”一樣嗎?預設:不一樣,“6:30”“6:55”表示的是具體的時刻。師:請同學們嘗試解決問題,并與同伴說一說你的思路。學生嘗試解決問題,并與同伴交流。師:誰來說一說你的思路?預設1:我借助鐘面5分5分地數出來的,用了25分。預設2:我是畫的數線。從6:30起床,每經過5分畫一條線,直到6:55開始吃早餐,數了一下一共經過了25分。預設3:都是6時多,直接用減法計算。55-30=25(分),淘氣從起床到開始吃早餐,用了25分。師:大家可真厲害!雖然用的方法不同,但是求出來的結果都是用了25分。3.解決問題(2)。師:要求淘氣吃早餐用了多長時間實際上是求什么?預設:淘氣6:55開始吃早餐,7:15吃完早餐、收拾碗筷,要求吃早餐用了多長時間,實際上是求從6:55到7:15經過了多長時間。師:請你們用剛才的方法畫一畫,算一算,說一說。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然后舉手匯報:預設1:我數一數鐘面,從6:55開始,5分5分地數,一直數到7:15,一共經過20分。預設2:我是畫的數線。我把6:55到7:15經過的時間分成了兩段,從6:55到7:00是一段,從7:00到7:15是一段。5+15=20(分)預設3:我是用結束的時間減去開始的時間,用7時15分減去6時55分,可是我不會算這個。師:這位同學是用減法計算的,但是在算的過程中遇到了個問題,你們能幫幫他嗎?預設:“15分減去55分”不夠減,我們可以把7時15分寫成6時75分,現在都是6時多了,直接用75-55=20(分)。師:大家明白了嗎?還有不懂的地方嗎?(如果學生有疑問,教師要及時答疑。)三、課堂練習完成教材第81頁練一練。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五、課后作業完成本課時的習題。【板書設計】淘氣的作息時間【教學反思】本節課先讓學生根據情境圖,看圖說出并寫出各項活動的時間,初步體會每項活動之間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然后利用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在探索解決的過程中體會“時刻”與“經過時間”兩者之間的區別與聯系。關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并未作過多的限制和束縛,只要學生的方法合理,能解決問題,我就給予了肯定,這樣大大提高了學生嘗試、探索的積極性,也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到了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